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懸挑腳手架)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懸挑腳手架)

2024-07-25 閱讀 7520

南京萬科金色半山花園項目外腳手架搭拆施工方案

編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審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審批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蘇省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日期:2012年7月1日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目錄

第一節編制依據(3)

第二節工程概況(3)

第三節腳手架方案選擇(3)

第四節腳手架的材質要求(3)

第五節腳手架的搭設流程及要求(5)

1、腳手架搭設的工藝流程(5)

2、立桿間距(5)

3、大橫桿、小橫桿設置(5)

4、剪刀撐(6)

5、腳手板、腳手片的鋪設要求(6)

6、防護欄桿(6)

7、連墻件(6)

8、架體內封閉(三步一隔離)(7)

第六節腳手架的勞動力安排(7)

第七節腳手架的檢查與驗收(7)

第八節腳手架搭設安全技術措施(8)

第九節腳手架拆除安全技術措施(10)

第十節腳手架計算書(11)

一、雙排單立桿落地腳手架(11)

二、普通型鋼懸挑腳手架(21)

三、雙立桿雙排腳手架計算書(34)

附件:懸挑腳手架型鋼布置圖

型鋼固定節點大樣

2/49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第一節編制依據

2、《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

3、《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

4、《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

5、《建筑施工腳手架實用手冊(含垂直運輸設施)》

6、《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

7、《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

8、《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

第二節工程概況

萬科金色半山花園項目

側。整個場地北高南低高差在17米左右。總建筑面積約為15萬平方米,包含01#-09#樓(11層)、10#-18#樓(6層)、20#樓樣板房(2層)、綜合樓(2層)、社區中心(2層)、幼兒園(2/3層)以及1#-12#機動車庫。

工程名稱:萬科金色半山花園項目

工程地點:本工程位于南京市浦口區沿山大道南側

主要用途:居住、商業、服務

業主單位:南京筑浦置業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南京長江都市建筑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監理單位:江蘇省華廈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江蘇省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第三節腳手架方案選擇

挑腳手架,布置在二層平面和七層平面;1#-6#樓、8#樓、9#樓采用雙排雙管與雙排單立桿相結合的落地腳手架;10#-18#樓、20#樓、綜合樓、幼兒園、基層社區采用雙排單立桿落地腳手架。

第四節腳手架的材質要求

3/49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l、鋼管腳手架選用外徑48mm,壁厚3.6mm,鋼材強度等級Q235-A,鋼管表面應平直光滑,不應有裂紋、分層、壓痕、劃道和硬彎。新用的鋼管要有出廠合格證,進場前必須將入場鋼管取樣,送有相應資質的試驗單位,進行鋼管抗彎、抗拉等力學試驗,試驗結果滿足設計要求后,方可在施工中使用;鋼管腳手架扣件,應符合建設部《鋼管腳手扣件標準》JGJ22-85的要求,由有扣件生產許可證的生產廠家提供,不得有裂紋、氣孔、縮松、砂眼等鍛造缺陷,扣件螺栓擰緊力矩應在40N·m~65N·m之間,以保證“空間框架結構”的節點具有足夠的剛性與傳遞荷載的能力。

2、腳手板、腳手片采用應符合有關要求,腳手板采用沖壓鋼笆片。

3、安全網采用密目式安全網,網目應滿足2000目/100cm2,做耐貫穿試驗不穿透,1.6×1.8m的單張網重量在3kg以上,顏色應滿足環境效果要求,選用綠色。要求阻燃,使用的安全網必須有產品生產許可證和質量合格證。

4、連墻件采用外徑48mm,壁厚3.6mm的鋼管,其材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碳素鋼結構》(GB/T700)中Q235A鋼的要求。

5、連墻件采用鋼管,其材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碳素鋼結構》(GB700-88)中Q235A鋼的要求。

6、落地腳手架地基滿足0.2Mpa,下設150厚C20砼墊層,立桿管底設置10#槽鋼作為墊板,四周設置200寬、200深排水溝或者通過找坡形式在端頭設置集水井(大小為800長X800寬X800深),隨時用潛水泵將坑內水抽出;直接落在車庫頂板上的落地腳手架,同樣管底設置10#槽鋼作為墊板,在立桿遇后澆帶位置用14a槽鋼垂直于后澆帶位置放置在車庫頂板上,立桿落在槽鋼內。

7、懸挑腳手架型鋼水平懸挑桿采用16a號工字鋼,轉角處采用14a號槽鋼支撐以及鋼絲繩斜拉結。

8、預埋壓環的直徑為16mm(圓鋼),型鋼懸挑梁固定端應采用2個(對)及以上,U型鋼筋拉環結構梁板固定,U型鋼筋拉環或錨固螺栓應預埋至混凝土梁、板底層鋼筋位置,并應與混凝土梁、板底層鋼筋焊接或綁扎牢固,U型鋼筋拉環與型鋼間隙應用鋼楔或硬木楔塞緊。

9、搭設架子前應進行保養,除銹并統一涂色,顏色力求美觀。

4/49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第五節腳手架的搭設流程及要求

懸挑腳手架搭設的工藝流程為:水平懸挑→縱向掃地桿→立桿→橫向掃地桿→小橫桿→大橫桿(擱柵)→剪刀撐→連墻件→鋪腳手板→扎防護欄桿→扎安全網。

定距定位。根據構造要求在建筑物四角用尺量出內、外立桿離墻距離,并做好標記;用鋼卷尺拉直,分出立桿位置,并用小竹片點出立桿標記;墊板、底座應準確地放在定位線上,墊板必須鋪放平整,不得懸空。

在搭設首層腳手架過程中,沿四周每框架格內設一道斜支撐,拐角除雙向增設,待該部位腳手架與主體結構的連墻件可靠拉接后方可拆除。當腳手架操作層高出連墻件兩步時,宜先立外排,后立內排。其余按一下構造要求搭設。

2、立桿間距

(1)腳手架立桿縱距1.5m,橫距0.8m,步距1.8m,內立桿距建筑物0.3m。

(2)腳手架的底部立桿采用不同長度的鋼管參差布置,使鋼管立桿的對接接頭交錯布置,高度方向相互錯開500mm以上,且要求相鄰接頭不應在同步同跨內,以保證腳手架的整體性。立桿接長除頂層頂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層各步接頭必須采用對接扣件連接,對接、搭接符合下列原則:

①立桿上的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立桿的接頭不設置在同步內,兩步內隔一根立桿的兩個相隔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宜小于500mm,各接頭中心至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步距的1/3;

②搭接長度不宜小于1m,應采用不少于3個旋轉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的邊緣至桿端距離不應小于100mm。

(3)立桿應設置縱橫方向掃地桿,連接于立腳點桿上,離底座20cm左右。

(4)立桿的垂直偏差應控制在不大于架高的1/400。

(5)立桿頂端必須高出女兒墻上皮1m,高出檐口上皮1.5m

3、大橫桿、小橫桿設置

(1)大橫桿在腳手架高度方向的間距1.8m,以便立網掛設,大橫桿置于立桿里面,每排4根,每側外伸長度為100mm。

5/49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2)外架子按立桿與大橫桿交點處設置小橫桿,兩端固定在立桿,以形成空間

結構整體受力。

4、剪刀撐

腳手架在整個外立面長度和高度方向上設置剪力撐,每道剪刀撐跨立桿5~7根之間。與地面成45。~60。夾角。所用扣件一律采用旋轉扣件,并扣在立柱上。剪刀撐斜桿的接長宜采用搭接,搭接長度不小于1m,應采用不少于3個旋轉扣件

固定。剪刀撐斜桿應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橫向水平桿的伸出端或立桿上,旋轉扣件中心線離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150mm。

5、腳手板、腳手片的鋪設要求

(1)腳手架里排立桿與結構層之間含施工層上下三步架應鋪設木板:板寬為200mm。

(2)滿鋪層鋼笆片必須垂直墻面橫向鋪設,滿鋪到位,不留空位,不能滿鋪

處必須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

(3)鋼笆片須用16#鐵絲雙股并聯綁扎,不少于4點,要求綁扎牢固,交接處平整,鋪設時要選用完好無損的鋼笆片,發現有破損的要及時更換。

6、防護欄桿

(1)腳手架外側使用建設主管部門認證的合格綠色密目式安全網封閉,且將

安全網固定在腳手架外立桿里側。

(2)選用16#鐵絲張掛安全網,要求嚴密、平整。

(3)腳手架外側必須設1.2m高的防護欄桿和20cm高踢腳桿,下設200高踢腳板,頂排防護欄桿不少于2道,高度分別為0.9m和1.3m。

(4)腳手架內側形成臨邊的(如遇大開間門窗洞等),在腳手架內側設1.2m的

防護欄桿和20cm高踢腳桿,下設20cm踢腳板。

7、連墻件

腳手架與建筑物連接不但可以防止因風荷載而產生的向內或向外傾翻事故,同時可以作為架體的中間約束,減少立桿的計算長度,提高承載能力,保證腳手架的整體穩定性。

(1)連墻桿宜靠近主節點設置,距主節點不應大于300mm;連墻桿采用直

徑48的鋼管,長40cm,埋入梁內25cm,伸出15cm。

6/49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2)連墻桿按每一層每三跨設置,不得在作業中隨意設置,且與建筑結構外梁上預埋的鋼管拉結,拉結必須牢固,建筑物轉角及不規則外沿處必須設剛性連結;

(3)在搭設腳手架時,連墻桿與其它桿件同步搭設,嚴禁在腳手架使用期間拆除連墻桿;

(4)樓層層高超過4m的,連墻點垂直方向每層設置不能滿足要求,在樓層中間增加抱柱拉結。

8、架體內封閉(三步一隔離)

