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匯報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匯報

2024-07-30 閱讀 9954

第一篇:xx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匯報

xx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匯報

尊敬的各位領導:

首先我代表xx鎮黨委、政府,對您們蒞臨我鎮檢查指導工作表示熱烈的歡迎。下面我把我鎮集體林權權制度改革情況向各位領導作如下簡要匯報:

一、基本情況

全鎮轄9個農業行政村,73個村民小組,幅員面積46平方公里。林地1337公傾。本次林改明晰產權757畝,74宗地,發放林權證244本(自留山補發證在內),調解林權糾紛15起。

二、具體做法

1、做到“三個落實”。

(1)人員落實。鎮成立了以鎮長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相關人員為成員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林改工作的領導和布署。采取領導聯片、鎮干部聯村、村干部聯社、社長到戶負責具體指導。另每個社確定一名人員負責具體業務工作的開展。

(2)經費落實。工作經費實行實報實銷。對完成任務的村每村獎勵200元,社獎勵50元。對林權證經辦人員實行補助的原則,即每辦一本林權證補助經辦人員5元。對林權改革所需辦公用品實行政府統一采購,微機調配使用。

(3)責任落實:鎮對林權改革專門下發了兩個文件;制定了專門的工作計劃;將該項工作列入鎮村社的目標考核。

2、保證三到位。

(1)宣傳動員到位。我鎮于2014年4月15日召開了鎮村社三級干部會,鎮黨委書記劉正良和鎮長xxx`親自作了動員講話,各社4月20日前將該項工作宣傳貫徹到農戶,做到家喻戶曉。

(2)培訓到位。鎮上專門組織人員進行了業務培訓,對鎮村社干部和業務人員參加了此次培訓,請林業局老師到培訓會上對相關業務進行了詳細的培訓和講解。通過培訓使鎮村社干部和業務人員做到政策透明,業務熟悉。

(3)政策到位。整個林改工作按照上級的安排布署,我鎮嚴格依法規范操作,做到認真摸底調查,各社按規定討論方案,形成決議并張榜公示。

(4)獎懲到位。及時收集歸納完善資料進行考核獎勵,兌現各項獎勵補助資金,目標考核嚴格打表。

三、取得效果。

由于此次林改工作我鎮做得細做得實,為我鎮后來的項目實施帶來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我鎮今年實施的川黔高速公路征地工作,其中就涉及很多林權問題,由于林改工作的成功,在實施中沒存在因林權糾紛造成工程受阻的事情發生。再比如:我鎮實行的土地墾復工作,一個山涉及幾十戶農戶,也因為林改成功,沒有因林權糾紛造成土地墾復項目的實施受阻。事實證明,此次林改工作經得起檢驗。

第二篇: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匯報

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匯報

鎮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二月日)

根據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年月日,我鎮召開了全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動員大會,全面鋪開了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縣林改辦的具體指導下,鎮委、鎮政府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狠抓進度,確保質量,積極穩妥地推進全鎮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經過兩年的不懈努力,順利完成了全鎮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

我鎮共個村委會村民小組,其中有林改工作任務的有個村委會個村小組,涉及場戶農戶人,全鎮林業用地面積畝,其中納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林地畝。林改工作開展以來,全鎮共完成外業勘界面積萬畝,占全鎮涉及林改林業用地面積的%,發放林地所有權證本,涉及面積萬畝,發證率%,發放林地使用權證萬本,涉及面積萬畝,發證率%;發(來源好范文網)放股份權益證萬本,涉及面積萬畝,發證率%;調處山林糾紛宗,涉及林地萬余畝。根據自查對農戶的走訪,全鎮林農對我鎮林改工作均表示滿意。在全面推進集體制度改革的工作中,主要的做法和1

措施:一、二、三、、、

林改成效:

一是廣大林農護林耕山的積極性明顯提高。通過林改,農村集體林地的林地所有權、農戶的林地使用權、林木所有權等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明晰,這樣,從根本上消除了林農發展林業的憂患意識,提高了廣大林農營林造林、發展林業的積極性。據林改工作員反映,我鎮出現了不少村民帶著干糧上山搞中幼林撫育的情況。

二是解放了林業生產力,拓寬農民的致富途徑,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

三是促進了林區秩序穩定,形成了和諧林區的良好局面。在集體林權制度工作中,我們按照戶與戶的糾紛不出組、組與組的糾紛不出村、村與村的糾紛不出鎮、鎮與鎮的糾紛不出縣的原則,扎實穩妥地抓好了山林糾紛的調處工作,化解了林農之間的各種矛盾,維護了林區的穩定,促進了林業的和諧發展。

目前,我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雖然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林業的發展任重道遠,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及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繼續抓好林業生態建設,加快建設現代林業的步伐,構建和諧生態文明的綠色(高崗、逕頭、水頭、石角、湯塘、龍山)。

第三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匯報

我們肖家鄉位于會同縣北部,是一個典型的林區鄉。全鄉轄9個村,94個組,2504戶,9480人。全鄉土地總面積13.9萬畝,其中林地面積11.1萬畝,楠竹面積7.5萬畝。全鄉森林蓄積量21萬立方米,楠竹蓄積1100萬根,森林覆蓋率達78.5%。境內有著名的“十里竹海”和原國家林業部長徐有芳命名的“竹王”。去年以來,根據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我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林業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下,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部署,扎實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堅持政府主導與部門聯動相結合,形成抓林改工作的強大合力。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林改工作,及時成立了鄉林改工作領導小組,由鄉黨委書記任組長,鄉長、分管林業黨委委員任副組長,林業、國土、財政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鄉林業站),具體負責林改工作的開展。鄉黨委、政府堅持把林改工作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定期研究,定期部署。嚴格實行黨政領導和聯村人員包村負責制和風險抵押金制度,切實增強廣大干部抓林改工作的責任感。按照要求,各村均成立了林改工作領導小組,由村支書、村主任親自抓、負總責,村、支兩委成員具體抓,各組組長、黨員、村老干部配合抓,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機制。鄉黨委、政府與各村簽訂了林改工作目標管理責任狀,明確任務,嚴格考核,獎罰兌現。

(二)堅持政策宣傳與辦點示范相結合,充分調動廣大林農投入林改的積極性。我們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大張旗鼓的宣傳發動,贏得了廣大林農的理解和支持。一是召開會議動員。鄉里及時組織召開了由村支部書記、村主任、分管林業領導和站所負責人參加的大規模林改動員會,切實統一了廣大干部的思想。同時,鄉里舉辦了林改技術骨干培訓班2期,參訓人員達50余人次。各村也先后召開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黨員會議,層層進行宣傳發動,形成了鋪天蓋地的宣傳之勢。二是利用媒介宣傳。全鄉共懸掛橫幅25條,張貼標語810條,出動宣傳車22臺次,辦黑板報42期,發放《致全縣林農的一封信》、《林改知識問答》等宣傳資料1萬余份。通過宣傳,廣大林農吃透了政策,消除了疑慮,從而自覺地支持和擁護林改工作。三是開展試點引導。為認真摸索林改經驗,我們按照“先試點、后推開”的原則,選擇交通較為便利、山林較為集中、群眾基礎較好的肖家村作為全鄉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村,率先啟動改革,形成了可操作性較強的工作流程,為全鄉林改工作的全面推開提供了技術支撐和業務保障,確保了全鄉林改工作的順利推進。

(三)堅持嚴格程序與尊重民意相結合,積極穩妥地推進林改工作。一是精心制訂方案。根據全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案,結合我鄉實際,制訂了《肖家鄉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各村根據全鄉林改方案,結合各村實際,也制訂了具體的實施方案,提交村民代表會議進行民主表決后,再經鄉人民政府審批實施。其中,對于責任山收取承包費問題,按照每畝每年2元或3元的標準,由群眾自主決定;對于集體山林經營方式問題,嚴格遵照群眾意愿,宜統則統,宜分則分,不搞行政命令,不搞“一刀切”。二是成立組織機構。按照林農自愿入會,堅持平等互利、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各村都成立了林業理事會,由林農直接選舉理事會成員及正副理事長,制定林業理事會章程,簽訂村規民約,扎實開展工作。三是狠抓踏界勘測。嚴格堅持“三不準、三到場、兩公示”制度:“三不準”,即不準打亂重來、不準暗箱操作、不準違反林改政策進行票決;“三到場”,即山主雙方到場、技術人員到場、鄉村組干部到場;“兩公示”,即內業資料輸出后分村組先公示一次,根據群眾意見修改后再公示一次。為加快踏界勘測進程,我們在技術員進駐之前,要求各村按照“兩個在先”(即踏界在先、調處山林糾紛在先)的原則,認真做好前期基礎性工作,以便技術人員進村后,順利開展勾圖測繪。四是抓好內業資料匯總。踏界勘測工作完成后,我們立即集中人員、集中時間,狠抓內業資料匯總工作。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辛努力,終于圓滿完成了任務。

