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冶煉工程師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冶煉工程師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2024-07-27 閱讀 5439

冶煉工程師崗位職責

崗位職責:

1)參與公司在建項目的重金屬污泥火法冶煉的工藝設計,負責編制項目建議書、可研/環評提資報告關于本專業篇章等文件,并負責與外委設計院等外部單位(項目前期設計)的技術交流、溝通和協調工作;

2)主導本專業設備采購任務書的編寫,主導與設備供應商的技術交流,參與供應商選擇的討論,并負責與外委設計院等外部單位(施工圖設計)的技術交流、溝通和協調工作;

3)完成上級交辦的其它工作主導重金屬污泥火法冶煉新建項目的調試工作,并負責污泥處理的技術指導及操作說明書的編寫及操作人員的崗位培訓;

4)參與技術公關,及時解決公司生產過程中的存在的工藝技術問題,并指導方案實施;

5)參與建立公司的本專業操作規范。

任職要求:

1)冶金工程、冶金裝備等相關專業畢業,本科及以上學歷;

2)5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具有大型冶金企業或設計院工作經驗者優先考慮;

3)掌握行業信息,熟悉冶金工藝設計,工程安裝和調試;

4)具備良好的敬業精神、團隊合作精神,責任心強,組織、協調能力良好

任職要求:

冶煉工程師崗位

篇2:金屬冶煉及熱加工安全技術的說明

金屬冶煉、鑄造、鍛造和熱處理等生產過程中伴隨著高溫,并散發著各種有害氣體、粉塵和煙霧,同時還產生噪聲,從而嚴重地惡化了作業環境和勞動條件。這些作業工序多,體力勞動繁重,起重運輸工作量大,因而容易發生各類傷害事故,需要采取針對性的安全技術措施。

一、金屬冶煉安全技術

(一)高溫與中暑。

金屬冶煉操作,如煉鋼、煉鐵是在千度以上的高溫下進行的。高溫作業時,人體受高溫的影響,出現一系列生理功能改變,如體溫調節功能下降。當生產環境溫度超過34℃

時,很容易發生中暑。如果勞動強度過大,持續勞動時間過長,則更容易發生中暑。嚴重時可導致休克。

防止中暑的措施,是合理地設計工藝流程,改進生產設備和操作方法,消除或減少高溫、熱輻射對人體的影響。這是改善高溫作業勞動條件的根本措施,用水或導熱系數小的材料進行隔熱,也是防暑降溫的重要措施。采用機械通風和自然通風,則是經濟有效的散熱方式。

(二)爆炸與灼燙。

鋼鐵工廠為了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常常采用強化冶煉的措施,如噴煤粉和吹氧等,這就使得煉鋼、煉鐵生產中容易發生鋼水、鐵水噴濺和爆炸事故。

造成鋼水、鐵水噴濺、爆炸的原因很多,從原料開始生產出鋼、鐵的全部生產工藝過程,均隱藏著不安全因素。必須從每一道工藝上加強防范措施。

1、各生產崗位人員必須掌握生產規律,熟悉操作規程,認真觀察事故先兆并懂得處置辦法。

2、加強原料的管理和挑選工作,嚴防爆炸品、密封容器進入爐內。

3、經常檢查冷卻系統,保護系統暢通。控制好冷卻水壓和水量,以防止水冷系統強度不夠造成鋼板燒穿,導致鋼液遇水爆炸。

4、煉鐵生產車間應嚴格執行熱風爐工作制度,防止由于換爐事故造成熱風爐爆炸;煉鋼車間要嚴格執行從補爐、裝爐、熔煉到出鋼整個生產過程的操作規程,避免由于操作不當造成熔煉過程中的噴濺、爆炸事故。