(1)腳手架的架體里立桿距墻體凈距為300mm,如因結構設計的限制大于300mm的必須鋪設站人片,站人片設置平整牢固。

(2)腳手架施工層里立桿與建筑物之間應采用鋼笆片或木板進行封閉。

第六節腳手架的勞動力安排

量,確定本工程外腳手架搭設人員需要15~20人,均有上崗作業證書。

2、建立由項目經理、施工員、安全員、搭設技術員組成的管理機構,搭設負責人負有指揮、調配、檢查的直接責任。

3、外腳手架的搭設和拆除,均應有項目技術負責人的認可,方可進行施工作業,并必須配備有足夠的輔助人員和必要的工具。

第七節腳手架的檢查與驗收

1、腳手架搭設完畢或分段搭設完畢,應按規定對腳手架工程的質量進行檢查,經檢查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2、高度在20m及20m以下的腳手架,應由單位工程負責人組織技術安全人員進行檢查驗收。高度大于20m的腳手架,應由上一級技術負責人隨工程進行分階段組織單位工程負責人及有關的技術人員進行檢查驗收。

3、驗收時應具備下列文件:

(1)腳手架構配件的出廠合格證或質量分類合格標志;

(2)腳手架工程的施工記錄及質量檢查記錄;

(3)腳手架搭設過程中出現的重要問題及處理記錄,

7/49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4)腳手架工程的施工驗收報告。

4、腳手架工程的驗收,除查驗有關文件外,還應進行現場檢查,檢查應著重以下各項,并記入施工驗收報告。

(1)構配件和加固件是否齊全,質量是否合格,連接和掛扣是否緊固可靠;

(2)安全網的張掛及扶手的設置是否齊全;

(3)基礎是否平整堅實、支墊是否符合規定;

(4)連墻件的數量、位置和設置是否符合要求;

(5)垂直度及水平度是否合格。

第八節腳手架搭設安全技術措施

(1)架子搭設完畢,用合格密目安全網鋪圍護于架子的外圍及底部。

(2)鋼管與扣件進場前應經過檢查挑選(選擇標準應符合規范JGJ130-200第3條),所用扣件在使用前應清理加油一次,扣件一定要上緊,不得松動。每個螺栓的預緊力在40N?m~65N?m之間。^

(3)架子搭設到10m高度時由架子搭設人員進行自檢;架子搭設完畢后由搭設會同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和質檢單位對整個腳手架進行驗收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該腳手架作為建筑物裝飾作業時,安全防護屏障及裝修時作業平臺,嚴禁將模板支架、攬風繩、泵送混凝土和砂漿的輸送管道等固定在腳手架上;腳手架嚴禁懸掛起重設備。

(5)腳手架的安全性是由架子的整體性和架子結構完整性來保證的,未經允許嚴禁他人破壞架子結構或在架子上擅自拆除與搭設腳手架各構件。其中在腳手架使用期間,下列桿件嚴禁拆除:主節點處橫、縱向水平桿,連墻件。

2、質量保障措施

(1)操作人員作業前必須進行崗位技術培訓與安全教育。

(2)技術人員在腳手架搭設、拆除前必須給作業人員下達安全技術交底,并傳達至所有操作人員。

(3)腳手架必須嚴格依據本《施工方案》進行搭設;搭設時,技術人員必須在現場監督搭設情況,保證搭設質量達到設計要求。

8/49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4)腳手架搭設完備,依據施工組織設計與單項作業驗收表對腳手架進行驗收,發現不符合要求處,必須限時或立即整改。

3、安全保障措施

(1)操作人員必須持有登高作業操作證,方可上崗。

(2)架子在搭設(拆卸)過程要做到文明作業,不得從架子上掉落工具、物品;同時必須保證自身安全,高空作業需穿防滑鞋,佩戴安全帽、安全帶,未佩戴安全防護用品不得上架子。

(3)在架子上施工的各工種作業人員,應注意自身安全(尤其是在卸料平臺上的工作人員);不得隨意向下、向外拋、掉物品,不得隨意拆除安全防護裝置。

(4)雨、雪、霧及六級以上大風等天氣,嚴禁進行腳手架搭設、拆除工作。

(5)應設安全員負責對腳手架進行經常檢查和保修。

A在下列情況下,必須對腳手架進行檢查|

a在六級以上大風和大雨后

b停用超過二個月,復工前。

B檢查保修項目

a各主節點處各桿件的安裝、連墻件等構造是否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

b扣件螺絲是否松動;

c安全防護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6)在腳手架上進行電、氣焊作業時,必須有防火措施和專人看護,安全員巡視檢查。

(7)腳手架臨街面必須有防止墜物傷人的防護措施。

(8)搭拆腳手架期間,地面應設置圍欄和警戒標志,嚴禁非操作人員入內。

普通型鋼懸挑腳手架

1、鋼管架應設置避雷針,分置于主樓外架四角立桿之上,并聯通大橫桿,形成避雷網絡,并檢測接地電阻不大于30Ω。

2、外腳手架不得搭設在距離外架空線路的安全距離內,并做好可靠的安全接地處理。

3、定期檢查腳手架,發現問題和隱患,在施工作業前及時維修加固,以達到堅固穩定,確保施工安全。

9/49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4、外腳手架嚴禁鋼竹、鋼木混搭,禁止扣件、繩索、鐵絲、竹篾、塑料篾混用。

5、外腳手架搭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并正確使用安全帽、安全帶、穿防滑鞋。

6、嚴禁腳手板存在探頭板,鋪設腳手板以及多層作業時,應盡量使施工荷載內、外傳遞平衡。

7、保證腳手架體的整體性,不得與井架、升降機一并拉結,不得截斷架體。

8、結構外腳手架每支搭一層,支搭完畢后,經項目部安全員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任何班組長和個人,未經同意不得任意拆除腳手架部件。

9、嚴格控制施工荷載,腳手板不得集中堆料施荷,施工荷載不得大于3kN/m2,確保較大安全儲備。

10、結構施工時不允許多層同時作業,裝修施工時同時作業層數不超過兩層,臨時性用的懸挑架的同時作業層數不超過兩層。

11、當作業層高出其下連墻件3.6m以上、且其上尚無連墻件時,應采取適當的臨時撐拉措施。

12、各作業層之間設置可靠的防護柵欄,防止墜落物體傷人。

第九節腳手架拆除安全技術措施

1、拆架前,全面檢查擬拆腳手架,根據檢查結果,擬訂出作業計劃,報請批準,進行技術交底后才準工作。作業計劃一般包括:拆架的步驟和方法、安全措施、材料堆放地點、勞動組織安排等。

2、拆架時應劃分作業區,周圍設繩綁圍欄或豎立警戒標志,地面應設專人指揮,禁止非作業人員進入。

3、拆架的高處作業人員應戴安全帽、系安全帶、扎裹腿、穿軟底防滑鞋。

4、拆架程序應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則,即先拆拉桿、腳手板、剪刀撐、斜撐,而后拆小橫桿、大橫桿、立桿等,并按“一步一清”原則依次進行。嚴禁上下同時進行拆架作業。

5、拆立桿時,要先抱住立桿再拆開最后兩個扣,拆除大橫桿、斜撐、剪刀撐時,應先拆除中間扣件,然后托住中間,再解端頭扣。

10/49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6、連墻桿(拉結點)應隨拆除進度逐層拆除,拆拋撐時,應用臨時撐支住,然后才能拆除。

7、拆除時要統一指揮,上下呼應,動作協調,當解開與另一人有關的結扣時,應先通知對方,以防墜落。

8、拆架時嚴禁碰撞腳手架附近電源線,以防觸電事故。

9、在拆架時,不得中途換人,如必須換人時,應將拆除情況交代清楚后方可離開。

10、拆下的材料要徐徐下運,嚴禁拋擲。運至地面的材料應按指定地點隨拆隨運,分類堆放,“當天拆當天清”,拆下的扣件和鐵絲要集中回收處理。

11、高層建筑腳手架拆除,應配備良好的通訊裝置。

12、輸送至地面的桿件,應及時按類堆放,整理保養。

13、當天離崗時,應及時加固尚未拆除部分,防止存留隱患造成復崗后的人為事故。

14、如遇強風、大雨、雪等特殊氣候,不應進行腳手架的拆除,嚴禁夜間拆除。

15、翻掀墊鋪鋼笆片應注意站立位置,并應自外向里翻起豎立,防止外翻將竹笆內未清除的殘留物從高處墜落傷人。

第十節腳手架計算書

一、落地架參數信息:

1.腳手架參數

雙排腳手架搭設高度為18m,立桿采用單立桿;

搭設尺寸為:橫距Lb為0.8m,縱距La為1.5m,大小橫桿的步距為1.8m;

內排架距離墻長度為0.30m;

大橫桿在上,搭接在小橫桿上的大橫桿根數為4根;

采用的鋼管類型為Φ48×3.6;

橫桿與立桿連接方式為雙扣件;取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為1.00;

連墻件采用兩步三跨,豎向間距3.6m,水平間距4.5m,采用扣件連接;

連墻件連接方式為雙扣件;

11/49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2.活荷載參數

施工均布活荷載標準值:3.000kN/m2;腳手架用途:結構腳手架;

同時施工層數:2層;

3.風荷載參數

本工程地處江蘇南京市,基本風壓0.35kN/m2;

風荷載高度變化系數μz,計算連墻件強度時取0.92,計算立桿穩定性時取0.74,風荷載體型系數μs為0.214;

4.靜荷載參數

每米立桿承受的結構自重標準值(kN/m):0.1248;

腳手板自重標準值(kN/m2):0.300;欄桿擋腳板自重標準值(kN/m):0.000;

安全設施與安全網(kN/m2):0.005;

腳手板類別:沖壓鋼腳手板;欄桿擋板類別:無;

每米腳手架鋼管自重標準值(kN/m):0.038;

腳手板鋪設總層數:5;

5.地基參數

地基土類型:素填土;地基承載力標準值(kPa):120.00;

立桿基礎底面面積(m2):0.20;地基承載力調整系數:1.00。

12/49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13/49

二、大橫桿的計算:

按照《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第5.2.4條規定,大橫桿按照三跨連續梁進行強度和撓度計算,大橫桿在小橫桿的上面。將大橫桿上面的腳手板自重和施工活荷載作為均布荷載計算大橫桿的最大彎矩和變形。

1.均布荷載值計算

大橫桿的自重標準值:P1=0.038kN/m;

腳手板的自重標準值:P2=0.3×1.05/(4+1)=0.063kN/m;

活荷載標準值:Q=3×1.05/(4+1)=0.63kN/m;

靜荷載的設計值:q1=1.2×0.038+1.2×0.063=0.122kN/m;

活荷載的設計值:q2=1.4×0.63=0.882kN/m;

圖1大橫桿設計荷載組合簡圖(跨中最大彎矩和跨中最大撓度

)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圖2大橫桿設計荷載組合簡圖(支座最大彎矩)

2.強度驗算

跨中和支座最大彎距分別按圖1、圖2組合。

跨中最大彎距計算公式如下:

M1max=0.08q1l2+0.10q2l2

跨中最大彎距為M1max=0.08×0.122×1.52+0.10×0.882×1.52=0.22kN·m;

支座最大彎距計算公式如下:

M2max=-0.10q1l2-0.117q2l2

支座最大彎距為M2max=-0.10×0.122×1.52-0.117×0.882×1.52=-0.26kN·m;

選擇支座彎矩和跨中彎矩的最大值進行強度驗算:

σ=Max(0.22×106,0.26×106)/5080=51.181N/mm2;

大橫桿的最大彎曲應力為σ=51.181N/mm2小于大橫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f]=205N/mm2,滿足要求!

