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委(總支支部)議事決策末位表態制度
根據《中共共產章程程》和**文件精神,為進一步擴大黨內民主,堅持民主集中制,保證決策的民主性、科學性,防止“一言堂”、“一霸手”等現象發生,進一步健全決策機制,特制定本制度。
一、事先告知。凡屬黨委職責范圍內的重要事項,必須召開正式會議集體討論決定,不得以文件圈閱、個別征求意見、現場辦公會等其他形式來代替,不能由個人或者少數人說了算,更不能隨意簡化和變通決策程序,堅決反對和防止以黨委集體決策名義集體違規。黨委書記在會前要與有關班子成員對議題進行溝通醞釀,充分交換意見,但不得以任何形式的會前醞釀代替黨委會議決定。會議召開的時間、議題,一般應提前通知各黨委委員。除干部任免等保密性強、敏感度高的事項外,議題具體內容和相關材料應當同時送達,確保與會人員有足夠時間了解情況、認真準備。
二、充分討論。凡需要集體研究的重要事項,必須充分發揚民主,黨委書記不得先定調子、不得事先劃定框架、不得明確立場和傾向。與會人員應就事論事、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對決策事項的科學性、可靠性、操作性進行深入分析,認真研究,并充分發表個人意見。凡事前未告知的事項一律不上會,任何人不得搞臨時動議。
三、末位表態。黨委議事決策時,在充分發揚民主的基礎上,與會人員要針對議題充分發表意見,黨委書記應當末位表態,綜合各方面意見提出建議方案,提請會議表決。
四、如實記錄。黨委議事決策時,必須按照相關會議制度規定做好會議記錄,對決策中參會人員的發言內容、表決意見等,應當完整如實記錄,特別要詳細記錄提不同意見的班子成員所述觀點、理由和表決意見,要對最終審定決策方式和內容進行詳實記錄。
對違反民主集中制原則和議事決策末位表態等程序,以及不執行集體決策,不按個人分工履職盡責等,造成嚴重后果、重大損失和惡劣影響的,應當根據有關規定嚴肅追求責任。
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正式實行。
篇2:黨委(總支支部)議事決策末位表態制度
根據《中共共產章程程》和**文件精神,為進一步擴大黨內民主,堅持民主集中制,保證決策的民主性、科學性,防止“一言堂”、“一霸手”等現象發生,進一步健全決策機制,特制定本制度。
一、事先告知。凡屬黨委職責范圍內的重要事項,必須召開正式會議集體討論決定,不得以文件圈閱、個別征求意見、現場辦公會等其他形式來代替,不能由個人或者少數人說了算,更不能隨意簡化和變通決策程序,堅決反對和防止以黨委集體決策名義集體違規。黨委書記在會前要與有關班子成員對議題進行溝通醞釀,充分交換意見,但不得以任何形式的會前醞釀代替黨委會議決定。會議召開的時間、議題,一般應提前通知各黨委委員。除干部任免等保密性強、敏感度高的事項外,議題具體內容和相關材料應當同時送達,確保與會人員有足夠時間了解情況、認真準備。
二、充分討論。凡需要集體研究的重要事項,必須充分發揚民主,黨委書記不得先定調子、不得事先劃定框架、不得明確立場和傾向。與會人員應就事論事、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對決策事項的科學性、可靠性、操作性進行深入分析,認真研究,并充分發表個人意見。凡事前未告知的事項一律不上會,任何人不得搞臨時動議。
三、末位表態。黨委議事決策時,在充分發揚民主的基礎上,與會人員要針對議題充分發表意見,黨委書記應當末位表態,綜合各方面意見提出建議方案,提請會議表決。
四、如實記錄。黨委議事決策時,必須按照相關會議制度規定做好會議記錄,對決策中參會人員的發言內容、表決意見等,應當完整如實記錄,特別要詳細記錄提不同意見的班子成員所述觀點、理由和表決意見,要對最終審定決策方式和內容進行詳實記錄。
對違反民主集中制原則和議事決策末位表態等程序,以及不執行集體決策,不按個人分工履職盡責等,造成嚴重后果、重大損失和惡劣影響的,應當根據有關規定嚴肅追求責任。
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正式實行。
篇3:村委會民主議事制度
民主議事制度
為進一步促進村級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努力提高有章理事水平,現根據上級有關規定,制訂村級民主議事制度。
一、議事原則
村重大問題和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項,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實行民主決策。在民主決策過程中要堅持先黨內后黨外、先黨員后群眾的原則。
二、議事程序
第一步,由村黨支部在廣泛征求黨內外群眾意見的基礎上提出議事內容;
第二步,召開村班子負責人辦公會議和村“兩委”班子會議討論;
第三步,召開黨員會議,廣泛聽取黨員意見;
第四步,根據議事內容和職責權限,提交村民代表會議作出決定或決議。
三、村級民主議事范圍、內容
下列事項必須經村“兩委”班子會議、村黨員大會審議并提交村民代表會議審議或討論決定:
(1)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村莊建設規劃;
(2)村級財務預算安排和決算情況;
(3)村集體經濟大額資金的使用和投資方案;
(4)村級5萬元以上建設項目的立項、資金安排及承包方案;
(5)村集體土地、房屋等集體資產的租賃、承包、出賣等處置方案;
(6)土地征用方案和征用、征收土地各項補償費的分配和使用方案;
(7)宅基地的安排、使用方案;
(8)村級救濟、最低生活保障、土地征用人員的養老保險和合作醫療等福利事業方案;
(9)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和合作社章程、財務管理制度等規章的制訂、修改;
(10)村民代表會議認為應當由村民代表會議審議或討論決定的村務執行情況、涉及村集體和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項。
四、會議召集
(1)村級“兩委”班子會議或全體黨員會由村黨支部書記負責召集。
(2)村民代表會議由村民委員會召集。
(3)村黨支部、村民委員會提議或1/3以上的村民代表、1/10以上村民提議,應當召開村民代表會議。
(4)村民代表會議的主要議題和需要討論決定的重要事項,村民委員會應事先告知村民代表。村民代表有對議事內容評價、批評、建議、質詢和表決的權利。
(5)村民代表會議一般每年至少召開兩次,并必須有2/3以上的代表參加,所作出決定應當經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方才有效。
五、會議記錄
以上各類會議都必須有會議記錄,記錄人和會議主持人在記錄簿上簽名,記錄簿應該妥善保管,次年歸檔。
村民代表會議作出的重大決議,由村民委員會及時向群眾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