5、出鐵、出鋼時,要事先對鐵溝、鐵水罐、鋼水包、地坑和鋼錠模進行加熱干燥。嚴防因潮濕而引起爆炸。

(三)煤氣中毒

煤氣中的主要有害成分為一氧化碳。在煉鋼、煉鐵生產中,特別是煉鐵生產中生產的廢氣,即高爐煤氣,含有很高的一氧化碳,因此在煉鋼、煉鐵生產中,處理不好容易發生煤氣中毒事故。有效的預防辦法,是注意加強生產現場的通風、監測、檢修和個人防護。

二、鑄造安全技術

(一)鑄造生產的特點。

把熔融金屬注入造型材料和粘劑制成的模型或金屬模型中,從而獲得成型鑄件的制造方法叫鑄造。鑄造工人與沖天爐、電爐打交道,如果在溶化金屬中混有異物或遇水,可引爆炸燙傷事故。鑄造生產除采用鑄造機械設備外,還大量使用各種起重運輸機械,很容易發生機械傷害事故。鑄造作業的有些工序手工作業量較大,容易發生碰傷事故。熔化、澆注、落砂等過程會散發出大量的熱量,影響工人健康。清砂要使用振動落砂機、滾筒和風動工具,產生很大的噪聲,可能引起職業性耳聾。碾砂、回砂、打箱、落砂產生大量粉塵,如果沒有防塵措施,工人就容易患矽肺病。在型芯烘干、熔煉、澆注等過程中有油質分解,會散發出丙烯醛蒸氣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氣體。如果沒有通風措施,可能引起呼吸道發炎、急性結膜炎。

(二)金屬熔化的安全技術

1、熔化鑄鐵的主要設備是沖天爐,其安全操作要領是:

(1)修爐時要注意預防爐襯塌落擊傷頭部。打爐渣地要防止飛出的碎塊擊傷眼、臉。工作時要站穩,注意不要掉澆爐底,還要注意預防煤氣中毒及其它機械的傷害。修爐前,爐溫要低于50℃。作業時,要戴好安全帽,并有人監護,加料口要設護網板,并使用12伏照明燈。修爐時不許鼓風,但爐上風眼應全部打開。

(2)點火前加底焦要小心輕放。加好底焦后,將沖天爐全部風口及出鐵口、出渣口打開,然后點火,以防一氧化碳中毒。

(3)加料前,必須等候檢查機械各部件是否堅固靈活;運料路線附近要設柵欄,并嚴禁行人穿過或靠近裝料機;裝料機運行時,最好設警告牌或亮紅色警燈;沖天加料口應比加料臺高0.5米

米,加料臺要保持整齊清潔;稱料時,要仔細檢查,防止爆炸物混入爐內。

(4)鼓風熔化作業時,操作者應戴上防護眼鏡,站在風嘴側面監視。如爐殼燒紅要立即停止加料、送風,嚴禁澆水;燒紅面積不大于75平方厘米時,可吹風冷卻。

(5)出鐵出渣時,沖天爐周圍不許有任何水分、潮氣存在,特別是出鐵坑、出渣槽要非常干燥。如有積水,必須排凈,并鋪上適當厚度的干砂。所用工具都必須抹涂料、烘干,以防燙傷。

(6)停風打爐時,地面必須鋪干砂,以保持干燥;四周不得站人;操作者站在上風側。打爐后,迅速將紅熱鐵塊及焦炭取出,不準用水噴滅,以免產生煤氣退回沖天爐而引起爐膛爆炸。

2、生產鑄鋼時,廣泛應用的熔煉設備是電爐,其安全操作要領是:

(1)出爐前,電熔化爐的傾斜度不得超過45,扒渣時,不得超過15~20。為此,電熔化爐應裝設傾斜度限制器,傾爐蝸桿傳動機構應能自鎖。

(2)電熔化爐加料口框架和電極座,應裝有水冷卻循環裝置,冷卻水的回水溫度不超過45。電溶化爐高壓部分,應設在專門操縱室內。對電熔化爐的煙塵,可采取爐排煙和爐內排煙措施。

