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爐墻修補工作標準

爐墻修補工作標準

2024-07-25 閱讀 9164

一、爐墻裂紋的修補方法

1.當爐墻裂縫較大時,要從上至下拆卸磚塊,卸成階梯形的空洞,并清除空洞中磚塊表面的灰漿及雜物,用少量水將浮灰沖洗干凈,然后進行砌筑。

2.砌筑時磚縫灰漿要飽滿,灰縫厚為2~3mm(紅磚縫為5~7mm),且爐墻應平整和平直。

3.為保證烘爐質量,每1.5~2m2的修補爐墻的外墻應設一排氣孔(埋入一根φ15mm的鋼管),烘爐結束后應將排氣孔堵塞。

4.耐火磚需進行加工時,加工表面應平整。耐火磚的加工面、缺棱角面和破損面不得砌于向火面。不得使用磚長不足1/3的斷耐火磚砌筑爐墻。

二、爐墻修復后的嚴密性檢查

1.正壓試驗法

將引風機入口擋板和各門孔全部關嚴,在鼓風機入口放置白灰,隨后啟動鼓風機,使燃燒室和煙道保持30~50Pa(約3~5mm水柱)的正壓,白灰隨空氣送人爐膛和煙道中,此時,如燃燒室和煙道有漏風時,那么白灰即從漏風處冒出,并留下白色痕跡。

2.負壓試驗法

開啟引風機,調整鼓風機入口擋板使燃燒室和煙道內保持100Pa(約10mm水柱)的負壓,用蠟燭或火把靠近爐墻及煙道外墻(尤其是新修補處)各處移動,當火焰被吸向爐墻及煙道處,說明該處不嚴密,此時,應將泄漏處劃出記號。

篇2:常見現澆混凝土質量缺陷修補技術

我們在現澆混凝土結構構件施工過程中,往往受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不合理、現場攪拌制備條件差、混凝土澆搗不實、養護措施不當、施工工藝落后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造成了混凝土結構構件上會出現一些常見的質量缺陷。如:混凝土表面麻面、露筋、孔洞、縫隙及夾層缺陷,缺棱掉角、裂縫、混凝土強度不足、表面泛砂、凸模、梁柱接頭不平整等現象。為了消除這些質量缺陷對混凝土結構構件帶來的不良影響,就必須采取科學合理有效的不強手段以達到混凝土結構構件的質量技術要求。下面就常見現澆混凝土的質量缺陷,略談一下修補增強方面的新技術。

1、麻面

通常所說的麻面是指混凝土結構構件局部表面出現缺漿粗糙和呈現許多小凹坑、麻點,但無鋼筋和石子外露的現象,是現澆混凝土結構構件最常見的質量缺陷之一。

麻面的修補技術。麻面主要影響構件外觀,麻面部分面積較小或結構構件表面做粉刷的可不處理;對于面積較大的部分要修補,即將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濕潤后用水泥砂漿或1:2水泥砂漿抹刷,抹平壓光即可。

2、蜂窩

蜂窩是指混凝土構件局部出現酥松、砂漿少、石子多,骨料之間形成空隙類似蜂窩狀的窟窿或孔洞。

蜂窩的修補技術?;炷翗嫾行》涓C,可先用水沖洗干凈,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漿修補,抹平壓實;如果是大峰窩,則先將薄弱松散顆粒鑿去,洗凈后支模,用高一倍強度等級的細石混凝土仔細填塞搗實;較深蜂窩可在其內部埋壓漿管和排氣管,表面抹砂漿后澆注混凝土封閉后進行水泥壓漿處理。

3、孔洞

孔洞是指混凝土構件結構內部存在有較大空隙,局部沒有混凝土或蜂窩特別大,鋼筋局部或全部裸露,是現澆混凝土最嚴重的質量缺陷。

孔洞的修補技術。對孔洞事故的補強,可在舊混凝土表面采用處理施工縫的方法處理,將孔洞處疏松的混凝土和突出的石子剔鑿掉,孔洞頂部要鑿成斜面避免形成死角,然后用水刷洗干凈,保持濕潤72h后,用比原混凝土強度等級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搗實?;炷恋乃冶纫丝刂圃?.5以內,并摻水泥用量萬分之一的鋁粉,分層搗實,以免新舊混凝土接觸面上出現裂縫。

