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設備密封管理制度規范

設備密封管理制度規范

2024-07-25 閱讀 2138

一、目的

加強密封管理是化工企業減少跑、冒、滴、漏,提高效益,降低消耗,消除污染,保證職工身體健康的一項重要措施。為鞏固“無泄漏工廠”成果,做到安全文明生產,特制定本制度。

二、主題內容及適用范圍

(一)本制度規定了密封點分類、統計范圍及方法、檢驗標準、管理區域劃分及對“無泄漏車間”管理等內容。

(二)本制度適用于公司各車間、部門。

三、密封點分類和統計范圍

(一)動密封范圍

1、各種機電設備(包括機床)連續運行(旋轉和往復)的兩個偶合件之間的密封均屬動密封;

2、水壓縮機軸、泵軸、各種釜類旋轉軸等的密封也屬動密封。

(二)靜密封范圍

1、在運行過程中,兩個沒有相對運動的偶合件之間的密封。

2、設備(包括機床和采暖設備)及其附屬管線上油標、法蘭、各種閥門、絲堵、活接頭等附件屬靜密封;

3、變壓器、油開關、電纜頭等到電氣設施也屬靜密封;

4、儀表孔板、調節閥、附屬管線以及其它設備的結合部位均屬靜密封。

(三)密封統計方法

1、動密封點的統計方法

一對連續運動(旋轉和往復)的兩個偶合件之間的密封計一個密封點。

2、靜密封點的統計方法

(1)一個靜密封接合處計一個靜密封點。如一對法蘭計一個密封點;

(2)一個閥門計四個密封點,如閥門后有絲堵或閥后放空,應多計一個密封點;

(3)一個絲扣活接頭,計三個密封點;

(4)連接法蘭的螺栓孔與設備內部是連通的等特別部位,除了接合部位算一個密封點外,有幾個螺栓孔應多計幾個密封點。

3、泄漏點的統計方法

(1)有一處泄漏就算一個泄漏點,不論是密封點或因焊縫裂紋、砂眼、腐蝕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的泄露均作泄漏點統計;

(2)經帶壓堵漏消除的漏點,不再計算泄漏點;

(3)密封點的變動情況包括增減必須及時做好記錄差在當月報表中上報技術部;

4、泄漏率的計算方法

靜(動)密封點率(‰)=靜(動)密封點泄漏點數/靜(動)密封點點數×1000‰

四、密封檢驗標準

(一)靜密封檢驗標準

1、設備和管線的接合部位用肉眼觀察,不結焦、不冒煙、無漏痕、無滲漏、無污垢;

2、儀表及氣管線、焊接和其它連接部位用肥皂水試漏(真空部位用吸薄紙條法),無氣泡);

3、變壓器、油開關、油浸紙絕緣電纜頭等電氣設施的接合部位,用肉眼觀察,無泄漏;

4、易燃、易爆或有毒氣體,用肥皂水試漏無氣泡或用酒精試紙試漏不變色;

5、氧、氮、空氣系統,用10mm寬,100mm長薄紙試漏,無吹動現象或用肥皂水檢查無氣泡;

6、蒸汽系統用肉眼觀察不漏氣、無水垢;

7、酸、堿等化學系統,用肉眼觀察不冒煙、無漏痕、無滲漏,用試紙試漏不變色;

8、水、油系統,宏觀檢查或用手摸,無滲漏和水垢;

9、各種機床的變速箱、立軸、變速手柄,宏觀檢查無明顯滲漏。沒有密封的部位,如導軌等不進行統計和考核。

(二)動密封檢驗標準

1、各類往復壓縮機的曲軸箱蓋,透平壓縮機的軸瓦允許有微漏油,但要經常擦凈;

2、各類往復壓縮機的填料(透平壓縮機的氣封)使用初期不允許泄漏,運行間隔期末允許有微漏。對有毒、易燃易爆介質的填料在距填料外蓋300mm內,取樣分析,有害氣體濃度不得超過安全規定范圍。填料函不允許漏油,而活塞桿應帶有油膜;

3、各種注油器允許有微漏,但要經常擦凈;

4、齒輪油泵允許有微漏現象,但每2分鐘不超過一滴;

5、各種傳動設備采用油環的軸承不允許漏油,注油的軸承允許有微漏,應隨時擦凈;

6、水泵填料允許微漏范圍:初期每分鐘不得超過20滴。末期不得超過40滴;