3.撓度驗算:

最大撓度考慮為三跨連續梁均布荷載作用下的撓度。

計算公式如下:

νmax=(0.677q1l4+0.990q2l4)/100EI

其中:靜荷載標準值:q1=P1+P2=0.038+0.063=0.101kN/m;

活荷載標準值:q2=Q=0.63kN/m;

最大撓度計算值為:ν=

0.677×0.101×15004/(100×2.06×105×121900)+0.990×0.63×15004/(100×2.06×105×121900)=1.396mm;

14/49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大橫桿的最大撓度1.396mm小于大橫桿的最大容許撓度1500/150mm

與10mm,滿足要求!

三、小橫桿的計算:

根據JGJ130-20**第5.2.4條規定,小橫桿按照簡支梁進行強度和撓度計算,大橫桿在小橫桿的上面。用大橫桿支座的最大反力計算值作為小橫桿集中荷載,在最不利荷載布置下計算小橫桿的最大彎矩和變形。

1.荷載值計算

大橫桿的自重標準值:p1=0.038×1.5=0.058kN;

腳手板的自重標準值:P2=0.3×1.05×1.5/(4+1)=0.095kN;

活荷載標準值:Q=3×1.05×1.5/(4+1)=0.945kN;

集中荷載的設計值:P=1.2×(0.058+0.094)+1.4×0.945=1.506kN;

小橫桿計算簡圖

2.強度驗算

最大彎矩考慮為小橫桿自重均布荷載與大橫桿傳遞荷載的標準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

均布荷載最大彎矩計算公式如下:

Mqmax=ql2/8

Mqmax=1.2×0.038×1.052/8=0.006kN·m;

集中荷載最大彎矩計算公式如下:

Mpmax=0.6Pl

Mpmax=1.506×1.05×0.6=0.948kN·m;

15/49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最大彎矩M=Mqmax+Mpmax=0.955kN·m;

最大應力計算值σ=M/W=0.955×106/5080=187.958N/mm2;

小橫桿的最大彎曲應力σ=187.958N/mm2小于小橫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205N/mm2,滿足要求!

3.撓度驗算

最大撓度考慮為小橫桿自重均布荷載與大橫桿傳遞荷載的設計值最不利分配的撓度和;

小橫桿自重均布荷載引起的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

νqmax=5ql4/384EI

νqmax=5×0.038×10504/(384×2.06×105×121900)=0.024mm;

大橫桿傳遞荷載P=p1+p2+Q=0.058+0.094+0.945=1.097kN;

集中荷載標準值最不利分配引起的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

νpmax=3.024Pl3/48EI

νpmax=3.024×1097.1×10503/(48×2.06×105×121900)=3.186mm;

最大撓度和ν=νqmax+νpmax=0.024+3.186=3.21mm;

小橫桿的最大撓度為3.21mm小于小橫桿的最大容許撓度1050/150=7與10mm,滿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力的計算: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培訓講座》劉群主編,P96頁,雙扣件承載力設計值取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1.00,該工程實際的旋轉雙扣件承載力取值為16.00kN。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5.2.5):

R≤Rc

其中Rc--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16.00kN;

R--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

大橫桿的自重標準值:P1=0.038×1.5×4/2=0.115kN;

小橫桿的自重標準值:P2=0.038×1.05/2=0.02kN;

腳手板的自重標準值:P3=0.3×1.05×1.5/2=0.236kN;

活荷載標準值:Q=3×1.05×1.5/2=2.362kN;

16/49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荷載的設計值:R=1.2×(0.115+0.02+0.236)+1.4×2.362=3.753kN;

R<16.00kN,所以雙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滿足要求!

五、腳手架立桿荷載計算:

作用于腳手架的荷載包括靜荷載、活荷載和風荷載。靜荷載標準值包括以下內容:

(1)每米立桿承受的結構自重標準值,為0.1248kN/m

NG1=[0.1248+(1.50×4/2)×0.038/1.80]×10.00=1.888kN;

(2)腳手板的自重標準值;采用沖壓鋼腳手板,標準值為0.3kN/m2

NG2=0.3×5×1.5×(1.05+0.3)/2=1.519kN;

(3)欄桿與擋腳手板自重標準值;采用無,標準值為0kN/m

NG3=0×5×1.5/2=0kN;

(4)吊掛的安全設施荷載,包括安全網:0.005kN/m2

NG4=0.005×1.5×10=0.075kN;

經計算得到,靜荷載標準值

NG=NG1+NG2+NG3+NG4=3.482kN;

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總和,立桿按一縱距內施工荷載總和的1/2取值。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NQ=3×1.05×1.5×2/2=4.725kN;

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為

N=1.2NG+0.85×1.4NQ=1.2×3.482+0.85×1.4×4.725=9.801kN;

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為

N'=1.2NG+1.4NQ=1.2×3.482+1.4×4.725=10.793kN;

六、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風荷載標準值按照以下公式計算

Wk=0.7μz·μs·ω0

其中ω0--基本風壓(kN/m2),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的規定采用:ω0=0.35kN/m2;

μz--風荷載高度變化系數,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的規定采用:μz=0.74;

17/49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μs--風荷載體型系數:取值為0.214;

經計算得到,風荷載標準值為:

Wk=0.7×0.35×0.74×0.214=0.039kN/m2;

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立桿段彎矩MW為:

Mw=0.85×1.4WkLah2/10=0.85×1.4×0.039×1.5×1.82/10=0.022kN·m;

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

σ=N/(φA)+MW/W≤[f]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N=9.801kN;

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

σ=N/(φA)≤[f]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N=N'=10.793kN;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i=1.58cm;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參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表5.3.3得:k=1.155;

計算長度系數參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

(JGJ130-20**)表5.3.3得:μ=1.5;

計算長度,由公式l0=kuh確定:l0=3.118m;

長細比:L0/i=197;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φ,由長細比lo/i的結果查表得到:φ=0.186立桿凈截面面積:A=4.89cm2;

立桿凈截面模量(抵抗矩):W=5.08cm3;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205N/mm2;

考慮風荷載時

σ=9800.85/(0.186×489)+22438.551/5080=112.173N/mm2;

立桿穩定性計算σ=112.173N/mm2小于立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f]=205N/mm2,滿足要求!

不考慮風荷載時

σ=10793.1/(0.186×489)=118.665N/mm2;

18/49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立桿穩定性計算σ=118.665N/mm2小于立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f]=205N/mm2,滿足要求!

七、最大搭設高度的計算:

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5.3.6條考

慮風荷載時,采用單立管的敞開式、全封閉和半封閉的腳手架可搭設高度按照下

式計算:

Hs=[φAf-(1.2NG2k+0.85×1.4(ΣNQk+MwkφA/W))]/1.2Gk

構配件自重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NG2K(kN)計算公式為:

NG2K=NG2+NG3+NG4=1.594kN;

活荷載標準值:NQ=4.725kN;

每米立桿承受的結構自重標準值:Gk=0.125kN/m;

計算立桿段由風荷載標準值產生的彎矩:Mwk=Mw/(1.4×0.85)=0.022/(1.4×0.85)=0.019kN·m;

Hs=(0.186×4.89×10-4×205×103-(1.2×1.594+0.85×1.4×

(4.725+0.186×4.89×100×0.019/5.08)))/(1.2×0.125)=71.505m;

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5.3.6條腳

手架搭設高度Hs等于或大于26米,按照下式調整且不超過50米:

[H]=Hs/(1+0.001Hs)

[H]=71.505/(1+0.001×71.505)=66.733m;

[H]=66.733和50比較取較小值。經計算得到,腳手架搭設高度限值[H]=50m。

腳手架單立桿搭設高度為10m,小于[H],滿足要求!

八、連墻件的穩定性計算:

連墻件的軸向力設計值應按照下式計算:

Nl=Nlw+N0

連墻件風荷載標準值按腳手架頂部高度計算μz=0.92,μs=0.214,ω0=0.35,Wk=0.7μz·μs·ω0=0.7×0.92×0.214×0.35=0.048kN/m2;

每個連墻件的覆蓋面積內腳手架外側的迎風面積Aw=16.2m2;

19/49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5.4.1條連墻件約束腳手架平面外變形所產生的軸向力(kN),N0=5.000kN;

風荷載產生的連墻件軸向力設計值(kN),按照下式計算:

Nlw=1.4×Wk×Aw=1.094kN;

連墻件的軸向力設計值Nl=Nlw+N0=6.094kN;

連墻件承載力設計值按下式計算:

Nf=φ·A·[f]

其中φ--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由長細比l/i=300/15.8的結果查表得到φ=0.949,l為內排架距離墻的長度;

A=4.89cm2;[f]=205N/mm2;

連墻件軸向承載力設計值為Nf=0.949×4.89×10-4×205×103=95.133kN;

Nl=6.094

連墻件采用雙扣件與墻體連接。

由以上計算得到Nl=6.094小于雙扣件的抗滑力16kN,滿足要求!

