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基本藥物制度
第一篇: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
熱烈歡迎上級領導蒞臨我院指導農村中醫藥先進單位創建工作。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堅持以人為本,讓利于人民群眾,切實減輕患者醫藥費用負擔。提高住院醫藥費用中的中醫藥費用補償比例。住院醫藥費用中的中成藥、中藥飲片、中草藥、中醫診療費用、經市藥監局批準的院內中藥制劑和中醫適宜技術的費用補償比例提高10個百分點。
第二篇:國家基本藥物制度
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宣傳欄
一、宣傳標語
(一)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用藥。
(二)實行藥物零差率銷售,減輕群眾用藥負擔。
二、宣傳展板內容
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是為維護人民群眾健康、保障公眾基本用藥權益而確立的一項重大國家醫藥衛生政策,是國家藥品政策的核心和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的基礎,涉及基本藥物遴選、生產、流通、使用、定價、報銷、監測評價等多個環節。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首先在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主要內容包括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遴選調整、生產供應保障、集中招標采購和統一配送、零差率銷售、全部配備使用、醫保報銷、財政補償、質量安全監管以及績效評估等相關政策辦法。
三、宣傳知識問答
1、什么是基本藥物?
基本藥物是適應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劑型適宜,價格合理,能夠保障供應,公眾可公平獲得的藥品。
2、目前基本藥物用多少種?
現階段我省的基本藥物包括化學藥品、生物制品和中成藥共有523個品種以及頒布國家標準的中藥飲片;在523個品種中,包括國家基本藥物307種、省增補藥物216種。
3、患者使用基本藥物有哪些好處?
一是節省費用。基本藥物不但本身價格低廉,而且報銷比例高于非基本藥物,能夠明顯降低群眾負擔。二是用藥合理。國家規定了基本藥物的使用比例,并且進行基本藥物的合理應用培訓,以規范醫生的處方,避免過度用藥。
三是安全有效。基本藥物是經過長期實踐應用證明安全有效的首選藥品。國家對基本藥物實行全品種覆蓋抽驗,保證群眾用藥更加安全。
四是方便可及。群眾在基層醫療機構可獲得,使用方便。
第三篇:國家基本藥物制度
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中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是對基本藥物目錄制定、生產供應、采購配送、合理使用、價格管理、支付報銷、質量監管、監測評價等多個環節實施有效管理的制度。國家基本醫藥制度可以改善目前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保障人民群眾的安全用藥。
1、簡介
國家發改委、衛生部等9部委2014年8月18日發布了《關于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意見》,這標志著我國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工作正式實施。
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除《實施意見》外,9部委還同時發布了《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管理辦法(暫行)》和《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使用部分)》(2014版)。根據規定,基本藥物是適應我國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劑型適宜,價格合理,能夠保障供應,公眾可公平獲得的藥品。國家將基本藥物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藥品目錄,報銷比例明顯高于非基本藥物,降低個人自付比例,用經濟手段引導廣大群眾首先使用基本藥物。主要先由基層醫療機構開始執行。
2、目錄管理
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國務院關于印發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14-2014年)的通知》精神,建立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遴選調整管理機制,制定的本辦法。
第一條基本藥物是適應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劑型適宜,價格合理,能夠保障供應,公眾可公平獲得的藥品。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和使用基本藥物,其他各類醫療機構也都必須按規定使用基本藥物。
第二條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的藥品包括化學藥品、生物制品、中成藥。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主要依據臨床藥理學分類,中成藥主要依據功能分類。
第三條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負責協調解決制定和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相關政策問題,確定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框架,確定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遴選和調整的原則、范圍、程序和工作方案,審核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各有關部門在職責范圍內做好國家基本藥物遴選調整工作。委員會由衛生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監察部、財政部、
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商務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成。辦公室設在衛生部,承擔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第四條國家基本藥物遴選應當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價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藥并重、基本保障、臨床首選和基層能夠配備的原則,結合我國用藥特點,參照國際經驗,合理確定品種(劑型)和數量。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制定應當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基本醫療保障體系相銜接。