4、露筋

露筋是指混凝土構件內的主筋、負彎矩筋或箍筋等局部裸露在混凝土表面,露筋現象也是現澆混凝土結構構件比較常見的質量缺陷之一。

露筋的修補技術。主要是采取保護鋼筋和混凝土不受侵蝕,對于板底、梁側露筋較小的部分,鑿開露筋周圍疏松的混凝土,用鋼絲刷清理后,用防銹漆將露筋部分涂刷一遍,再在表面抹1:2水泥砂漿。露筋較深時應處理好界面后用高一級細石混凝土填塞壓實。

5、缺棱掉角

缺棱掉角是指混凝土梁、柱、墻板和孔洞處直角邊上的混凝土局部殘損掉落,不規整,棱角有缺陷的現象。

缺棱掉角的修補技術。缺棱掉角較小時,清水沖洗后將該處用鋼絲刷刷凈充分濕潤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漿抹補整齊。也可將不實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骨料顆粒鑿除,用水沖刷干凈后濕潤,然后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補好,認真養護;當缺棱掉角較大時,應將疏松部分混凝土鑿除,并將界面清理干凈充分濕潤后支模,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加強養護,待達到一定強度后再拆模養護。

6、施工縫夾層

施工縫夾層是指施工縫處混凝土結合不好,有縫隙或夾有雜物,造成結構整體性不良,將結構分割成幾個不相連接的部分。

施工縫夾層的修補技術。發生縫隙或夾層現象后要鑿去松散混凝土,用水泥砂漿或細石混凝土強力填塞或壓漿。當表面縫隙較細時,可用清水將裂縫沖洗干凈,充分濕潤后抹水泥漿。對夾層的處理要慎重。補強前,先搭臨時支撐加固后,方可進行剔鑿。將夾層中的雜物和松軟混凝土清除,用清水沖洗干凈,充分濕潤再灌注,采用高一級強度等級的細石混凝土或混凝土減石砂漿,搗實養護。

7、裂縫

混凝土結構構件產生裂縫的原因比較復雜,有外荷載(包括施工和使用階段)引起裂縫,有變形(包括溫度與濕度變化及不均勻沉陷等產生的變形)引起的裂縫和有施工操作(如制作、脫模、養護、堆放、運輸、吊裝等)不善引起的裂縫。

裂縫的修補技術。對結構構件承載能力無影響的細小裂縫,可將裂縫處加以沖洗,用水泥漿抹補。如果裂縫開裂較大較深時,應將裂縫附近的混凝土表面鑿毛,或沿裂縫方向鑿成深為15-20mm、寬為100-200mm的V形凹槽,掃凈并灑水潤濕,先刷水泥凈漿一度,然后用1:2-1:2.5水泥砂漿分2-3層涂抹,總厚度控制在10-20mm左右,并壓實抹光。對于影響結構承載力,或有防水、防滲性能要求的裂縫,為恢復結構的整體性和抗滲性,應根據裂縫的寬度、性質和施工條件等,采用水泥灌漿的方法予以修補。一般對寬度大于0.5mm的裂縫,可采用水泥灌漿;寬度小于0.5mm的裂縫,宜采用化學灌漿?;瘜W灌漿所用的灌漿材料,應根據裂縫性質、縫寬和干燥情況選用。作為補強用的灌漿材料,常用的有環氧樹脂漿液(能修補縫寬0.2mm以上的干燥裂縫)和甲凝(能修補0.05mm以上的干燥細微裂縫)等。作為防滲堵漏用的灌漿材料,常用的有丙凝(能灌入0.01mm以上的裂縫)和聚氨酯(能灌入0.015mm以上的裂縫)等。

