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業安全管理制度(四)
【章名】第十九章事故管理
第一節事故分類與管理
第四百零九條事故可分以下幾類分別進行管理:
(一)生產(工藝)事故,指生產過程中,由于違反工藝規程、,崗位操作法或操作不當等造成原料、半成品或成品損失的事故。
(二)設備事故,指設備因非正常損壞,造成停機時間、產量損失或修復費用達到規定數額的事故。
(三)質量事故,指產品質量(包括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達不到技術標準和技術規范的事故。
(四)交通事故,指由于違反交通運輸規則或由于其它原因,造成車、船損壞,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的事故。
(五)火災事故,指凡失去控制并對財物和人身造成損害的燃燒現象,都為火災事故。
(六)爆炸事故,指由于爆炸,造成國家財產損失或人員傷亡的事故。
(七)醫療事故,指在診療護理工作中,因醫務人員診療護理過失,直接造成病員死亡、殘廢、組織器官損傷、導致功能障礙的事故。
(八)凡蓄意制造的事故,稱破壞事故。
(九)傷亡事故,指企業職工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傷害、急性中毒。
第四百一十條生產(工藝)事故由生產部門負責管理;產品質量事故由質量檢驗部門負責管理;基建工程質量事故由基建部門負責管理;交通事故由保衛或交通管理部門負責管理;設備事故由設備動力部門負責管理;火災事故由防火(保衛)部門負責管理;傷亡事故和爆炸事故由安全技術部門負責管理。各職能部門應按分類管理的要求,調查、統計、存檔。
第四百一十一條安全技術部門負責全廠各類事故的綜合統計,各職能部門應按時將事故情況報送安全技術部門。
第二節事故等級和損失計算
第四百一十二條設備事故按《化學工業企業設備動力管理制度》(〔1989〕化生字第43號)中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百一十三條火災事故按公安部、勞動部、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的《火災統計管理規定》(〔1989〕公發26號令)執行。
第四百一十四條交通事故按公安部《關于做好交通管理統計工作的通知》的規定執行。
第四百一十五條傷亡事故按《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企業職業傷亡事故調查分析規則》(GB6441~6442-)和化學工業部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百一十六條其它各類事故的等級劃分和損失計算方法,按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定執行。
第三節搶險與救護
第四百一十七條企業發生事故,必須積極搶救,妥善處理,以防止事故的蔓延擴大。
第四百一十八條發生重大事故時,企業領導要直接指揮,安全技術、設備動力、生產、防火、保衛等部門應協助做好現場搶救和警戒工作。在搶救時,應注意保護現場,因搶救傷員和防止事故擴大,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必須做好標志。
第四百一十九條對有害物大量外泄的事故或火災事故現場,必須設警戒線,搶救人員應佩戴好防護器具,對中毒、燒傷、燙傷等人員應及時進行搶救處理。
第四節事故報告程序
第四百二十條事故最先發現者,除立即處理外,還應以最快捷的方法向領導或調度報告。而后逐級上報。對各類重大事故,企業要立即將事故概況(事故發生時間、地點、原因、傷亡及經濟損失情況等)用快速方法在24小時內向上級機關和有關部門報告。若事態仍在繼續,要隨時報告。
第四百二十一條發生事故的基層單位,要按規定填寫事故報告報送企業的主管部門,報出時間:一般事故三天內,重大事故七天內。
第四百二十二條對重大事故,企業應寫出事故調查報告書,于事故后二十天內報送上級有關部門。
第四百二十三條對于重大責任事故,除按有關規定上報外,還應向當地人民檢察院報告。
第四百二十四條凡外單位人員在企業勞動、實習、培訓時發生傷亡事故,由企業按表外進行統計上報。