第五條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的化學藥品、生物制品、中成藥,應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的,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布藥品標準的品種。除急救、搶救用藥外,獨家生產品種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應當經過單獨論證。
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名稱采用中文通用名稱和英文國際非專利藥名中表達的化學成分的部分,劑型單列;中成藥采用藥品通用名稱。
第六條下列藥品不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遴選范圍:
(一)含有國家瀕危野生動植物藥材的;
(二)主要用于滋補保健作用,易濫用的;
(三)非臨床治療首選的;
(四)因嚴重不良反應,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明確規定暫停生產、銷售或使用的;
(五)違背國家法律、法規,或不符合倫理要求的;
(六)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規定的其他情況。
第七條按照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確定的原則,衛生部負責組織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專家庫,報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審核。專家庫主要由醫學、藥學、藥物經濟學、醫療保險管理、衛生管理和價格管理等方面專家組成,負責國家基本藥物的咨詢和評審工作。
第八條衛生部會同有關部門起草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遴選工作方案和具體的遴選原則,經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審核后組織實施。制定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程序:
(一)從國家基本藥物專家庫中,隨機抽取專家成立目錄咨詢專家組和目錄評審專家組,咨詢專家不參加目錄評審工作,評審專家不參加目錄制訂的咨詢工作;
(二)咨詢專家組根據循證醫學、藥物經濟學對納入遴選范圍的藥品進行技術評價,提出遴選意見,形成備選目錄;
(三)評審專家組對備選目錄進行審核投票,形成目錄初稿;
(四)將目錄初稿征求有關部門意見,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審稿;
(五)送審稿經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審核后,授權衛生部發布。
第九條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在保持數量相對穩定的基礎上,實行動態管理,原則上3年調整一次。必要時,經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審核同意,可適時組織調整。調整的品種和數量應當根據以下因素確定:
(一)我國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和基本醫療保障水平變化;
(二)我國疾病譜變化;
(三)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評價;
(四)國家基本藥物應用情況監測和評估;
(五)已上市藥品循證醫學、藥物經濟學評價;
(六)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規定的其他情況。
第十條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品種,應當從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調出:
(一)藥品標準被取消的;
(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撤銷其藥品批準證明文件的;
(三)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的;
(四)根據藥物經濟學評價,可被風險效益比或成本效益比更優的品種所替代的;
(五)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認為應當調出的其他情形。
第十一條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調整應當遵循本辦法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第九條的規定,并按照本辦法第八條規定的程序進行。屬于第十條規定情形的品種,經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審核,調出目錄。
第十二條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遴選調整應當堅持科學、公正、公開、透明。建立健全循證醫學、藥物經濟學評價標準和工作機制,科學合理地制定目錄。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接受社會監督。
第十三條中藥飲片的基本藥物管理暫按國務院有關部門關于中藥飲片定價、采購、配送、使用和基本醫療保險給付等政策規定執行。
第十四條鼓勵科研機構、醫藥企業、社會團體等開展國家基本藥物循證醫學、藥物經濟學評價工作。第十五條本辦法由衛生部負責解釋。
第十六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3、意義
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五項重點工作之一。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保證基本藥物足量供應和合理使用,有利于保障群眾基本用藥權益,轉變“以藥補醫”機制,也有利于促進藥品生產流通企業資源優化整合,對于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維護人民健康,體現社會公平,減輕群眾用藥負擔,推動衛生事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編輯本段目標
2014年每個省(區、市)在30%的政府辦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包括實行省級集中網上公開招標采購、統一配送,全部配備使用基本藥物并實現零差率銷售。基本藥物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藥品報銷目錄,報銷比例明顯高于非基本藥物。到2014年,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到2014年,全面實施規范的、覆蓋城鄉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
4、政策框架
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要堅持以人為本,立足本國國情;堅持政府主導,發揮市場機制;突出改革重點,積極穩妥實施;創新體制機制,廣泛動員參與。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遴選調整管理;保障基本藥物生產供應;合理制定基本藥物價格及零差率銷售;促進基本藥物優先和合理使用;完善基本藥物的醫保報銷政策;加強基本藥物質量安全監管;健全完善基本藥物制度績效評估。