8、混凝土強度不足

產生混凝土強度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制備、現場澆搗和養護四個方面造成的。

(1)配合比設計方面有時不能及時測定水泥的實際活性,影響了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正確性;另外套用混凝土配合比時選用不當;外加劑用量控制不準,都有可能導致混凝土強度不足。(2)制備方面任意增加用水量;配合比以重量折合體積比造成稱料不準;攪拌時顛倒加料順序及攪拌時間過短等,造成攪拌不均勻,導致混凝土強度降低。(3)現場澆搗方面主要是施工中振搗不實及發現混凝土有離析現象時,未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來糾正。(4)養護方面主要是不按規定的方法、時間對混凝土進行妥善的養護,以致造成混凝土強度降低。

混凝土強度不足的補強技術。若發現小面積混凝土強度不足的結構或構件,須將這部分進行增溫、暖棚等方法加強養護,以增加其混凝土的強度。若出現較大面積的混凝土強度不足的現象,采取補強措施前,首先應進行專家論證,制定切實可行的混凝土加固補強方案,經相關部門共同審批后,聘請具有特定資質的專業加固隊伍來實施。

9、梁柱板接槎不當

梁、柱、板接槎不當是指現澆混凝土的梁頭、板底、柱頂出現凸模、夾渣或尺寸偏小,混凝土用量不足的現象。

梁、柱、板接槎不當的修補技術。若混凝土結構構件出現凸?,F象時,須將梁、柱、板接槎處多余的混凝土鑿掉,并將其表面鑿毛,清理浮灰充分濕潤后,刷一道素水泥漿,抹1:2水泥砂漿壓實,以達到鋼筋的保護層厚度。若出現夾渣時,須將夾渣部分鑿開,清掉夾渣,將界面清理后用高一級強度等級的細石混凝土或混凝土減石砂漿,搗實養護。若出現混凝土尺寸偏小,量不足的情況時,須將其混凝土表面鑿毛,支模加固后,刷一道素水泥漿,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補好,認真養護。

10、柱底爛根

柱底爛根是指混凝土柱子與板面或梁頂面接槎處出現的局部起砂、夾層、夾渣或雜質較集中的質量缺陷,從而使混凝土柱子與板面或梁頂面之間的混凝土接觸面積縮小,強度較弱。

柱底接頭爛根的修補技術。首先將柱子與板面或梁頂薄弱的混凝土有雜質、夾渣或起砂的部分鑿凈,用鋼絲刷沖刷界面充分濕潤后,再用1:2水泥砂漿壓實。若爛根部分較深,須先搭臨時支撐加固,采用高一級強度等級的細石混凝土或混凝土減石砂漿,搗實養護。

11、表面泛砂

表面泛砂是指混凝土結構構件表面出現混凝土強度不足,砂顆粒、小石子松動,脫落的現象。

表面泛砂的修補技術。將混凝土結構構件表面松動的砂顆?;蚴佑描徎蜾摻z刷清理干凈洗凈后,刷一道素水泥漿。在表面抹1:2水泥砂漿壓實,加強養護。

12、板面裂紋

板面裂紋是指混凝土結構構件的表面,出現不同深度,不規則的裂紋。

板面裂紋的修補技術。一般對寬度大于0.5mm的裂縫,可采用水泥灌漿;寬度小于0.5mm的裂縫,宜采用化學灌漿。化學灌漿所用的灌漿材料,應根據裂縫性質、縫寬和干燥情況選用。作為補強用的灌漿材料,常用的有環氧樹脂漿液(能修補縫寬0.2mm以上的干燥裂縫)和甲凝(能修補0.05mm以上的干燥細微裂縫)等。作為防滲堵漏用的灌漿材料,常用的有丙凝(能灌入0.01mm以上的裂縫)和聚氨酯(能灌入0.015mm以上的裂縫)等。如果裂紋開裂較大較深時,應將裂紋附近的混凝土表面鑿毛,或沿裂紋方向鑿成深為15-20mm、寬為100-200mm的V形凹槽,掃凈并灑水濕潤,先刷水泥凈漿一度,然后用1:2-1:2.5水泥砂漿分2-3層涂抹,總厚度控制在10-20mm左右,并壓實抹光。

篇3:脫硫系統防腐修補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為了確保脫硫設備安全和施工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特制訂本安全技術措施。在脫硫系統施工作業過程中,承包方施工負責人、施工作業人員和脫硫班項目負責人必須全過程的按照本措施正確地和安全地組織工作。