7、物料輸送泵的填料,每分鐘不得超過15滴;

8使用機械密封的各類泵,初期不允許有泄漏,末期每分鐘不超過5滴。

五、密封管理區域劃分原則

(一)密封管理實行“誰的資產,誰負責管理”的原則;

(二)生產裝置內的儀表管線、風管、儀表用伴熱管(包括一次閥及閥后管線)、壓力表、閥門的密封管理由儀表車間負責;

(三)消防栓的密封管理,由消防栓所在單位負責;

(四)外供物料及外管架的管線的密封管理,按業主單位、電、儀分工管理規定由資產管理單位負責。

六、無泄漏車間管理

(一)各單位要建立健全密封管理責任制,職責分工明確,經常宣傳鞏固無泄漏成果的重要意義;

(二)按照要求,建立健全各種檔案、臺帳和記錄,每季度進行自查一次,并做好總結工作;

(三)公司對無泄漏車間實行動態管理;

(四)公司根據“無泄漏工廠”評分標準,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制定“無泄漏車間”檢查評分標準,每半年檢查一次;

(五)對檢查不合格或發生重大設備事故的單位,撤消“無泄漏車間”稱號,同時取消其它有關榮譽稱號,當年無評優資格;

(六)各單位要按時做好密封點泄漏的檢查、統計和上報工作,對未完成者,按公司全面預算管理績效考核細則進行檢查考核;

(七)現場發現的漏點,要及時進行處理,不能處理的要做好掛牌工作,并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和措施,組織相關人員學習,確保不擴展為事故;

(八)對“無泄漏車間”檢查結果,按照《設備管理考核細則》進行考核。

七、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執行,與本制度相低觸的相關規定,以本制度為準。本制度由技術部負責解釋。

附:

一、無泄漏工廠標準

(一)有健全的密封管理體系、職責明確、管理完善;

(二)靜(動)密封檔案、管理臺帳、消漏堵漏記錄,密封管理技術基礎資料齊全、完整,密封點統計準確無誤;

(三)無重大設備事故,并經常保持靜密封點泄漏率在0.5‰以下,動密封泄漏率在2‰以下,無明顯的泄漏;

(四)公司各車間為無泄漏車間,全部設備完好率達到90%以上,主要設備完好率達到95%以上。

二、無泄漏車間標準

(一)密封管理組織機構健全、職責明確、管理完善;

(二)靜(動)密封檔案、管理臺帳、消漏堵漏記錄、隱患記錄、密封點增減記錄等密封管理技術基礎資料齊全、完整,密封點統計準確無誤;

(三)無重大設備事故,并經常保持靜密封點泄漏率在0.5‰以下,動密封泄漏率在2‰以下,生產設施無明顯的漏點;

(四)全部設備完好率達到90%以上,主要設備完好率達到95%以上。

篇2:化學工業企業設備密封管理制度

加強密封管理和創建“無泄漏工廠”活動是化工企業減少跑、冒、滴、漏,增加生產,降低消耗,消除污染,保證職工身體健康的一項重要措施。為達到和鞏固無泄漏工廠標準,為實現安全文明生產創造條件,特制定本制度。

(一)密封點分類和統計范圍

1.動密封各種機電設備(包括機床)的連續運動(旋轉和住復)的兩個偶合件之間的密封,屬于動密封。如壓縮機軸、泵軸、各種釜類旋轉軸等的密封均屬動密封。

2.靜密封設備(包括機床和廠內采暖設備)及其附屬管線和附件,在運行過程中兩個沒有相對運動的偶合件之間的密封屬于靜密封。如設備管線上的法蘭、各種閥門、絲堵、活接頭、機泵設備上的油標、附屬管線、電所設備的變壓器、油開關、電纜頭、儀表孔板、調節閥、附屬引線、以及其他設備的結合部位,均屬靜密封。

(二)密封點計算方法

1.動密封點的計算方法一對連續運動(旋轉或往復)兩個偶合件之間的密封算一個動密封點。

2.靜密封點的計算方法一個靜密封點接合處,算一個靜密封點。如:一對法蘭,不論其規格大小,均算一個密封點;一個閥門一般算四個密封點,如閥門后有絲堵或閥后緊接放空,則應各多算一點;一個絲扣活接頭,算三個密封點;特別部位,如連接法蘭的螺栓孔與設備內部是連通的,除了接合面算一個密封點外,有幾個螺栓孔應加幾個密封點。

