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研發總監職位描述與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職位描述:
任職要求:
1、電氣、自動化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
2、從事電氣設計或自動化設備設計10年以上開發經驗,5年以上技術團隊管理經驗;
3、從事非標機械設備開發項目管理經驗5年以上;
4、對電氣(包括軟件)等有全面的了解和認識,能夠進行全面的技術管理;
5、優秀的方案把握能力,能夠對自動化設備設計方案提出建設性意見,能快速正確拍板各種自動化設備的技術方案;
6、能對設備成本做預算并在實施過程中進行監督控制;
7、能夠預計和控制設備的研發和生產周期;
8、具備英語讀、寫、溝通能力。
篇2:高層建筑電氣系統設計與線路安裝要點
1高層建筑電氣設計的主要內容
1.1負荷的計算電力負荷是供電設計的依據參數。計算準確與否,對合理選擇設備,安全可靠與經濟運行,均起決定性作用。高層建筑的電力負荷計算,基本上采用負荷密度法和需要系數法。
1.2供電電源及電壓的選擇為了保證供電可靠性,現代高層建筑至少應有兩個獨立電源,具體數量應視負荷大小及當地電網條件而定。兩路獨立電源運行方式,原則上是兩路同時供電,互為備用。另外,還須裝設應急備用柴油發電機組,要求在15秒鐘內自動恢復供電,保證事故照明、電腦設備、消防設備、電梯等設備的事故用電。國內高層建筑的供電電壓,都采用10kV標準電壓等級。
1.3高低壓配電系統的設計
1.3.1高壓配電系統:現代高層建筑均是采用兩路獨立的10kV電源同時供電。一般高壓采用單母線分段,自動切換,互為備用。母線分段數目,與電源進線回路數相適應。只有當供電電源為一主一備時,才考慮采用單母線不分段的結線。電源進線幾乎全部采用電纜進線。
1.3.2高壓系統及低壓干線的配電方式基本上都采用放射式系統。樓層配電則為混合式系統。配電設備中的主要部分是干線。現代高層建筑的豎井多采用插接式母線槽。水平干線因走線困難,多采用全塑電纜與豎井母干線聯接。每層樓豎井設配電小間。層間配電箱經插接自動空氣開關從豎井母干線取得電源。當層數較多負荷數較大時,一般按層數分區供電,或將變壓器分散設在地下層、中間層或最頂層。
1.3.3功率因數按規定應補償到0.9—0.95。無功補償都采用集中補償方式。為降低變壓器容量,多集中裝設在低壓側,與配電屏放在一起,但必須采用于式移相電容器。
1.4主要設備的選型
1.4.1高壓開關柜。現代高層建筑的變配電室設在主樓地下層,按規定不宜采用油開關。國外用于高層建筑的開關有三種類型可供選用:高壓空氣斷路器,SF6開關和真空斷路器。其中高壓空氣斷路器因技術陳舊,SF6開關尺寸數大,氣體具有毒性,故目前10kV真空斷路器應用的較為普遍。因此,應根據高層建筑地下室的標準,選用具有“五防”功能的真空開關手車式高壓開關柜。
1.4.2電力變壓器。根據防火要求,主樓內是不允許裝設大容量的油浸電力變壓器的。國外有干式變壓器、SFe變壓器和硅油變壓器等三種產品可供選用。
1.4.3應急備用發電機組。過去大多是采用柴油發電機組做應急備用電源的。近年國外高層建筑已開始采用燃汽輪發電機。這種發電機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反應速度快,故障率低等優點。應急備用發電機組必須是快速自起動的。按國外規定,應能在15s內恢復供電。從可靠性出發最好選用兩臺,自動并車。容量較小時也可選用一臺。
1.5電氣照明設計電氣照明設計,包括光源選擇、照度計算、燈具造型,燈具布置,眩光控制和調光控制和照明配電線路敷設等。照明設計與建筑裝飾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應該相互配合,在使用功能及藝術意境方面求得統一。選用高光效電光源,可以取得節能的明顯效果。
1.6防雷與接地現代高層建筑的防雷設計,采用避雷針和避雷帶的做法簡單可靠、經濟合算。但必須保證各層樓面鋼筋、金屬管道與該層用作引下線的柱筋有可靠的連接,形成等電位層。現代高層建筑都是采用鋼筋混凝土剪力墻,與樓板的連接是十分可靠的。關鍵是做好金屬管線的接地。現代高層建筑的防雷接地、電氣設備的保護接地和工作接地,都是合在一起的,組成混合接地系統。接地電阻按最小的要求而定,通常是在4歐以下。利用建筑物的鋼筋混凝土基礎作接地板。盡管基礎鋼筋等自然接地體已能滿足接地電阻的要求,仍需要裝設水平的人工接地體,將主要的建筑物基礎連接成接地網,這對均衡電位,提高安全性都有好處。
2線路安裝內容及要點
2.1地面敷設線槽的定義
2.1.1地面線槽是一種封閉的、直接隱蔽于地面下的金屬線槽,可以靈活方便地提供電源、電話、電視、計算機、話筒等線纜傳輸電能和信號接口。其設計是根據建筑物近期和發展需要布置線槽的縱橫間距,根據穿線的根數、橫截面積和工藝要求確定線槽的規格及槽數。
