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消毒隔離制度(精選)
第一篇:手術室消毒隔離制度
手術室消毒隔離制度
1、嚴格劃分潔凈區、清潔區、非潔凈區或限制區、半限制區、非
限制區。入口處的消毒腳墊應每日更換。手術室拖鞋與私人鞋、外出鞋分別存放。進入手術室的工作人員不得佩戴飾物,涂亮甲或戴假指甲,必須按規定穿戴手術室專用衣、褲、鞋帽,貼身內衣不得外露。進入半限制區需戴好口罩。手術室衣、褲不得穿出室外,外出時應更換外出衣和鞋。手術患者入手術室前應更換清潔的衣、褲、戴好圓帽。
2、堅持一間一臺制,清潔切口與非清潔切口手術分開進行。在手
術間不足的情況下,應先做清潔切口手術,再做非清潔切口手術;先做急癥手術再做擇期手術。
3、手術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和操作規程,認真
檢查種種無菌物品,實施標準預防。
4、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配置外科手消毒設施,每月定期進行手
衛生質量檢測。
5、嚴格控制手術室人員密度和流量。有嚴格的參觀制度,見習、
參觀人員必須護士長同意,3人以上需報請醫務科批準。一般參觀人數控制在2人/臺以下,參觀者必須在指定范圍內走動,非當班人員不得擅自進入手術室。
6、工作人員每年體檢一次,傳染病活動期人員不得在手術室工
作,咽拭子培養陽性及皮膚化膿感染者不得進入手術間。
7、
感染手術應在感染手術間進行,術后及時進行清潔消毒。遇有
特殊菌種如:破傷風、氣性壞疽、綠膿桿菌等感染手術時,應盡量縮小污染范圍,術后進行嚴格消毒處理。
8、嚴格執行醫院感染管理規定及清潔衛生制度。一切清潔工作均
應濕式打掃。各手術間物體表面及地面明顯污染時清水擦拭;血液體液污染時,還應用消毒液擦拭,術后及時進行手術間清潔消毒。手術室的工作區域每日清潔、消毒一次,每周徹底清掃、消毒一次,并每月做細菌培養一次,包括空氣、物體表面和滅菌后的物品等。清凈手術間按規定要求更換過濾網裝置。實施連臺手術時,手術完畢及時進行清潔、消毒后才能再次使用。被血液、體液污染的區域要及時清潔、消毒;潔凈手術室須達到要求的潔凈度后方可連臺手術。
9、手術用物按清洗---消毒----滅菌的程序處理;特殊感染患者
手術用過的物品則按消毒---清潔---滅菌程序處理。
10.所有滅菌物品必須每日檢查一次,按日期先后排序依次使用,確保滅菌物品在有效期內使用。
11、每月進行手術切口感染病例檢查、統計與分析,查找手術切口感染的原因,制訂整改措施,逐項落實。各項質量控制過程的記錄完整、真實、連續、準確,便于追溯,資料保存≥3年,均有記錄可查。
第二篇:手術室消毒隔離制度
手術室消毒隔離制度
發布日期:2014-06-12
一、凡進手術室的工作人員必須更換手術室的衣、帽、口罩、褲、鞋。帽子必須蓋住頭發,方準入內。
二、除參加手術的有關人員外,其他人員不得入內。參觀手術需經醫務部、護理部批準,其人數不能超過各手術間規定之數字。
三、無菌手術和污染手術應分室進行,如在同一手術間進行,應先做無菌手術,后做污染手術。
四、手術前后以0.1%有效氯洗消液擦拭手術間床、桌、臺、凳、用具、門窗等,并以0.1%有的效氯洗消液拖擦地面,室內經常保持醫療器械、物品清潔整齊,每周大搞一次衛生。術前手術間用紫外線照射30分鐘,做污染手術后按常規要求及時消毒處理。
五、無菌罐、無菌鑷(鉗),無菌盒每周高壓蒸汽滅菌一次。無菌鑷(鉗)以0.1%新潔爾滅浸泡消毒,每周更換消毒液二次。盛碘酒、酒精缺罐每周高壓蒸汽滅菌一次。各種治療包、手術包,
敷料包經高壓蒸汽滅菌后,有效期為一周,一周為用應重新消毒滅菌。凡不能耐高溫的器材的精密儀器送環氧乙烷室消毒或在消毒箱內用40%福爾馬林40ml/m3+過錳酸鉀30g/m3熏蒸消毒12小時。
六、用過的手術器械、手套清洗后擦干、涂油備用,手套晾干備用。用過的布類、敷料送洗衣房清洗煮沸消毒30分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患者和綠膿桿菌感染患者用過的器械,置于0.2%過氧乙本中浸泡5分鐘取出清洗擦干,一次敷料用后焚燒爐焚燒.對用過的手術間,以0.2%過氧乙酸擦拭手術床、麻醉桌、凳、器械臺、門、窗、用具,地面以3―5%蘇水液拖擦消毒。
