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碎礦運輸作業區避炮安全管理規定

碎礦運輸作業區避炮安全管理規定

2024-07-29 閱讀 7249

  碎礦運輸作業區避炮安全管理規定

  1、3100及卷揚所有作業人員(主要包括電機車班、檢修班、破碎皮帶班、卷揚班以及其他人員)在3100平臺及卷揚作業時,應隨時保持警覺,嚴防采場上方的滾石滑落傷人。

  2、3100現場主要安全負責人為陳海平,卷揚現場安全負責人為卷揚司機;若陳海平不在現場,則由當班電機車小組長擔當3100及卷揚現場臨時安全負責人;避炮場所必須在平硐、卷揚廠房后平硐或者b1皮帶通廊內。

  3、當接到集控室發出的爆破通知后,3100及卷揚現場安全負責人必須及時聯系并組織3100及卷揚工業場地區域的所有作業人員前往指定的避炮場所進行避炮,保證所有人員、設備的安全。

  4、爆破前的警戒發出后,3100及卷揚所有作業人員必須聽從3100及卷揚現場安全負責人的指揮,進行避炮。爆破警戒未解除之前,嚴禁人員、車輛、設備進入危險區;爆破警戒破除后,由3100及卷揚現場安全負責人同意方可重新回到各自崗位上。

  5、3100及卷揚現場安全負責人應該每天對3100及卷揚所有作業人員進行安全交底,主要包括避炮告知以及謹防山坡滾石告知,并將告知活動反映在采場東山頭處理安全告知記錄上。

  6、電機車司機、道工進出平硐時應嚴防山坡滾石,破碎皮帶班成員在破碎廠房周圍活動時也應時刻警惕山坡滾石。

  7、3100及卷揚所有作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要做到相互提醒,相互監督,共同確保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

  碎礦運輸作業區

篇2:三煉作業區狹小空間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規范本作業區進入狹小空間作業的管理,通過作業前、作業中、作業后的安全對策,防止事故發生。

2適用范圍

適用于作業區各組織各區域在本本作業區范圍內進入狹小空間的作業活動。

3定義

3.1進入狹小空間作業:進入生產區域內的各類冶煉罐、包、煙筒、管道、容器以及地下室、陰井、地坑、下水道或其它封閉場所內進行的作業。

4職責

4.1各需要開展進入狹小空間作業活動的部門負責按照本規定要求具體組織實施進入狹小空間作業的安全技術措施和組織措施,各作業部門主管為本工作的作業負責人,也是生產、施工安全監工責任者,監督整個作業全過程,本工作作業負責人若在工作過程中臨時離開,需書面指定符合要求的安全監工責任者。生產、施工安全監工責任者主要安全職責如下:

1)作業前,對全體作業人員進行培訓告知,使作業人員明白作業的內容、潛在的危險、需配備的防護用具,并落實安全對策。

(1)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前,必須進行危害識別,列出危害因素清單,危害因素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a)氣體危害

?b)窒息危害

?c)有毒有害氣體

?d)可燃氣體和爆炸性氣體

?e)被淹沒/埋沒

?f)機械危害

?g)其它,如電擊、溫度、輻射、噪音等

(2)必須采取以下危害預防行動

a)評估進入之前和進入期間潛在的危害的程度;

b)制定措施消除、控制或隔離在進入之前和進入期間的危害;

c)在進入之前和進入期間檢測受限空間中的氣體環境;

d)保持安全進入的條件;

e)預測在受限空間里的活動以及可能產生的危害;

f)預測空間外活動對受限空間內條件的潛在影響。

(3)按照以下次序和控制手段處理危害:

a)消除危害。

b)使風險減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c)使用個人防護裝備。

(4)在進入受限空間前,制定具體的救援計劃,各類救援物資必須到位備用。

(5)在進入受限空間前,相關的人員已經接受培訓。

(6)進入受限空間時,監護人應將所要求的表格和記錄存放在現場。

2)作業過程中,進行檢查,發現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作業,及時糾正。

3)作業后,督促作業員將作業現場清理。

4.2生產技術室負責對各生產、外來施工方在我作業區內的進入狹小空間作業活動的安全技術措施和組織措施執行情況進行監督。

4.3生產技術室負責對我作業區范圍內各類進入狹小空間作業安全技術措施和組織措施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

5工作程序

5.1一般安全規定

5.1.1在進行狹小空間作業前,作業單位必須填寫《狹小空間作業許可證》。流程:作業單位-設備部門-檢修部門-生產技術室監測-展開作業-生產室歸檔。

5.1.2生產、施工安全監工責任者按4.2項目要求履行職責,嚴禁脫崗、離崗。

5.1.3在進行狹小空間作業過程中,發生緊急情況,按《應急準備和響應程序》、《事故報告、調查與處理管理規定》、《火災應急預案》等相關文件處理。

5.1.4《狹小空間作業許可證》必須由生產技術室(必要時外部監測機構)確認作業環境符合進入狹小空間作業條件后,才可進行核認審批,盲目核認審批造成的事故,追究核認審批連帶責任。

6一般安全要求

6.1氣體檢測

在進入之前和進入期間應檢測受限空間內的氣體環境。

6.2照明及電氣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應有足夠的照明,照明要符合防爆要求。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所用照明應使用安全電壓小于24V的安全行燈,在金屬設備內和特別潮濕作業場所作業,其安全燈電壓應為12V且絕緣良好。使用手持電動工具應有漏電保護設備。當受限空間原來盛裝爆炸性液體、氣體等介質的,則應使用防爆電筒或電壓不大于12V的防爆安全行燈,行燈變壓器不應放在容器內或容器上。作業人員應穿戴防靜電服裝,使用防爆工具、機具。