(三)金屬澆注的安全技術。

金屬澆注的主要工具是澆包,澆包內盛有高溫金屬熔液,操作中有一定的危險性。要十分注意安全。澆包的轉軸要有安全裝置,以防意外傾斜。澆注時,鐵水包盛滿鐵水后,重心要比轉軸低100毫米以上,容量于500公斤的澆包,必須裝有轉動機構并能自鎖。澆包轉動裝置要設防護殼,以防飛濺金屬進入而卡住。

要注意澆包的質量檢查和試驗。吊車式澆包至少每半年檢查與試驗一次;手抬式澆包每兩個月檢查與試驗一次。吊車式澆包須作外觀檢查與靜力試驗,重點部位是加固圈、吊包軸、拉桿、大架、吊環及傾轉機構等,特別重要的部位須用放大鏡仔細檢查。檢查前,要清除污垢、銹斑、油污。如發現零件有裂紋、裂口、彎曲、焊縫與螺栓聯接不良、鉚釘聯接不可靠等,均須拆換或修理。澆包的靜力試驗方法,是將澆包吊至最小高度,試驗負荷為該澆包最大工作負荷125%,持續15分鐘;手提式澆包試驗負荷等于其最大工作負荷的150%。經過檢查、試驗的澆包,如未發現其它缺陷及永久變形,即為合格。澆包使用前要先烘干,盛鐵水的液面高度不超過澆包高度的八分之七。使用手抬式鐵水包時,每人負載不超過30公為保證澆注時安全,主要通道要有3米米寬,澆包要走環形路;火鉗、鐵棒、火鉤和添加劑(硅角、鋁、球化劑等)須預熱;澆注前,必須檢查壓鐵是否壓牢,螺栓卡子是否卡緊;人工抬澆包步調要齊,配合一致,抬時澆口朝外;用吊車進行澆注,司機和吊車指揮員要遵守吊車移動信號,動作要平穩,吊運鐵水澆包起吊高度高地面不大于200毫米;澆注時,澆包盡量靠近口圈,防止鐵水澆在壓鐵或地上;砂箱高度高于0.7米時,應挖地坑;澆注大砂型,必須注意底部通氣,噴出的一氧化碳再引火燒掉;澆剩的金屬液只準倒入錠模及砂型中;倒入前,錠模要預熱到150~200℃,砂坑要干燥。

篇3:冶煉爐前工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1新的或長期停用的舊的鐵水包(渣包)、錠模,一定烘烤到120℃以上方能使用。

2吊車吊物或澆注、倒渣時,應有專人按規定信號指揮吊車,其它人員應遠離吊物。

3電爐在生產時,禁止在爐口下逗留或通過。如必須在該處工作時,要有專人看管爐口。

4燒爐眼時,工作鞋、手套必須干燥。使用大錘者,不準戴手套。

5用氧開爐眼時,應安放擋板,開氧氣時應由小到大緩慢開啟。爐眼燒開后,迅速成關閉氧氣,氧氣安全關閉后,方準將氧氣管拉出安全擋板外。

6使用氧氣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6.1氧氣瓶必須有關防震圈、安全帽等安全附件。搬運時要輕拿輕放,嚴禁在地面滾動、碰撞和吊車吊運。

6.2氧氣瓶要在指定地點存放。不準在露天曝曬,不準接近高溫,距明火要10米以上。

6.3氧氣瓶或使用的工具嚴禁沾油。

6.4開氧氣時,站在氧氣瓶的一側。嚴禁吸煙,集中注意力。

7用卷揚拉鐵水包(渣包)時,鋼絲繩和鐵水包(渣包)兩則不準有人,拉到位置后必須脫鉤。

8不準用潮濕樣勺取鐵液樣,不準將潮濕物體或密閉容器投入鐵水包、錠模中,爐前嚴禁積水,防止發生爆炸。

9熟記吊車聯系信號,并嚴格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