(四)堅持內部調配與外地引進相結合,努力充實林改工作力量。一是黨政領導親自抓。在踏界勘測過程中,黨政領導按照聯村安排,對各村的林改工作負總責。特別是在技術人員勾圖、勘測過程中,黨政領導都親自陪同,吃住在村上,幫助協調解決有關矛盾和問題。二是林業站人員專門抓。林改工作開展以來,林業站全體同志放棄休息日,始終堅守崗位,扎實工作,不分晝夜地加班加點,確保了我鄉林改工作的如期完成。三是村組干部配合抓。各村堅持把林改工作作為第一位的任務來抓,安排3-4名村支兩委干部,以及若干老干部、老黨員代表,組成現場踏界組和糾紛調處組,全力抓好山林踏界勘測工作。四是站所人員協助抓。在山林踏界勘測階段,站所聯村人員堅持深入村組,配合技術人員開展勾圖、測繪工作。進入內業資料匯總階段后,由一名副鄉長負責,從鄉綜治辦、農技站、學校等單位抽調8名懂電腦操作的同志,與本職工作脫鉤,在林業站專門從事內業資料匯總工作。五是聘請技術人員幫助抓。利用各種關系,從邵陽市林勘院和洞口縣林業局聘請了5名高職稱、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使全鄉的外業勘測技術人員達到10名。他們早出晚歸,延長工作時間,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堅持依法調處與嚴厲打擊相結合,切實維護林區秩序穩定。我鄉是一個以楠竹為主的林區鄉,楠竹一直是林農重要的收入來源,廣大林農對楠竹十分珍惜。在山林踏界勘測時,廣大群眾可謂寸土必爭、當仁不讓。加上1982年實行“林業三定”時,由于工作過于粗放,致使這次林改過程中,暴露出大量的山林糾紛,嚴重地影響到工作開展。對此,各村都成立山林糾紛調處組,由3-5人組成,負責本村的山林糾紛調處工作。堅持逐級負責、分級調處的原則,充分依靠群眾,強化調查取證,依法依規、妥善處理林權糾紛,切實做到林權糾紛“戶與戶之間不出組,組與組之間不出村,村與村之間不出鄉。同時,對于林改過程中出現的亂砍濫伐行為,發生一起,從嚴查處一起,確保了全鄉林區秩序穩定。

二、初步成效

一是明晰了山林產權,增強了林農信心。實行林改前,廣大林農擔心政策多變、權益無保障,對發展林業信心不足。實行林改后,進一步明晰了產權,將林木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落實到農戶或集體,實現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通過政府換發林權證,用法律的形式維護了農民的合法權益,讓群眾吃下了“定心丸”,能夠放心、放手、放膽發展林業產業。

二是減少了山林糾紛,維護了林區穩定。實行林改前,由于歷史的原因,“一主多山”、“一山多主”,界線不清、權益不明,存在著大量的山林糾紛,潛伏著大量的不穩定的因素。每年因山林糾紛問題而誘發的治安甚至刑事案件,均不同程序存在,嚴重地影響著林區穩定。實行林改期間,鄉、村、組集中力量,集中時間,成功調處、解決山林糾紛165起,使許多多年懸而未解的遺留問題迎刃而解,有力地促進了林區和諧穩定。

三是加強了林政管理,保護了森林資源。實行林改以后,由于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廣大林農資源保護意識明顯增強,“管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已成為自覺行動。同時,村林業理事會進一步健全了村規民約,成立了護林聯防隊,定期在林區巡查,使盜伐、濫伐林木現象大幅減少,極大地保護了森林資源。

四是促進了山地開發,增加了林農收入。實行林改以后,廣大林農投入山地開發的熱情高漲。去冬今春,全鄉共完成造林面積1500畝,是上年的2倍。同時,為發揮我鄉楠竹資源豐富的優勢,深化楠竹低改,應各村的強烈要求,去年年底,鄉黨委、政府組織各村書記、村主任赴益陽桃江等地考察學習楠竹開發經驗,并借鑒“江浙模式”,創辦了一塊200畝的高標準筍竹兩用林示范基地,預計畝產值由現在的每年150元達到xx元左右,林農收入將實現大幅增加。今年,我鄉將進一步加大力度,保質保量完成楠竹低改5000畝。

五是規范了林地流轉,擴大了社會投資。實行林改以前,我鄉以林業部門組織林農造林為主,造林方式單一,融資渠道狹窄。實行林改以后,林農可以依法、自愿、有償流轉山林,降低了經營風險,盤活了森林資源配置,極大地激發了社會各界投資林業的積極性,社會造林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真正實現了部門辦林業向全社會辦林業的轉變。如去冬今春,洪江市黔城鎮鄧某等5人投資30余萬元,在我鄉劃皮村營造速生豐產工業原料林1000畝。

三、存在問題

一是楠竹低改融資難。楠竹是我鄉的重要支柱產業,實施楠竹低改是實現富民強鄉的必然選擇。為切實抓好楠竹低改,鄉黨委、政府作出了“一年搞試點、二年辦樣板、三年抓推廣、五年見成效”的發展規劃,積極動員廣大群眾投工投勞,在全鄉上下掀起了楠竹開發的熱潮。但是,由于楠竹開發投資大,而林農的自身能力有限,嚴重影響到楠竹低改的進程。因此,懇切希望上級將我縣、我鄉列入全省楠竹開發重點縣,在項目、資金上予以大力扶持。

二是山林資產抵押難。實行林改后,為籌集資金,加快林業發展,一些群眾希望能以山林資產作抵押,到銀行借款投入山地開發。但是,銀行由于自身利益考慮,目前還沒有開通林木抵押借款業務,極大地影響到我鄉山地開發進程。因此,希望銀信部門特別是農村信用社,進一步增強服務“三農”意識,在確保資金安全的基礎上,創新體制機制,在林木抵押貸款上積極探索。

三是村級林業理事會運轉難。由于諸多原因,我鄉絕大多數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沒有任何收入來源,是名副其實的“空殼村”,村支“兩委”靠上級撥付的轉移支付資金艱難運轉。實行林改成立林業理事會后,其履行職能需要一定的資金開支,否則無法運轉。因此,希望上級在撥付轉移支付過程中,增加村級林業理事會的預算部分,真正使村級林業理事會良性發展,為發展林業發揮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落實各項配套

第四篇: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匯報材料

xxx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階段性工作

匯報材料

今年以來,我鎮嚴格按照縣委、縣政府有關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的文件要求,將林權制度改革列入今年及當前全鎮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緊緊圍繞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的目標任務,切實加大工作力度,確保了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工作進展情況

我鎮深化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工作于2014年12月10日啟動,歷時12個月,分五個階段進行。現已完成動員部署、宣傳培訓、調查摸底,制定方案制定三個階段七個環節。共對16個村,167個村民小組,8096戶,37851人,4488畝林地完成確權定界工作。共有集體林707畝,涉及xx、xx、xx、xx、xxx5個村,14個村小組,其它村組沒有集體林。

二、主要措施

(一)健全機構,加強領導

為加強對林改工作的領導,鎮黨委成立了由黨委書記任組長,鎮長、分管林業工作的副鎮長任副組長,各相關站所負責人及各村黨支部書記為成員的林改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鎮林業站,明確了各工作人員的職責。各村相應成立了以黨支部書記任組長的林改工作領導小組及林改理事會。全面實現了鎮村“兩級”書記抓林改的格局,為林改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

(二)強化培訓,規范操作

一是2014年12月20日,鎮黨委政府組織召開了有全鎮干部、各村黨支部書記、護林員等100余人參加的林改工作培訓大會,開展了深入細致的業務培訓。二是林改工作組進村后,結合各村實際,召開村民小組長會議,進行宣傳發動和業務培訓,讓全體林改工作人員全面掌握方法、步驟,規范了操作程序后才進入村民小組開展工作。通過以會代訓、單獨培訓、現場示范等方式提高了林改工作人員的操作技能,統一了方法、步驟,為高質量、高標準完成林改工作任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廣泛宣傳,營造氛圍

充分利用宣傳欄、標語、宣傳單、簡報、信息、召開各種會議等方式,廣泛宣傳林權制度改革的目的意義、方法步驟及相關法律法規,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努力營造良好的林改氛圍。全鎮共書寫板報6期,簡報10期,發放宣傳資料2520份,召開各種會議15場次,形成了層層做好宣傳發動,層層安排部署,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四)精心組織,認真實施

鎮林改辦安排專人專管,建立管理制度,明確了崗位職責,認真做好林改相關資料及辦公用品、設備及檔案資料管理工作。根據鎮情實際編制印發了全鎮工作方案,使方案符合鎮情,具有可操作性,有力指導全鎮林改工作的開展,有集體林的村也在充分調查摸底的情況下,召開了調查現狀通報會,在征求群眾意見的基本上制定了實施方案,并上報鎮黨委、鎮政府。

三、存在困難和問題

一是集體林地分散、不規則,加之極為小塊,給我鎮的林業勘界工作帶來了難度。

二是個別村組干部對集體林權改革的認識不高,影響了林改工作的整體質量。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進一步完善各項工作,為迎接省、市、縣檢查驗收作準備。二是認真做好勘界確權,調處糾紛階段工作。三是按上級要求做好配套改革工作。

xxx林改辦

2014年6月8日

第五篇:汶上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匯報(2014.3.12)