3.泄漏點的計算方法有一處泄漏,就算一個泄漏點,不論是密封點或因焊縫裂紋、砂眼、腐蝕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泄漏均作泄漏點統計。

4.泄漏率計算公式靜(動)密封點泄漏率(‰)=靜(動)密封點泄漏點數/靜(動)密封點數×1000‰

(三)靜密封檢驗標準

1.設備及管線的接合部位用肉眼觀察,不結焦,不冒煙,無漏痕,無滲跡,無污垢。

2.儀表設備及風引線、焊接及其他連接部位用肥皂水試漏,無氣泡(真空部位,用薄紙條順的辦法)。

3.電氣設備、變壓器、油開關、油浸紙絕緣電纜頭等接合部位,用肉眼觀察,無滲漏。

4.乙炔氣、煤氣、乙烯、氨、氯等易燃易爆或有毒氣體系統,用肥皂水試漏,無氣泡,或用精密試紙試漏,不變色。

5.氧氣、氮氣、空氣系統,用10毫米寬、100毫米長薄紙試漏,無吹動現象或用肥皂水檢查無氣泡。

6.蒸汽系統用肉眼觀察不漏氣,無水垢。

7.酸、堿等化學系統,用肉眼觀察無滲跡,無漏痕,不結垢,不早煙或用精密試紙試漏不變色。

8.水、油系統宏觀檢查或用手摸,無滲漏,無水垢。

9.各種機床的各種變速箱、立軸、變速手柄,宏觀檢查無明顯滲漏,沒有密封的部位,如滑機、導軌等不進行統計和考核。

(四)動密封檢驗標準

1.各類往復壓縮機曲軸箱蓋(透平壓縮機的軸瓦)允許有微滲油,但要經常擦凈。

2.各類往復壓縮機填料(透平壓縮機的氣封),使用初期不允許泄漏,到運行間隔期末允許有微漏。對有毒、易燃易爆介質的填料狀況,在距填料外蓋300毫米內,取樣分析,有害氣體濃度不超過安全規定范圍。填料函不允許漏油,而活塞桿應帶有油膜。

3.各種注油器允許有微漏現象,但要經常擦凈。

4.齒輪油泵允許有微漏現象。范圍1滴/2分鐘。

5.各種傳動設備采用油環的軸承不允許漏油,采用注油的軸承允許有微滲,并應隨時擦凈。

6.水泵填料允許泄漏范圍初期每分鐘不多于20滴,末期不多于40滴(周期小修1個月,中修3個月)。

7.輸送物料介質填料,每分鐘不大于15滴。

8.凡使用機械密封的各類泵,初期不允許有泄漏,末期每分鐘不超過5滴。

(五)密封管理區域劃分的原則

1.生產裝備所屬設備、管線及附屬沖洗、消防、生活等設備、管線的靜、動密封管理,由各生產裝置所在單位負責管理。

2.生產裝置內的儀表工藝管路、風管、儀表專用伴熱管線,包括一次手閥及閥后所屬引線、壓力表和閥門的密封管理,由儀表車間負責。

3.消火栓的密封管理,由消火栓所在單位負責。

4.裝置外生產系統的外供原料和其它物料公用工程管線的密封管理由生產裝置所在單位負責。

5.動力管網(一、二次水;循環水;上、下水;消防水;冷凝液;高、中、低壓蒸氣等管路)的密封管理由輸送供應單位至用戶的第一個閥門(包括閥門)由輸送供應單位負責,第一個閥門后的管線的密封管理由接受單位負責。

6.公用管廊上物料管線及加熱伴管的密封管理由送出單位到接受單位的第一閥門的第一道法蘭(不包括閥門)由送出單位負責。

7.廠與廠之間管路的密封管理,一般以用戶廠的圍墻為界,圍墻內由用戶廠負責(若兩廠間另有協議,則按協議執行)。

(六)管理措施

1.凡投入運行的生產裝置、設備、管路都必須建立靜、動密封檔案和臺賬,密封點統計準確無誤。(密封檔案一般應包括:生產工藝流程示意圖,設備靜、動密封點登記表,設備管線密封點登記表,密封點分類匯總表。臺帳一般包括:按時間順序的密封點分部情況,泄漏點數,泄漏率等)。