1、施工前的檢查確認要求

1.1、防腐施工前,脫硫班負責人需確認脫硫系統內所有工作均無動火內容,并告知電氣、熱控工作班組和各外包施工隊伍。

1.2、確認防腐施工區域已采用警戒繩封閉,并在明顯位置懸掛“防腐施工,禁止煙火”警告牌。

1.3、確認對防腐施工人員及所有現場檢修人員進行了具體的施工安全措施交底及安全教育,學習了熟悉本方案要求及規定,并簽字確認,確保所有施工人員切實掌握。禁止施工人員攜帶香煙、火柴、打火機等危險品。

1.4、確認施工人員使用的工器具、安全用具、照明設備已進行檢查,損壞的嚴禁使用;電動工具應經過檢驗合格。

1.5、確認施工人員高空作業時所使用的腳手架牢固可靠,并通過驗收合格。

1.6、若需在脫硫吸收塔及煙道進行焊接工作,必須辦理、執行動火工作票制度,焊接前確認焊接點周圍300mm范圍內防腐層應清理干凈。

1.7、辦理、執行防腐作業特殊作業措施票。

2、施工過程中的工作要求

2.1、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正確地佩戴安全帽,戴好防護眼睛和口罩,高空作業時必須正確地系好安全帶,將掛鉤扣在牢固地構件上,并高掛低用。

2.2、打開吸收塔所有人孔門及排空氣門,確保吸收塔內通風順暢。首先要防止作業人員中毒,有害物質的濃度必須降低到勞動保護及衛生部門所規定的范圍之內,如苯酚允許濃度為5mg/m3,丙酮允許濃度為400mg/m3,玻璃纖維允許濃度為3mg/m3,汽油允許濃度為300mg/m3。其次要防止形成爆炸性氣體混合物,防止出現氣體混合物濃度達到爆炸極限濃度,如丙酮為38.6-314mg/L。通風排氣口應根據氣體的相對密度設在施工區域的上部或下部。

2.3、在防腐施工點使用角磨機時應按照說明書使用方法,戴好絕緣手套和防護眼鏡。

2.4、施工現場照明燈具必須系牢,并帶有燈罩和鋼保護圈,在煙道、吸收塔、工棚等空間內,安全照明燈電壓不得超過36v。在容器內使用的手提燈,電壓不得高于12v,燈線必須使用膠布線,不能漏電。

2.5、若需在脫硫吸收塔及煙道進行焊接等動火工作時,除必須辦理、執行動火工作票制度外,焊接前焊接點周圍300mm范圍內防腐層應清理干凈,焊接過程需有專人進行監護,并做好火災等事故防范措施。

2.6、脫硫系統區域防腐施工工作必須待所有焊接工作完成后方可進行。

2.7在上底漆和防腐實施前,實行停工待驗制度,經質量檢驗部門檢驗合格后,并進一步檢查確定周圍無任何火源、需要防腐部位處于常溫,無其它易燃物品,打磨和電焊工具電源拆除并移走,方可按照玻璃樹脂鱗片的施工工藝和安全要求實施防腐工作。

2.8、防腐施工時所使用的防腐材料需在地面指定區域配好,采取使用多少配多少的原則進行配料。禁止在現場使用半成品,防腐材料不允許在現場無防腐人員的存放,需有專人監護。

2.9、進入防腐區域內的施工人員禁止使用合成纖維或毛織品作工作服和擦布,避免靜電產生火化,禁止穿帶釘子的鞋,施工人員需設有專人進行現場全程安全監護。

2.10、在防腐施工區域10米外設置警戒區,并設置醒目的“禁止煙火”標志,防腐施工時嚴禁在在該區域打磨、動火、吸煙及其它無關工作,并準備好足夠的消防器材。

2.11、所有防腐工作(玻璃樹脂鱗片的施工等)期間,嚴禁脫硫系統同時進行任何動火工作。

2.12、防腐施工人員完成當日施工后,施工人員需及時將剩余的防腐材料清理回指定區域,并清理好現場。工作負責人及監護人員應留守觀察半小時并進一步檢查確定周圍無任何火源、防腐部位處于常溫,無其它易燃物品方可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