汶上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匯報

(2014年5月10日)

各位領導:

汶上鎮地處城區,轄23個村居,6190戶,4.79萬人。全鎮現有林地面積1.19萬畝,森林覆蓋率21.29%。全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啟動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林業局的指導幫助下,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全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會議精神,按照《汶上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的要求,精心組織,狠抓落實,大力推進改革工作。通過全鎮各部門共同努力,林改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目前,主體改革已全面完成,惠及北門、閆村、路街、闕莊、周村、柳杭、中周7個村居,3304戶,1.36萬人,發證宗地11個,發證11本,面積913畝。我們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強化組織領導,堅持高位推進

一是成立了鎮林改工作領導小組,由鎮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鎮長任副組長,鎮直各部門負責人及社區服務中心總支書記為成員,同時組建了鎮林改辦公室,由林業站長任辦公室主任;各村居相應召開了村民代表大會,成立了以支部書記任組長的村級林改工作領導小組和林木資源評估小組、矛盾糾紛調處小組等工作小組。二是成立了鎮林權林界矛盾糾紛調處小組,由分管鎮長任組長,信訪辦主任任副組長,并從司法所、農辦、紀委等部門抽調干部為成員,全面開展全鎮林權林界矛盾糾紛的調處工作。三是組建了林改勘界配合工作組,由分管鎮長任組長,抽調文化

水平較高、業務熟練的精干人員為成員,配合縣林改勘查人員進行林界勘查工作。

二、廣泛宣傳發動,營造良好氛圍

為使林改各項政策深入人心,讓廣大群眾關心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和參與改革,鎮黨委政府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目的、意義、做法及有關法律法規政策。一是召開全鎮林改動員大會和業務培訓會,對參加林改的鎮村干部進行培訓,使干部準確把握林改的政策原則、方法步驟;各村居召開村民代表會和黨員會進行廣泛動員,并集中村林改工作骨干進行專題培訓。二是出版《汶上鎮林改動態》,將我鎮最新的林改動向和工作典型及時報送給各村居,并上報到上級部門。三是通過出動宣傳車、張貼標語、發放林改明白紙等形式進行宣傳,共張貼標語23副,發放明白紙2014份,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調動了廣大群眾積極參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做好糾紛調解,夯實改革基礎

一是組織村民小組長、老黨員、老干部及威望較高的人士參加調解隊伍,重點對戶與戶間,戶與組間、組與組間的糾紛進行調處;二是組織鎮糾紛調解小組重點對村內調解未果、村與村之間林權糾紛進行調解。按照尊重歷史、尊重事實、依法依規、互諒互讓的要求,盡全力調處林權糾紛,為林改工作有序推進奠定了基礎。

四、抓好摸底調查,掌握整體情況

以村居為單位對林地、林木資源情況進行調查摸底,徹底摸

清集體林地、林木的底數,共調查村居7個,調查林地2014余畝,調查相關人員135人,落實集體林地913畝。五、搞好方案制定,嚴格規范操作

一是結合全鎮情況,制定了《汶上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方案》,明確了全鎮林改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方法步驟及林改工作任務職責。二是認真抓好一村一案的制訂,針對各村居實際,合理地草擬、修定、完善符合各村居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案,交由群眾代表會充分討論,嚴格按照“四簽兩不準”和“兩個三分之二”的要求表決通過,并簽字認可。全鎮村級方案經鎮政府審批后,進行了為期1周的集中公示。

六、科學勘查定位,確保數據準確

在縣林業局的指導幫助下,鎮林權勘查配合工作組和各村居外業工作人員利用gps定位儀,聯系涉林農戶對本村居的集體林地面積進行一一勘查,確定林地的四至,劃清林界簽好名,填寫《外業勘查表》11份。搞好林權登記申請,做到程序合法,申請材料齊全,相關材料合法有效,做到圖、表、冊、證等有關材料一致。認真填寫《林權登記公示表》,于11月1日至12月1日進行了集中公示,接受廣大群眾的監督,做到公平、公正、公開。發證宗地11個,發證11本,面積913畝,發證完成率100%。

七、健全考核機制,嚴格落實責任

鎮政府與各村居簽訂了《2014年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目標責任書》,明確了林改的目標和責任。為進一步強化領導,落實責任,實行了鎮領導包村責任制,各村居分別明確一名實職副科

級領導包保,促進了林改工作順利開展。鎮林改辦和考核辦組成林改工作督導考核小組,建立健全督導考核制度,對全鎮林改工作進行不定期督導檢查。將林改工作列入2014年對村居和鎮直有關部門千分制考核的加分因素,經檢查考核符合上級要求的,進行加分獎勵;不合格的,進行通報批評,并限期整改。

八、嚴格檔案管理,確保資料完整

嚴格按建檔要求建立了鎮村兩級林改檔案,對林改的組織機構、文件、改革方案、各種會議材料、調查摸底依據、各類資源臺帳、圖表,權屬爭議和糾紛調查材料、公示材料、林改工作總結、檢查驗收申請、臺帳設立專門檔案柜存放,實行專人管理,并積極探索建立完備的管理制度。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總結林改工作中好的經驗做法,并查缺補漏,彌補不足,努力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進一步完善檔案管理,特別是加強村居檔案收集與整理。二是做好林改的后續工作。緊緊圍繞林農增收,搞好土地流轉平臺和林木交易平臺建設,維護林改成果。三是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尊重農戶的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搞好監督和服務,促進我鎮林業產業健康發展。

謝謝

篇2: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匯報

第一篇:xx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匯報

xx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匯報

尊敬的各位領導:

首先我代表xx鎮黨委、政府,對您們蒞臨我鎮檢查指導工作表示熱烈的歡迎。下面我把我鎮集體林權權制度改革情況向各位領導作如下簡要匯報:

一、基本情況

全鎮轄9個農業行政村,73個村民小組,幅員面積46平方公里。林地1337公傾。本次林改明晰產權757畝,74宗地,發放林權證244本(自留山補發證在內),調解林權糾紛15起。

二、具體做法

1、做到“三個落實”。

(1)人員落實。鎮成立了以鎮長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相關人員為成員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林改工作的領導和布署。采取領導聯片、鎮干部聯村、村干部聯社、社長到戶負責具體指導。另每個社確定一名人員負責具體業務工作的開展。

(2)經費落實。工作經費實行實報實銷。對完成任務的村每村獎勵200元,社獎勵50元。對林權證經辦人員實行補助的原則,即每辦一本林權證補助經辦人員5元。對林權改革所需辦公用品實行政府統一采購,微機調配使用。

(3)責任落實:鎮對林權改革專門下發了兩個文件;制定了專門的工作計劃;將該項工作列入鎮村社的目標考核。

2、保證三到位。

(1)宣傳動員到位。我鎮于2014年4月15日召開了鎮村社三級干部會,鎮黨委書記劉正良和鎮長xxx`親自作了動員講話,各社4月20日前將該項工作宣傳貫徹到農戶,做到家喻戶曉。

(2)培訓到位。鎮上專門組織人員進行了業務培訓,對鎮村社干部和業務人員參加了此次培訓,請林業局老師到培訓會上對相關業務進行了詳細的培訓和講解。通過培訓使鎮村社干部和業務人員做到政策透明,業務熟悉。

(3)政策到位。整個林改工作按照上級的安排布署,我鎮嚴格依法規范操作,做到認真摸底調查,各社按規定討論方案,形成決議并張榜公示。

(4)獎懲到位。及時收集歸納完善資料進行考核獎勵,兌現各項獎勵補助資金,目標考核嚴格打表。

三、取得效果。

由于此次林改工作我鎮做得細做得實,為我鎮后來的項目實施帶來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我鎮今年實施的川黔高速公路征地工作,其中就涉及很多林權問題,由于林改工作的成功,在實施中沒存在因林權糾紛造成工程受阻的事情發生。再比如:我鎮實行的土地墾復工作,一個山涉及幾十戶農戶,也因為林改成功,沒有因林權糾紛造成土地墾復項目的實施受阻。事實證明,此次林改工作經得起檢驗。

第二篇: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匯報

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匯報

鎮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二月日)

根據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年月日,我鎮召開了全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動員大會,全面鋪開了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縣林改辦的具體指導下,鎮委、鎮政府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狠抓進度,確保質量,積極穩妥地推進全鎮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經過兩年的不懈努力,順利完成了全鎮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

我鎮共個村委會村民小組,其中有林改工作任務的有個村委會個村小組,涉及場戶農戶人,全鎮林業用地面積畝,其中納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林地畝。林改工作開展以來,全鎮共完成外業勘界面積萬畝,占全鎮涉及林改林業用地面積的%,發放林地所有權證本,涉及面積萬畝,發證率%,發放林地使用權證萬本,涉及面積萬畝,發證率%;發(來源好范文網)放股份權益證萬本,涉及面積萬畝,發證率%;調處山林糾紛宗,涉及林地萬余畝。根據自查對農戶的走訪,全鎮林農對我鎮林改工作均表示滿意。在全面推進集體制度改革的工作中,主要的做法和1