連墻件扣件連接示意圖

九、立桿的地基承載力計算:

立桿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應滿足下式的要求

p≤fg

20/49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地基承載力設計值:

fg=fgk×kc=120kPa;

其中,地基承載力標準值:fgk=120kPa;

腳手架地基承載力調整系數:kc=1;

立桿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p=N/A=49.004kPa;

其中,上部結構傳至基礎頂面的軸向力設計值:N=9.801kN;

基礎底面面積:A=0.2m2。

p=49.004kPa≤fg=120kPa。地基承載力滿足要求!

二、普通型鋼懸挑腳手架

型鋼懸挑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的計算依據《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建筑施工安全檢查評分標準》(JGJ59-99)、《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91)以及本工程的施工圖紙。

一、參數信息:

1.腳手架參數

雙排腳手架搭設高度為15m,立桿采用單立桿;

搭設尺寸為:立桿的縱距為1.5m,立桿的橫距為0.8m,立桿的步距為1.8m;

內排架距離墻長度為0.30m;

大橫桿在上,搭接在小橫桿上的大橫桿根數為2根;

采用的鋼管類型為Φ48×3.6;

橫桿與立桿連接方式為單扣件;

連墻件布置取兩步三跨,豎向間距3.6m,水平間距4.5m,采用扣件連接;

連墻件連接方式為雙扣件;

2.活荷載參數

施工均布荷載(kN/m2):3.000;腳手架用途:結構腳手架;

同時施工層數:2層;

3.風荷載參數

本工程地處江蘇南京市,基本風壓0.4kN/m2;

21/49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風荷載高度變化系數μz,計算連墻件強度時取0.92,計算立桿穩定性時取0.74,風荷載體型系數μs為0.214;

4.靜荷載參數

每米立桿承受的結構自重荷載標準值(kN/m):0.1248;

腳手板自重標準值(kN/m2):0.300;欄桿擋腳板自重標準值(kN/m):0.110;

安全設施與安全網自重標準值(kN/m2):0.005;腳手板鋪設層數:8層;

腳手板類別:沖壓鋼腳手板;欄桿擋板類別:沖壓鋼腳手板擋板;

5.水平懸挑支撐梁

懸挑水平鋼梁采用16號工字鋼,其中建筑物外懸挑段長度1.3m,建筑物內錨固段長度1.95m。

錨固壓點壓環鋼筋直徑(mm):16.00;

樓板混凝土標號:C30;

6.支桿參數

22/49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支桿與墻支點距離為(m):3.300;

最里面支點距離建筑物1.2m,支桿采用14a號槽鋼。

二、大橫桿的計算:

按照《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第5.2.4條規定,大橫桿按照三跨連續梁進行強度和撓度計算,大橫桿在小橫桿的上面。將大橫桿上面的腳手板自重和施工活荷載作為均布荷載計算大橫桿的最大彎矩和變形。

1.均布荷載值計算

23/49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大橫桿的自重標準值:P1=0.033kN/m;

腳手板的自重標準值:P2=0.3×0.8/(2+1)=0.08kN/m;

活荷載標準值:Q=3×0.8/(2+1)=0.8kN/m;

靜荷載的設計值:q1=1.2×0.033+1.2×0.08=0.136kN/m;

活荷載的設計值:q2=1.4×0.8=1.12kN/m;

圖1大橫桿設計荷載組合簡圖(跨中最大彎矩和跨中最大撓度)

圖2大橫桿設計荷載組合簡圖(支座最大彎矩)

2.強度驗算

跨中和支座最大彎距分別按圖1、圖2組合。

跨中最大彎距計算公式如下:

M1max=0.08q1l2+0.10q2l2

跨中最大彎距為M1max=0.08×0.136×1.52+0.10×1.12×1.52=0.276kN·m;

支座最大彎距計算公式如下:

M2max=-0.10q1l2-0.117q2l2

支座最大彎距為M2max=-0.10×0.136×1.52-0.117×1.12×1.52=-0.325kN·m;

選擇支座彎矩和跨中彎矩的最大值進行強度驗算:

σ=Max(0.276×106,0.325×106)/4490=72.383N/mm2;

大橫桿的最大彎曲應力為σ=72.383N/mm2小于大橫桿的抗壓強度設計

值[f]=205N/mm2,滿足要求!

24/49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3.撓度驗算:

最大撓度考慮為三跨連續梁均布荷載作用下的撓度。

計算公式如下:

νmax=(0.677q1l4+0.990q2l4)/100EI

其中:靜荷載標準值:q1=P1+P2=0.033+0.08=0.113kN/m;

活荷載標準值:q2=Q=0.8kN/m;

最大撓度計算值為:ν=

0.677×0.113×15004/(100×2.06×105×107800)+0.990×0.8×15004/(100×2.06×105×107800)=1.98mm;

大橫桿的最大撓度1.98mm小于大橫桿的最大容許撓度1500/150mm與

10mm,滿足要求!

三、小橫桿的計算:

根據JGJ130-20**第5.2.4條規定,小橫桿按照簡支梁進行強度和撓度計算,大橫桿在小橫桿的上面。用大橫桿支座的最大反力計算值作為小橫桿集中荷載,在最不利荷載布置下計算小橫桿的最大彎矩和變形。

1.荷載值計算

大橫桿的自重標準值:p1=0.033×1.5=0.05kN;

腳手板的自重標準值:P2=0.3×0.8×1.5/(2+1)=0.120kN;

活荷載標準值:Q=3×0.8×1.5/(2+1)=1.200kN;

集中荷載的設計值:P=1.2×(0.05+0.12)+1.4×1.2=1.884kN;

小橫桿計算簡圖

25/49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2.強度驗算

最大彎矩考慮為小橫桿自重均布荷載與大橫桿傳遞荷載的標準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

均布荷載最大彎矩計算公式如下:

Mqmax=ql2/8

Mqmax=1.2×0.033×0.82/8=0.003kN·m;

集中荷載最大彎矩計算公式如下:

Mpmax=Pl/3

Mpmax=1.884×0.8/3=0.502kN·m;

最大彎矩M=Mqmax+Mpmax=0.506kN·m;

最大應力計算值σ=M/W=0.506×106/4490=112.602N/mm2;

小橫桿的最大彎曲應力σ=112.602N/mm2小于小橫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205N/mm2,滿足要求!

3.撓度驗算

最大撓度考慮為小橫桿自重均布荷載與大橫桿傳遞荷載的設計值最不利分配的撓度和;

小橫桿自重均布荷載引起的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

νqmax=5ql4/384EI

νqmax=5×0.033×8004/(384×2.06×105×107800)=0.008mm;

大橫桿傳遞荷載P=p1+p2+Q=0.05+0.12+1.2=1.37kN;

集中荷載標準值最不利分配引起的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

νpmax=Pl(3l2-4l2/9)/72EI

νpmax=1369.95×800×(3×8002-4×8002/9)/(72×2.06×105×107800)=1.121mm;

最大撓度和ν=νqmax+νpmax=0.008+1.121=1.129mm;

小橫桿的最大撓度為1.129mm小于小橫桿的最大容許撓度

800/150=5.333與10mm,滿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力的計算:

26/49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按規范表5.1.7,直角、旋轉單扣件承載力取值為8.00kN,該工程實際的旋轉單扣件承載力取值為8.00kN。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5.2.5):

R≤Rc

其中Rc--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8.00kN;

R--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

大橫桿的自重標準值:P1=0.033×1.5×2/2=0.05kN;

小橫桿的自重標準值:P2=0.033×0.8/2=0.013kN;

腳手板的自重標準值:P3=0.3×0.8×1.5/2=0.18kN;

活荷載標準值:Q=3×0.8×1.5/2=1.8kN;

荷載的設計值:R=1.2×(0.05+0.013+0.18)+1.4×1.8=2.812kN;

R<8.00kN,單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滿足要求!

五、腳手架立桿荷載的計算:

作用于腳手架的荷載包括靜荷載、活荷載和風荷載。靜荷載標準值包括以下內容:

(1)每米立桿承受的結構自重標準值,為0.1248kN/m

NG1=[0.1248+(1.50×2/2)×0.033/1.80]×15.00=2.288kN;

(2)腳手板的自重標準值;采用沖壓鋼腳手板,標準值為0.3kN/m2

NG2=0.3×8×1.5×(0.8+0.3)/2=1.98kN;

(3)欄桿與擋腳手板自重標準值;采用沖壓鋼腳手板擋板,標準值為

0.11kN/m

NG3=0.11×8×1.5/2=0.66kN;

(4)吊掛的安全設施荷載,包括安全網:0.005kN/m2

NG4=0.005×1.5×15=0.112kN;

經計算得到,靜荷載標準值

NG=NG1+NG2+NG3+NG4=5.041kN;

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總和,立桿按一縱距內施工荷載總和的1/2取值。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27/49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NQ=3×0.8×1.5×2/2=3.6kN;

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為

N=1.2NG+0.85×1.4NQ=1.2×5.041+0.85×1.4×3.6=10.333kN;

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為

N'=1.2NG+1.4NQ=1.2×5.041+1.4×3.6=11.089kN;

六、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風荷載標準值按照以下公式計算

Wk=0.7μz·μs·ω0

其中ω0--基本風壓(kN/m2),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的規定采用:ω0=0.4kN/m2;

μz--風荷載高度變化系數,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的規定采用:μz=0.74;

μs--風荷載體型系數:取值為0.214;

經計算得到,風荷載標準值為:

Wk=0.7×0.4×0.74×0.214=0.044kN/m2;

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立桿段彎矩MW為:

Mw=0.85×1.4WkLah2/10=0.85×1.4×0.044×1.5×1.82/10=0.026kN·m;

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

σ=N/(φA)+MW/W≤[f]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N=10.333kN;

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

σ=N/(φA)≤[f]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N=N'=11.089kN;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i=1.59cm;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參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表5.3.3得:k=1.155;

計算長度系數參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

(JGJ130-20**)表5.3.3得:μ=1.5;

28/49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計算長度,由公式l0=kuh確定:l0=3.118m;

長細比:L0/i=196;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φ,由長細比lo/i的結果查表得到:φ=0.188

立桿凈截面面積:A=4.24cm2;

立桿凈截面模量(抵抗矩):W=4.49cm3;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205N/mm2;

考慮風荷載時

σ=10332.9/(0.188×424)+25644.058/4490=135.339N/mm2;

立桿穩定性計算σ=135.339N/mm2小于立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f]=205N/mm2,滿足要求!