第四百二十五條凡因工負傷者,從發生事故受傷起,若一個月以后,由輕傷轉為重傷,或由重傷轉為死亡,則不再按重傷、死亡事故上報。
第五節責任劃分
第四百二十六條企業安全管理實行廠長負責制同分管領導分工負責相結合的責任制。正職分配的工作,副職不執行或拖拉未辦導致事故的,由副職負主要責任。副職向正職反映、建議得不到重視和支持、或不研究不解決而造成后果的,由正職負主要責任。
第四百二十七條企業規章制度不健全不科學由總工程師和分管廠長負責,管理部門已制訂或已建議制定規章制度,領導不頒發或不組織實施的,由領導負責。
第四百二十八條設計有缺陷或不符合設計規范的,由設計者和審批者負責。在施工和生產過程中發現設計有缺陷,可以采取措施彌補而不采取的,由施工或生產部門領導負主要責任,已制定措施,卻不執行,而釀成事故的,由違反者負責。
第四百二十九條凡轉讓、應用、推廣的科技成果,必須經過技術鑒定,其科技成果中未提出防塵、防毒、防火、防爆及“三廢”處理的措施以及安全操作規程的,要追究科研設計單位的責任。
第四百三十條制造、施工部門,未嚴格按圖制造、施工,未經設計或修改設計未經批準而施工者,要對由此發生的事故負責。
第四百三十一條持安全作業證者違章發生事故,由違章者負責;無安全作業證者,擅自作業發生事故,由本人負責,被委派作業發生事故,由委派者負主要責任。
第四百三十二條學徒工在學習期間,必須在師傅帶領下進行工作,不聽師傅指導擅自操作造成事故,由本人負責;在師傅指導下操作發生事故,由師傅負主要責任。
第四百三十三條因管理不善,紀律渙散,違章違紀嚴重,發生重大事故時,要追究主要領導的責任。
第六節調查和處理
第四百三十四條企業發生事故都要按“三不放過”(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和周圍群眾未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防范措施不放過)的原則辦理。
第四百三十五條對一般事故或重大未遂事故,應在事故發生后由車間和有關部門領導組織調查并召開事故分析會。
第四百三十六條對重大事故,企業或企業主管部門領導,應組織由有關人員參加的事故調查和處理。
第四百三十七條傷亡事故的調查處理按《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1991年3月1日國務院令第75號)。
第四百三十八條由于不服從管理,違反規章制度,或強令工人違章冒險作業,而發生重大事故構成重大責任事故罪和玩急職守罪的人員,由司法部門依法懲處。
第四百三十九條對事故責任者的處分,可根據事故大小,損失多少,情節輕重,以及影響程度等情況,令其賠償經濟損失或給予行政警告、記過、記大過、降職、降薪、撤職、留廠察看、開除出廠,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百四十一條對防止或搶救事故有功的個人,企業應予以表彰、獎勵。
第四百四十二條各級化工主管部門,應對安全管理和安全生產搞得好、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授予各種榮譽稱號或獎勵。
【章名】第二十章附則
第四百四十三條企業應根據本制度,結合實際情況、制訂或修訂出本企業的安全管理制度。
企業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得與本制度相抵觸。
第四百四十四條本制度由化學工業部解釋。
第四百四十五條本制度自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1980年以(1980)化調字第1488號文頒發的《化工企業安全管理制度》同時廢止。
【章名】附件:《化工企業安全管理制度》有關條文說明
本《制度》是化工企業安全管理的一個基本制度,其中,僅對企業中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提出原則要求和規定,各化工企業還應根據《制度》中提出的這些原則要求和規定,結合本地區、本企業的具體情況、制訂或修訂出本企業的安全管理制度。為方便于實施單位能正確理解和貫徹《制度》,我們編寫了《制度》有關條文的說明,對《制度》中有可能在理解上產生分岐的條款進行適當的解釋,或對某些規定的出處作出注解,一般從簡。
1.第二條“凡化工企業……”
