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固廢處理師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固廢處理師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2024-07-26 閱讀 2302

固廢處理師崗位職責

崗位職責:1、對項目進行技術方面的指導2、協助項目工程師進行項目實施3、進行項目研討

任職要求:

1、會電器設備機修,有機修的工作經驗(必要條件)

2、熟練運用CAD(必要條件)

3、暖通,化工,環境等相關專業,

4、有垃圾焚燒、污泥干化相關的項目經驗(必要條件)

5、有設備行業或土建行業工作經驗(優先考慮)

6、品格正直,思想積極,有親和力,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必要條件)

7、工作認真負責,主動,能出差(必要條件)。

篇2:固廢分類收集處理管理制度

1目的通過制定本制度規范公司固體廢棄物安全、環保管理,確保公司固體廢棄物得到及時有效、環保、安全、無害化處理。2適用范圍公司內所有生產車間和相關職能部門。3職責與分工3.1安全環保部負責監督檢查各車間、部門生產過程中廢棄物的管理;確定各車間、部門固體廢棄物存放地點、分類種類,并對其進行標識和日常分類、存放設施維護、員工培訓、記錄填寫等情況進行監督;負責危險廢棄物的最終處理。3.2各車間、部門負責對本單位廢棄物的分類、收集,并按規定進行登記和定點存放。4內容與要求4.1固體廢棄物的來源4.1.1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廢包裝物、含危廢的廢包裝物、廢棉紗、廢手套、過期的廢化學品、水處理污泥、天然纖維制品、木制品、設備檢修時的廢零件、廢鐵、廢罐、廢機油、含油廢棉紗、廢手套。4.1.2辦公活動中產生的廢棄物有:廢紙、廢硒鼓、廢燈管、廢電池。4.1.3生活活動中產生的廢棄物有: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剩飯菜。4.2本公司廢棄物的分類與處置見下表:廢棄物的分類序號廢棄物的名稱處置方式處置部門可回收廢棄物1廢零件聯系物資回收部門或供貨方,進行資源回收再利用,對物資回收部門,需確定其具備物資回收再利用的資格和能力生技科2廢鐵3廢罐4廢包裝物(不含危廢)5辦公廢紙行政辦6天然纖維制品7木制品無毒有害不可回收廢棄物1建筑垃圾按環境衛生局規定運至指定地點,或施工工程乙方負責處理,生活垃圾按城市關于生活垃圾規定處理生技科2生活垃圾3廢包裝膜4廢筆芯行政辦5剩飯菜危險固體廢棄物(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規定的)1廢墨盒、硒鼓設立危險廢棄物存放區,張貼警告標識,聯系有資格的單位(有危險品處置資質或環保局指定單位)進行處理安環部2廢電池3廢日光燈管4含危廢的廢包裝物5含危廢的棉紗、手套6含油固體廢物7過期的廢化學品8水處理污泥9廢機油4.3生產生活中應提倡節能、減污、增效,應盡量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加強各類物資的循環使用。4.4廢棄物的暫存、收集4.4.1各車間、部門需在本單位內明顯位置設置相應的固廢分類暫存裝置,并將產生的廢棄物分類存放于標識的容器內或存放區。一般固廢由行政辦公室、生技科分別對所管轄的一般固廢類別設置一般固廢存放處,并設置專人管理。危險廢棄物存放,由環保站設專人管理。4.4.2各部門若有產生的危險廢棄物,則應填寫《危險廢棄物暫存交接記錄》,與環保站管理員辦理交接手續。4.4.3固廢分類標識為:“生活垃圾”、“油抹布、廢手套”、“廢棄包裝物”、“廢鐵”等。4.4.4各車間、部門可根據本單位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情況設置相應的分類存放裝置。4.4.5廢棄物存放處要保持清潔,廢棄物存放應采取防雨、圍欄等措施,盡量提高物資利用率,將廢棄物產生量減至最小。4.5固體廢棄物的處置4.5.1各車間、部門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一般固廢經過類別、可回收、不可回收分類存放后及時的送交行政辦公室或生技科設置的一般固廢暫存處,由行政辦公室、生技科統一處理,并及時做好相關記錄。4.5.2各車間、部門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危險固廢經過分類存放后需及時的送交環保站暫存,并做好相關記錄。4.5.3環保站負責接收各車間、部門上交的危險固廢,然后統一由安全環保部聯系有資質的危險固廢處理單位處理,危險固廢在環保站或其它部門的暫存時間不能超過一年。4.6廢棄物的記錄4.6.1各部門若產生危險廢棄物,則應填寫《危險廢棄物暫存交接記錄》,環保站則需填寫《危險廢棄物轉移記錄》。4.6.2危險廢棄物的處理處置,由安環部交有資格的單位進行處置,同時辦理五聯單,并在《危險廢棄物轉移計劃申報表》中做出處置記錄。五聯單至少需保存五年,備查。4.6.3安環部對廢棄物的分類存放、標識、存放、危險廢棄物的記錄與處置每季度檢查一次,并做出記錄。4.7危險廢棄物的安全管理4.7.1危險固體廢棄物的存儲設施必須粘貼“危險”、“易燃”、“有毒”等安全警示標志。4.7.2易燃、易爆的危險廢棄物存儲設施的設置必須遠離明火和易產生火花等有火源的場所。4.7.3危險廢棄物存儲場所必須設置相應的消防器材。