不考慮風荷載時

σ=11088.9/(0.188×424)=139.112N/mm2;

立桿穩定性計算σ=139.112N/mm2小于立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f]=205N/mm2,滿足要求!

七、連墻件的計算:

連墻件的軸向力設計值應按照下式計算:

Nl=Nlw+N0

連墻件風荷載標準值按腳手架頂部高度計算μz=0.92,μs=0.214,ω0=0.4,Wk=0.7μz·μs·ω0=0.7×0.92×0.214×0.4=0.055kN/m2;

每個連墻件的覆蓋面積內腳手架外側的迎風面積Aw=16.2m2;

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5.4.1條連墻件約束腳手架平面外變形所產生的軸向力(kN),N0=5.000kN;

風荷載產生的連墻件軸向力設計值(kN),按照下式計算:

Nlw=1.4×Wk×Aw=1.25kN;

連墻件的軸向力設計值Nl=Nlw+N0=6.25kN;

連墻件承載力設計值按下式計算:

Nf=φ·A·[f]

其中φ--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29/49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由長細比l/i=300/15.9的結果查表得到φ=0.949,l為內排架距離墻的長度;

A=4.24cm2;[f]=205N/mm2;

連墻件軸向承載力設計值為Nf=0.949×4.24×10-4×205×103=82.487kN;

Nl=6.25

連墻件采用雙扣件與墻體連接。

由以上計算得到Nl=6.25小于雙扣件的抗滑力12kN,滿足要求!

連墻件扣件連接示意圖

八、懸挑梁的受力計算:

懸挑腳手架的水平鋼梁按照帶懸臂的連續梁計算。

懸臂部分受腳手架荷載N的作用,里端B為與樓板的錨固點,A為墻支點。

本方案中,腳手架排距為800mm,內排腳手架距離墻體300mm,支拉斜桿的支點距離墻體為1200mm,

水平支撐梁的截面慣性矩I=1130cm4,截面抵抗矩W=141cm3,截面積A=26.1cm2。

受腳手架集中荷載N=1.2×5.041+1.4×3.6=11.089kN;

水平鋼梁自重荷載q=1.2×26.1×0.0001×78.5=0.246kN/m;

30/49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31/49

懸挑腳手架示意圖

懸挑腳手架計算簡圖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

懸挑腳手架支撐梁剪力圖

(kN)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懸挑腳手架支撐梁彎矩圖(kN·m)

懸挑腳手架支撐梁變形圖(mm)

各支座對支撐梁的支撐反力由左至右分別為:

R[1]=12.173kN;

R[2]=11.144kN;

R[3]=-0.339kN。

最大彎矩Mmax=1.957kN·m;

最大應力σ=M/1.05W+N/A=1.957×106/(1.05×141000)+0×103/2610=13.217N/mm2;

水平支撐梁的最大應力計算值13.217N/mm2小于水平支撐梁的抗壓強度設計值215N/mm2,滿足要求!

九、懸挑梁的整體穩定性計算:

水平鋼梁采用16號工字鋼,計算公式如下

32/49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σ=M/φbWx≤[f]

其中φb--均勻彎曲的受彎構件整體穩定系數:

查表《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得,φb=2

由于φb大于0.6,根據《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附表B,得到φb值為0.93。

經過計算得到最大應力σ=1.957×106/(0.93×141000)=14.939N/mm2;

水平鋼梁的穩定性計算σ=14.939小于[f]=215N/mm2,滿足要求!

十、支桿的受力計算:

水平鋼梁的軸力RAH和支桿的軸力RDi按照下面計算

RAH=ΣRDicosαi

其中RDicosαi為支桿的頂力對水平桿產生的軸拉力。

各支點的支撐力RCi=RDisinαi

按照以上公式計算得到由左至右各支桿力分別為:

RD1=12.953kN。

十一、支桿的強度計算:

鋼絲拉繩(支桿)的內力計算:

斜壓支桿的軸力RD我們均取最大值進行計算,為

RD=12.953kN

下面壓桿以14a號槽鋼計算,斜壓桿的容許壓力按照下式計算:σ=N/φA≤[f]

其中N--受壓斜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N=12.953kN;

φ--軸心受壓斜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l/i查表得到φ=0.806;

i--計算受壓斜桿的截面回轉半徑,i=5.52cm;

l--受最大壓力斜桿計算長度,l=3.511m;

A--受壓斜桿凈截面面積,A=18.51cm2;

σ--受壓斜桿受壓應力計算值,經計算得到結果是8.682N/mm2;

[f]--受壓斜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215N/mm2;

受壓斜桿的穩定性計算σ<[f],滿足要求!

斜撐支桿的焊縫計算:

33/49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斜撐支桿采用焊接方式與墻體預埋件連接,對接焊縫強度計算公式如下σ=N/lwt≤fc或ft

其中N為斜撐支桿的軸向力,N=12.953kN;

lw為斜撐支桿件的周長,取500mm;

t為斜撐支桿焊縫的厚度,t=6mm;

ft或fc為對接焊縫的抗拉或抗壓強度,取185N/mm2;

經過計算得到焊縫最大應力σ=12952.57/(500×6)=4.318N/mm2。

對接焊縫的最大應力4.318N/mm2小于185N/mm2,滿足要求!

十二、錨固段與樓板連接的計算:

水平鋼梁與樓板壓點如果采用壓環,拉環強度計算如下:

水平鋼梁與樓板壓點的拉環受力R=0.339kN;

壓環鋼筋的設計直徑D=16mm;

水平鋼梁與樓板壓點的拉環強度計算公式為:

σ=N/2A≤[f]

其中[f]為拉環鋼筋抗拉強度,按照《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10.9.8每個拉環按2個截面計算的吊環應力不應大于50N/mm2;

A=πD2/4=3.142×162/4=201.062mm2

σ=N/2A=339.441/201.062×2=0.844N/mm2;

水平鋼梁與樓板壓點的拉環一定要壓在樓板下層鋼筋下面,并要保證兩側30cm以上搭接長度。

拉環所受應力小于50N/mm2,滿足要求!

三、雙立桿雙排腳手架計算書

34/49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腳手架搭設體系剖面圖

35/49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36/49腳手架搭設體系正立面圖

腳手架搭設體系平面圖

一、參數信息

1.腳手架搭設參數

腳手架從地面開始搭設,搭設高度H:33m;10米以下采用雙管立桿,23米以上采用單管立桿;

頂步欄桿高:1.0m;內立桿距離墻長度a:0.3m;

立桿步距h:1.8m;總步數:18步;

立桿縱距la:1.5m;立桿橫距lb:0.8m;

小橫桿伸出內立桿長度a1:0.1m;掃地桿距地:0.3m;

采用大橫桿在上布置,搭接在小橫桿上的大橫桿根數為2根;

采用的鋼管類型為Φ48.3×3.6;

連墻件布置方式為二步三跨,連接方式為扣件連接;

連墻件扣件連接方式為雙扣件,扣件抗滑承載力折減系數為1;腳手架沿墻縱向長度l:150m;

2.技術措施

外立桿采用雙管,雙管高度:10.9m;雙管步數:6;

內立桿采用雙管,雙管高度:10.9m;雙管步數:6;

3.荷載參數

(1)活荷載參數

300

800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37/49裝修腳手架均布活荷載:2kN/m2

;裝修腳手架同時施工層數:2層;

(2)風荷載參數

本工程地處江蘇南京市,基本風壓Wo:0.25kN/m2;

地面粗糙度類別為:C類(有密集建筑群市區);

(2)靜荷載參數

1)腳手板參數

選用沖壓鋼腳手板,步步滿鋪腳手板;

腳手板自重:0.3kN/m2;鋪設層數:19層;

2)防護欄桿

第2步開始步步設防護欄桿,每步防護欄桿根數為2根,總根數為36根;

3)圍護材料

2300目/100cm2,A0=1.3mm2密目安全網全封閉。

密目網選用為:2300目/100cm2,A0=1.3mm2;

密目網自重:0.01kN/m2;4.地基參數

腳手架放置在地面上,地基土類型為:碎石土;

地基承載力標準值:250kPa;立桿基礎底面面積:0.25m2;

地基承載力調整系數:0.4。

二、大橫桿的計算

大橫桿在小橫桿的上面,大橫桿按照三跨連續梁進行強度和撓度計算。將大橫桿上面的腳手板自重和施工活荷載作為均布荷載計算大橫桿的最大彎矩和變形。

1.均布荷載值計算

作用在大橫桿上的荷載標準值:

恒荷載標準值qk1=0.040+0.300×0.8/3=0.120kN/m;

活荷載標準值qk2=2×0.8/3=0.533kN/m;

作用在大橫桿上的荷載設計值:

恒荷載設計值q1=1.2qk1=0.144kN/m;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38/49活荷載設計值q2=1.4qk2=0.747kN/m;

2.強度驗算

最大彎距Mmax=0.10q1la2+0.117q2la2

=0.10×0.144×1.52+0.117×0.747×1.52=0.229kN·m;最大應力計算值σ=M/W=0.229×106/5.26×103=43.513N/mm2;大橫桿實際彎曲應力計算值σ=43.513N/mm2小于抗彎強度設計值

[f]=205N/mm2,滿足要求!

3.撓度驗算

最大撓度ν=(0.677qk1+0.990qk2)la4/100EI

=(0.677×0.120+0.990×0.533)×15004/(100×2.06×105×127100)=1.175mm;

大橫桿實際最大撓度計算值ν=1.175mm小于最大允許撓度值min(1500/150,

10)=10.000mm,滿足要求!