七、破傷風、氣性壞疽等特異性感染手術患者用過的器械,沖洗后經高壓蒸汽滅菌再洗凈、擦干、涂油備用。用過的敷料送焚燒爐焚燒.不能耐高溫的精密儀器,用40%福爾馬林40ml/m3+過錳酸鉀30g/m3熏蒸消毒,密封24小時后備用。手術間及其用具,以1g/m3過氧乙酸熏蒸消毒密封24小時后應用。
八、高壓蒸汽消毒鍋,每鍋、每個手術包用化學指示劑(卡)監測滅菌效果,每月做一次生物
指示劑監測(即用嗜熱脂肪桿菌芽胞監測).
九、手術間每月做空氣細菌培養一次。
第三篇:手術室消毒隔離制度
婁底東方醫院手術室消毒隔離制度
一、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潔污分開的要求;分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區域間標志明確。
二、天花板、墻壁、地面無裂(推薦訪問范文網)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統,便于清洗和消毒。
三、手術室內應設無菌手術間、一般手術間、隔離手術間;隔離手術間應靠近手術入口處。每一手術間限置一張手術臺。
四、手術器具及物品必須一用一滅菌,能壓力蒸汽滅菌的應避免使用化學滅菌劑浸泡滅菌。備用刀片、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裝壓力蒸汽滅菌。
五、手術用器具、物品的清潔和消毒滅菌按《消毒技術規范》要求,加強消毒滅菌質量的監測。
六、麻醉用器具應定期清潔、消毒,接觸病人的用品應一用一消毒;嚴格遵守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管理規定。
七、洗手刷應一用一滅菌。
八、醫務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消毒滅菌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九、嚴格執行衛生、消毒制度,必須濕式清潔,每周固定衛生日。
十、嚴格限制手術室內人員數量。
十一、隔離病人手術通知單上應注明感染情況,嚴格隔離管理。術后器械及物品雙消毒,標本按隔離要求處理,手術間嚴格終末消毒。
十二、接送病人的平車定期消毒,車輪應每周清潔,車上物品保持清潔。接送隔離病人的平車應專車專用,用后嚴格消毒。
十三、手術廢棄物品須置黃色或有明顯標識的塑料待內,封閉運送,無害化處理。
婁底東方醫院
第四篇:手術室消毒隔離制度1
手術室消毒隔離制度
一、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潔污分開,分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區域間標志明顯。
二、污染區、清潔區:
1、空氣:垂直正壓層流空氣。
2、臺面、地面:每日兩次用清水擦拭,遇污染時即刻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消毒。
3、浸泡類:每周六各類消毒用具,如抹布、拖把、等總消毒一次,浸泡于500mg/l含氯消毒液中消毒30分鐘。
三、無菌區:
1、空氣:
1)本院的手術室全部為垂直正壓層流空氣,屬于萬級。
2)每日清晨,術前一小時開啟層流空調(每一小時內層流空調會對室內的空氣加溫、加濕、濾過4次)。
3)空氣罩應每周六清潔處理一次,每月調換。每月做一次空氣細菌培養檢測。凈化空調系統的設備裝置有專業技術人員負責檢查和維修。
2、物體表面及地面:
1)地面:當地面無明顯污染情況下,采用濕拭拖地每日2次,清除地面的污穢和部分病原微生物。每日手術結束后要清潔房間,濕拭拖地,開啟手術間的門,干燥后關閉手術室。連臺手術,前一臺手術結束后打掃并整理此手術間,清潔干燥層流自凈20分鐘,再接下一臺手術。(地面一般污染時,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拖地;地面特殊病種污染時,用有效氯2014mg/l作用30分鐘消毒)。