化學礦山、化工機械制造、化工基建施工單位的行業特點很突出,因此,這些行業除了需執行本制度的一般規定外,還需執行與其行業有關的安全制度。
2.第六條“企業安全工作實行各級行政首長負責制。”
企業的廠長(經理)是企業的法人代表,應當對本企業的安全生產負全面責任,應親自過問安全生產問題,進行全面安全管理,中發〔1978〕67號文中已作過明確要求。
3.第九條(五)關于“根據實際情況,按企業職工總數的2-5‰的比例,配備,充實安全專業人員……。”
國發〔1979〕100號文《關于加強廠礦企業防塵防毒工作的報告》第九條中規定。
4.第十八條(二)關于“設計項目均要有《職業安全衛生專篇》……。”
勞動部〔1988〕勞字第48號文《關于生產性建設工程項目職業安全衛生監察的暫行規定》的通知中的有關規定,具體內容見該文的附件一“《職業安全衛生專篇》編寫提要”。
5.第十八條(二)關于“……生產設備的安全衛生設計按《生產設備安全衛生設計總則》(GB5083-)執行,……”
《制度》中所引用的標準均不寫標準年號,只寫出標準名稱和標準號,執行單位則按最近年號(即最新版)的標準執行。
6.第二十一條關于“安全技術部門安全職責”
安全技術部門是一個綜合性的管理部門,對于企業在生產和經營等活動過程中必須遵守的各項安全法規、制度和標準,需要企業的各個主管部門(處、科、室),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共同協力完成,安全部門主要起檢查和監督作用,以保證安全法規、制度和標準的執行。
7.第二十二條關于“防火(保衛)部門安全職責”
《制度》中未提到廠外交通事故,廠外交通事故可以由保衛部門代表企業進行處理,也可以由企業負責人根據企業具體情況,確定一個職能部門進行處理。
8.第二十一條(七)和第二十二條(四)都有動火管理職責,是因為此項工作在這二個部門中都涉及,同時考慮到目前除大多數企業的動火管理由安全部門管理外,還有一部分企業的動火管理一直由防火(保衛)部門管理,或兩個部門共管,為了不打亂企業現有的分工,具體某一個企業由哪個部門管理動火,則由企業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
9.第四十八條關于“安全作業證發給……”
本條款強調了職工獨立從事作業前,必須經培訓考核合格具備一定資格后才能進行,這區別于新職工入廠的三級安全教育和考核,三級安全教育考試合格是不發安全作業證的。領取安全作業證的考核內容包括了工藝、設備、儀表、電器、安全、工業衛生和崗位操作、管理等綜合內容,職工領取了安全作業證,證明該職工已基本掌握本崗位應具備的操作知識和技能,不須領取其它證。
10.第四十九條關于“特種作業人員,除取得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外,還必須取得本企業的安全作業證。”
取得了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只證明本人掌握了本工種作業過程中的有關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識,但這不等于掌握了本化工企業這個特定的環境里作業的安全基本知識,所以,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取得雙證方可從事獨立作業。
11.第五章“工藝操作”僅對化工生產的正常運行、開車、停車各個環節的有關安全方面的基本要點作了規定。
12.第六十八條關于“必要時停止一切檢修作業……。”
指這一要開車的系統或車間停止一切檢修(動火),無關的系統或車間,只要有足夠的防范措施,是可以檢修或從事其它作業的。
13.第六章“生產要害崗位”中所指的要害崗位是從化工生產這個范圍講的,和保衛、消防這個角度講的要害崗位有不同的含義,所以這里稱謂“生產要害崗位”。
14.第八十六條關于“……其報警信號值應定在該氣體爆炸下限的20%以下,如與安全聯鎖配合,其聯鎖動作應是在該氣體爆炸下限的50%以下。”
《化工企業爆炸和火災危險場所電力設計技術規定》(CD90A4)中規定“設置自動測量儀器裝置,對場所內任一發散和易積聚爆炸性氣體或蒸氣的濃度進行測量,當氣體或蒸氣濃度接近爆炸下限的50%時,能可靠地發出信號或切斷電源”。本《制度》將信號動作值規定在爆炸下限的20%以下,聯鎖動作規定在爆炸下限50%以下,以達到早報警、及時處理,保證正常生產的目的。