三、小橫桿的計算

大橫桿在小橫桿的上面,大橫桿把荷載以集中力的形式傳遞給小橫桿,小橫桿按照簡支梁進行強度和撓度計算,不計懸挑荷載。

1.大橫桿傳遞給小橫桿的集中力計算

集中力標準值:

F=1.1qk1la+1.2qk2la=1.1×0.120×1.5+1.2×0.533×1.5=1.158kN;

集中力設計值:

F=1.1q1la+1.2q2la=1.1×0.144×1.5+1.2×0.747×1.5=1.581kN;

2.小橫桿受力計算

小橫桿按照簡支梁進行電算(不計懸挑荷載),得到計算簡圖及內力、變形圖如下: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39/49

彎矩和剪力計算簡圖

彎矩圖(kN·m)

變形計算簡圖

變形圖(mm)

計算得到:

最大彎矩:M=0.425kN.m

最大變形:ν=0.811mm

3.強度驗算

最大應力計算值σ=0.425×106/5.26×103=80.887N/mm2;小橫桿實際彎曲應力計算值σ=80.887N/mm2小于抗彎強度設計值

[f]=205N/mm2,滿足要求!

4.撓度驗算

267267

267

267267

267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40/49最大撓度ν=0.811mm;

小橫桿實際最大撓度計算值ν=0.811mm小于最大允許撓度值min(800/150,

10)=5.333mm,滿足要求!

四、作業層立桿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計算

1.小橫桿傳遞給立桿的支座反力計算

根據實際受力情況進行電算(計算懸挑荷載),得到計算簡圖及內力圖如下:

計算簡圖

剪力圖(kN)

計算得到:

內立桿最大支座反力:F=3.122kN

外立桿最大支座反力:F=2.385kN

2.作業層立桿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計算

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

R≤Rc

其中Rc--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規范規定直角、旋轉單扣件承載力取

值為8.00kN。扣件抗滑承載力折減系數1,則該工程采用的單

扣件承載力取值為8.000kN,雙扣件承載力取值為16.000kN;

R--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本工程小橫

桿傳給內立桿的豎向作用力為3.122kN,小橫桿傳給外立桿

267267267

100

0.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41/49的豎向作用力為2.385kN;

作業層內立桿扣件抗滑承載力驗算:內立桿受到的豎向作用力R=3.122kN≤8.000kN,內立桿采用單扣件,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滿足要求!

作業層外立桿扣件抗滑承載力驗算:外立桿受到的豎向作用力R=2.385kN≤8.000kN,外立桿采用單扣件,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滿足要求!

五、腳手架立桿荷載計算

作用于腳手架的荷載包括靜荷載、活荷載和風荷載。

1.靜荷載標準值計算

(1)結構自重標準值NG1k

采用Φ48.3×3.6鋼管。

腳手架搭設高度33米。外立桿高10.9米以下采用雙管,10.9米以上采用單管;內立桿高10.9米以下采用雙管,10.9米以上采用單管。

外立桿:NG1k=(Hs-10.9)gk+10.9gk’

=(33.000-10.9)×0.1422+10.9×0.2149=5.485kN;外立桿(單管):NG1k=(Hs-10.9)gk=(33.000-10.9)×0.1422=3.143kN;

內立桿:NG1k=(Hs-10.9)gk+10.9gk’

=(33.000-10.9)×0.1168+10.9×0.1667=4.398kN;內立桿(單管):NG1k=(Hs-10.9)gk=(33.000-10.9)×0.1168=2.581kN;

(2)構配件自重標準值NG2k

1)腳手板的自重標準值NG2k1

采用沖壓鋼腳手板,自重標準值gk1=0.3kN/m2

,鋪設層數n1=19層。

外立桿:NG2k1=n1×0.5×lb×la×gk1

=19×0.5×0.8×1.5×0.3=3.420kN;

外立桿(單管):NG2k1=n1’×0.5×lb×la×gk1

=13×0.5×0.8×1.5×0.3=2.340kN;

內立桿:NG2k1=n1×(0.5×lb+a1)×la×gk1

=19×(0.5×0.8+0.1)×1.5×0.3=4.275kN;

內立桿(單管):NG2k1=n1’’×(0.5×lb+a1)×la×gk1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42/49=13×(0.5×0.8+0.1)×1.5×0.3=2.925kN;

2)防護欄桿及扣件的自重標準值NG2k3

采用Φ48.3×3.6鋼管,自重標準值gk3=0.0397kN/m,總根數n3=36根。

外立桿:NG2k3=n3×(la×gk3+0.0132)=36×(1.5×0.0397+0.0132)=2.619

kN;

外立桿(單管):NG2k3=n3'×(la×gk3+0.0132)

=26×(1.5×0.0397+0.0132)=1.892kN;

3)圍護材料的自重標準值NG2k4

采用2300目/100cm2,A0=1.3mm2密目安全網全封閉,自重標準值gk4=0.01kN/m2。

外立桿:NG2k4=la×H×gk4=1.5×33×0.01=0.495kN;

外立桿(單管):NG2k4=la×(H-10.9)×gk4=1.5×(33-10.9)×0.01=0.332

kN;

4)附加橫桿及扣件的自重標準值NG2k5

搭接在小橫桿上的大橫桿根數n4=2根,鋪設層數n5=19層,采用Φ48.3×3.6鋼管,自重標準值gk6=0.0397kN/m。

外立桿:NG2k5=n5×0.5×n4×(la×gk6+0.0132)

=19×0.5×2×(1.5×0.0397+0.0132)=1.382kN;外立桿(單管):NG2k5=n1'×0.5×n4×(la×gk6+0.0132)

=13×0.5×2×(1.5×0.0397+0.0132)=0.946kN;內立桿:NG2k5=n5×(0.5×n4+1)×(la×gk6+0.0132)

=19×(0.5×2+1)×(1.5×0.0397+0.0132)=2.765kN;內立桿(單管):NG2k5=n1''×(0.5×n4+1)×(la×gk6+0.0132)

=13×(0.5×2+1)×(1.5×0.0397+0.0132)=1.892kN;

5)構配件自重標準值NG2k合計

外立桿:NG2k=3.420+2.619+0.495+1.382=7.916kN;

外立桿(單管):NG2k=2.340+1.892+0.332+0.946=5.509kN;

內立桿:NG2k=4.275+2.765=7.040kN;

內立桿(單管):NG2k=2.925+1.892=4.816kN;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43/492.活荷載標準值計算

活荷載按照2個裝修作業層(荷載為2kN/m2)計算,活荷載合計值∑Qk=4kN/m2。外立桿:∑NQk=0.5×lb×la×∑Qk=0.5×0.8×1.5×4=2.400kN;

內立桿:∑NQk=(0.5×lb+a1)×la×∑Qk=(0.5×0.8+0.1)×1.5×4=3.000

kN;

3.風荷載標準值計算

Wk=μz·μs·ω0

其中ω0--基本風壓(kN/m2),按照荷載規范規定采用:ω0=0.25kN/m2;

μs--風荷載體型系數:μs=1.3?;?為擋風系數,考慮了腳手架和圍

護材料的共同作用,考慮了雙管和雙管剪刀撐對擋風系數的貢獻值,計算過程復雜因篇幅有限計算過程從略。腳手架底部μs=1.151,腳手架頂部μs=1.128,腳手

架變截面處μs=1.128;

μz--風荷載高度變化系數,按照荷載規范的規定采用:腳手架底部μz=0.740,腳手架頂部μz=1.039,腳手架變截面處μz=0.740;

經計算得到,風荷載標準值為:

腳手架底部Wk=0.25×0.740×1.151=0.213kN/m2;

腳手架頂部Wk=0.25×1.039×1.128=0.293kN/m2;

腳手架變截面處Wk=0.25×0.740×1.128=0.209kN/m2;

六、立桿穩定性計算

(一)基本數據計算

1.立桿長細比驗算

依據《扣件式規范》第5.1.9條:

長細比λ=l0/i=kμh/i=μh/i(k取為1)

查《扣件式規范》表5.2.8得:μ=1.500;

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i=1.590cm;

λ=1.500×1.8×100/1.590=169.811

立桿實際長細比計算值λ=169.811小于容許長細比210,滿足要求!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44/492.確定軸心受壓構件的穩定系數φ

長細比λ=l0/i=kμh/i=1.155×1.500×1.8×100/1.590=196.132;

穩定系數φ查《扣件式規范》附錄A.0.6表得到:φ=0.188;

3.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立桿段彎矩Mw

Mw=0.9×1.4WkLah2/10

經計算得到,各段彎矩Mw為:

腳手架底部Mw=0.130kN·m;

單雙立桿交接位置Mw=0.128kN·m;

(二)外立桿穩定性計算

1.組合風荷載時,外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σ=N/(φA)+MW/W≤[f]

(1)雙管立桿底部穩定性驗算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N=1.2×(NG1k+NG2k)+0.9×1.4∑NQk

=1.2×(5.485+7.916)+0.9×1.4×2.400=19.105kN;

σ=19105.147/(0.188×2×506)+130365.547/(2×5260)=112.952N/mm2;組合風荷載時,外立桿雙管立桿底部實際抗壓應力計算值σ=112.952N/mm2小于抗壓強度設計值[f]=205N/mm2,滿足要求!

(2)單雙立桿交接位置的穩定性驗算: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N=1.2×(NG1k+NG2k)+0.9×1.4∑NQk

=1.2×(3.143+5.509)+0.9×1.4×2.400=13.406kN;

σ=13405.644/(0.188×506)+127834.576/5260=165.424N/mm2;組合風荷載時,外立桿單雙立桿交接位置實際抗壓應力計算值

σ=165.424N/mm2小于抗壓強度設計值[f]=205N/mm2,滿足要求!

2.不組合風荷載時,外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σ=N/(φA)≤[f]

(1)雙管立桿底部穩定性驗算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45/49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N=1.2×(NG1k+NG2k)+1.4∑NQk

=1.2×(5.485+7.916)+1.4×2.400=19.441kN;σ=19441.147/(0.188×2×506)=102.328N/mm2;

不組合風荷載時,外立桿雙管立桿底部實際抗壓應力計算值

σ=102.328N/mm2小于抗壓強度設計值[f]=205N/mm2,滿足要求!

(2)單雙立桿交接位置的穩定性驗算: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N=1.2×(NG1k+NG2k)+1.4∑NQk

=1.2×(3.143+5.509)+1.4×2.400=13.742kN;σ=13741.644/(0.188×506)=144.658N/mm2;

不組合風荷載時,外立桿單雙立桿交接位置實際抗壓應力計算值

σ=144.658N/mm2小于抗壓強度設計值[f]=205N/mm2,滿足要求!

