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采空區阻化汽霧防火技術規范
1范圍本標準規定了應用阻化汽霧方法防止煤礦采空區自然發火的一般要求、霧化方法和管理等。本標準適用于有條件采用阻化汽霧技術的煤礦采空區自然發火的防治。
2引用標準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均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MT/T700―1997煤礦防火用阻化劑通用技術條件煤礦安全規程1992-10-22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部礦井防滅火規范(試行)1988-03-26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工業部
3定義本標準采用下列定義。
3.1阻化汽霧防火fire-preventionbytheinhibitionofatomizedsprays使阻化液霧化后進入采空區阻止煤氧化,防止采空區煤炭自然發火的技術。
3.2阻化劑inhibitor具有抑制煤炭氧化能力的化學物質。
3.3阻化汽霧inhibitionofatomizedsprays利用汽霧發生器產生的微小阻化劑霧滴。
3.4汽霧含量densityofatomizedsprays單位體積風流中攜帶阻化劑霧滴的品質或霧滴數。
4一般要求
4.1采用阻化汽霧防火技術的礦井應具備:
――完整的采區及工作面的通風系統圖和與防滅火有關的技術數據;
――測量巷道風量和采空區的漏風量、溫度、濕度等參數的儀器儀表與工具;
4.2采用阻化汽霧防火技術時,應編制實施方案,經有關部門審批。
4.3阻化汽霧防火技術實施前,應對阻化劑的阻化效果和汽霧發生器的霧化效果進行檢驗。
4.4阻化汽霧防火技術實施后,應由批準單位負責驗收。
4.5設有阻化汽霧防火設施及觀測點的巷道,應維護良好,有害氣體濃度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
5阻化汽霧防火方案內容
a)防火區或火災隱患區的基本情況;
b)防火區內通風設施的位置、狀態和氣體分析結果;
c)漏風狀況的檢測與分析;
d)阻化汽霧系統和霧化方法;
e)阻化效果的預測;
f)阻化汽霧防火管理;
g)設計說明書、有關圖樣、設備清冊和資金概算。
6阻化防火參數測定
6.1阻化劑的阻化效果測定按MT/T700的有關規定進行。
6.2實施阻化噴霧時,應對采空區內風流采樣,測定其汽霧含量。
7霧化防火工藝及要求
7.1按噴霧方法區分,可采用單點噴霧或多點噴霧。
7.2按噴霧時間區分,可采用連續噴霧或間歇噴霧。
7.3在采空區回風側漏風地點不宜設置汽霧發生器。
7.4根據汽霧阻化防火的需要,阻化劑汽霧應滿足下列要求;
a)霧化率不宜低于85%;
b)霧化率超過85%時霧滴的最大直徑不宜超過100μm;
c)霧滴平均直徑不宜大于15μm
d)小于100btm霧滴的累計重量不宜少于50%。
7.5采空區漏風流中汽霧含量不宜低于10g/m3。
7.6實施阻化防火技術時,噴霧量按式(1)計算:
V=QADLHS(1)
式中:V――日噴霧量,m3/d;
Q――噸煤用液量,m3;
A――工作面丟煤率,%;
D――實體煤容重,t/m3;
L――工作面長度,m;
H――工作面采高,m;
S――工作面日進度,m。
8效果考察與管理
8.1為保證汽霧阻化防火的有效性,應建立有效的氣體監測系統,定期檢查工作面及采空區氣體成分,需檢查的氣體成分主要為:氧氣、甲烷、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同時觀測溫度、濕度和漏風量。
8.2定期觀測采空區內漏風流中的阻化汽霧的含量,應滿足7.5的要求。
8.3必須建立汽霧阻化防火設備的操作規程、工種崗位責任制等規章制度。
8.4建立汽霧阻化防火臺帳。
8.5實施阻化汽霧防火技術的防火區的管理,應按《煤礦安全規程》和《礦井防滅火規范》的有關規定進行。
篇2:煤礦采空區阻化汽霧防火技術規范(MTT699—1997)
前言
本標準由煤炭工業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標準由煤炭工業部煤礦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撫順分院。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付云生。
本標準委托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撫順分院負責解釋。
煤礦采空區阻化汽霧防火技術規范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應用阻化汽霧方法防止煤礦采空區自然發火的一般要求、霧化方法和管理等。
本標準適用于有條件采用阻化汽霧技術的煤礦采空區自然發火的防治。
2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均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MT/T700—1997煤礦防火用阻化劑通用技術條件
煤礦安全規程1992-10-22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部
礦井防滅火規范(試行)1988-03-26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工業部
3定義
本標準采用下列定義。
3.1阻化汽霧防火fire-preventionbytheinhibitionofatomizedsprays
使阻化液霧化后進入采空區阻止煤氧化,防止采空區煤炭自然發火的技術。
3.2阻化劑inhibitor
具有抑制煤炭氧化能力的化學物質。
3.3阻化汽霧inhibitionofatomizedsprays
利用汽霧發生器產生的微小阻化劑霧滴。
3.4汽霧含量densityofatomizedsprays
單位體積風流中攜帶阻化劑霧滴的品質或霧滴數。
4一般要求
4.1采用阻化汽霧防火技術的礦井應具備:
