首頁 > 制度大全 > 會計證管理制度

會計證管理制度

2024-07-25 閱讀 2847

會計證管理制度

會計證是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持有的資格證書和上崗證明。會計證管理制度是指考核、頒發會計證,定期檢查持證情況等內容的總稱,財政部1990年3月23日頒發的《會計證管理辦法(試行”規定,會計證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會計證的頒發對象。

主要是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的專職或主要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

2.取得會計證的程序。

對已評定會計員及會計員以上的會計專業職務任職資格或取得中專以上財經專業學歷的會計人員,經其本人申請、所在單位簽署意見,上級主管部門同意,報發證機關批準符合取得會計證有關規定條件的,可以直接發給會計證。不具備上述條件的人員,即使從事會計工作多年仍需先經過財務會計法規、會計基礎知識、專業財務會計、計算技術等四門課程的考試.然后經過考核,均合格后才可發證。

3.會計證頒發和管理機關。

頒發會計證及考核工作主要由業務主管部門和會計人員所在單位進行。頒發和管理機關按申請人所在單位的財務隸屬關系,分別由縣及縣以上各級財政部門或者省(包括省)以上業務主管部門擔負。

4.會計證的管理。

取得會計證的人員.可以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可以參加會計專業職務的評定、聘任和出色會計人員評選。可以按規定申請會計人員榮譽證書。未取得會計證的人員,不得任用其獨立擔任會計崗位工作,對任用無會計證人員擔任會計機構負貴人、會計主管人、出納人員的單位,有關開戶銀行不予辦理留存印簽手續。會計證應記載會計人員的獎勵、處分、專業聯務、行政職務、論著、工作業績、培訓等情況,作為評審、聘任(任命)會計專業職務的依據。

標簽:會計實操:會計證管理制度廣州新希望會計培訓全科班

更多關注:廣州新希望會計培訓學校

篇2:會計證應該從事什么工作_物業管理公司執行什么會計制度

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俗稱會計證、會計上崗證,是具有一定會計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員從事會計工作的資格證書,是從事會計工作的合法憑證,是進入會計崗位的“準入證”。那你知道會計證應該從事什么工作嗎?接下來小編就告訴你會計證應該從事什么工作。

會計證應該從事什么工作:

會計這個行業,說小點就是會計,說大點就是財務。首先不要想著自己只是一個會計。而要告訴自己做的財務的(剛開始還是謙虛點,因為一開始其實就是個小會計,只是告訴你這個行業以后要怎樣定位)。

會計現在從業人員很多,工資也不高。但任何行業都一樣,只是做個會計,就好像是做銷售的只是做個普通銷售人員一樣,待遇永遠也高不到哪里去。

做會計、做財務有兩個好處是別的行業永遠也比不了的,第一、接觸的比較全面。舉個例子,你做銷售、或做技術,也許你只需要對本專業熟悉就OK了。但財務不一樣,除了熟悉本專業,你還得了解公司其他的所有部門的工作,因為公司不管設立了多少部門多少職能,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盈利,說白了就是為了錢!每個部門的運作總離不開資金的收付,而資金的首付都是通過財務部實現的。你可以對這些部門的業務不精通,但你必須了解這個資金是怎么回事。因此也就間接的提高了你自己的見識。更重要的是訓練出了一種從全局從總體來看問題的思維模式。這個對自己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我當初選擇財務,就是看中了這點。第二、如果是在小企業,恐怕財務是離老板或公司高層最近的人了。對于這些老板或高層,他既然能做到那個地位,那他必然有自己的處事之道或獨特的處事作風。你可以學習一點。畢竟他們和自己不是一個階層的人,平時能接觸學習的機會并不多。

做財務可以一步一步往上升職,直到財務總監,最高可以公司的CEO。現在CFO轉CEO的例子很多,因為CFO出身的做CEO有很大優勢。或者不想打工了,自己創業,前面說過的訓練出來的思維模式對自己也有很大幫助。

會計專業可以從事哪些崗位:

1、財務工作。包括會計、出納等。工作比較穩定,相對清閑,但是工資未必會很高。而且從事具體財務工作的人,更多的是看經驗,剛入職待遇不會太好,隨著經驗的積累會越來越吃香。

2、審計。很多財務制度健全的單位都有自己的內部審計機構,另外會計事務所也主要從事審計工作。待遇會比較好,而且被財務部門供著,但是忙季會很忙,尤其在事務所,容易對身體造成慢性損耗。

3、稅務。可以去各級稅務機關。稅務也屬于被供著的單位,任何單位都不敢得罪稅務,當然,稅務知識本身比較繁瑣,想進稅務機關,需要對稅務知識有全面的了解,而且如果在基層的稅務所,會很忙。

4、金融機構。比如銀行、證券、保險業。這個不用多說了,待遇很好,但是壓力會很大。

5、統計。很多單位的統計工作都由財務人員來做,一般都是財務人員兼職。

物業管理公司執行什么會計制度:

1.采用借貸記帳法,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收入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相互配比。

2.合理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僅與本會計年度相關的,應當作為收益性支出(如辦公費用的支出);支出的效益與幾個會計年度相關的,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如固定資產的購置)。

3.會計年度自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4.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帳本位幣;會計記錄的文字均使用中文;會計憑證使用復式記帳憑證。

5.會計科目的設置,會計憑證、帳簿、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的編制,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并應及時向董事會和有關部門報送會計報表。

6.會計憑證、帳簿、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檔案,妥善保管,保管期滿需要銷毀時,要填寫"會計檔案銷毀清冊",經總經理審閱,報董事會和財政部門批準后銷毀。

物業管理會計的具體內容:

所謂的會計職能,就是指會計在經濟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物業管理企業會計具有反映和監督兩大基本職能。

(一)反映職能

反映職能是指通過確認、計量、記錄、報告,從數量上反映物業管理企業已經發生或完成的經濟活動,為物業管理企業提供經濟信息的功能。反映職能是會計的矗基本職能。反映職能有如下特點;

(1)反映過程中,主要利用貨幣計量。對物業管理企業已發生的各項業務可以采用貨幣度量、實物度量和勞動度量。而貨幣度量可以將性質不同的各項業務加以綜合,求得綜合性較強的價值指標。市場經濟條件下,廣泛利用綜合價值管理,是實行有效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在反映中,我們并不排斥其他度量方法,但主要采用貨幣度量是反映的一大特點。

(2)物業管理企業會計反映應具有完整性、連續性和系統性。

完整性是指凡屬于經營活動中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業務都要加以記錄,不能遺漏。連續性是指在核算時對各種經濟業務應按照其發生的時間順序依次進行登記,而不中斷。系統性是指會計提供的信息資料必須通過一定的方法加以整理,形成相互聯系的有序整體。

(二)監督職能

監督職能是指會計利用反映所提供的經濟信息,對物業管理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控制.使之達到預期目標的功能。反映和監督這兩項職能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沒有會計監督,反映就失去存在的意義.沒有會計反映,會計監督就失去存在的基礎。

一、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

以下列條件為前提

1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工作所服務的特定單位。它明確了會計服務的空間范圍。確定會計主體的目的是為了把會計主體的經濟業務與其他會計主體及投資者的經濟業務分開。

具備三個條件:

(1)實行獨立核算,并能獨立計算盈虧。

(2)進行獨立的生產經營活動。

(3)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

企業不論大小,只要具備上述三個條件,即可稱為會計主體。會計人員是站在特定會計主體的立場,核算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

2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已確定的會計主體,在不考慮企業是否將破產清算的條件下,應以持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它明確了會計工作的時間范圍,為企業進行會計核算提供了相對穩定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