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餐飲廚房綜合質量管理
酒店餐飲廚房綜合質量管理
1.建立質量管理標準、標準菜譜等標準化管理制度。
2.菜譜要由專人設計,集眾家之長(要經常到其他酒店學習、交流、取經),對每道菜品都要進行認真分析,確保每道菜品都能適合顧客口味,被顧客稱贊。
3.任何菜譜設計后,廚師長要會同有關人員對每道菜進行工藝確定,包括:價格、投料標準、口味、顏色、裝盤、容器等提出質量標準。
4.菜譜最長一季調整一次,菜品更換率在30%以上。宴會菜譜按標準人數和消費金額分類設計打印,在餐前(中餐11點半,晚餐5點半,夜宵上班后15分鐘內)做好準備。
5.所有菜譜都要按照標準菜譜標準模式建立檔案,廚師長主持撰寫,交總辦統一歸檔管理,廚房使用時借閱。
6.任何創新菜品要建立在對市場的深入調研基礎上,經試做后,按規定程序報批后方能推出。更換、新創菜譜的審批權限在執行總經理或經營副總。新菜品的推出要填寫《當日菜品信息通知單》通知餐廳,并對餐廳作好新菜品的培訓工作。
7.廚房每道工序均要求按崗位責任量化出工作標準,由廚師長或其他考評人按標準進行檢查考核,結合每人當日工作狀況填寫《廚房生產質量評價表(日)》,對工作質量進行評價。
8.所有廚師上崗前,必須經過實際操作考核,由執行總經理或經營副總、廚師長、人事主管共同參與考核。
9.廚師長及有關人員每周至少一次隨采購部考察市場、及時發現挖掘新、奇、特原料和貨源,不斷更新菜品。
10.廚房生產要嚴格按崗位分工,職責明確,責任到人,嚴禁擅自越崗操作,如學員及非炒鍋人員嚴禁上灶炒菜;蒸品調口要由專職廚師負責等。
11.設置菜品質檢員(廚師長兼),負責菜品質量檢驗把關工作。
12.每餐的缺菜不準超過4種,否則要申報,填寫缺菜記錄,并追究責任。每日或每餐缺菜要填寫《當日菜品信息通知單》,及時通知餐廳。
13.廚房人員要嚴格執行《食品衛生法》,出現食物中毒現象,由責任人和廚師長共同負責,承擔因此造成的經濟損失。
14.餐廳派專人,每天每餐到桌征求顧客意見,零點、宴會各5桌,并填寫《賓客評議菜品反饋表》,一式兩份,報執行總經理或經營副總一份,并由其簽署意見后及時反饋給廚師長。
15.廚師長及廚師要經常到前廳了解客人對飯菜質量的反映,并堅持每周有3次看臺,每次不少于3桌,且作好看臺記錄,填寫《飯菜質量評議表(廚房)》一式兩份,每周報執行總經理或經營副總一份。
16.餐廳經理、廚師長在每天例會上要講評頭一天餐飲部反饋意見和看臺情況。
17.廚師長每周經營會向執行總經理或經營副總述職時,匯報14和15項調查結果。
18.設立退菜榜和表揚榜。鼓勵員工鉆研業務,創新菜品,廚房成立“菜品創新小組”,每周有活動,每月一次創新菜評選活動,凡多次受到顧客好評的菜品及優秀創新菜品,酒店給予10-100元的一次性獎勵,并上榜表揚。凡因人為質量責任造成的退菜都要上榜公布,并按菜品售價的30%賠償,由廚師長(質檢員)開具單子執行總經理或經營副總簽字后交財務執行。
19.酒店每月舉行“質量標兵”評選活動,召開頒獎大會,發獎、帶花,并展示標兵照片。
20.酒店每季舉行一次技術比武,酒店成立由執行總經理或經營副總、廚師長、人事主管等組成的考評委員會,由人事主管牽頭,考評結果作為員工晉級依據。
酒店餐飲菜品烹調制作質量管理
1.質量管理要從炒鍋廚師的操作規范、制作數量、出菜速度、成菜溫度等方面加強控制。
2.按“標準菜譜”規格標準,明確烹調方法,使產品制作標準化。所有菜品的切配、預制、烹調等過程一定要嚴格按工藝要求和操作規程操作(如必須使用高湯的菜品不得用自來水代替等)。
3調動廚師主觀能動性,發揮手工操作的高超技藝。
4.服從廚師長的指揮、管理,接受有關標準菜譜的培訓,熟練掌握廚師長分派的各式菜的制作。
5.拒絕使用變質、加工和配菜不合要求的原料。
6.注意配菜傳來的客人的特殊烹飪要求,如戒口等,使菜品符合客人要求。
7.接催菜牌后,在打荷的安排下,及時、快速烹制出菜。
8.嚴格操作規范,制止任何圖方便的違規做法和影響菜肴質量的做法。嚴格控制每次烹調的生產量,做到少量多次,“單菜單炒”,嚴禁一鍋同時烹制多道“單菜”。
9.堅持嘗湯制度,每菜出勺前都要嘗味,做到自我把關。
10.廚師長每餐要堅持抽查飯菜質量,確保每道菜品色、香、味、型具佳。對不合格菜品一律退回廚房,并作好退菜記錄,追查落實責任。
11.消除剩菜現象。
12.保持環境、用具和個人衛生。
篇2:飯店酒店廚房產品質量管理計劃
飯(酒)店廚房產品質量管理計劃
廚房為了向客人及時地提供各種優質產品,保證滿足客人的一切需求,對產品的質理管理有不可避免的職責。對此,制訂本計劃:
一、據菜和產品安排廚師班組,各班組在廚師長和主廚的領導下進行工作,并對各自的烹調品種負責,嚴格按照產品規格進行加工,使產品統一標準,保證質量。
二、各班組必須服從領導,按菜譜、菜單和特菜及預訂菜肴的切配烹調。上班后首先搞好案板、灶臺衛生,準備好各種調味品,檢查過濾防止雜物混入影響菜品質量。
三、加工原料堅持先進、先出的原則原料的領用、備貨、漲發必須認真細致,分檔取料要合理化使物盡所用。冰箱儀器擺放整齊、生熟分開,每天進行整理,防止食品變質,發現變質食品不準加工出售,應報廚師長處理。
四、堅持飯菜不合質量不上,不合數量不上,盛器不潔不上,不尊重宗教信仰不上的原則。尤其是花色菜,火功菜認真對待,不任意改變風味特點,嚴格按順序和賓客要求掌握出菜時間。
五、嚴格把好食品
衛生關,從進貨、領料、烹調制作都嚴格檢查,防止食物污染。嚴格按操作程序工作,對刀具、案板等用具按規定消毒。
六、為杜絕菜品質量不合格的問題,對廚師進行編號,署名制度,進行跟蹤服務,促使廚師在烹制中下足功夫確保產品質量。
七、隨時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和顧客對菜品提出的要求,對菜品進行局部的修整和完善,提高菜品的質量,使菜品色、香、味、型更適合人們口味的變化。
篇3:餐廳廚房菜品質量管理常識
餐廳廚房菜品質量管理常識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我們總是希望員工具備很強的質量管理意識,在點點滴滴上注重細節,從而保證產品的質量。然而對于一些新員工,要對一個全新的概念馬上領會、且形成深刻印象確實有些困難,所以有必要用一個更貼近他們日常生活的、熟知且習慣的事物作為參照,以更直觀地理解質量管理的基本常識。
我們就借助“做飯”這個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行為來初步了解什么是質量管理。員工即使沒親自做過飯,至少也見過父母在廚房的忙碌,正所謂“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走路”。以下我們先就質量意識中的點滴和做飯進行類比,最后再用5W1E進行歸納總結。
1、材料不良,就很難生產出好的良品。飯好吃,首先米要好,要想做出好飯菜,選材當然很重要。可以想象,不管你廚藝多高,面對粗糙的大米、快變味的肉、快枯黃的蔬菜、品質低劣的油,恐怕也無能為力。當然,這樣容易產生的誤區是,材料是采購的事情,我只負責生產,所以對材料不用負責。但對于大廚來說,對經手的原材料還是要仔細看看的,如果材料不符合自己的要求,肯定要退回給采購的。
2、不依照標準作業,不良品就多。很直觀的就是,如果不按一定的標準放鹽,菜味會怎樣,如果炒菜不按標準時間,要么會夾生,要么會糊掉。若是燉湯,更要按不同時間標準進行火的調整,否則也無法保證菜品質量。雖然廚藝熟練后,這些作業標準已爛熟于心,不需要將標準書掛在墻上,但其制作菜品的過程一定還是遵循一定的原則和規律的。而對于新手,就有必要認真學習作業標準,嚴格按流程作業了。在作業現場,一個產品的形成比一個菜品的形成,有著更復雜、更量化的標準,需遵循更嚴格的流程,此時,養成“嚴格依照標準作業”的好習慣就顯得尤為必要了。
3、工作場所不講究,會造成更多不良。想象一個環境惡劣、蒼蠅橫行、臭水四溢的廚房,想象一個東西亂擺亂放、甚至鹽和味精混放的廚房,這里出來的飯菜將會是什么質量而工作場所更為講究,不同的產品對于生產現場有著不同要求,有的需要保持一定的溫度,有的需要防靜電,有的需要防塵。為保證產品質量,我們對工作場所的講究當然要比廚房更為嚴謹。
4、機器、工具不保養,生產不出良品。做菜之前我們一般都要洗鍋,若不洗鍋,做出來的菜不但看上去很臟,而且影響口味,也就是影響菜的“質量”。同樣,持之以恒地保養機器、工具,對產品質量的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
5、不良品多、經常返修、交貨就有問題。如果你在做菜的各個環節都出現不良,洗菜沒洗干凈、切菜厚薄不均、炒菜放少了鹽,每個環節都需要返工,且不說吃飯的人等得焦急(或許在等你做的菜時就餓死了),而且菜的質量肯定難以保障。所謂質量,就是每個環節、每個工序都保證質量,并最終保證成品的質量,產品一旦需要返修,就像菜放少了鹽需要回鍋,口味、也就是質量一定會受影響。所以千萬不要抱有這樣的觀念:“反正后道工序會檢查出來的,我這里出點問題沒關系。”所以“預防錯誤”、“樹立第一次就做對”才是最經濟的質量。此時一定要記住的是:質量是制造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的。