基本藥物將全部納入政府定價范圍。基本藥物定價,既考慮企業有合理的利潤空間,鼓勵企業生產基本藥物,同時也要切實降低基本藥物價格,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實行基本藥物制度的縣(市、區),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使用的基本藥物實行零差率銷售。
保證基本藥物及時、足量、保質供應,是建立基本藥物制度、滿足廣大群眾基本用藥的重要環節。政府辦醫療機構使用的基本藥物,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機構按《招標投標法》和《政府采購法》的有關規定,以省為單位
實行網上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由招標選擇的藥品生產企業、具有現代物流能力的藥品經營企業或具備條件的其他企業統一配送。要確保招標過程的公開、公平、公正,確保基本藥物保質保量,及時配送到每個醫療衛生機構。實現基層醫療衛生全部配備使用基本藥物,是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關鍵環節。各地將根據醫療衛生機構的診療范圍和確保服務功能,在目錄內配備藥品。其他各類醫療機構也必須按規定比例使用基本藥物。同時,規范醫療衛生機構用藥行為,確保基本藥物的合理使用;要同步落實好基本藥物報銷政策,將基本藥物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藥品目錄,報銷比例明顯高于非基本藥物,降低個人自付比例,用經濟手段引導廣大群眾首先使用基本藥物。
為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兼顧各地用藥水平習慣差異,積極穩妥地推進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在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初期,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確需配備、使用非國家基本藥物目錄藥品,暫由省級人民政府統一確定,并執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相關政策和規定。
民族自治區內配備使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以外的民族藥,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制定相應管理辦法。患者也可以憑處方到零售藥店購買非基本藥物,納入報銷目錄的非基本藥物仍然可以得到報銷。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將進行定期調整完善,不斷優化品種數量,滿足城鄉居民基本用藥需求。同時進一步加強基本藥物質量安全監管,使藥品質量有保障,用藥更安全。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將進行定期調整完善,不斷優化品種數量,滿足城鄉居民基本用藥需求。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在保持數量相對穩定的基礎上,實行動態管理,原則上每3年調整一次。根據管理辦法,必要時,經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審核同意,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可適時組織調整。決定調整品種和數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我國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和基本醫療保障水平變化;我國疾病譜變化;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評價;國家基本藥物應用情況監測和評估;已上市藥品循證醫學、藥物經濟學評價等。
5、內容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五項重點工作之一。未來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將全部配備和使用基本藥物,其他各類醫療機構也都必須按規定優先使用基本藥物。他介紹,2014年發布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包括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使用和其他醫療機構配備使用兩個部分。已公布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使用部分)》(2014版),包括化學藥品、中成藥共307個藥品品種。對于中藥飲片部分,頒布國家藥品標準的中藥飲片為國家基本藥物,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其他部分)》是目錄基層部分的擴展,將配合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盡快制定出臺。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保證群眾基本用藥”的要求。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應在藥品生產、流通、使用、價格管理、報銷等方面完善相關制度和機制,保證群眾能夠獲得基本用藥。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完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管理。圍繞公共衛生和人民群眾常見病、多發病和重點疾病,以及基本醫療衛生保健需求,積極組織開展以循證醫學證據為基礎的藥品成本效益和藥物經濟學等分析評估,遴選國家基本藥物,保證人民群眾基本用藥。
(2)建立基本藥物生產供應保障機制。加強政府宏觀調控和指導,積極運用國家產業政策,引導科研機構及制藥企業開發并生產療效好、不良反應小、質量穩定、價格合理的基本藥物,避免低水平重復生產和盲目生產。完善基本藥物生產供應保障措施,采取各種措施,保證基本藥物正常生產供應。
(3)建立基本藥物集中生產配送機制。鼓勵藥品生產企業按照規定采用簡易包裝和大包裝,降低基本藥物
的生產成本;引導基本藥物生產供應的公平有序競爭,不斷提高醫藥產業的集中度;建立基本藥物集中配送系統,減少基本藥物流通環節。
(4)建立醫療機構基本藥物配備和使用制度。根據診療范圍優先配備和使用基本藥物,制定治療指南和處方集,建立基本藥物使用和合理用藥監測評估制度,加強臨床用藥行為的監督管理,促進藥品的合理使用。
(5)強化基本藥物質量保障體系。加強基本藥物質量監管,強化醫藥企業質量安全意識,明確企業是藥品質量第一責任人,督促企業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建立基本藥物質量考核評估制度,嚴格生產經營管理,保證公眾用藥安全。
(6)完善基本藥物支付報銷機制。政府衛生投入優先用于基本藥物的支付,不斷擴大醫療保障覆蓋范圍,逐步提高基本藥物的支付報銷比例,提高公眾對基本藥物的可及性。
(7)完善基本藥物的價格管理機制。完善基本藥物價格形成機制,健全基本藥物價格監測管理體系,降低群眾負擔。
6、目錄簡介