篇3:某固廢處理應急預案

1目的

確保從生產源頭到固廢處理末端緊急情況時的應對措施。

2適應范圍

適應于全體員工、運輸方、處理方及外來人員。

3職責

3.1對公司內意外情況,發現意外的第一線人員應及時向本部門負責人反映情況或直接反映給環保科,由環保科協調相關部門采取應急措施。3.2對公司外發生的意外情況,由造成意外的相關部門或在環保科配合下采取應急措施。3.3對于意外情況,相關部門或環保科都要向管理者代表及環保主管副總匯報。3.4對于意外情況較為嚴重時,管理者代表應為緊急處理的總協調人,由環保主管副總上報環境主管部門。3.5環保科應將本預案告知承運單位或個人。3.6對一般意外情況由環保科協調處理;嚴重情況必要時應急組織負責處理。

4應變組織

成立環境管理委員會領導下環境事故應急處理組,應急組下成立專業應急隊。組長:生產部經理付組長:安全科、環保科負責人,當日值班主管組員:廠區內各部門負責人及環保、安全科技術人員專業應急隊:廠區內各部門環保員、安全員。

5應急工作程序

5.1緊急情況5.1.1廠內固廢不按規定地點貯存5.1.2固廢在廠外亂投放5.1.3運輸過程拋灑、泄漏5.1.4接收固體廢棄物的單位,不按規定處置污染環境的5.2應急措施5.2.1廠內固廢不按規定地點貯存5.2.1.1這些意外由于代表潛在的污染事項,任何固體廢棄物亂堆亂放,有可能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發現意外的第一線人員應及時報知環保科。5.2.1.2對亂堆亂放相關部門要及時清理、打掃干凈,運到指定的場所。5.2.1.3事后由環保部門寫出調查報告,上報管理者代表及技術部經理,并提出糾正預防措施。5.2.2固廢在廠外亂投放5.2.2.1這些意外由于代表潛在的污染事項,任何固體廢棄物亂堆亂放,有可能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須報知環保科。5.2..2.2對亂投放放相關部門要及時清理、打掃干凈,運到指定的場所。5.2..2.3環保部門寫出調查報告,上報管理者代表及技術部經理,并提出糾正預防措施。5.2.2.4對可能造成污染的,由管理者代表向周圍居民發出告知書,由主管環保副總上報環境主管部門。5.2.2.5對已經造成污染事故的,由環保科對舉報反映情況進行筆錄,包括舉報人的姓名、住址、聯系電話、反映的情況,并上報主管副總。對正在發生的污染首先要安排相關部門清理回收污染物,再查明原因進行整改。5.2.2.6環保科調查事故的情況,調查完成三日內完成調查報告,包括污染情況描述、與本公司的關聯度、處理建議等。調查報告先上報管理者代表及環保主管副總,審查后上報公司總經理。5.2.2.7重大污染由環保主管副總及時上報環保局。5.2.2.8在上級環保部門及環保主管副總的指導下,對事故原因進行整改,采取糾正預防措施。5.2.2.9對事故因素能消除的應該消除,由環保科協調固廢處理單位聯合處理。5.2.2.10對污染事故需要作出賠償的,由環保科同相關方協商處理。處理協議經主管環保副總審查后上報總經理。5.2.3運輸過程拋灑、泄漏5.2.3.1運輸人員發現情況后應及時處理控制拋灑、泄漏,并對拋灑、泄漏的廢物進行清理回收。情況嚴重時通知事業部及環保科并及進趕赴現場,采取針對性措施。5.2.3.2環保科及時向分管領導匯報,同時向上級環保部門匯報。5.2.3.3管理者代表對事故原因采取糾正、預防措施。5.2.4接收固體廢棄物的單位,不按規定處置污染環境的5.2.4.1同接收固體廢棄物單位簽有協議的,按協議辦理。應接收單位要求需要配合的,由環保科配合處理。5.2.4.2無協議的,由環保科會同接收單位共同處理。首先要求接收單位清理回收污染物,把污染降到最低限度。5.2.4.3事后由環保科、接收單位同受污染的相關方協商處理。環保科寫出事故調查報告上報主管環保副總,再上報總經理。由環保科采取糾正預防措施。5.2.4.4對嚴重污染事故由主管環保副總及時上報環保局。

6法律、法規摘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污染防治法》第15條:產生固體廢物的單位應當采取措施,防止或者減少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影響。第16條: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固體廢物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采取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或者其它防止污染環境的措施。第21條:第二十一條對收集、貯存、運輸、處置固體廢物的設施、設備和場所,應當加強管理和維護,保證其正常運行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