2)墻面消毒:在一般情況下不需要進行常規消毒。一般污染時,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洗處理,特殊病種污染時,用2014mg/l含氯消毒液擦洗處理,以濕潤不向下流水為度,一般50ml/m2――200ml/m2,墻面消毒一般為2.0m――2.5m高即可。
3)每周大掃除,手術室物品用清水擦拭,包括手術床、轉椅、扇形臺、電刀、鹽水架、踏腳板、操作臺、吸引裝置、儀器表面、壁櫥等。(如被血液。體液污染,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
4)接送病人用內外交接車保持干凈每日兩次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拭擦。
5)送敷料包和器械包的運輸車,保持清潔每日兩次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拭擦。
6)無影燈每周六用75%酒精擦一次,并保持其透明度。
7)血壓器、聽診器、電腦、鍵盤、鼠標每周用清水擦拭干凈,遇污染時用75%酒精擦拭;簡易呼吸器面罩每次用畢即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洗處理。(血壓計袖袋若被血液、體液污染,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后再清洗干凈――晾干――備用)。
3、浸泡類
1)、器械刷子:刷過器械的刷子,每次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1小時,晾干后備用。
2)手術室專用鞋:每日用清水清洗一次。
3)常規手術器械:用過的手術器械浸于1:400的含酶清潔劑中2分鐘→用清水沖洗干凈→浸于1:5的潤滑防腐劑中30秒→濾干,打包,高壓蒸汽消毒滅菌。污染手術器械先浸泡于2014mg/l含氯消毒中30分鐘,再按以上方法處理。
4)清潔用具:每周六各類消毒用具,如抹布、拖把、等總消毒一次,浸泡于500mg/l含氯消毒液中30分鐘。
5)濕化瓶:
(1)備用氧氣濕化瓶、內芯、接管等,每周六總消毒一次,用500mg/l有效氯浸泡30分鐘。(一次性按說明使用)。
(2)每次消毒后寫明日期,加7天,包裝好,并作好記錄。
(3)吸氧管每人一套,用畢作終末消毒。
6)止血帶:做到每次一人一帶,每次使用后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一小時――清洗――晾干――沒用。
7)電動吸引器:
(1)吸引管、吸引瓶用后先清洗,再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清洗――晾干――沒用。
(2)吸引管、吸引瓶每周六常規總消毒一次。
(3)注意:在清洗時,應做好以下保護措施:帶好圍脖、袖套、手套。圍脖和袖套用后,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然后用清水沖凈后晾干備用。我院有污水處理,引流液可以直接倒入下水道。
4、感染性手術的房間首先門上掛牌,注明“污染手術、不得入內”;參加此手術的人員不得隨意進出。術中所需特殊物品,有室外供應護士供給。在手術結束后把所有手術使用過的物品放在手術間內,不得移出室外。并打開所有柜門,參加手術人員必須脫去手術衣、褲并換鞋才能出此手術間。器械、敷料、空氣按不同感染不同處理,引流出的液體加入含氯消毒劑配置成2014mg/l,作用2小時,房間層流自凈開封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墻面、地面、儀器、工作臺等物品。感染手術(化膿性感染、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病毒、結核桿菌、綠膿桿菌等);密閉手術間層流自凈2小時,器械用2014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后再按常規處理。使用一次性敷料,術后焚燒。
5、無菌操作要求:
1)手術室內應設有無菌手術間、隔離手術間。(隔離手術間應靠近手術室的入口處。
2)病人進入手術室前需更衣、戴帽:急診病人進入手術室時視病情狀況而定,病情允許下也要更衣戴帽。凡是手術者、麻醉者、參觀者以及手術室的工作人員,進入手術室必須更衣、戴帽、換鞋。如感冒者必須戴兩只口罩,嚴重感冒者不能進入手術室;凡麻醉科和手術室人員外出必須穿外出衣,換鞋。