2.建立健全各級密封管理責任制,密封管理責職明確,廠(公司)、車間定期組織檢查、考核、評比。

3.開展創造和鞏固無泄漏工廠活動,消漏、堵漏工作經常化,具體化,制度化。靜密封點泄漏率保持在0.5‰,動密封點泄漏率在2‰以下。暫不能消除的泄漏點應記錄在案,做出消除規劃。

4.按時做好密封泄漏點的檢查,統計和上報工作。

5.組織各種密封技術研究,推廣應用密封新技術、新材料。

附:無泄漏工廠和無泄漏區標準

1.無泄漏工廠標準

(1)有健全的密封管理保證體系,責職明確,管理完善。

(2)靜、動密封檔案,管理臺賬、消漏堵漏記錄、密封管理技術基礎資料齊全完整,密封點統計準確無誤。

(3)保持靜密封點泄漏率在萬分之五以下、動密封點泄漏率在千分之二以下,并無明顯的泄漏點。

(4)全廠主要生產車間必須為無泄漏車間,全部設備完好率達到90%以上,主要設備完好率達到95%。

2.無泄漏車間(區)標準

(1)密封管理組織機構健全,責職明確,管理完善。

(2)靜(動)密封檔案,管理臺賬,消漏堵漏記錄等密封管理技術基礎資料齊全完整,密封點統計準確無誤。

(3)經常保持靜密封點泄漏率在萬分之五以下、動密封點泄漏率在千分之二以下,并無明顯泄漏。

(4)全部設備完好率達到90%以上,主要設備完好率達到95%。

篇3:設備密封作業管理制度

加強密封管理和創建“無泄漏工廠”活動是化工企業減少跑、冒、滴、漏,增加生產,降低消耗,消除污染,保證職工身體健康的一項重要措施。為達到和鞏固無泄漏工廠標準,為實現安全文明生產創造條件,特制定本制度。

(一)密封點分類和統計范圍

1.動密封各種機電設備(包括機床)的連續運動(旋轉和住復)的兩個偶合件之間的密封,屬于動密封。如壓縮機軸、泵軸、各種釜類旋轉軸等的密封均屬動密封。

2.靜密封設備(包括機床和廠內采暖設備)及其附屬管線和附件,在運行過程中兩個沒有相對運動的偶合件之間的密封屬于靜密封。如設備管線上的法蘭、各種閥門、絲堵、活接頭、機泵設備上的油標、附屬管線、電所設備的變壓器、油開關、電纜頭、儀表孔板、調節閥、附屬引線、以及其他設備的結合部位,均屬靜密封。

(二)密封點計算方法

1.動密封點的計算方法一對連續運動(旋轉或往復)兩個偶合件之間的密封算一個動密封點。

2.靜密封點的計算方法一個靜密封點接合處,算一個靜密封點。如:一對法蘭,不論其規格大小,均算一個密封點;一個閥門一般算四個密封點,如閥門后有絲堵或閥后緊接放空,則應各多算一點;一個絲扣活接頭,算三個密封點;特別部位,如連接法蘭的螺栓孔與設備內部是連通的,除了接合面算一個密封點外,有幾個螺栓孔應加幾個密封點。

3.泄漏點的計算方法有一處泄漏,就算一個泄漏點,不論是密封點或因焊縫裂紋、砂眼、腐蝕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泄漏均作泄漏點統計。