措施:一、二、三、、、

林改成效:

一是廣大林農護林耕山的積極性明顯提高。通過林改,農村集體林地的林地所有權、農戶的林地使用權、林木所有權等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明晰,這樣,從根本上消除了林農發展林業的憂患意識,提高了廣大林農營林造林、發展林業的積極性。據林改工作員反映,我鎮出現了不少村民帶著干糧上山搞中幼林撫育的情況。

二是解放了林業生產力,拓寬農民的致富途徑,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

三是促進了林區秩序穩定,形成了和諧林區的良好局面。在集體林權制度工作中,我們按照戶與戶的糾紛不出組、組與組的糾紛不出村、村與村的糾紛不出鎮、鎮與鎮的糾紛不出縣的原則,扎實穩妥地抓好了山林糾紛的調處工作,化解了林農之間的各種矛盾,維護了林區的穩定,促進了林業的和諧發展。

目前,我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雖然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林業的發展任重道遠,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及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繼續抓好林業生態建設,加快建設現代林業的步伐,構建和諧生態文明的綠色(高崗、逕頭、水頭、石角、湯塘、龍山)。

第三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匯報

我們肖家鄉位于會同縣北部,是一個典型的林區鄉。全鄉轄9個村,94個組,2504戶,9480人。全鄉土地總面積13.9萬畝,其中林地面積11.1萬畝,楠竹面積7.5萬畝。全鄉森林蓄積量21萬立方米,楠竹蓄積1100萬根,森林覆蓋率達78.5%。境內有著名的“十里竹海”和原國家林業部長徐有芳命名的“竹王”。去年以來,根據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我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林業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下,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部署,扎實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堅持政府主導與部門聯動相結合,形成抓林改工作的強大合力。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林改工作,及時成立了鄉林改工作領導小組,由鄉黨委書記任組長,鄉長、分管林業黨委委員任副組長,林業、國土、財政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鄉林業站),具體負責林改工作的開展。鄉黨委、政府堅持把林改工作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定期研究,定期部署。嚴格實行黨政領導和聯村人員包村負責制和風險抵押金制度,切實增強廣大干部抓林改工作的責任感。按照要求,各村均成立了林改工作領導小組,由村支書、村主任親自抓、負總責,村、支兩委成員具體抓,各組組長、黨員、村老干部配合抓,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機制。鄉黨委、政府與各村簽訂了林改工作目標管理責任狀,明確任務,嚴格考核,獎罰兌現。

(二)堅持政策宣傳與辦點示范相結合,充分調動廣大林農投入林改的積極性。我們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大張旗鼓的宣傳發動,贏得了廣大林農的理解和支持。一是召開會議動員。鄉里及時組織召開了由村支部書記、村主任、分管林業領導和站所負責人參加的大規模林改動員會,切實統一了廣大干部的思想。同時,鄉里舉辦了林改技術骨干培訓班2期,參訓人員達50余人次。各村也先后召開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黨員會議,層層進行宣傳發動,形成了鋪天蓋地的宣傳之勢。二是利用媒介宣傳。全鄉共懸掛橫幅25條,張貼標語810條,出動宣傳車22臺次,辦黑板報42期,發放《致全縣林農的一封信》、《林改知識問答》等宣傳資料1萬余份。通過宣傳,廣大林農吃透了政策,消除了疑慮,從而自覺地支持和擁護林改工作。三是開展試點引導。為認真摸索林改經驗,我們按照“先試點、后推開”的原則,選擇交通較為便利、山林較為集中、群眾基礎較好的肖家村作為全鄉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村,率先啟動改革,形成了可操作性較強的工作流程,為全鄉林改工作的全面推開提供了技術支撐和業務保障,確保了全鄉林改工作的順利推進。

(三)堅持嚴格程序與尊重民意相結合,積極穩妥地推進林改工作。一是精心制訂方案。根據全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案,結合我鄉實際,制訂了《肖家鄉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各村根據全鄉林改方案,結合各村實際,也制訂了具體的實施方案,提交村民代表會議進行民主表決后,再經鄉人民政府審批實施。其中,對于責任山收取承包費問題,按照每畝每年2元或3元的標準,由群眾自主決定;對于集體山林經營方式問題,嚴格遵照群眾意愿,宜統則統,宜分則分,不搞行政命令,不搞“一刀切”。二是成立組織機構。按照林農自愿入會,堅持平等互利、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各村都成立了林業理事會,由林農直接選舉理事會成員及正副理事長,制定林業理事會章程,簽訂村規民約,扎實開展工作。三是狠抓踏界勘測。嚴格堅持“三不準、三到場、兩公示”制度:“三不準”,即不準打亂重來、不準暗箱操作、不準違反林改政策進行票決;“三到場”,即山主雙方到場、技術人員到場、鄉村組干部到場;“兩公示”,即內業資料輸出后分村組先公示一次,根據群眾意見修改后再公示一次。為加快踏界勘測進程,我們在技術員進駐之前,要求各村按照“兩個在先”(即踏界在先、調處山林糾紛在先)的原則,認真做好前期基礎性工作,以便技術人員進村后,順利開展勾圖測繪。四是抓好內業資料匯總。踏界勘測工作完成后,我們立即集中人員、集中時間,狠抓內業資料匯總工作。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辛努力,終于圓滿完成了任務。

(四)堅持內部調配與外地引進相結合,努力充實林改工作力量。一是黨政領導親自抓。在踏界勘測過程中,黨政領導按照聯村安排,對各村的林改工作負總責。特別是在技術人員勾圖、勘測過程中,黨政領導都親自陪同,吃住在村上,幫助協調解決有關矛盾和問題。二是林業站人員專門抓。林改工作開展以來,林業站全體同志放棄休息日,始終堅守崗位,扎實工作,不分晝夜地加班加點,確保了我鄉林改工作的如期完成。三是村組干部配合抓。各村堅持把林改工作作為第一位的任務來抓,安排3-4名村支兩委干部,以及若干老干部、老黨員代表,組成現場踏界組和糾紛調處組,全力抓好山林踏界勘測工作。四是站所人員協助抓。在山林踏界勘測階段,站所聯村人員堅持深入村組,配合技術人員開展勾圖、測繪工作。進入內業資料匯總階段后,由一名副鄉長負責,從鄉綜治辦、農技站、學校等單位抽調8名懂電腦操作的同志,與本職工作脫鉤,在林業站專門從事內業資料匯總工作。五是聘請技術人員幫助抓。利用各種關系,從邵陽市林勘院和洞口縣林業局聘請了5名高職稱、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使全鄉的外業勘測技術人員達到10名。他們早出晚歸,延長工作時間,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堅持依法調處與嚴厲打擊相結合,切實維護林區秩序穩定。我鄉是一個以楠竹為主的林區鄉,楠竹一直是林農重要的收入來源,廣大林農對楠竹十分珍惜。在山林踏界勘測時,廣大群眾可謂寸土必爭、當仁不讓。加上1982年實行“林業三定”時,由于工作過于粗放,致使這次林改過程中,暴露出大量的山林糾紛,嚴重地影響到工作開展。對此,各村都成立山林糾紛調處組,由3-5人組成,負責本村的山林糾紛調處工作。堅持逐級負責、分級調處的原則,充分依靠群眾,強化調查取證,依法依規、妥善處理林權糾紛,切實做到林權糾紛“戶與戶之間不出組,組與組之間不出村,村與村之間不出鄉。同時,對于林改過程中出現的亂砍濫伐行為,發生一起,從嚴查處一起,確保了全鄉林區秩序穩定。

二、初步成效

一是明晰了山林產權,增強了林農信心。實行林改前,廣大林農擔心政策多變、權益無保障,對發展林業信心不足。實行林改后,進一步明晰了產權,將林木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落實到農戶或集體,實現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通過政府換發林權證,用法律的形式維護了農民的合法權益,讓群眾吃下了“定心丸”,能夠放心、放手、放膽發展林業產業。

二是減少了山林糾紛,維護了林區穩定。實行林改前,由于歷史的原因,“一主多山”、“一山多主”,界線不清、權益不明,存在著大量的山林糾紛,潛伏著大量的不穩定的因素。每年因山林糾紛問題而誘發的治安甚至刑事案件,均不同程序存在,嚴重地影響著林區穩定。實行林改期間,鄉、村、組集中力量,集中時間,成功調處、解決山林糾紛165起,使許多多年懸而未解的遺留問題迎刃而解,有力地促進了林區和諧穩定。

三是加強了林政管理,保護了森林資源。實行林改以后,由于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廣大林農資源保護意識明顯增強,“管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已成為自覺行動。同時,村林業理事會進一步健全了村規民約,成立了護林聯防隊,定期在林區巡查,使盜伐、濫伐林木現象大幅減少,極大地保護了森林資源。