基本藥物是適應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劑型適宜,價格合理,能夠保障供應,公眾可公平獲得的藥品。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是醫療機構配備使用藥品的依據。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包括兩部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使用部分和其他醫療機構配備使用部分。目錄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使用部分(以下簡稱《藥物目錄?基層部分》)。
目錄的構成
《藥物目錄?基層部分》中的藥品包括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中成藥、中藥飲片3部分。
目錄后附有索引。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為中文筆畫索引、中文拼音索引和英文索引;中成藥為中文筆畫索引、中文拼音索引。
目錄的編排
除在"備注"一欄標有"注釋"的藥品外,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中成藥按藥品品種編號,不同劑型同一主要化學成分或處方的編一個號,重復出現時標注"*"號;藥品編號的先后次序無特別的涵義。
目錄的分類
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主要依據臨床藥理學分類,共205個品種;中成藥主要依據功能分類,共102個品種;中藥飲片不列具體品種,用文字表述。
目錄中品種的名稱
除在"備注"一欄標有"注釋"的藥品外,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名稱采用中文通用名稱和英文國際非專利藥名稱(internationalnonproprietarynames,inn)中表達的化學成分的部分,劑型單列。主要化學成分部分與《藥物目錄?基層部分》中的名稱一致且劑型相同,而不同酸根或不同鹽基的化學藥品,均屬于《藥物目錄?基層部分》的藥品;中成藥采用藥品通用名稱。
目錄中品種的劑型
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劑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4年版)"制劑通則"規定的基礎上進行歸類處理,未歸類的劑型以《藥物目錄?基層部分》標注的為準。
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中的口服常釋劑型包括口服普通片劑、腸溶片、分散片,硬膠囊、腸溶膠囊、軟膠囊(膠丸);口服緩釋劑型包括緩釋片、控釋片,緩釋膠囊、控釋膠囊;外用軟膏劑型包括軟膏劑、乳膏劑;注射劑包括注射液、注射用無菌粉末、注射用濃溶液。劑型編排的先后次序無特別的涵義。
中成藥的劑型不單列,以"藥品名稱"欄中標注的為準。
對備注欄中"注釋"的說明
(一)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
注釋1:目錄第9號"頭孢呋辛"包括頭孢呋辛酯。
注釋2:目錄第33號"抗艾滋病用藥"是指國家免費治療艾滋病的藥品。
注釋3:目錄第36號"青蒿素類藥物"是指衛生部辦公廳印發的《抗瘧藥使用原則和用藥方案(修訂稿)》中所列的以青蒿素類藥物為基礎的復方制劑、聯合用藥的藥物和青蒿素類藥物注射劑。
注釋4:目錄第146號"胰島素"是指動物源胰島素,包括短效、中效、長效及預混胰島素。
注釋5:目錄第185號"抗蛇毒血清"包括抗蝮蛇毒血清、抗五步蛇毒血清、抗銀環蛇毒血清、抗眼鏡蛇毒血清。注釋6:目錄第186號"國家免疫規劃用疫苗"是指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的疫苗。
注釋7:目錄第188號"硫酸鋇"包括
篇2:基本藥物使用管理制度
為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實施基本藥物制度,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有效控制藥品費用增長,減輕群眾就醫負擔,按照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有關內容和要求,特制定我中心基本藥物管理制度:
1、堅持全面配備、優先和合理使用基本藥物。基本藥物是適應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劑型適宜,價格合理,能夠保障供應,公眾可公平獲得的藥品。認真落實國家和省有關基本藥物配備使用的規定,全面配備基本藥物,同時要按照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和基本藥物處方集要求,加強對中心醫務人員的培訓和指導,促進基本藥物的優先合理使用。
2、合理實施臨時用藥政策,加強臨時用藥管理。為保證突發事件、急診搶救、專科治療的配藥需要,中心可臨時使用部分目錄外藥品,具體用藥比例按省衛生廳《關于擴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臨時用藥范圍的通知》(閩衛農社函〔20**〕549號)規定執行,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臨時用藥品種數不超過我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用藥目錄品種總數(518種)的20%,臨時用藥應是醫保目錄或新農合目錄中的品種,使用臨時藥品,要按照省衛生廳《關于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有關工作的通知》(閩衛農社發明電〔20**〕281號)和《關于擴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臨時用藥范圍的通知》(閩衛農社函〔20**〕549號)規定,進行采購、銷售和備案管理。
3、加強中心臨床用藥管理,督促和監督其使用基本藥物,減輕患者藥品費用負擔。
4、按規定配備和使用基本藥物,配備基本藥物目錄內的藥品。
5、加強基本藥物購進與價格管理,基本藥物購進嚴格按照福建省招標管理有關規定執行,基本藥物價格按照零利潤銷售。
6、及時公布中心基本藥物購進和供應信息,中心基本藥物供應目錄應及時下發臨床科室。
7、積極宣傳國家基本藥物政策,加大基本藥物使用的宣傳與教育力度,加強基本藥物知識的培訓,提高醫師和患者使用基本藥物的自覺性。
8、認真貫徹執行藥品管理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規定,堅持臨床合理用藥制度,加強基本藥物應用管理,嚴格處方評價管理制度,對未按照規定使用基本藥物的科室與醫生,參照中心不合理用藥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篇3: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范本)
根據《*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精神,為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建立健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遴選調整管理機制,制定本辦法。
第一條基本藥物是適應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劑型適宜,價格合理,能夠保障供應,公眾可公平獲得的藥品。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和使用基本藥物,其他各類醫療機構也都必須按規定使用基本藥物。
第二條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的藥品包括化學藥品、生物制品、中成藥和中藥飲片。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主要依據臨床藥理學分類,中成藥主要依據功能分類。