(三)內立桿穩定性計算

全封閉雙排腳手架僅考慮外立桿承受風荷載的作用,內立桿不考慮風荷載作用。

σ=N/(φA)≤[f]

(1)雙管立桿底部穩定性驗算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N=1.2×(NG1k+NG2k)+1.4∑NQk

=1.2×(4.398+7.040)+1.4×3.000=17.085kN;σ=17084.902/(0.188×2×506)=89.926N/mm2;

內立桿雙管立桿底部實際抗壓應力計算值σ=89.926N/mm2小于抗壓強度設計值[f]=205N/mm2,滿足要求!

(2)單雙立桿交接位置的穩定性驗算: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N=1.2×(NG1k+NG2k)+1.4∑NQk

=1.2×(2.581+4.816)+1.4×3.000=13.077kN;σ=13077.336/(0.188×506)=137.664N/mm2;

內立桿單雙立桿交接位置實際抗壓應力計算值σ=137.664N/mm2小于抗壓強度設計值[f]=205N/mm2,滿足要求!

七、連墻件的穩定性計算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46/49風荷載產生的連墻件軸向力設計值(kN),按照下式計算:Nlw=1.4×Wk×Aw=6.648kN;

每個連墻件的覆蓋面積內腳手架外側的迎風面積Aw=16.200m2;連墻件的軸向力設計值Nl=Nlw+N0=9.648kN;

連墻件承載力設計值按下式計算:

Nf=φ·A·[f]

其中φ--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由長細比l/i=700/15.9的結果查表得到φ=0.872;

A=5.06cm2;[f]=205N/mm2;

連墻件軸向承載力設計值為Nf=0.872×5.06×102×205×10-3=90.442

kN;

Nl=9.648kN

連墻件采用雙扣件與墻體連接。

由以上計算得到Nl=9.648kN≤雙扣件的抗滑力16.000kN,滿足要求!

八、立桿的地基承載力計算

立桿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應滿足下式的要求

p≤fg

地基承載力設計值

: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47/49fg=fgk×kc=100.000kPa;

其中,地基承載力標準值:fgk=250kPa;

腳手架地基承載力調整系數:kc=0.4;

立桿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p=N/A=77.765kPa;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N=19.441kN;

基礎底面面積:A=0.25m2。

p=77.765kPa<fg=100.000kPa。地基承載力滿足要求!

九、腳手架配件數量匡算

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的桿件配備數量需要一定的富余量,以適應構架時變化需要,

因此按匡算方式來計算;根據腳手架立桿數量按以下公式進行計算:長桿總長度(m)L=1.1·H·(n+la/h·n-2·la/h)

小橫桿數(根)N1=1.1·(H/2h+1)·n

直角扣件數(個)N2=2.2·(H/h+1)·n

對接扣件數(個)N3=L/l

旋轉扣件數(個)N4=0.3·L/l

腳手板面積(m2)S=1.1·(n-2)·la·lb

其中n--立桿總數(根)n=202;

H--搭設高度(m)H=33;

h--步距(m)h=1.8;

la--立桿縱距(m)la=1.5;

lb--立桿橫距(m)lb=0.8;

代入得:

長桿總長度(m)L=1.1×33×(202+1.5×202/1.8-2×

1.5/1.8)=1338

2.600;

小橫桿數(根)N1=1.1×(33/(2×1.8)+1)×202=2260;

直角扣件數(個)N2=2.2×(33/1.8+1)×202=8592;

對接扣件數(個)N3=13382.600/6.00=2231;

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48/49旋轉扣件數(個)N4=0.3×13382.600/6.00=670;

腳手板面積(m2)S=1.1×(202-2)×1.5×0.8=264.000。根據以上公式計算得長桿總長13382.600m;小橫桿2260根;直角扣件8592個;對接扣件2231個;旋轉扣件670個;腳手板264.000m2。

_0_0_0_0_1785.959_1263.06-501-0-1069-501.jpg"alt="外墻腳手架施工方案設計.docx(懸挑腳手架)"/>

篇2:無腳手架電梯安裝工藝工序及技術保證

第一節工具簡介

1.無腳手架安裝工具:

2.生命線及全身式安全帶

3.層門護網及護欄

4.卷揚機(用于起吊重物和電梯部件。卷揚機額定載重不得小于本工藝所規定的載重量。不得以卷揚機起吊轎箱作為載人平臺)

5.導向繩可以避免轎箱和對重碰撞危險。

6.轎頂頭頂保護

盡管門口已有保護,但是仍需頭頂保護給安裝人員提供額外的保護,防止落物。

7.安裝工不得自行封線,必須由調試員采用專用封線插頭。

工藝、

第二節工藝、工序及安全技術

一.安裝工作平臺

1.安裝生命線

a.首先在井道外固定連接兩條生命線,以便組裝安裝平臺。

2.工作平臺

a.工作平臺是無腳手架安裝工藝的特有工具。由于井道內沒有腳手架,需要在頂層搭建工作平臺以便某些安裝工作能在工作平臺上進行。

2.1工作平臺的尺寸a.b.c.d.e.工作平臺安裝完成后,承載面距頂層地面1500mm。槽鋼(20#)框架使用M16的螺栓緊固。平臺上的護欄(7×7角鋼)使用M8的螺栓連接,護欄高度不低于1.1m。在平臺上最多允許兩名安裝人員同時工作。平臺上的支撐木板要符合要求

7×7角鋼20#槽鋼

2.2平臺的作用a.井道測量b.安裝曳引繩c.如果需要可用于清理井道壁上的鋼筋/鋼管。

2.3平臺安裝方法

a.在井道外根據平臺組裝。

b.在機房使用卷揚機或手拉葫蘆吊裝平臺。

c.平臺組裝好后,必須用膨脹螺栓固定。

d.安裝平臺上的支撐木板。安裝人員在平臺上工作時,必須佩戴安全帶,并將安全帶掛在生命線上。

注:

a.安裝人員在平臺上工作時,必須佩戴安全帶,并將安全帶掛在生命線上。

b.必須由熟練工進行鉆孔工作以保證螺栓有足夠的膨脹力。必須由熟練工進行鉆孔工作,

c.必須由熟練工進行鉆孔工作,以保證螺栓有足夠的膨脹力。

d.固定平臺的時候墻壁必須牢固可靠(混凝土或者圈梁),不允許磚墻。固定平臺的時候,),不允許磚墻

e.固定平臺的時候,墻壁必須牢固可靠(混凝土或者圈梁),不允許磚墻。

二.測量井道放置樣線

樣板線的正確定位是電梯安裝工作的重要部分。根據各種布置圖的尺寸精確的安裝電梯就取決于樣板的準確定位。參照樣板放置的樣線將指導安裝人員定位導軌位置。在放置完樣板和樣線后,參照井道布置圖檢查井道墻壁以保證井道內不會有異物阻礙電梯設備的安裝。在機房制作樣板。

1.1井道測量

利用機房預留孔洞測量井道頂部。根據布置圖,放置兩根門口樣板線逐層測量井道。(安裝人員必須站在廳門護欄外測量井道)根據測量結果,制作樣板。

1.2樣板的制作

a)根據布置圖給出的參數制作樣板

b)制作樣板,角鐵要相互平行并用螺栓固定。

c)總共要放置10條樣線?4條主導軌線?4條副導軌線?2條門口線前端的兩條樣線用來確定開門寬度和廳門地坎

1.3放樣線

a)放門口樣線的方法與以前一樣

b)主導軌放樣線,以T89的導軌尺寸為例。

?c)副導軌樣線的放置方法與主導軌相同。

三.安裝曳引機

a.根據布置圖及樣板將主機絕緣橡膠墊安裝于機器梁上

b.將主機穩于絕緣橡膠墊上,調整主機位置保證曳引輪中心線與主導軌樣線中心相符

c.曳引輪和導向輪的中心線正交于主導軌樣線

?d.安裝完防跳螺栓后,將螺帽與機器梁焊接.

四.安裝繩頭板

a)根據布置圖確定繩頭板的位置,安裝繩頭板支架并將它們焊接到機器梁上

b)焊接完成后,給繩頭板和機器梁補漆

五.安裝限速器

1)照布置圖定位限速器并安裝2)保證限速器的垂直度注意:若合同中要求對重帶安全鉗,則安裝對重限速器

六.安裝控制柜及機房配線

a.控制柜的支撐架已在工廠預裝配

b.根據布置圖,使用膨脹螺栓將控制柜和地面固定

c.參照布置圖,安裝線槽并給控制柜和機房設備布線

七.安裝底坑設備

井道內不允許交叉作業。例如,底坑內有安裝人員工作的時候,頂層平臺不允許有人工作。安裝底馬槽(負載支撐板)

1.安裝底馬槽(負載支撐板)

a.底馬槽的安裝必須在大樓底坑防水建設完成后進行。

b.根據主導軌基準鋼線來確定緩沖器板的位置。

c.調整底馬槽保證水平。

d.底馬槽就位后安裝緩沖器。(如果為液壓緩沖器,對重側只安裝緩沖器支架)e.調整并保證緩沖器水平垂直

2.安裝第一段導軌

?a.利用安裝平臺或梯子(使用時要符合WWJSSS的要求)安裝第一段主副導軌的導軌支架。

b.按照的要求使用生命線及全身式安全帶

c.使用校導尺調整導軌精確度。必須保證DBG精確度在+1mm和-0mm以內。

3.安裝限速器漲繩設備

1)如果對重架帶安全鉗,則安裝對重限速器漲繩裝置

2)轎廂或對重漲繩裝置的最底面距離地面高度要求在200±50mm以內。

八、安裝對重架

1.安裝對重導向繩

a.在對重架上安裝4個吊環螺栓。(根據機房預留孔間距在對重架上鉆吊環螺栓孔,以便左右兩側防晃繩順利通過)

b.利用卷揚機吊鉤與對重架上U型卡連接,啟動卷揚機將對重吊入底坑。

c.安裝臨時導靴(工地現場制作),將對重固定在導軌上。

d.對重框架落在對重緩沖器上或者緩沖器支架上(液壓緩沖器)。

2.安裝導繩漲緊裝置,在機房內放置方木以防導向繩磨損。將導向繩漲緊支架固定在井道壁上。用卷揚機把導向繩從機房內繞過方木后緩慢下放到底坑。為了保證對重導向裝置的穩定,導向繩要用底坑中的漲繩裝置拉緊。