四是促進了山地開發,增加了林農收入。實行林改以后,廣大林農投入山地開發的熱情高漲。去冬今春,全鄉共完成造林面積1500畝,是上年的2倍。同時,為發揮我鄉楠竹資源豐富的優勢,深化楠竹低改,應各村的強烈要求,去年年底,鄉黨委、政府組織各村書記、村主任赴益陽桃江等地考察學習楠竹開發經驗,并借鑒“江浙模式”,創辦了一塊200畝的高標準筍竹兩用林示范基地,預計畝產值由現在的每年150元達到xx元左右,林農收入將實現大幅增加。今年,我鄉將進一步加大力度,保質保量完成楠竹低改5000畝。

五是規范了林地流轉,擴大了社會投資。實行林改以前,我鄉以林業部門組織林農造林為主,造林方式單一,融資渠道狹窄。實行林改以后,林農可以依法、自愿、有償流轉山林,降低了經營風險,盤活了森林資源配置,極大地激發了社會各界投資林業的積極性,社會造林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真正實現了部門辦林業向全社會辦林業的轉變。如去冬今春,洪江市黔城鎮鄧某等5人投資30余萬元,在我鄉劃皮村營造速生豐產工業原料林1000畝。

三、存在問題

一是楠竹低改融資難。楠竹是我鄉的重要支柱產業,實施楠竹低改是實現富民強鄉的必然選擇。為切實抓好楠竹低改,鄉黨委、政府作出了“一年搞試點、二年辦樣板、三年抓推廣、五年見成效”的發展規劃,積極動員廣大群眾投工投勞,在全鄉上下掀起了楠竹開發的熱潮。但是,由于楠竹開發投資大,而林農的自身能力有限,嚴重影響到楠竹低改的進程。因此,懇切希望上級將我縣、我鄉列入全省楠竹開發重點縣,在項目、資金上予以大力扶持。

二是山林資產抵押難。實行林改后,為籌集資金,加快林業發展,一些群眾希望能以山林資產作抵押,到銀行借款投入山地開發。但是,銀行由于自身利益考慮,目前還沒有開通林木抵押借款業務,極大地影響到我鄉山地開發進程。因此,希望銀信部門特別是農村信用社,進一步增強服務“三農”意識,在確保資金安全的基礎上,創新體制機制,在林木抵押貸款上積極探索。

三是村級林業理事會運轉難。由于諸多原因,我鄉絕大多數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沒有任何收入來源,是名副其實的“空殼村”,村支“兩委”靠上級撥付的轉移支付資金艱難運轉。實行林改成立林業理事會后,其履行職能需要一定的資金開支,否則無法運轉。因此,希望上級在撥付轉移支付過程中,增加村級林業理事會的預算部分,真正使村級林業理事會良性發展,為發展林業發揮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落實各項配套

第四篇: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匯報材料

xxx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階段性工作

匯報材料

今年以來,我鎮嚴格按照縣委、縣政府有關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的文件要求,將林權制度改革列入今年及當前全鎮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緊緊圍繞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的目標任務,切實加大工作力度,確保了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工作進展情況

我鎮深化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工作于2014年12月10日啟動,歷時12個月,分五個階段進行。現已完成動員部署、宣傳培訓、調查摸底,制定方案制定三個階段七個環節。共對16個村,167個村民小組,8096戶,37851人,4488畝林地完成確權定界工作。共有集體林707畝,涉及xx、xx、xx、xx、xxx5個村,14個村小組,其它村組沒有集體林。

二、主要措施

(一)健全機構,加強領導

為加強對林改工作的領導,鎮黨委成立了由黨委書記任組長,鎮長、分管林業工作的副鎮長任副組長,各相關站所負責人及各村黨支部書記為成員的林改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鎮林業站,明確了各工作人員的職責。各村相應成立了以黨支部書記任組長的林改工作領導小組及林改理事會。全面實現了鎮村“兩級”書記抓林改的格局,為林改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

(二)強化培訓,規范操作

一是2014年12月20日,鎮黨委政府組織召開了有全鎮干部、各村黨支部書記、護林員等100余人參加的林改工作培訓大會,開展了深入細致的業務培訓。二是林改工作組進村后,結合各村實際,召開村民小組長會議,進行宣傳發動和業務培訓,讓全體林改工作人員全面掌握方法、步驟,規范了操作程序后才進入村民小組開展工作。通過以會代訓、單獨培訓、現場示范等方式提高了林改工作人員的操作技能,統一了方法、步驟,為高質量、高標準完成林改工作任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廣泛宣傳,營造氛圍

充分利用宣傳欄、標語、宣傳單、簡報、信息、召開各種會議等方式,廣泛宣傳林權制度改革的目的意義、方法步驟及相關法律法規,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努力營造良好的林改氛圍。全鎮共書寫板報6期,簡報10期,發放宣傳資料2520份,召開各種會議15場次,形成了層層做好宣傳發動,層層安排部署,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四)精心組織,認真實施

鎮林改辦安排專人專管,建立管理制度,明確了崗位職責,認真做好林改相關資料及辦公用品、設備及檔案資料管理工作。根據鎮情實際編制印發了全鎮工作方案,使方案符合鎮情,具有可操作性,有力指導全鎮林改工作的開展,有集體林的村也在充分調查摸底的情況下,召開了調查現狀通報會,在征求群眾意見的基本上制定了實施方案,并上報鎮黨委、鎮政府。

三、存在困難和問題

一是集體林地分散、不規則,加之極為小塊,給我鎮的林業勘界工作帶來了難度。

二是個別村組干部對集體林權改革的認識不高,影響了林改工作的整體質量。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進一步完善各項工作,為迎接省、市、縣檢查驗收作準備。二是認真做好勘界確權,調處糾紛階段工作。三是按上級要求做好配套改革工作。

xxx林改辦

2014年6月8日

第五篇:汶上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匯報(2014.3.12)

汶上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匯報

(2014年5月10日)

各位領導:

汶上鎮地處城區,轄23個村居,6190戶,4.79萬人。全鎮現有林地面積1.19萬畝,森林覆蓋率21.29%。全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啟動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林業局的指導幫助下,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全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會議精神,按照《汶上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的要求,精心組織,狠抓落實,大力推進改革工作。通過全鎮各部門共同努力,林改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目前,主體改革已全面完成,惠及北門、閆村、路街、闕莊、周村、柳杭、中周7個村居,3304戶,1.36萬人,發證宗地11個,發證11本,面積913畝。我們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強化組織領導,堅持高位推進

一是成立了鎮林改工作領導小組,由鎮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鎮長任副組長,鎮直各部門負責人及社區服務中心總支書記為成員,同時組建了鎮林改辦公室,由林業站長任辦公室主任;各村居相應召開了村民代表大會,成立了以支部書記任組長的村級林改工作領導小組和林木資源評估小組、矛盾糾紛調處小組等工作小組。二是成立了鎮林權林界矛盾糾紛調處小組,由分管鎮長任組長,信訪辦主任任副組長,并從司法所、農辦、紀委等部門抽調干部為成員,全面開展全鎮林權林界矛盾糾紛的調處工作。三是組建了林改勘界配合工作組,由分管鎮長任組長,抽調文化

水平較高、業務熟練的精干人員為成員,配合縣林改勘查人員進行林界勘查工作。

二、廣泛宣傳發動,營造良好氛圍

為使林改各項政策深入人心,讓廣大群眾關心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和參與改革,鎮黨委政府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目的、意義、做法及有關法律法規政策。一是召開全鎮林改動員大會和業務培訓會,對參加林改的鎮村干部進行培訓,使干部準確把握林改的政策原則、方法步驟;各村居召開村民代表會和黨員會進行廣泛動員,并集中村林改工作骨干進行專題培訓。二是出版《汶上鎮林改動態》,將我鎮最新的林改動向和工作典型及時報送給各村居,并上報到上級部門。三是通過出動宣傳車、張貼標語、發放林改明白紙等形式進行宣傳,共張貼標語23副,發放明白紙2014份,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調動了廣大群眾積極參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做好糾紛調解,夯實改革基礎

一是組織村民小組長、老黨員、老干部及威望較高的人士參加調解隊伍,重點對戶與戶間,戶與組間、組與組間的糾紛進行調處;二是組織鎮糾紛調解小組重點對村內調解未果、村與村之間林權糾紛進行調解。按照尊重歷史、尊重事實、依法依規、互諒互讓的要求,盡全力調處林權糾紛,為林改工作有序推進奠定了基礎。

四、抓好摸底調查,掌握整體情況

以村居為單位對林地、林木資源情況進行調查摸底,徹底摸

清集體林地、林木的底數,共調查村居7個,調查林地2014余畝,調查相關人員135人,落實集體林地913畝。五、搞好方案制定,嚴格規范操作

一是結合全鎮情況,制定了《汶上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方案》,明確了全鎮林改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方法步驟及林改工作任務職責。二是認真抓好一村一案的制訂,針對各村居實際,合理地草擬、修定、完善符合各村居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案,交由群眾代表會充分討論,嚴格按照“四簽兩不準”和“兩個三分之二”的要求表決通過,并簽字認可。全鎮村級方案經鎮政府審批后,進行了為期1周的集中公示。