15.第一百關于“動火作業分三級管理。”
我部規定的特殊動火、一級動火、二級動火的三類動火,與公安部的一級動火、二級動火、三級動火相對應。
16.第一百零五條(三)關于“使用測爆儀……,該儀器必須經被測對象的標準樣標定合格。”
測爆儀的標定,必須按生產廠家產品說明的個體規定執行。同時,在選用測爆儀時要選用國家質量監督部門指定的專用產品。
17.第一百四十條關于“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使用時,氣瓶內應留有余壓,且不得低于0.05兆帕(MPa)……。”
充裝氣體氣瓶通常以留余壓計算,一般要求不低于0.05兆帕,對充裝液化氣體的氣瓶,一般以留余重計算,如液氯應按氯氣安全規程》(GB11984-)規定執行。
18.第一百五十九條關于“化學危險物品和放射性物質等廢棄物的報廢處理……并經當地有關部門批準后方可處理。”
當地有關部門一般指公安部門、環保部門或勞動部門。
19.第一百六十條關于“凡拆除的容器、設備和管道內帶有危險物品,必須先清洗干凈、驗收合格后方可報廢。”
劇毒物品的包裝用品處理以及洗滌,必須考慮到不引起環境污染和二次污染。在處理后需將污物廢棄或排放,應征得當地環保部門的同意。
20.第一百九十三條關于“在高壓設備和大容量低壓總盤上倒閘操作……,必須由兩人執行、并由技術熟練的人員擔任監護。”
由于低壓總盤一般不是單一回路,而是多回路,有的是多路電源送入,作業條件比較復雜,故必須由兩人執行,并由技術熟練的人員擔任監護。
21.第一百九十五條關于“電解整流運行人員尚應遵守下列規定。”
本條僅指食鹽電解整流而言,其它電解整流的運行人員應執行本專業所制定的安全規定。
22.第二百二十一條關于“……必須加強施工組織管理,按審核批準的施工圖紙,編制施工方案(施工組織設計)……。”
施工方案由施工單位編制,施工方案中應包括施工內容、作業安全措施、一旦發生事故的應急救援措施、項目負責人、安全負責人、安全工作監護人等,如施工與生產車間有關聯,還應提出和有關生產車間協調、配合等事宜。
23.第二百四十二條(三)關于“挖出土方堆放位置……。”
挖出土方堆放位置,通常取0.8米,溝道拐角處不小于1.5米,但由于土質不同,開挖溝、渠、坑等的深度不同,堆放位置也有所不同,詳細應按《建筑安裝工程安全技術規程》執行。
24.第二百四十三條關于爆破作業的具體要求。應按《爆破安全規程》(GB7822-)執行。
25.第二百四十四條關于“一切檢修項目均應在檢修前辦理檢修任務書……。”
包括臨時檢修和搶修,都應辦理檢修任務書,特別是臨時性搶修,往往傖促上陣,慌亂中顧此失彼,更容易發生事故,所以,臨時檢修或搶修同樣要求辦理檢修任務書,明確檢修項目負責人,落實檢修安全措施,向檢修人員作情況交底。以確保檢修過程的安全。
26.第三百二十六條關于“安全車輛”
指經檢查合格的機動車輛,在進入化工企業廠區內行駛前裝有阻火器和消除靜電裝置的車輛。
27.第四百零九條(五)關于“火災事故,指……都為火災事故。”
根據公安部、勞動部、國家統計局〔1989〕公發26號文第三條、第四條中的規定“所有火災不論損失大小,都列入統計范圍。”
28.第四百一十二條設備事故的經濟損失計算按《化學工業企業設備動力管理制度》(〔1989〕化生第43號)中的規定:
a.特大設備事故:設備損壞造成全廠性停產72小時以上,三類壓力容器爆炸或修復費用達50萬元的。
b.重大設備事故:設備損壞,影響多系統裝置產品(成品或半成品)產量日作業計劃損失50%;大型單系列裝置日作業計劃產品產量損失100%或修復費用達10萬元的為重大設備事故。
c.一般事故:設備損壞,影響產品產量日作業計劃損失10%以上或修復費用達1萬元的。
d.微小設備事故:設備損壞,影響產品產量作業計劃產量和修復費用低于一般事故的。
29.第四百一十三條火災事故的經濟損失計算按公安部、勞動部、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的《火災統計管理規定》(〔89〕公發26號)中的規定:
a.特大火災:死亡十人以上(含本數,下同);重傷二十人以上;死亡、重傷二十人以上;受災五十戶以上;燒毀財物損失五十萬元以上。
b.重大火災:死亡三人以上;重傷十人以上;死亡重傷十人以上;受災三十戶以上;燒毀財物損失五萬元以上。
c.不具備前列兩項情形的燃燒事故,為一般事故。