3)手術房間持物鉗缸每例手術換一次(如手術時間大于4小時更換)
6、無菌物品的管理
1)滅菌后物品應存放于無菌物品存放室的專用柜內(離地面20cm、據天花板50cm、離墻5cm以上),按滅菌日期依次排列無過期包,與一次性醫療用品分柜放置。各類無菌包規格必須符合要求。
2)無菌包有效期為兩周,開封后24小時有效。梅雨季節為一周。
3)無菌物品保管要做到三定:定數、定點、定人。
4)無菌物品要專柜放置,柜內清潔無積灰,標記明顯。
5)無菌物品按滅菌日期排列,無菌包要清潔干燥無破損。
6)一次性無菌物品應集中定點放置,無過期無破損。
四、各消毒液濃度監測
1、含氯消毒液濃度每日測試一次。
2、質控員每周測試一次。
五、廢棄物分類
1)黃色垃圾袋:棉簽、棉球、紗布等敷料;一次性針筒、一次性輸液器、輸血器;一次性藥碗、手套、引流袋、帽子、口罩、鞋套;病人組織等。
2)銳器盒:醫用針頭縫合針、各類刀片、玻璃試管、安剖。
2、生活垃圾:(黑色垃圾袋)塑料類、各種塑料包裝袋、輸液袋等;各類紙張、紙盒等;粉劑類等瓶裝藥瓶。
3、醫療垃圾按規定分類放置后集中處理。
第五篇:手術室的醫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離制度1
底圩鄉衛生院手術室的醫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離制度
(一)、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潔污分開的要求;嚴格區分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區域間標志明確。
(二)、手術室內應設一般手術間、隔離手術間;隔離手術間應設近手術室入口處。每一手術間限置一張手術臺。
(三)、手術室內要保持整潔,進行手術室時必須穿戴手術室的鞋、帽、隔離衣、口罩;病人要穿醫院的患者服進入手術室。
(四)、手術器具及物品必須一用一滅菌,采用壓力蒸汽滅菌。各種消毒液要定時更換,定期監測濃度,以保持有效濃度。
(五)、麻醉用器具、物品應定期清潔和消毒,解除病人的用品應一用一消毒;嚴格遵守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管理規定。
(六)、洗手刷應一用一滅菌。
(七)、嚴格執行衛生、消毒制度,必須濕式清潔,每周固定衛生日;每月做空氣、物體表面、醫護人員手微生物學監測一次。
(八)、醫務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消毒滅菌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注意個人衛生。
(九)、凡手術用后的器械及敷料應浸泡消毒,清洗時個人必須帶手套,先將血跡徹底洗凈,沖洗后包裝。
(十)、隔離病人手術通知單上應注明感染情況,嚴格隔離管理,術后器械及物品雙消毒,標本按隔離要求處理。
(十一)、接送病人的平車定期消毒,車輪應每次清潔,車上物品保持清潔;接送隔離病人后應嚴格消毒。
(十二)、手術廢棄物品需置黃色有標識的雙袋內,密閉運送至醫療廢物暫時貯存處。
2014年1月4日
推薦其他精彩文章:
醫務室消毒隔離制度
艾滋病消毒隔離制度
消毒和隔離制度
病房消毒隔離制度
學校消毒隔離制度
篇2:附二醫院治療室消毒隔離制度
第二醫院治療室消毒隔離制度
1、治療室布局合理,專人負責,嚴格區分有菌區與無菌區、清潔區與污染區,并有明顯標記。進人治療室人員必須衣帽整齊,操作前應洗手戴口罩。凡私人用物不得帶進治療室。
2、治療室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嚴格分開放置。使用無菌物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
3、治療室應濕式清掃,清掃物品要專用,每日通風,有紫外線照射消毒,清毒液噴霧等措施,每月作空氣培養一次,細菌總數不得超過500個/m3。
4、治療室每日清掃、消毒二次,所有器械用物,每周更換大消毒二次,并注明消毒日期。打開的無菌液及無菌物品需繼續使用時,應無菌保持24小時有效。