2.1.2地面線槽規格型號設置與布線參數要求內外均熱浸鍍鋅,出線口處采用無螺紋接口,線槽標準長度為3m(可特殊加工),線槽出線口開孔尺寸:<48mm,線槽開孔間距分:3000mm、2400mm、1800mm、1200mm、600mm等。主要配件有:線槽分線盒:線槽分線盒起到導線的相接、轉彎交叉、屏蔽等作用。其中二槽、三槽的分線盒內設有屏蔽分離板,以保證強電、弱電的隔離與屏蔽。線槽支架分為單槽、雙槽、三槽支架,它是用于線槽的支撐及高度調整,高度調節范圍一般為20mm~150mm的熱鍍鋅件。其它還包括彎頭、封頭、出線圈等配件。
2.2地面線槽的敷設安裝工藝
2.2.1彈線定位:根據設計圖紙確定線槽走向,從始端至終端找好水平線或垂直線,用粉線袋由線路的中心向外進行彈線,按照設計圖要求及施工驗收規范規定,分別找出分線盒、分線口及支架的具體位置,用鉛筆分別標注。一般支架間距為1.0-1.5m。
2.2.2線槽敷設:根據標準位置放置分線盒和支架,然后放置線槽和出線口,同時根據需要加各種配件,朝上的線槽不必立得太長,否則易被砸斷。連接完畢后,調整支架和塑料蓋,使出線口到適當高度。達到位置正確,固定牢固,走向合理。線槽水平或垂直敷設部分平直度和垂直度允許偏差不超過5mm。為防止灰漿進入,各連接處周邊抹專用膠,各分線盒、出線口盒蓋擰緊,并用鐵絲綁扎,未端加塑料封堵。澆筑混凝土時設專人看護,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2.3槽內配線:首先清掃線槽,可先將帶線穿插至出線口,然后將布條綁在帶線一端,從中一端將布線條拉出,反復多次可將線槽內的雜物和積水清理干凈,也可用空氣壓縮機將線槽內的雜物和積水吹出。放線前應先檢查管及線槽連接處的護口是否齊全,其放線和導線連接部分與其它管路敷設形式大致相同。
2.2.4線路檢測:線路檢查及絕緣遙測按相關規范操作。
2.2.5面板安裝:配合裝修,依據各出線口用途,安裝相應的終端面板。
2.2.6地面線槽表面混凝土厚度應大于20mm;
2.2.7線槽內外應光滑平整,無棱刺,扭曲、翹邊等變形現象;
2.2.8支架與調整螺栓調整線槽高度一般以30-50mm為宜;
3結論
綜上所述,現代高層建筑的電氣設計由于智能化的需要而變得復雜,用電設備越來越多,對供配電系統設計和線路安裝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因此在電氣設計和線路安裝時,將供配電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靈活性擺在突出位置,認真按照設計和操作規范進行設計優化和施工,從而將建筑智能化從設計和安裝上推至臻美。
篇3:智能建筑電氣設備安裝技術措施
智能建筑是利用系統集成方法將智能型電腦技術、通信技術、信息技術與建筑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對各種設備的自動監控信息進行分析、正確判斷和處理。建筑物智能要求的提高勢必導致電氣設備系統日趨復雜,對其安裝施工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
1智能建筑系統的主要內容
目前智能建筑又稱為“3A建筑”,主要包括辦公自動系統(OAS)、建筑電氣設備自動化(BAS)、通信自動化系統(CAS)。因此智能建筑電氣設備自動化為智能建筑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系統之一,是采用具有高信息處理能力的微處理機(即中央處理機)通過通信網絡對整個建筑物的空調、供熱、給排水、變配電、照明、電梯、消防、廣播音響、閉路電視、通信、防盜、巡更等眾多設備進行實時測量、監視和全面監控,實現最優化的管理,從而提高系統運行的安全可靠性,節省人力、物力和能源,降低設備運行費用,隨時掌握設備狀態及運行時間、能量的消耗及變化等。
因此其主要內容有:
1.1各種設備按規定時間進行啟停控制,以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
1.2供電系統、空調系統、供排水系統、冷熱源等的參數調節控制監視和設備運行狀態的監測;
1.3對各種設備運行時間積累和維修期限達到報警,以便及時更換或維修服役期滿的設備,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提高服務質量;
1.4根據建筑實際需要的冷負荷,自動控制冷水機組投入運行的設備臺數,達到最佳的運行方式;
1.5據設備運行時間自動更換工作和備用設備,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1.6對各種能源消耗進行計量和計費;