篇2:化工業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制度
根據GB18218-2000《重大危險源辨識》的規定,我公司的液氯倉庫,乙醇儲罐區,乙基氯化物車間(使用液氯場所)等三處均已達到重大危險源界限,屬重大危險源,經武漢綠世紀職業安全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的評估,液氯倉庫、乙基氯化物車間(使用液氯場所)屬一級重大危險源,乙醇儲罐區屬三級重大危險源。為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的管理,確保公司員工及周圍居民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重大危險源應掛牌公告,張貼于醒目易于觀看的位置,讓公司員工和進入公司生產區的外來人員了解重大危險源的處所。
二、重大危險源公告牌應注明該危險源物質的理化性質,防護措施、,發生事故時的施救程序、施救方法,應急撒離時的通知方法。
三、重大危險源應明確承包責任人和日常管理責任人,承包責任人每月不得少于一次安全活動,日常管理責任人負責該危險源的日常管理和巡回檢查工作,每天巡回檢查不少于二次。
四、安保部每周不少于一次對重大危險源進行巡回檢查并做好記錄。
五、重大危險源液氯倉庫和氯氣平臺應配置氣體泄漏自動報警儀,安全管理部門每周定期檢查其性能,確保其正常有效工作,無水乙醇罐區應設有防泄漏圍堰。
六、重大危險源內的安全設施、監控設備、安全防護用品、應急器材和消防器材未經安全部門許可,一律不準挪用。
七、重大危險源區域屬安全要地,非工作人員未經許可不得入內。
八、重大危險源應定期監測,對液氯倉庫和氯氣平臺每日進行二次氯氣濃度監測,對無水乙醇罐區每日進行二次可燃氣體監測。
九、重大危險源每年應進行一次安全評估。
十、安保部門應制定重大危險源應急預案,并每半年組織一次應急救援演練,同時組織公司管理人員和相關工作人員進行重大危險期源知識的培訓。
篇3:化工廠倉庫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和范圍
為了加強對倉庫的安全管理,杜絕安全責任事故,保障人員和財產的安全,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適用于倉庫的安全管理。
2.編制依據
依據《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規范(試行)》制定本制度。
3.職責
3.1危險化學品庫保管負責對庫存物資入庫、貯存和發放的整個過程和管理。
4.工作程序
4.1.倉庫配備足夠的與危險化學品性質相適應的消防器材,并由專人維護和保養。
4.2.在倉庫、堆垛設立明顯的防火等級標志,通道、出入口和通向消防設施的道路應保持暢通。
4.3.危險化學品倉管部門根據物品的危險性,為保管員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器具。
4.4.危險化學品入庫時,保管員應按公司《倉儲管理程序》進行。
4.5.危險化學品發放,應嚴格執行發放管理制度。倉庫主管負責人應經常檢查核準。
4.6.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倉庫要采取杜絕火種的安全措施。經批準進入倉庫的機動車輛必須安裝阻火器作業人使用的工具、防護用品應符合防爆要求。
4.7.加強對防爆電氣設備、避雷、靜電導除設施的管理,選用經國家指定的防爆檢驗單位檢驗合格的防爆電氣產品。
4.8.易燃、易爆品倉庫內的各種安全設施,必須經常檢查、定期校驗、保持完好狀態,做好記錄。
4.9.儲存易燃和可燃物品的倉庫、堆垛附近,不準私自動火作業,如因特殊需要,應由倉庫負責人上報,經企業有關負責人批準,采取安全措施后才能進行上述作業。作業結束后,檢查確無火種,才可離開現場。
4.10.物品儲存嚴格執行危險化學品的配裝規定,對不可配裝的危險物品必須嚴格隔離。
5.相關制度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制度》。
6.記錄
6.1安全檢查記錄。
6.2出入庫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