4.泄漏率計算公式靜(動)密封點泄漏率(‰)=靜(動)密封點泄漏點數/靜(動)密封點數×1000‰

(三)靜密封檢驗標準

1.設備及管線的接合部位用肉眼觀察,不結焦,不冒煙,無漏痕,無滲跡,無污垢。

2.儀表設備及風引線、焊接及其他連接部位用肥皂水試漏,無氣泡(真空部位,用薄紙條順的辦法)。

3.電氣設備、變壓器、油開關、油浸紙絕緣電纜頭等接合部位,用肉眼觀察,無滲漏。

4.乙炔氣、煤氣、乙烯、氨、氯等易燃易爆或有毒氣體系統,用肥皂水試漏,無氣泡,或用精密試紙試漏,不變色。

5.氧氣、氮氣、空氣系統,用10毫米寬、100毫米長薄紙試漏,無吹動現象或用肥皂水檢查無氣泡。

6.蒸汽系統用肉眼觀察不漏氣,無水垢。

7.酸、堿等化學系統,用肉眼觀察無滲跡,無漏痕,不結垢,不冒煙或用精密試紙試漏不變色。

8.水、油系統外觀檢查或用手摸,無滲漏,無水垢。

9.各種機床的各種變速箱、立軸、變速手柄,宏觀檢查無明顯滲漏,沒有密封的部位,如滑機、導軌等不進行統計和考核。

(四)動密封檢驗標準

1.各類往復壓縮機曲軸箱蓋(透平壓縮機的軸瓦)允許有微滲油,但要經常擦凈。

2.各類往復壓縮機填料(透平壓縮機的氣封),使用初期不允許泄漏,到運行間隔期末允許有微漏。對有毒、易燃易爆介質的填料狀況,在距填料外蓋300毫米內,取樣分析,有害氣體濃度不超過安全規定范圍。填料函不允許漏油,而活塞桿應帶有油膜。

3.各種注油器允許有微漏現象,但要經常擦凈。

4.齒輪油泵允許有微漏現象。范圍1滴/2分鐘。

5.各種傳動設備采用油環的軸承不允許漏油,采用注油的軸承允許有微滲,并應隨時擦凈

6.水泵填料允許泄漏范圍初期每分鐘不多于20滴,末期不多于40滴(周期小修1個月,中修3個月)。

7.輸送物料介質填料,每分鐘不大于15滴。

8.凡使用機械密封的各類泵,初期不允許有泄漏,末期每分鐘不超過5滴。

(五)密封管理區域劃分的原則

1.生產裝備所屬設備、管線及附屬沖洗、消防、生活等設備、管線的靜、動密封管理,由各生產裝置所在單位負責管理。

2.生產裝置內的儀表工藝管路、風管、儀表專用伴熱管線,包括一次手閥及閥后所屬引線、壓力表和閥門的密封管理,由儀表車間負責。

3.消火栓的密封管理,由消火栓所在單位負責。

4.裝置外生產系統的外供原料和其它物料公用工程管線的密封管理由生產裝置所在單位負責

5.動力管網(一、二次水;循環水;上、下水;消防水;冷凝液;高、中、低壓蒸氣等管路)的密封管理由輸送供應單位至用戶的第一個閥門(包括閥門)由輸送供應單位負責,第一個閥門后的管線的密封管理由接受單位負責。

6.公用管廊上物料管線及加熱伴管的密封管理由送出單位到接受單位的第一閥門的第一道法蘭(不包括閥門)由送出單位負責。

7.廠與廠之間管路的密封管理,一般以用戶廠的圍墻為界,圍墻內由用戶廠負責(若兩廠間另有協議,則按協議執行)。

(六)管理措施

1.凡投入運行的生產裝置、設備、管路都必須建立靜、動密封檔案和臺賬,密封點統計準確無誤。(密封檔案一般應包括:生產工藝流程示意圖,設備靜、動密封點登記表,設備管線密封點登記表,密封點分類匯總表。臺帳一般包括:按時間順序的密封點分部情況,泄漏點數,泄漏率等)

2.建立健全各級密封管理責任制,密封管理責職明確,廠(公司)、車間定期組織檢查、考核、評比。

3.開展創造和鞏固無泄漏工廠活動,消漏、堵漏工作經常化,具體化,制度化。靜密封點泄漏率保持在0.5‰,動密封點泄漏率在2‰以下。暫不能消除的泄漏點應記錄在案,做出消除規劃。

4.按時做好密封泄漏點的檢查,統計和上報工作。

5.組織各種密封技術研究,推廣應用密封新技術、新材料。

附:無泄漏工廠和無泄漏區標準

1.無泄漏工廠標準

(1)有健全的密封管理保證體系,責職明確,管理完善。

(2)靜、動密封檔案,管理臺賬、消漏堵漏記錄、密封管理技術基礎資料齊全完整,密封點統計準確無誤。

(3)保持靜密封點泄漏率在萬分之五以下、動密封點泄漏率在千分之二以下,并無明顯的泄漏點。

(4)全廠主要生產車間必須為無泄漏車間,全部設備完好率達到90%以上,主要設備完好率達到95%。

2.無泄漏車間(區)標準

(1)密封管理組織機構健全,責職明確,管理完善。

(2)靜(動)密封檔案,管理臺賬,消漏堵漏記錄等密封管理技術基礎資料齊全完整,密封點統計準確無誤。

(3)經常保持靜密封點泄漏率在萬分之五以下、動密封點泄漏率在千分之二以下,并無明顯泄漏。

(4)全部設備完好率達到90%以上,主要設備完好率達到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