——完整的采區及工作面的通風系統圖和與防滅火有關的技術數據;
——測量巷道風量和采空區的漏風量、溫度、濕度等參數的儀器儀表與工具;
4.2采用阻化汽霧防火技術時,應編制實施方案,經有關部門審批。
4.3阻化汽霧防火技術實施前,應對阻化劑的阻化效果和汽霧發生器的霧化效果進行檢驗。
4.4阻化汽霧防火技術實施后,應由批準單位負責驗收。
4.5設有阻化汽霧防火設施及觀測點的巷道,應維護良好,有害氣體濃度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
5阻化汽霧防火方案內容
a)防火區或火災隱患區的基本情況;
b)防火區內通風設施的位置、狀態和氣體分析結果;
c)漏風狀況的檢測與分析;
d)阻化汽霧系統和霧化方法;
e)阻化效果的預測;
f)阻化汽霧防火管理;
g)設計說明書、有關圖樣、設備清冊和資金概算。
6阻化防火參數測定
6.1阻化劑的阻化效果測定按MT/T700的有關規定進行。
6.2實施阻化噴霧時,應對采空區內風流采樣,測定其汽霧含量。
7霧化防火工藝及要求
7.1按噴霧方法區分,可采用單點噴霧或多點噴霧。
7.2按噴霧時間區分,可采用連續噴霧或間歇噴霧。
7.3在采空區回風側漏風地點不宜設置汽霧發生器。
7.4根據汽霧阻化防火的需要,阻化劑汽霧應滿足下列要求;
a)霧化率不宜低于85%;
b)霧化率超過85%時霧滴的最大直徑不宜超過100μm;
c)霧滴平均直徑不宜大于15μm
d)小于100btm霧滴的累計重量不宜少于50%。
7.5采空區漏風流中汽霧含量不宜低于10g/m3。
7.6實施阻化防火技術時,噴霧量按式(1)計算:
V=QADLHS(1)
式中:V——日噴霧量,m3/d;
Q——噸煤用液量,m3;
A——工作面丟煤率,%;
D——實體煤容重,t/m3;
L——工作面長度,m;
H——工作面采高,m;
S——工作面日進度,m。
8效果考察與管理
8.1為保證汽霧阻化防火的有效性,應建立有效的氣體監測系統,定期檢查工作面及采空區氣體成分,需檢查的氣體成分主要為:氧氣、甲烷、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同時觀測溫度、濕度和漏風量。
8.2定期觀測采空區內漏風流中的阻化汽霧的含量,應滿足7.5的要求。
8.3必須建立汽霧阻化防火設備的操作規程、工種崗位責任制等規章制度。
8.4建立汽霧阻化防火臺帳。
8.5實施阻化汽霧防火技術的防火區的管理,應按《煤礦安全規程》和《礦井防滅火規范》的有關規定進行。
篇3:煤礦采空區阻化汽霧防火技術規范MTT699―1997
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工業部1997―12―30批準1998―07―01實施
前言
本標準由煤炭工業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標準由煤炭工業部煤礦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撫順分院。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付云生。
本標準委托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撫順分院負責解釋。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應用阻化汽霧方法防止煤礦采空區自然發火的一般要求、霧化方法和管理等。
本標準適用于有條件采用阻化汽霧技術的煤礦采空區自然發火的防治。
2引用標準
廠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均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MT/T700―1997煤礦防火用阻化劑通用技術條件
煤礦安全規程1992―10―22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部
礦井防滅火規范(試行)1988―03―26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工業部
3定義
本標準采用下列定義。
3.1阻化汽霧防火fire-preventionbytheinhibitionofatomizedsprays
使阻化液霧化后進入采空區阻止煤氧化,防止采空區煤炭自然發火的技術。
3.2阻化劑inhibitor
具有抑制煤炭氧化能力的化學物質。
3.3阻化汽霧inhibitionofatomizedsprays
利用汽霧發生器產生的微小阻化劑霧滴。
3.4汽霧含量densityofatomizedsprays
單位體積風流中攜帶阻化劑霧滴的質量或霧滴數。
4一般要求
4.1采用阻化汽霧防火技術的礦井應具備:
――完整的采區及工作面的通風系統圖和與防滅火有關的技術資料;
――測量巷道風量和采空區的漏風量、溫度、濕度等參數的儀器儀表與工具;
4.2采用阻化汽霧防火技術時,應編制實施方案,經有關部門審批。
4.3阻化汽霧防火技術實施前,應對阻化劑的阻化效果和汽霧發生器的霧化效果進行檢驗。
4.4阻化汽霧防火技術實施后,應由批準單位負責驗收。
4.5設有阻化汽霧防火設施及觀測點的巷道,應維護良好,有害氣體濃度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
5阻化汽霧防火方案內容
a)防火區或火災隱患區的基本情況;
b)防火區內通風設施的位置、狀態和氣體分析結果;
c)漏風狀況的檢測與分析;
d)阻化汽霧系統和霧化方法;
e)阻化效果的預測;
f)阻化汽霧防火管理;
g)設計說明書、有關圖樣、設備清冊和資金概算。
6阻化防火參數測定
6.1阻化劑的阻化效果測定按MT/T700的有關規定進行。
6.2實施阻化噴霧時,應對采空區內風流采樣,測定其汽霧含量。
7霧化防火工藝及要求
7.1按噴霧方法區分,可采用單點噴霧或多點噴霧。
7.2按噴霧時間區分,可采用連續噴霧或間歇噴霧。
7.3在采空區回風側漏風地點不宜設置汽霧發生器。
7.4根據汽霧阻化防火的需要,阻化劑汽霧應滿足下列要求:
a)霧化率不宜低于85%;
b)霧化率超過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