六、科學勘查定位,確保數據準確

在縣林業局的指導幫助下,鎮林權勘查配合工作組和各村居外業工作人員利用gps定位儀,聯系涉林農戶對本村居的集體林地面積進行一一勘查,確定林地的四至,劃清林界簽好名,填寫《外業勘查表》11份。搞好林權登記申請,做到程序合法,申請材料齊全,相關材料合法有效,做到圖、表、冊、證等有關材料一致。認真填寫《林權登記公示表》,于11月1日至12月1日進行了集中公示,接受廣大群眾的監督,做到公平、公正、公開。發證宗地11個,發證11本,面積913畝,發證完成率100%。

七、健全考核機制,嚴格落實責任

鎮政府與各村居簽訂了《2014年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目標責任書》,明確了林改的目標和責任。為進一步強化領導,落實責任,實行了鎮領導包村責任制,各村居分別明確一名實職副科

級領導包保,促進了林改工作順利開展。鎮林改辦和考核辦組成林改工作督導考核小組,建立健全督導考核制度,對全鎮林改工作進行不定期督導檢查。將林改工作列入2014年對村居和鎮直有關部門千分制考核的加分因素,經檢查考核符合上級要求的,進行加分獎勵;不合格的,進行通報批評,并限期整改。

八、嚴格檔案管理,確保資料完整

嚴格按建檔要求建立了鎮村兩級林改檔案,對林改的組織機構、文件、改革方案、各種會議材料、調查摸底依據、各類資源臺帳、圖表,權屬爭議和糾紛調查材料、公示材料、林改工作總結、檢查驗收申請、臺帳設立專門檔案柜存放,實行專人管理,并積極探索建立完備的管理制度。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總結林改工作中好的經驗做法,并查缺補漏,彌補不足,努力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進一步完善檔案管理,特別是加強村居檔案收集與整理。二是做好林改的后續工作。緊緊圍繞林農增收,搞好土地流轉平臺和林木交易平臺建設,維護林改成果。三是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尊重農戶的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搞好監督和服務,促進我鎮林業產業健康發展。

謝謝

篇3:關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的情況匯報(精選)

第一篇:閆家鄉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情況匯報

閆家鄉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

匯報材料

閆家鄉人民政府

(2014年9月22日)

尊敬的各位領導:

首先,我代表閆家鄉黨委、政府對各位領導蒞臨我鄉檢查指導工作表示熱烈歡迎!

下面,我就閆家鄉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向各位領導作簡要匯報,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自全縣推進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會議召開后,閆家鄉黨委、鄉政府嚴格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在縣林業局的精心指導下,在全鄉全體干部的共同努力工作和廣大群眾的積極參與配合下,全面完成了我鄉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

一、基本情況:

閆家鄉共有14個行政村,61個村民小組,總土地面積13.7萬畝,有集體林地面積50013畝。截止2014年12月底全鄉共有2014戶,9834人。14個行政村全部參加本次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共涉及林改55個村民小組、1881戶、面積為50013畝(其中有林地18392畝,灌木林地24733畝,宜林荒山6888畝)。截止2014年1月底,所有林地全部劃分到所涉及村的1881戶8752人手中;建立健全鄉級檔案92

-1-

卷、村級檔案130卷,簽證率和建檔率均達100%,全面完成了林權制度改革任務。

二、具體工作措施:

為確保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又好又快推進,我鄉主要采取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一是加強領導,建立健全機構。在這次林改工作中,我鄉緊緊圍繞主要領導親自抓,緊抓鄉村兩級干部來開展工作。明確鄉村兩級書記是林改第一責任人,具體負責安排、部署、督促林改的各項工作,班子成員和鄉村兩級其它干部是林改工作的直接責任人,具體負責各村林改工作,真正做到了目標明確、責任到人,在全鄉形成了一個齊抓共管林改工作的局面。成立了由鄉黨委書記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的閆家鄉林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專門抽調6名干部,具體負責林改各項工作。14個村相應成立了村級領導小組,負責本村林改工作。對三個先行實施林改的村,鄉上專門委派科級領導負責具體工作(閆家村由馬平平鄉長負責、花山村由付六四書記負責、陳廟村由張迎吉鄉長負責),對其余11個(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好范文網:)村也相應任務到人,明確了各自的工作責任。

二是制定計劃,合理安排工作程序。我鄉于2014年3月份開始首先對閆家、陳廟、花山三村先行開展林改試點工作,并請縣林業局及相關業務單位來試點村指導工作。為全

面開展我鄉林改工作積累了經驗。其余11個村根據工作要求相繼開展林改工作,并針對各個階段的具體工作,時間要求,專門制定了《閆家鄉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時間安排表》,要求各村按期完成各階段工作,并上報相關資料。三是加大宣傳力度,在全鄉營造濃厚的林改宣傳氛圍。按照縣委宣傳部、縣林業局有關文件精神,通過召開全鄉動員培訓大會、村組干部會、黨員群眾會等形式,大力宣傳林改政策,動員全鄉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參與林改工作。組織14個村級林改工作小組,走村串戶,調查情況,宣傳講解林改政策。利用貼標語、掛橫額、出墻報、發資料、廣播喇叭等形式,大力宣傳林改工作的目的意義、內容、程序方法以及有關政策和法律法規。全鄉共張貼標語50多條,發放《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體林權制度改革明白卡》2650多份,出黑板報51期,播放廣播190次,召開專題會議15場次。做到了林改政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營造了全社會都關心、理解、支持和參與林改的良好氛圍。

四是積極開展業務培訓,加大督促檢查力度。鄉黨委、政府領導高度重視,請縣林業局業務人員,采取以會代訓的方式,召開鄉村兩級干部業務培訓會,并深入村組現場指導,培訓內容主要是林改相關文件,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的目的、意義、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和改革方法步驟及具體業務。全鄉共召開專題培訓會3場次,受訓300人次,使培訓工作

真正達到了全鄉干部懂業務,人人干業務,精業務。確保了按時保質完成工作任務。鄉黨委從督促檢查工作人員到村到位情況入手,采取查資料,看記錄,走訪群眾,調查研究,對林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及時解決,同時對各村面上的工作要求一周報一次進度,確保林改工作每天都有進展。定期不定期召開林改工作碰頭會和情況通報會,全面掌握全鄉林改工作的動態,確保了全鄉林改工作有效推進和任務的全面完成。

六是尊重歷史、明晰產權,確保一村一案、確定林權歸屬。80年代所進行的分山到戶的四至界限的標識界限大部分已被人為或自然災害破壞或挪位,為此,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進行林改難度很大。鄉黨委、政府在處理這類問題時,做到在尊重歷史、事實依據的基礎上與現實相結合;要求原戶主與之有爭議的農戶出示相關證據,根據所提供證據,進行現場確權。由技術員將鄉、村、小組界線勾繪上圖、確權并將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分別落實到戶。全鄉已落實權屬55個小組、1881戶,面積50013畝,分林到戶任務全部完成。一村一案是這次林改工作的基本要求。在林改工作中,各村、組在摸清林情地情、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按照《土地法》、《森林法》和村規民約的基本要求,對本村的林改工作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和分林方案,方案初步擬定后,由三分之二以上戶主表決通過,并報送鄉林改辦把關,

經政府審核,最終形成各村林改實施方案。方案的制定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充分尊重民意,體現了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得到了農戶的擁護。在制定實施方案的過程中,各村林改工作領導小組將林改工作人員科學合理地安排到各林改小組中,加強對各小組的領導。小組組長負責實施方案的制定關,使方案能充分貫徹各項方針政策。同時我們公正處理林權歸屬矛盾,有效避免了各村民小組在討論、審議、表決實施方案過程中,借助宗族、民族、家族和地方勢力,侵害少數群眾利益的行為。林改以來全鄉共調處矛盾糾紛5起(閆家村3起、陳廟村2起),確保了改革的順利進行。

七是確保質量,依法規范操作。在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中,我們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實施方案的要求,及時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充分聽取群眾意見。一是實行“陽光操作”,每宗林地林權申請、登記等都按規定時間進行張榜公示,保護了廣大群眾對林改工作的參與權、知情權、決策權,真正做到“公開、公平、公正”。二是規范林改工作操作程序,嚴格按照林改工作規定的15個步驟環節進行規范操作。三是請縣檔案局工作人員,利用兩周時間,專門對林改資料進行歸檔整理,共裝訂鄉級檔案92卷,村級檔案130卷,確保了資料整體規范,便于管理和查閱。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努力方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雖然已全面結束,但深化集體林

權制度改革的目的是促進林業產業發展、廣大農民增收致富。我們將結合本鄉實際,在保護好現有林業資源的同時,積極探索林業產業發展方向,制定出適合我鄉林業產業發展規劃,探索以發展沙棘、花椒、核桃、中藥材為主的特色林業,從而促進山區群眾增收致富。閆家鄉人民政府