6.3防墜落

受限空間作業面存在墜落風險時,必須按照高處作業相關規定制定防止墜落的安全措施(包括如何在行走表面、工作平臺和升降電梯、腳手架、梯子上防人員墜落的措施及救援方法)。

6.4個人防護裝備

根據作業中存在的風險種類,依據相關的防護標準,確定個人的防護裝備并確保正確穿戴。

6.5工具、材料清點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的工具、材料要登記,作業結束后應清點,以防遺留在作業現場。

7具體工作要求

7.1檢修作業

1)在狹小空間從事檢修作業前,首先要對狹小空間內的環境進行安全確認,辨識狹小空間內的危險因素,制定明確的檢修計劃和安全防范措施后方可工作。

2)作業前要與相關人員取得聯系,同時將該狹小空間內的機械設備聯動電源切斷并按照相關要求掛停電牌。

3)在狹小空間從事檢修作業時要對所使用的檢修工具、備品備件進行安全確認,在確認符合相關行業要求后方可作業。從事檢修作業過程中禁止啟動任何機械設備,如確時需要啟動機械設備,作業人員要暫時離開方可啟動。

7.2起重作業

1)狹小空間內從事起重作業時,作業人員必須在掛號吊索具離開后方可進行吊運。

2)在狹小空間內使用抓斗取物時,作業人員不得進入。如在特殊情況下作業人員必須進入時,要有專人與起重操作人員和狹小空間內操作人員取得聯系并對安全情況進行確認,同時抓斗不得失控。

7.3焊接作業

1)在狹小空間內從事焊接作業要采取適當的通風措施,確保受限空間內空氣良好流通??刹捎米匀煌L,必要時采取強制通風,但嚴禁向內充氧氣。進入受限空間內的作業人員每次工作時間不宜過長,應安排輪換作業或休息。

2)在狹小空間內從事焊接作業時,電焊機、各類氣瓶等不得搬入作業空間內。電焊作業要事前對所使用的焊機進行檢查,焊機必須安全良好符號工作要求,焊機電纜線不得有損害裸露現象,焊把要完好無損,防止觸電事故。氣焊作業要事前對所使用的氧氣瓶、乙炔氣瓶、氣帶、氣焊槍等進行檢查,相關設施必須安全良好符號工作要求。

7.4其它作業

必須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相關要求。

篇3:來訪人員進入生產作業區安全管理規定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公司為保證來訪人員的安全與健康,保障生產(作業)區的安全,對來訪人員職責、安全教育、現場管理上所作的規定。

本標準所規定的生產(作業)區是指除辦公樓、綜合樓之外的廠區內所有區域。

2.定義:來訪人員是指進入生產(作業)區進行參觀、實習、檢查、技術服務等現場活動的非本公司人員,不包括施工單位人員。

3.管理職責

3.1.由集團公司領導及其所帶的來訪人員、政府部門人員進入生產(作業)區臨時性參觀檢查的,由安全環保部進行口頭安全教育或視情況進行其他教育,再根據情況由相關部門派人員陪同;夜間來人,則由總調度室負責進行安全教育,并負責陪同。

3.2.其他來訪人員如需進入生產(作業)區,則由所進入部門主管或安全管理人員辦理“來訪人員進入生產(作業)區聯系單”。

3.3.所進入部門主管或安全管理人員負責對來訪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并審批辦理相關準入手續,并負責對來訪人員進入生產(作業)區的安全管理進行監督檢查。

3.4.按照“誰陪同,誰負責”的原則,陪同部門負責對來訪人員的組織和管理。

4.管理內容與要求

4.1.安全教育

4.1.1.所有來訪人員在辦理完“來訪人員進入生產(作業)區聯系單”后,由所進入部門安全管理人員進行安全教育。

4.1.2.安全教育內容應包括:進入生產(作業)區所涉及的重大危險源及應遵守的安全規定;本公司或部門生產的主要特點;防火、防爆、防毒和事故應急救援方面的知識;來訪人員行走路線及緊急疏散路線。

4.1.3.根據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可采用播放錄像片或安全管理人員口頭教育等形式進行。

4.1.4.經過安全教育后,來訪人員須填寫《**公司公司來訪人員進入生產(作業)區安全教育告知卡》(以下簡稱《告知卡》)和《來訪人員教育卡》,來訪人員應在《告知卡》上簽名,教育者在《來訪人員教育卡》上填寫教育日期,并簽名。安全管理人員保存《告知卡》時間為半年。

4.2.現場管理

4.2.1.來訪人員憑“聯系單”和“教育卡”進入生產(作業)區。

4.2.2.所有來訪人員進入生產(作業)現場時,必須由所在部門工作人員陪同。

4.2.3.部門陪同人員負責介紹現場安全注意事項,負責對來訪人員的現場安全實施監護。

4.2.4.來訪人員進入現場時,應做到“七不準”。違反規定將追究陪同人員和來訪人員責任。

4.2.4.1.不準攜帶香煙、火種及易燃易爆物品進入生產(作業)區。

4.2.4.2.進入生產(作業)區內不準使用手機。未經許可不準使用照相機、攝像機等非防爆性電器。

4.2.4.3.不準擅自動用生產(作業)區內的各種設備、設施和工具等。

4.2.4.4.進入生產(作業)區,不準違規著裝。

4.2.4.5.自備交通工具不準進入生產(作業)區內。

4.2.4.6.未成年人不準進入生產(作業)區內。

4.2.4.7.不準在沒有部門工作人員陪同的情況下參觀現場。

4.2.4.8.當現場發生異常情況時,陪同人員應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護及疏散措施,積極保護來訪人員安全。

4.2.4.9.《教育卡》由來訪人員保存,如來訪人員在3個月內再次到訪本公司,出示《教育卡》后,可不再進行安全教育,超過3個月再次到訪本廠,必須接受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