6、追求質量不是唱高調,而是“滿足顧客的要求”。客人希望吃得清淡些,你做的菜卻很油膩,客人希望吃麻辣的,你卻做出甜的,即使菜品本身是精品,但只要不是顧客所要求的,就談不上“高質量”。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不了解顧客需求,是不可能做出高質量產品的。這里的顧客既包括終端的消費者,也包括公司內你所服務的、或下一個工作環節的員工。
7、品質除了減少錯誤之外還要實施持續改進。菜做出來了,廚師往往要品嘗一下,找出自己的不足,下次做適當的改進。一個廚藝精湛的廚師一定是經歷了這樣的持續改進的過程,他做出的菜才會為大家所稱道。眾所周知,菜只有更好吃,而沒有最好吃,同理,質量也只有更好,沒有最好,質量的改進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
8、不要做事馬馬虎虎,得過且過,甚至對工作缺乏熱情。一名對做菜缺乏興趣、喪失了激情的廚師做不出精美的菜品,就像《少林足球》中哪位做饅頭的太極高手,最后做出了又苦又澀的饅頭,不再是“甜在心”了。一個對自己的工作缺乏興趣和熱情的人也將如此,無論擁有多高的技能,如果抱以馬馬虎虎的態度,都不可能產生高質量的工作結果。
9、在質量管理中,經常提到5M1E的概念。我們發現一旦發生不良,大多來自幾個主要來源:人員、機器、物料、方法、測量、環境。對于每一位制造企業的員工,對這幾個要素不但要熟知,而且要深刻領會、并能應用于實際工作。我們最后就從5M1E的角度再次總結一下質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10、不良來源于人員:人員缺乏訓練、技能上存在不足,或工作態度不良,或當時的心情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等,都會直接影響到產品的質量。想象一下廚房里那些技藝生疏、怨聲載道、睡眼惺忪的人,你能指望從這里吃到好飯菜嗎
11、不良來源于機器:機器設備直接作用于產品,再好的物料若經過有問題的機器設備,將被糟蹋得一塌糊涂。想象一下漏氣的高壓鍋、沾滿油污的炒鍋、不再鋒利的刀具、火力微弱的灶具,再想象從這里出來的菜品,你會有什么樣的直觀印象
12、不良來源于物料:當你吃到的肉有些臭了,青菜嚼不爛,你首先想到的或許就是“材料不新鮮”。沒錯,再好的生產技術,當遇到不合格的物料時也是無能為力的。
13、不良來源于方法:如果你還沒放油就將菜倒進鍋里,如果燉老湯時忘記加蓋了,如果你切菜時不懂得手、刀協調的方法,事情會變得很糟。方法出了問題,再努力也無濟于事,甚至可能使問題變得更糟。
14、不良來源于測量:雖然做中國菜時大多不需要準確的測量,但還是存在大量的“量”的概念,各種佐料放多少、米和水的比例如何、在怎樣的火量下炒多久等,正因為此時大多靠廚師的經驗,而不是準確的測量,所以中國菜做出來后大多難以保證質量的“穩定”,同一個廚師今天做的和明天做的菜可能口感就有所不同。形成強烈對比的是,麥當勞之所以成為食品界“質量穩定”的標竿,正得益于他們精準的測量體系(包括各式測量工具)。
15、不良來源于環境:正如環境惡劣、物品雜亂的廚房無法讓人對出自其間的食物產生干凈、衛生的信心,不良的環境也將嚴重制約產品的品質。
若你感覺對所謂質量管理還覺得印象模糊,想象一下你家里的廚房,想象一下你、或者你的父母是如何做出一桌可口的飯菜吧,你會慢慢理出屬于自己的質量管理的思路的。
筆者編后語:
廚房出品質量的穩定和高品位是所有飯店經營管理者的共同追求。我國餐飲業在這方面已作了多年的研究,廚房生產的標準化逐漸成為一個共識。麥當勞、肯德基這樣的快餐經營就是采用標準食譜、標準作業規程進行生產質量管理的。這樣的餐飲經營可以不用配備有獨立創造能力的烹飪技術人員,只在對有一定文化基礎的員工進行適當的培訓之后即可勝任食品生產工作,這為餐飲經營企業節省了大量的技術開發和人力成本。然而,這種完全的標準化只能適用于品種有限、固定經營的“以不變的產
品適應多變的客源市場”的快餐連鎖店,在品種繁多、規格各異、變化頻繁的中國餐飲市場似乎有些“水土不服雖然中餐很難做到完全標準化,但至少可以做到部分標準化,這樣對出品質量同樣可以起到控制和穩定的作用。具體地講,以下幾個重要環節可以實行相應的標準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