第二篇:某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情況匯報

喬官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情況匯報

今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和上級林業部門的精心指導下,我們按照中共昌樂縣委、昌樂縣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進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縣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昌樂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認真開展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目前已圓滿完成了各階段的工作任務,現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喬官鎮總土地面積29.4萬畝,158個自然村,24878戶,86714人,其中農村人口84368人,涉及林改的人口數為79548人。林地總面積30670.5畝,其中林業用地面積22295.5畝,公益林7088.0畝,商品林14709.2畝,農田林網7200米;非林業用地面積8375.0畝。

二、工作進展有序

一是高度重視、組織到位。在縣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會議召開以后,鎮政府高度重視工作開展,迅速成立了由鎮長任組長的林權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統籌負責全鎮的林改工作;抽調專業人員先后成立了林改工作小組、林改矛盾糾紛調處小組、外業勘界小組和林改宣傳小組,確保了工作迅速有效地開展。同時,在全鎮實行分片包靠制度,堅持鎮領導包社區、機關干部包村、村“兩委”干部包戶、專業技術人員搞服務的工作格局,上下聯動,強化措施,形成了全社會抓

林改的工作態勢。

二是強化宣傳,配強設備。我們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喬官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和《喬官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意見》,召開了全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動員大會,充分利用廣播、宣傳車、明白紙、宣傳標語等形式在全鎮進行了林權制度改革宣傳。截止目前,共出動宣傳車200余次,發放宣傳單30000余份,真正做到了林改工作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在物資配備方面,專門設置了林改辦公室和林改檔案室,配齊了辦公用品,購置了gps四臺、微機、打印機各一臺、檔案櫥六組、數碼相機等物品。

三是規范流程,明確責任。我們嚴格按照程序規定,在各村召開村民代表會議成立了林改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根據各村實際情況進行了調查摸底,制定了村級林改方案;對過去的合同進行了清理和完善,并在鎮政府批復后進行了合同公示,對無異議的簽訂合同進行林權登記;組織專業人員進行外業勘界,審核林權登記材料,并進行公示三十天,無異議的報縣政府批準,進行微機錄入建檔。同時,在鎮、社區、村層層簽訂了林權改革目標責任書的基礎上,繼續強化責任意識,確保林改各項措施的落實;鎮有關部門成立5個督察小組,每個小組督查兩個社區,定期不定期對林改工作情況進行檢查打分,對發現的問題,限期整改。

四是有序進展,成效顯著。經過努力,全鎮共完成林改村莊139個村,其他19個村只有非林業用地等情況未參加

林改。林改涉及79548人,共完成面積22295.5畝,清理合同1635份,公示合同1635份,外業勘界1660宗地,林權登記、林權公示1660宗地,并根據外業勘界情況繪制成果圖,把電子數據刻碟保存,根據上級要求,建立標準檔案室,并把林改檔案進行了歸類存檔。在整個林改工作中,本著尊重歷史、尊重現實的原則,認真進行了林改糾紛的調處,共調處矛盾糾紛二起。

三、存在問題及下步打算

在整個林改工作中我們得到了縣林改辦的大力幫助和支持,林改工作進展順利,但是與兄弟鎮街相比,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我鎮林改工作涉及林區面積大,半平原半丘陵地形地貌復雜,勘界工作量偏大,影響了工作進度。二是部分資料整理不夠細致完善,需要進一步的規范。下步,我鎮將繼續堅持“時間服從質量”的原則,強化措施,狠抓進度,重點抓好工作掃尾,認真做好資料整理工作,確保按照縣林改辦要求按時按質完成全鎮林改工作。

2014年12月30日

第三篇:關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的情況匯報

縣林改辦:

根據貴辦[2014]38號的文件要求,現將我鎮林改工作進展的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工作進度

我鎮下轄12個村委會、81個村小組,目前,外業勘測工作已經全面完成,現正緊張進行查缺補漏工作,已進行第一榜公示的村小組有45個,已完成查缺補漏的村小組有9個,同時也在進行第二榜公示。經村民小組表決通過的村組方案有1個。

二、邊界問題

我鎮與吊羅山毗鄰的村委會有巡親、八村、抄寨、毛定等6個村委會,占我鎮下轄村委會的50%,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我鎮林改工作的順利開展,為此,鎮委、鎮政府下大決心解決與吊羅山之間的邊界不清問題,在鎮委、鎮政府的努力及吊羅山技術人員的協助下,我鎮用一周時間將邊界全部明晰,此舉對我鎮的林改工作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抓發證試點村的工作計劃

為扭轉我鎮林改工作的被動局面,我鎮鎮委、鎮政府召開專門會議研究決定,實行試點先行、以點帶面的工作方式抓林改,下一步我鎮將著重抓大田村委會什那村小組和椰村村委會南躍村小組等發證試點村的工作,縣林改辦已派出一個指導組專門指導我鎮的此項工作,相信在縣林改辦工作人員不留遺力的指導和幫助及鎮林改工作隊的共同努力下,8月份至少有2個村小組可以確權發證。

第四篇: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情況匯報

全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鋪開以后,××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區長辦公會、區委常委會以及鄉鎮街主要負責人會議,研究林改工作,聽取進度匯報,要求按照試點先行、梯級鋪開、因地制宜、分步實施的原則,穩妥推進。經過近10個月的緊張實施,目前,全區44.4萬畝集體林地已完成確權面積41.3萬畝,完成林權發證面積15.6萬畝,分

別占總面積的93%和35.1%,未出現林權糾紛現象,整個工作嚴格規范,平穩高效、農戶滿意。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堅持專班推進,確保林改實效。區林業局實行黨委班子成員掛點包片,全面動員,全員參與,成立11個督導組,并抽調林政稽查站、林勘隊、鄉鎮街林管站工作人員成立四個林改專班,調劑4輛專車,積極參與林改。林改專班主要負責林業政策法律咨詢、外業勘測、區劃宗地,確認權屬,調解林權爭議糾紛,審核林權申請,公示林權登記,發放林權證等工作;督導組負責與鄉鎮街協調,使林改專班能順利進鄉、村開展工作,并對林改專班工作進行督辦檢查,兩套專班相互協調,有機結合,正確把握林改工作中方案制定、政策法規、群眾意愿、確權發證、社會穩定“五大”環節和妥善處理質量與進度、經營與保護、改革與穩定“三大”關系,確保林改質量與實效。

二、堅持陽光操作,依法明晰產權。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核心工作是把林地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落實到農戶,確立農民的經營主體地位。為了切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做到還地、還權、還利于民。在林改中,××區嚴格按照上級文件精神,堅持陽光操作,規范操作程序,做到公開、公平、公正,確保了林改程序、方法、內容、結果四公開。一是尊重歷史,實事求是,不搞一刀切,對已依法流轉,且合同規范的林地,堅決予以維護。對流轉合同不完善的,依法調整,力爭不引發新矛盾。二是尊重農民意愿,以人為本,不搞強迫命令,對需要林改的集體林地,先制定林改方案和利益分配方案,張榜公示,并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由2/3以上農戶代表同意并簽字,報鄉鎮街人民政府備案后方可實施,從而確保農民的主體地位和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

三、堅持分類指導,促進資源保護。林改的首要任務是通過明晰產權和經營權,充分調動廣大農民造林護林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增加森林數量,提高森林質量,促進現代林業發展。為了正確處理經營與保護的關系,我區按照分類指導,生態優先的原則,一是對生態公益林,原則上實行集體統一經營管理,只對生態公益林地和林木確權,生態效益補償資金只發放到村級,由村級組織落實護林員管護,確保生態公益林面積不減少,質量不下降。二是全面放活商品林,對尚未確權到戶的商品林地,因地制宜,經農戶代表同意,采取家庭承包經營、集體統一經營、股份制經營等多種經營形式,最大限度發揮林地的利用率與產出率,促進農民增收。

四、堅持規范流轉,促進林業融資。為了充分挖掘林地潛能,我區把市場化經營的理念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有機結合,林改過程中,在確保林地性質不變,農民經營主體地位不變和不損害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償、規范、平穩”的原則,采取轉讓、承包、入股等形式合理流轉林地經營權,促進林業規模化生產與開發,鼓勵社會主體投資辦林業,充分吸納社會資本投資林業生產,壯大林業塊頭,建設“林業工廠”,提升林地綜合效益,加快林業產業化升級。

五、堅持配套改革,激活發展動力。配套改革是林改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鞏固林改的保證。在推進林改的過程中,我區一手抓林改,一手抓配套,健全和完善林業發展長效機制,激活林業發展源動力。一是健全林權管理機構,完成林權發證。以《林權證》的形式,明確受益人的林地、林木所有權、使用權、經營權以及收益權,鞏固林改成果。二是切實減輕涉林負擔,落實還利于民政策,對涉林收費項目進行全面清理,并按照鄂辦發[2014]27號文件精神,減免“育林基金”和“更改資金”。目前,共計免征兩金73.3萬元。三是積極籌建林業生產要素市場,成立林權登記中心、森林資產評估中心,完善森林資產抵押登記制度,為林業投資人融資、交易搭建平臺。