5、各種治療注射應一人一針一管制(含皮試);用后針頭應毀處理、針管及一次性輸液應浸泡在有效消毒液內,消毒后送供應室統一處理。
6、體溫表應在有效消毒液中浸泡后沖洗備用。
7、取用無菌物品時,心須用無菌持物鉗或無菌鑷子,鑷子與消毒容器應配套使用。一容器一器械,并浸泡在1/2~2/3處,有定期更換、消毒制度,并注明日期。
8、特殊感染患者所用針頭、針管、輸液器等應單獨浸泡處理,實行“雙消毒”。
篇3:附一醫院消毒滅菌隔離制度
第一醫院消毒滅菌與隔離制度
醫院感染的重點區域,必須做到潔污區域劃分清楚,標識明確,潔污物品分開。
二、醫務人員必須遵守消毒滅菌原則。凡進入人體組織、無菌器官的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須達到滅菌水平。凡接觸皮膚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須達到消毒水平。
三、各種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創醫療器具必須一用一滅菌,可重復使用的醫療器材和物品徹底清洗干凈,再消毒和滅菌。
四、根據物品的性能,用物理或者化學方法進行消毒滅菌時應做到:
1、消毒首選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選用化學方法。耐熱、耐濕物品,首選壓力蒸汽滅菌;油、粉、膏首選干熱滅菌;不耐熱物品可采用低溫化學滅菌法。
2、化學滅菌或消毒應根據不同情況分別選擇滅菌劑或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劑,使用前必須了解消毒劑的效能、作用、使用方法、影響滅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時注意有效濃度,并按規定定期進行化學和生物監測。更換消毒滅菌劑時,必須對容器進行消毒或滅菌處理。
五、連續使用的氧氣濕化瓶、霧化器、早產兒暖箱的濕化器等器材,必須每日消毒,用畢終末消毒,干燥保存。濕化液應用滅菌水。
六、無菌容器及持物鉗每周滅菌2次,無菌容器中的滅菌物品一經打開應在24小時內使用,盡量使用小包裝。用過的物品與未用過的物品嚴格分開,并有明顯的標簽。嚴禁使用過期無菌物品。
七、治療車上物品應排放有序,上層為清潔區。下層為污染區;進入病室的治療車、換藥車應配有快速手消毒劑。
八、醫務人員應遵循無菌技術操作的基本原則,熟練掌握無菌持物鉗、無菌容器、無菌包使用和戴無菌手套、取用無菌溶液等基本技術操作技能,并保證無菌操作技術有效。
九、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
十、消毒藥械、一次性醫療器械和器具的購入、使用、保管、用后處理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十一、病房應通風換氣,必要時進行空氣消毒。床頭柜、椅子、門把手等,每日濕擦,一床一抹布。床單元一人一巾一濕掃。用后清洗消毒處理。病房地面每日拖擦兩次,遇污染時隨時拖擦,不在病房走道清點被服。病人出院、轉科或死亡必須做好床單位或病房終末消毒。
十二、傳染病人嘔吐物、分泌物、排泄物、用品及傳染別人的出院、轉科后的終末消毒。應當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實施細則》的規定消毒處理。
十三、需要血透的患者,治療前需做乙肝、丙肝、艾滋病病毒等相關檢查并定期復查。
醫務人員應熟練掌握和正確使用各種防護技術和用品,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針對感染疾病的三個環節以及隔離類別實施各種隔離措施,并落在實處。
十四、隔離標記的使用:接觸隔離使用藍色隔離標記,飛沫傳播隔離使用粉色隔離標記,空氣傳播隔離使用黃色隔離標記。
十五、加強醫務人員消毒隔離與防護知識的培訓,配備合適必要的防護用品。
十六、污水、污物必須嚴格無害化處理。
十七、院感辦嚴格督查消毒隔離措施的實施,及時反饋醫院感染委員會及相關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