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管理師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需求管理師崗位職責
職責描述:
1.根據IT規劃和業務發展要求,參與IT規劃的制定,確保IT服務與業務戰略一致;協助需求管理領域的工作流程、標準及規范的制定,并監督審核標準規范的有效執行;
2.負責子公司專屬系統需求的統籌協調,包括需求追蹤、需求實現率及滿意度KPI收集、外審、內審及訪談等工作,與業務方保持良好接觸,持續改進客戶關系和滿意度;
3.負責產險專屬需求的受理、分析及評審工作,跟蹤業務發展趨勢,挖掘潛在業務需求,為重大業務需求提供初步IT解決方案,為重大項目進行投資回報率(ROI)分析;
4.負責產險專屬項目/產品的項目定義工作,包括項目的目標、范圍、投入產出分析及項目啟動立項等工作;
5.負責解決業務應用運營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和復雜問題;
6.協助參與需求管理團隊建設。
任職要求:
1.學歷(必填):本科及以上學歷
2.專業(必填):計算機、金融保險及相關專業
3.工作經驗(必填):一般應具有8年以上工作經驗,具備4年以上保險核心業務系統運營或需求管理經驗者優先
4.職業資格或技術職稱(選填):
5.其他要求(如外語、計算機等,選填):熟悉保險理論、實務和行業發展情況,熟悉軟件開發流程和軟件項目管理方法,熟悉一般保險應用系統的架構;具備優秀的溝通協調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需求管理師崗位
篇2:安全教育培訓需求分析程序
如圖所示,安全教育培訓需求分析可按發現問題、預先分析、資料收集、需求分析的程序進行。
安全教育培訓需求分析
1.發現問題
安全管理人員應及時發現本生產經營單位員工中存在的安全生產問題,這些問題可歸納為個人層面的問題和組織層面的問題。
個人層面的問題主要包括:①工作效率與質量低下,達不到標準的要求;②員工情緒出現敵意、懈怠、氣餒、低落、散漫、注意力不集中等;③出現違章操作、違反紀律、操作失誤增多、安全意識淡薄等;④出現技能方面的問題,如對復雜情況難以適應,對危險隱患或突發事件不能正確處理或處理不了,生產工藝、設備或生產任務有新的變化而勝任不了等。出現這些問題的員工應及時接受安全教育培訓。
組織層面的問題包括:①生產任務變化或任務難度增大而需要新的安全技能;②新技術、新標準、新工藝設備、新材料導致需要新的安全技能;③人員調整、調換工作,導致需要新的安全技能;④安全生產組織與制度不健全、安全生產活動不正常開展等。
2.問題預先分析
首先對所出現問題的嚴重性或進行相應安全教育培訓的必要性做出初步的、直觀的判斷;其次,對所需培訓對象、內容等做初步的需求分析。
3.資料收集
對所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調查分析,收集有關資料。必要時,可采取座談、訪問、談話、問卷調查等方式,全面了解情況,以便于正確地進行需求分析。
4.需求分析
首先分析所存在的問題是不是生產經營單位內普遍存在的問題問題的嚴重性如何其次,分析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采用安全教育培訓方法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最后,確定哪些人員可通過安全教育培訓方法解決所存在的問題,并確定需要接受安全教育培訓的人員層次及相應的人數等。
篇3:安全意識培訓需求識別分析制度
1總則
為了增強員工的安全意識,提高員工的安全技能,有效預防和減少事故的發生,保障員工的生命健康與安全,促進安全生產,增加經濟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2安全意識、培訓需求識別與分析程序
2.1辦公室為主管部門,具體工作由安環部負責。培訓需求識別應考慮以下內容
a)員工的需求;
b)領導的要求;
c)變化的需求;
d)生產過程的回顧;
e)記錄的回顧;
f)學員反饋意見;
g)事故、事件信息;
h)風險評價結果。
2.2通過問卷調查、知識競賽、各類檢查等方式對所有員工進行安全意識的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分析、評價并記錄。
2.3通過問卷調查、詢問、各類檢查等方式調查員工掌握和熟練下列內容的程度,進行分析并由分析結果進行評價。
a)企業的安全生產方針;
b)操作規程;
c)應急程序;
d)工作場所特定的安全要求;
e)事故、事件報告程序;
f)崗位職責;
g)特定風險;
h)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求;
i)個體防護用品配備和使用;
j)人身安全的有關知識;
k)防止傷害的糾正行動。
2.4定期對員工進行安全意識培訓并制定相應的提升計劃。
2.5制定的提升計劃應針對各層次員工的實際情況,制定員工安全教育培訓計劃。計劃中包括礦、車間、班組三級安全教育、全員安全教育、特種作業安全教育培訓、安全管理人員培訓、注冊安全工程師等。
2.6新員工必須首先接受安全意識的培訓,對新員工實行礦級、車間、班組三級安全教育,培訓合格后方能上崗。
2.7安技科為新員工提供工現場特定的安全意識培訓,結合生產車間實際作業情況進行教育,開展“師帶徒”,對新員工技能、安全意識進行傳帶,并記錄。
2.8保留員工接受現場特定要求、安全意識培訓的記錄。
2.9明確培訓需求,確保全體員工能夠勝任其所擔負的工作。對員工需求識別培訓時包括以下內容:
a)重點方針、目標的理解;
b)掌握崗位職責與操作規程的;
c)熟悉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求;
d)了解作業場所危險有害因素;
e)了解工作場所的特別要求;
f)掌握個人防護用品配備和使用要求;
g)違章指揮和不安全作業行為;
h)應急措施;
i)事故事件的報告程序。
2.10培訓需求針對所有員工和所有作業過程。
2.11培訓需求識別要考慮一下因素:
a)員工的需求;
b)領導的要求;
c)變化的需求;
d)生產過程的回顧;
e)記錄的回顧;
f)學員反饋意見;
g)事故、事件信息;
h)風險評價結果。
2.12定期對員工進行安全意識培訓的回顧,回顧的符合性包括:新員工安全意識培訓、工作現場特定安全意識培訓、復崗安全意識培訓。
2.13當設計、工藝流程發生改變時,需要對員工進行工作現場特定要求的回顧。
2.14員工脫離工作崗位超過規定時間而復崗時,需要對員工進行工作現場特定要求的回顧,重新進行三級安全培訓。
2.15建立監測、跟蹤意識識別及深層次培養的需求機制,通過各類檢查、內部溝通等方式進行監測,分析培訓效果,在年度管理評審中進行討論,根據培訓需求編制新年度的培訓計劃。
2.16通過以下途徑對員工進行安全意識的輸入:
a)對新員工、返崗員工的日常培訓;
b)結合安全檢查與操作程序展開培訓;
c)生產班組針對作業現場特定要求的討論;
d)文藝表演、知識比賽;
e)宣傳欄、事故展覽
f)發放小冊子、畫報。
2.17制定安全意識提升計劃,安全意識提升計劃的形式和內容要考慮到各層次員工的實際情況。
2.18對管理層安全管理職責的特定意識進行培訓,針對安全管理人員層次特點進行培訓和年度再教育培訓、三年換證培訓。
2.19對礦山部管理層進行安全教育培訓,提高安全意識,通過年終干部考核評價,安全意識與其崗位職責要相適應。
2.20對不同車間、班組每個季度至少進行一次安全意識的培訓;安全知識競賽每季度舉辦一次;宣傳欄畫報每個月更新一次。
******有限責任公司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