二oo八年十一月五日

第五篇: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情況匯報

一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市業務部門的精心指導下,我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認真貫徹省市《關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和《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程序》,嚴格按照我縣集體林權改革方案,精心組織,認真實施,經過全縣各級廣大干部群眾的艱苦工作和共同努力,現已全面完成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各個階段工作任務,集體林權

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達到了預期目的。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林改開始后,我縣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把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當作農村工作頭等大事來抓,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各方配合,齊抓共管。先后召開了4次全縣林改工作會議,制定并下發了《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程序》、《林權制度改革操作流程》、《檢查驗收方案》等林改工作文件,對此項工作進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首先,縣委、縣政府成立了以縣委副書記、縣長為組長的全縣林改工作領導小組,設立縣林改辦,負責日常工作,并從縣級部門抽調30名同志組成林改指導組,分赴全縣20個鄉鎮指導林改工作。其次,各鄉村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組建鄉鎮林改小組20個,村級林改組織194個,設立專門辦公地點,開展林改工作。第三,及時撥付40萬元林改經費。并給20個鄉鎮按任務量的大小分別撥付3000-5000元經費,共撥付8萬元。同時在縣級財政相對困難的情況下,投入了20多萬元的工作經費,保證了林改工作順利開展。由于領導重視,機構健全,措施得力,為全縣林改順利實施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全縣上下建立了協調一致、整體聯動的工作推進機制,構筑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網絡,形成了任務明確、責任分明、獎懲到位的工作體系。

二是發動群眾,夯實基礎。全縣林改工作動員會后,我們及時在縣電視臺開辦林改宣傳欄,組裝宣傳車,召開林改動員會、村民大會,充分利用板報、標語、簡報、公開信等形式,加強宣傳,廣泛發動。8-9月13次舉辦林改領導小組成員和全體林改工作人員參加的業務培訓,以會代訓,現場指導培訓,共培訓人員1500多人次。各鄉鎮也召開了鄉村林改工作動員培訓會,學習林改政策,掌握林改程序,明確林改任務。鄉村培訓人員達7000多人次。通過宣傳培訓,廣大群眾切身感受到林改的大氣候、大環境,切身感受到縣委、縣政府抓林改工作的決心和力度,看到了林改的美好前景,領會政策,消除疑慮,進而關心林改、理解林改、支持并參與林改。

三是規范操作,嚴把關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重點和核心是林地和林木權屬的確定。在具體操作中,我們嚴把“五關”即:政策法規關、方案制定關、外業調查關、質量督查關和確權發證關,認真開展確權工作。特別是在外業測繪、勘界確權時,堅持做到“四統一”、“四相符”、“五到戶”即:記載的地塊、地類、面積和四至界線“四統一”;實際面積、承包合同、林權證面積和確權卡面積“四相符”;承包面積、承包位置、承包合同、確權卡面積和林地林木標注“五到戶”,林地林木的產權落實到農戶,歸屬清楚、產權明晰,不遺留任何問題,為林權證發放、林地林木流轉提供可靠依據,保證了林改工作穩步推進。

四是認真調處,全力化解。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縣林改過程中先后有21起林權糾紛發生,矛盾分散,調處難度較大,一度影響林改工作進度和社會穩定。為了及時協調處理好這些問題,我們采取主要方法有:一是實行分級化解。組與組之間的權屬糾紛由村級調處,村與村之間的糾紛由鄉鎮調處,鄉鎮之間的糾紛由雙方協商觖決,少數協商不成的由縣政府組織調處。二是實行分類化解。對于插花山地,主要采取相互協商、自愿調換,租賃經營、合理劃分收益等方式予以解決。三是實行分工化解。對于各類糾紛矛盾,視其復雜程序、處理難易,由行政部門通過行政調解渠道進行解決。在整個林改中,全縣共調處各類山林權屬糾紛21起,糾紛調處率達100%,涉及面積0.75萬畝。

五是嚴格考評,確保質量。為了抓好全縣的林改工作進度和質量,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方法,深入鄉村認真督促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堅持每一階段進行一次資料展評,評優樹模,通報情況,激勵后進,不斷促進工作,確保工作提高。并將林改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量化打分,全面考核,對按時完成工作任務的部門和鄉鎮領導及工作人員給予獎勵;對工作滯后,措施不力,不能按時完成工作任務的鄉鎮,除全縣通報批評外,并限期整改,直至合格,確保全縣林改工作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任務。

二、全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完成情況

我縣轄20個鄉鎮,256個行政村,57萬人口。涉及林改任務的有194個行政村(247個自然村),共4.95萬戶。全縣總面積150萬畝,林地總面積28.91萬畝,其中集體林地面積27.39萬畝。扣除退耕還林已發證面積9.87萬畝,我縣實際集體林權改革任務17.52萬畝,其中有林地0.36萬畝,未

成林地5.98萬畝,宜林荒山荒坡11.18萬畝。道路林木9.5萬株,涉及道路112條242.3公里,其中鄉村道路97條218.9公里,生產路15條23.4公里。

我縣林改任務27.39萬畝,已全部完成了勘界確權任務。本次林改新承包面積16.55萬畝,完善合同面積0.97萬畝。勾圖面積16.55萬畝,占應勾圖面積的100%。簽

訂合同1.8萬份,簽訂合同面積17.52萬畝,占應簽訂面積的100%。林權證錄入面積22萬余畝,占應錄入面積的80%;發證戶數1880戶,發證780本,發證面積19萬畝,占應發證面積的69%。

三、改革取得的成效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開展以來,全縣共成立林改機構215個,培訓各級林改工作人員578名,審批并實施林改方案194份,完成外業勘界確權16.55萬畝,占任務的100%;完成簽訂林地承包合同1.8萬份,占計劃任務的100%;落實管護林地17.52萬畝,占林地總面積的100%;初步建立了“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規范流轉”的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主要表現在:

一是群眾法制意識顯著提高。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林改的過程實際上是一次全面、深入、生動的民主法制教育的過程。通過印發宣傳資料、發放給全縣林農的一封信、辦專欄、張貼標語、舉辦培訓班等形式,使全縣廣大干部群眾的法律意識有了明顯增強,群眾主動學法,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山林糾紛的積極性得到很大提高,依法維權觀念正在逐步形成,對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產生了積極作用。

二是林地產權進一步明晰。在改革方案制定、界址勘查、產權明晰等方面中,我們始終堅持“只組織不干預、只引導不拍板、只協調不做主”的工作原則,一切由村民大會代表會議決定;對林權現狀、踏界勾圖、票決結果等實行三榜公示,確保村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在改革過程中,我們堅持尊重歷史,尊重群眾意愿,穩定自留山,維護承包經營、招標拍賣,依法依規均山均地明晰產權。由于方法得當,措施到位,從而使全縣17.52萬畝的林地權屬明確到戶,占全縣林地總面積的100%,共涉及4.95萬戶,其中家庭承包經營的4.812萬戶,自留山經營的1380戶,集體林地林木權屬得到進一步明晰。

三是林業發展氛圍已基本形成。通過林改,農民造林營林,管林護林的積極性明顯提高,“選好苗、栽活樹、育成林”已成為農民群眾自覺行動,農民巡山護林的積極性明顯增強,共自發成立護林防火應急隊457個,落實管護人員5300名,在全縣上下形成了人人愛林、護林、造林、營林的新風尚。在今年6000畝雜果經濟林建設中,任務分解到石牛、注泔、漠西、陽峪、城關等五個鄉鎮。由于分地到戶,當地群眾營造林積極性空前提高,一改過去“要我造林”為“我要造林”,主動向縣鄉村要任務。在栽植過程中,廣大群眾嚴把苗木關,將未嫁接好的苗木一律退回。同時,自發組織了護林防火隊,對苗木進行管護。

四是林業部門職能進一步轉變。改革使林業部門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指導、協調、服務上來,進村入戶,精心指導,培訓農民,積極引領群眾大力發展林業產業成為林業部門的主要任務。五是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林改前,部分村集體林的處置權主要由村干部說了算,處置轉讓的資金主要用于村里公益事業,有的被挪做它用,對此,群眾意見較大。林改后,產權明晰,歸屬清楚,經營者“權、責、利”三位一體,從根本上杜絕了干部擅自處理的問題,也有效地解決了以前歷史遺留的山林糾紛,群眾高興,干部滿意,農村基層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干群關系明顯好轉,農村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四、存在問題和打算

我縣林改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較好的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但與省市對林改工作的要求,與群眾對林改工作的滿意程度還有一定的差距。一是由于我縣部分林地收益周期相對較長,且效益低下,部分群眾參與林改的積極性不高。二是村與村之間,村與組之間少數地界不清為林改帶來了很大難度。三是林改發證有待加快進度,力爭趕12月底全面完成任務。下一步,我們將檢查驗收情況,一方面查缺補漏,扎實做好各項工作。一方面進一步完善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后續工作,充分發揮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社會、生態和經濟經效益,鞏固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的成果。

以上范文來自qiquha.com,請關注其他相關文章:

臨武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情況匯報

通川區蓮花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情況匯報

×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進展情況匯報

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檔案工作情況匯報

外沙鄉2014年為民辦實事項目林業生態建設和森林防火及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情況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