九.拼裝轎箱

1.安裝轎架

a)在層門口外使用卸扣、吊帶連接外轎底的吊環,吊帶另一端掛在卷揚機帶鎖扣的吊鉤上將下梁吊到底坑。

b)將下梁安裝到適當的位置---使用槽鋼支撐下梁并保證下梁比轎廂緩沖器高出30mm。

c)安裝臨時的滑塊代替滑動導靴---根據導軌將下梁調中---安裝其它轎架部件時保證下梁穩固。

d)使用墊片,調整下梁的水平度---水平度保證〈1/1000mm

2.安裝側梁:

a)使用使用卷揚機,卸扣,吊帶將側梁調入井道,立在底坑。為了防止側梁傾斜,將它束縛在導軌上。

b)使用卷揚機,吊帶將上梁掉入井道中,兩名安裝人員站在外轎底上緊固連接上梁和側梁的螺栓。

3.安裝上梁:

a)起吊連接好的上梁和側梁到適當的位置。

b)安裝人員站在梯子上緊固連接側梁和下梁的螺栓。安裝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帶。c)調整保證上梁和側梁垂直

d)使用扭力扳手緊固所有的螺栓

e)調整上梁保證水平度〈1/1000mm

4.安裝斜拉條:

a)按裝斜拉條

b)保證下梁水平后緊固螺栓

5.安裝安全鉗和導靴

a)卸下保證下梁居中于導軌的臨時木制滑塊

b)安裝轎廂安全鉗

c)安裝四個轎廂滑動導靴

6.安裝轎頂反繩輪裝配

a)安裝轎頂反繩輪裝配

b)保證反繩輪支架和上梁間有均勻的間隙,不允許有金屬部件間的接觸。

c)螺栓應該活動自由并易于卸除和插入

7.安裝圍壁

圍壁的調整工作在動慢車之后進行安裝人員在井道外將圍壁分好組,根據安裝順序逐一將圍壁搬進井道,一名安裝人員站在底坑手扶住圍壁,另一安裝人員站在轎底上擰緊圍壁與內轎底連接螺栓。(暫時不安裝前圍壁)。

8.安裝轎頂:

使用卷揚機將轎頂吊到適當的位置安裝人員站在門口利用梯子,自外向內擰緊內轎頂與圍壁連接螺栓(同時安裝前圍壁)。

十.起吊對重

十一.安裝曳引繩和限速器繩安裝曳引繩和限速器繩

1.安裝曳引繩:

a.在懸掛曳引繩前要計算曳引繩的大致長度,需要下列參數:

(1)頂層基準面到底層基準面的距離

(2)轎廂與底坑重合的距離

(3)對重及其緩沖器的高度

(4)對重距緩沖器的距離

b.發貨到現場的曳引繩纏繞在卷軸上如果提升高度較低則是一卷繩。在倒繩的過程中,使用正確方法。注意:絕不允許曳引繩被扭曲或扭結。被扭結的曳引繩不能使用必須替換。

c.安裝曳引繩

1)曳引繩搬到機房,安裝人員將曳引繩慢慢的放入井道中。

2)一名安裝人員將站在工作平臺上為從機房放下的曳引繩導向。完成此項工作的過程中,轎頂的安裝人員必須站在井道外。

3)曳引繩下放到轎頂位置的時候,頂層平臺上的安裝人員必須站在井道外。轎頂上的安裝人員把曳引繩頭繞過反繩輪并和卷揚機吊鉤連接好后站在井道外。4)頂層的安裝人員進入平臺,用卷揚機把曳引繩拉到平臺位置的時候,把繩頭繞過對重反繩輪,再利用卷揚機把繩頭拉回機房進行固定。在此過程中,轎頂的安裝人員必須站在井道外。

?2.安裝限速器繩

1)安裝曳引繩后,調整轎頂反繩輪和轎架。

2)安裝限速器繩的方法與安裝曳引繩相同。

十二.安裝隨動電纜

1)安裝隨行電纜。

2)注意隨動電纜必須使用工廠提供的部件懸掛,否則很可能導致隨動電纜內的電線過早的損壞。

3)我們的隨動電纜供貨商主要是BST注意:當提升高度超過75m時,懸掛的隨動電纜內必須配有鋼線。如果沒有提供鋼線,不允許安裝隨動電纜并立即向分公司匯報。

十三、安裝護攔和距離接近檢測裝置

1)安裝轎頂護欄

2)在轎頂護欄上安裝漸近式檢測裝置的接收器在工作中還必須采取切實的保護措施以防止與對重塊的意外接觸。目的:使用保護措施是為了防止電梯移動時工作人員或轎廂與對重塊的意外接觸。

十四.頭頂保護和轎頂布線

1.安裝頭頂保護

安裝方法:

a)使用螺栓進行連接。

?b)將頭頂保護和轎頂護欄連接。連接部位需要工地現場配鉆。重復使用的頭頂保護已有連結孔,只需在轎頂護欄上開孔。

c)如果轎箱與井道壁(門口方向)的距離大于300mm時,需要增加護欄。護欄的尺寸必須符合要求。

2.轎頂設備的安裝和接線

十五.安裝層門

十六.調試慢車

十七.安裝其余轎廂導軌和對重導軌

十八.調試快車

篇3:鍋爐爐膛腳手架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按照廠部的安排和部署,決定自2012年8月日至8月日,對3#爐進行全面檢修,爐膛內部需搭腳手架工作,為確保這次檢修工作安全順利地進行,特編制本措施。

一、施工時間:2012年8月日至8月日,實際搭設時間根據車間檢修工作安排。

二、施工地點:3#爐燃燒室。

三、施工組織:1、工作負責人:顧夫剛

2、施工班組:鍋爐檢修組、鍋爐運行有關人員

四、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1、施工前需準備的工具:手鉗1把、19-22梅花扳手若干套。

2、施工前需準備的材料:架管、扣件若干、架板、麻繩50m、安全帶10條、36V照明電源、行燈等。

3、施工過程:

(1)在鍋爐內部進行檢修工作前,必須把3#爐高過集箱出口電動門、7米平臺截汽門關閉,把3#鍋爐給水電動門、手動門及減溫水電動門全部關閉。將電動門的電機電源切斷,并在電源開關上懸掛“禁止合閘,有人工作”警告牌。

(2)工作人員進入燃燒室施工前,必須與有關人員聯系,將給煤機、引風機、一次風機、二次風機等電源切斷,并分別懸掛“有人工作,禁止合閘”的警示牌,引風機擋板稍開,保證爐膛內空氣流通。

(3)根據本腳手架特點采用落地式腳手架進行腳手架的施工及防護,工藝流程:基平整-首層立桿-安裝掃地桿-安裝橫桿-往上施工,腳手架要保證其堅固穩定,不變形、不傾斜、不搖晃。

(4)搭架子時,架子地基平整夯實,腳手板要鋪滿,不得有探頭板,腳手架立桿接頭錯位不小于500mm,水平接頭錯位不小于500mm。

(5)腳手板要滿鋪于架子橫梁上,在進行檢修工作時,在腳手架工作面的外側,應設1米高的欄桿。

(6)在爐膛內搭架子時,施工人員之間應相互照應,相互配合,向上運送鋼管時應使用麻繩,確實系牢后再提升,提升時爐床上不得留人,以防鋼管墜落傷人,搭腳手架時嚴禁使用滑絲的管夾,使用的管夾應擰緊檢查后,方可繼續進行上層管架的安裝。管架高度超過2m以上,檢修人員應使用安全帶,防止失足墜空。

五、3#爐爐膛腳手架施工過程中應注意的安全事項:

(1)工作照明,可由電工裝設36V臨時性的固定電燈,電燈和電線必須絕緣良好,并安裝牢靠,放在碰不著的高處,安裝后必須有工作負責人檢查,禁止帶電移動36V臨時性電燈。

(2)安裝腳手架,禁止使用彎曲、壓扁或者有裂縫的管子,各管子的連接部分要完整無損,以防傾倒或移動。

(3)材料的規格和質量必須符合要求。

(4)構造必須合乎固定,同時要注意立桿式腳手架的綁扎和螺栓擰緊程度。

(5)要有牢固的足夠連墻點,并且要安裝斜撐,以保證整個腳手架的穩定。

(6)腳手板要鋪滿、扎穩。

(7)腳手架立桿接頭錯位不小于500mm,水平接頭錯位不小于500mm,腳手架縱向支撐應沿高度由下而上連續設置。

(8)在工作中,不準隨意改變腳手架的結構,有必要時,必須經過負責人的同意。

(9)搭設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佩好安全帶,準備好梅花扳手。工具零件要使用繩索系于腰部,穿勞保鞋、袖口、褲口要扎緊。

(10)在搭設腳手架操作時必須將安全帶拴在可靠的保險部位。架子工安全帶可低掛高用,但其長度應保證在人員萬一墜落時不至于碰觸地面,凡不帶安全帶者以違章作業處理。

六、腳手架拆除過程中應注意的安全事項:

(1)拆除時統一指揮、上下呼應、動作協調,當解開與另一人有關的扣件時必須先告訴對方并得到允許,以防墜落傷人。

(2)拆除腳手架的各部分應按順序進行,當拆某一部分時,應不使另一部分或其它的結構部分發生傾斜倒塌現象。

(3)在拆除過程中,凡松開連接的桿、配件應及時拆除運走,避免誤扶、誤靠已松脫的桿件。拆除的桿、配件嚴禁向下拋擲,應傳至地面,同時做好配合協調工作

(4)拆除腳手架,必須由上而下逐步拆除一步一清地分層進行,不準上下層同時作業,拆下的構件用繩索捆牢,由中間操作人向下遞桿,嚴禁向下拋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