第三條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負責協調解決制定和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相關政策問題,確定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框架,確定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遴選和調整的原則、范圍、程序和工作方案,審核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各有關部門在職責范圍內做好國家基本藥物遴選調整工作。委員會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國家中醫藥局、總后勤部衛生部組成。辦公室設在國家衛生計生委,承擔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第四條國家基本藥物遴選應當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價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藥并重、基本保障、臨床首選和基層能夠配備的原則,結合我國用藥特點,參照國際經驗,合理確定品種(劑型)和數量。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制定應當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基本醫療保障體系相銜接。
第五條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的化學藥品、生物制品、中成藥,應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原衛生部公布藥品標準的品種。除急救、搶救用藥外,獨家生產品種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應當經過單獨論證。
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名稱采用中文通用名稱和英文國際非專利藥名中表達的化學成分的部分,劑型單列;中成藥采用藥品通用名稱。
第六條下列藥品不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遴選范圍:
(一)含有國家瀕危野生動植物藥材的;
(二)主要用于滋補保健作用,易濫用的;
(三)非臨床治療首選的;
(四)因嚴重不良反應,國家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明確規定暫停生產、銷售或使用的;
(五)違背國家法律、法規,或不符合倫理要求的;
(六)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規定的其他情況。
第七條按照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確定的原則,國家衛生計生委負責組織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專家庫,報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審核。專家庫主要由醫學、藥學、藥物經濟學、藥品監管、藥品生產供應管理、醫療保險管理、衛生管理和價格管理等方面專家組成,負責國家基本藥物的咨詢和評審工作。
第八條國家衛生計生委會同有關部門起草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遴選工作方案和具體的遴選原則,經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審核后組織實施。制定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程序:
(一)從國家基本藥物專家庫中,隨機抽取專家成立目錄咨詢專家組和目錄評審專家組,咨詢專家不參加目錄評審工作,評審專家不參加目錄制訂的咨詢工作;
(二)咨詢專家組根據循證醫學、藥物經濟學對納入遴選范圍的藥品進行技術評價,提出遴選意見,形成備選目錄;
(三)評審專家組對備選目錄進行審核投票,形成目錄初稿;
(四)將目錄初稿征求有關部門意見,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審稿;
(五)送審稿經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審核后,授權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布。
第九條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在保持數量相對穩定的基礎上,實行動態管理,原則上3年調整一次。必要時,經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審核同意,可適時組織調整。調整的品種和數量應當根據以下因素確定:
(一)我國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和基本醫療保障水平變化;
(二)我國疾病譜變化;
(三)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評價;
(四)國家基本藥物應用情況監測和評估;
(五)已上市藥品循證醫學、藥物經濟學評價;
(六)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規定的其他情況。
第十條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品種,應當從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調出:
(一)藥品標準被取消的;
(二)國家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撤銷其藥品批準證明文件的;
(三)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經評估不宜再作為國家基本藥物使用的;
(四)根據藥物經濟學評價,可被風險效益比或成本效益比更優的品種所替代的;
(五)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認為應當調出的其他情形。
第十一條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調整應當遵循本辦法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第九條的規定,并按照本辦法第八條規定的程序進行。屬于第十條規定情形的品種,經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審核,調出目錄。
第十二條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遴選調整應當堅持科學、公正、公開、透明。建立健全循證醫學、藥物經濟學評價標準和工作機制,科學合理地制定目錄。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接受社會監督。
第十三條中藥飲片的基本藥物管理暫按國務院有關部門關于中藥飲片定價、采購、配送、使用和基本醫療保險給付等政策規定執行。
第十四條鼓勵科研機構、醫藥企業、社會團體等開展國家基本藥物循證醫學、藥物經濟學評價工作。
第十五條本辦法由國家衛生計生委負責解釋。
第十六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