1.7各種文本的自動生成和打印。
2主要設備和構成
智能建筑設備監控系統是以分布在建筑各處的遠程處理機和中央處理系統設備,通過總線橋進行信息交換的,主要包括系統設備(包括主機、網關、通訊設備、DDC、控制屏等)、系統輸入設備(包括各類溫、濕、壓力、流量、電量傳感器、水流開關等現場設備)和輸出設備(包括各類風門、執行器、閥門及其執行機構等)等。按結構方式分成四大類:
2.1中央處理機系統設備:由操作鍵盤、彩色顯示器、打印機、中央電腦、數字化儀等組成;
2.2遠程處理機:智能建筑可以采用TA6711和TA6585兩種型號的RPU設備,這兩種型號的RPU功能基本一致,區別在于其輸入輸出接口的配置不同。RPU也可單獨使用或通過各種設備組合經過總線橋接到M7中央系統,構成2級控制系統。
2.3總線橋:是一個用于2級控制系統的通信網微處理器。它有8條通信線路,每條通信線路可連接30個區域控制器及10個RPU。
2.4測量元件和控制件:通常采用的測量元件有各種型號的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液位傳感器、壓差傳感器、流量傳感器、功率變換器等。控制器件包括各種型號的帶執行機構的二通閥、三通閥和直流24V的繼電器。
3主要安裝技術要求
3.1遠程處理機的安裝要求樓宇自動控制系統與各RPU之間的通信是透明的,可利用同一線路不同的RPU完成同一個控制系統。一般而言,BAS系統大量監控的是空調機組,所以將RPU布置在機房之中或附近,把空調機組控制系統使用后剩余的輸入輸出接口用于連接附近的水流量計、水位信號、照明控制等。為了日后的發展,RPU的接口要留出20%~30%為宜。
3.2BAS線路安裝要求
在BAS進行布線時,要注意某些線路需要專門的導線,如BAS的通信線路、溫度濕度傳感器線路、水位浮子開關線路、流量計線路等,它們一般需要屏蔽線,或者由制造商提供專門的導線。電源線與信號、控制電纜應分槽、分管敷設;DDC、計算機、網絡控制器、網關等電子設備的工作接地應連在其他弱電工程共用的單獨的接地干線上。智能建筑中安裝有大量的電子設備,這些設備分屬于不同的系統,由于這些設備工作頻率、抗干擾能力和功能等都不相同,對接地的要求也不同。在安裝中,按下述方法進行接地:
3.2.1電子設備的信號接地、邏輯接地、功率接地、屏蔽接地和保護接地,一般合用一個接地極,其接地電阻不大于4Ω;當電子設備的接地與工頻交流接地、防雷接地合用一個接地極時,其接地電阻不大于1Ω。屏蔽接地如單獨設置,則接地電阻一般為300Ω;
3.2.2對抗干擾能力差的設備,其接地應與防雷接地分開,兩者相互距離宜在20m以內,對抗干擾能力較強的電子設備,兩者的距離可酌情減少,但不宜低于5m;
3.2.3當電子設備接地和防雷接地采用共同接地裝置時,兩者避免雷擊時遭受反擊和保證設備安全,應采用埋地鎧裝電纜;
3.2.4電纜屏蔽層必須接地,為避免產生干擾電流,對信號電纜和1MHz及以下低頻電纜應一點接地;對1MHz以上電纜,為保證屏蔽層為地電位,應采用多點接地。閉路電視和工業電視都必須采用一點接地。
3.3輸入設備安裝要求
3.3.1安裝位置應能正確反映其性能的位置,便于調試和維護的地方,不同類型的傳感器應按設計和產品的要求和現場實際情況確定其位置;
3.3.2水管型溫度傳感器、蒸汽壓力傳感器、水流開關、水管流量計不宜安裝在管道焊縫及其邊緣上開孔焊接;
3.3.3風管型、濕度傳感器、室內溫度傳感器、風汽壓力傳感器、空氣質量傳感器應避開蒸汽放空口及出風口處;
3.3.4管型溫度傳感器、水管型壓力傳感器、蒸汽壓力傳感器、水流開關的安裝應在工藝管道安裝同時進行;
3.3.5風管壓力、溫度、濕度、空氣質量、空氣速度、壓差開關的安裝應在風管保溫完成后進行。
3.4輸出設備的安裝要求
3.4.1風閥箭頭和電動閥門的箭頭尖與風門、電動閥門的開閉和水流方向一致;
3.4.2安裝前宜進行模擬動作;
3.4.3電動閥門的口徑與管道徑不一致時,應采取漸縮管件,但閥門口徑一般不應低于管道口徑二個檔次,并應經計算確定滿足設計要求;
3.4.4電動與電磁調節閥一般安裝在回水管上。
3.5安裝的其它要求
BAS的監控是由電腦按照編制好的程序進行的,設計工程大大簡化,不需要進行各種設備的電氣聯鎖圖控制調節原理圖等,只需要簡單的監控原理圖就可以滿足要求。但設計人員必須編制較為詳細的監控說明軟件。另外還要向制造商提供各測量元件、控制器使用的條件清單,如管道規格、流體名稱、壓力、溫度、流量等,以便制造商選用各種元件規格。安裝人員一般只根據圖紙及提供的主要元件的規格和數量進行組裝。
4結束語
總之,根據智能建筑電氣設備工程的特點,嚴格按規范和施工工藝要求進行安裝,必能確保系統開通和運行,充分發揮系統的運行效果,取得相應的社會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