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不安全行為題
如有你有幫助,請購買下載,謝謝!
1、入井人員要做到什么?
答:入井人員必須戴安全帽、隨身攜帶自救器和礦燈,嚴禁攜帶煙草和點火物品,嚴禁穿化纖衣服,入井前嚴禁喝酒。
2、作業時職工的權力是什么?
答:職工有權制止違章作業,拒絕違章指揮;當工作地點出現險情時,有權立即停止作業,撤到安全地點;當險情沒有得到處理不能保證人身安全時,有權拒絕作業。
3、對事故處理要做到哪“四不放過”?
答: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得不到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不落實不放過,教訓不吸取不放過。
4、什么是局部瓦斯積聚?采煤工作面哪些地點容易出現瓦斯積聚?
答:在巷道頂部空間、盲巷、獨頭巷道以及風流達不到的其他地點,出現瓦斯濃度在2%以上,體積在0.5M3以上的現象。有工作面上隅角、采空區附近、頂板冒落空洞內和采煤機附近。
5、礦井采取的綜合防塵措施主要有哪些?
答:(1)建立完善的防塵灑水管路系統;(2)進行煤層注水;(3)噴霧灑水(4)風流凈化;(5)放炮用水炮泥;(6)沖洗巷幫;(7)濕式打眼;(8)采空區灌水;(9)隔爆水棚;(10)刷白巷道;(11)個人防護。
6、安全管理有哪些基本原則?
答:1、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原則;2、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3、專管群治全員管理的原則;4、安全具有否決權的原則。
7、什么是“三人連鎖放炮制”?
答:三人連鎖放炮制是放炮前,放炮員將警戒牌交給班組長,由班組長派人警戒,并檢查頂板與支架情況,將自己攜帶的放炮命令牌交給瓦斯檢查員,瓦斯檢查員檢查瓦斯、煤塵合格后,將自己攜帶的放炮牌交給放炮員;放炮員發出放炮口哨后起先放炮。放炮后三牌各歸原主。
8、安全生產的“三并重”原則的含義是什么?
答:“管理、裝備、培訓”三并重原則是我國煤礦安全生產長期實踐經驗的總結;“管理”體現了對煤礦生產進行的組織、計劃、指揮、協調和控制;“裝備”是人們向自然斗爭的武器,先進的技術裝備不但有很高的效率,同時可以創造良好的作業環境,避免事故的發生;“培訓”是提高職工素質的主要手段,只有高素質的人才才能使用高技術的裝備和進行高水平的管理,才能確保安全生產的進行。
9、井下供電應做到三無,四有,兩齊,三全,三堅持的內容是什么?
答:三無:無雞爪子、無羊尾巴、無明接頭;
四有:有過電流和漏電保護裝置,有螺釘和彈簧墊,有密封圈和擋板,有接地裝置;
兩齊:電纜吊掛整齊,設備硐室清潔整齊;
三全:防護裝置全,絕緣用具全,圖紙資料全;
三堅持:堅持使用檢漏繼電器,堅持使用煤電鉆、照明和信號綜合保護,堅持使用風電和瓦斯電閉鎖。
10、什么是專用回風巷?
答:在采區巷道中,專門用于回風,不得用于運料、安設電氣設備的巷道。在煤(巖)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區,專用回風巷內還不得行人。
11、炮采工作面防塵措施有哪些?
答:炮采工作面應采取濕式打眼,使用水炮泥;爆破前、后應沖洗煤壁,爆破時應噴霧降塵,出煤時灑水。
1頁
如有你有幫助,請購買下載,謝謝!
12、井下發生瓦斯和煤塵爆炸時怎樣避災?
答:1)發現異常情況,迅速背向震動方向臥倒,并減少身體裸露。在爆炸瞬間,要屏住呼吸。2)應迎著風流撤退;佩帶自救器或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在最短路線繞到新鮮風流中。3)戴好自救器,沿避災路線離開災區。4)如無法撤離,設法找一個臨時避難硐室或較安全的地方躲避,躲避時要注意觀察巷道風流情況,躲避地點應留有明顯標記,發出呼救信號。13、《煤礦安全規程》對安全監控設備的調試、校正有何規定?
答:安全監控設備必須定期進行調試、校正,每月至少1次。甲烷傳感器、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等采用載體催化元件的甲烷檢測設備,每7天必須使用校準氣樣和空氣樣調校1次。每7天必須對甲烷超限斷電功能進行測試。
14、《煤礦安全規程》對安全監控設備的檢查有何規定?
答:必須每天檢查安全監控設備及電纜是否正常,使用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或便攜式光學甲烷檢測儀與甲烷傳感器進行對照,并將記錄和檢查結果報監測值班員;當兩者讀數誤差大于允許誤差時,先以讀數較大者為依據,采取安全措施并必須在8h內對2種設備調校完畢。
15.簡述“一炮三檢”內容和“三人聯鎖”放炮中的三個人?
答:“一炮三檢”是裝藥前、放炮前和放炮后的瓦斯檢查;“三人聯鎖”放炮中的三個人是指放炮員、班組長、瓦斯檢查員。
16、煤礦對井下放炮的安全距離是怎樣規定的?
答:井下放炮的安全距離是:巖巷100米;煤巷、半煤75米;采煤工作面30米。
19、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內容是什么?
答: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內容,概括地說,就是企業各級生產領導,應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中的安全工作負起的責任;各級工程技術人員、職能科室和生產工人,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應對安全工作負起的責任。
20、什么是敲幫問頂?
答:敲幫問頂概括講就是手持工具站在安全地點進行“一觀察、二問頂、三處理”。是檢查頂板和兩幫最簡單而又可靠的方法。
25、“三人聯鎖放炮制”在放炮時,持牌的三方各持什么牌?
答:放炮員持有“放炮牌”,班組長持有“警戒牌”,瓦檢員(安全員)持有“放炮命令牌”。26、煤與瓦斯突出的征兆有哪些?
答:出現以下一種或多種征兆時,就可能發生煤與瓦斯突出,因此在觀察到以下征兆時要立即停止作業、從作業地點撤出,并報告部門。
無聲征兆:工作面頂板壓力增大,煤壁被擠出、片幫掉渣、頂板下沉或底板鼓起,煤層層理紊亂、煤暗淡無光澤,工作面風流中瓦斯忽大忽小,打鉆時有頂鉆卡鉆、噴瓦斯等現象。有聲征兆:煤層發出劈裂聲、悶雷聲、機槍聲、聲音由遠到近、由小到大,有短暫的、有連續的間隔時間長短不一,煤壁發生震動或沖擊,頂板來壓、支架發出折裂聲。
28、《國務院關于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中,對舉報煤礦重大安全生產隱患和違法行為的人員,是如何獎勵?
答:舉報煤礦重大安全生產隱患和違法行為的,受理的舉報經調查屬實的,受理舉報的部門或者機構應當給予實名舉報的最先舉報人1000――1萬的獎勵。
第二部分
1、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業地點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B)時,必須停止用電鉆打眼;達到1.5%時,必須停止工作,切斷電源,撤出人員,進行處理。
2、局部瓦斯積聚是指體積在(B)m3以上的空間內瓦斯濃度達到2%。
A.1.0
B.0.5
C.1.5
3、瓦斯爆炸的濃度為(A)
2頁
如有你有幫助,請購買下載,謝謝!
A.5-16%
B.5-20%
C.3-18%
4、放炮地點附近(C)以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達到1%時嚴禁放炮.
A、10m
B、15m
C、20m
5.采掘工作面的溫度不得超過(A)℃.
A、26℃
B、28℃
C、30℃
6.工作面出現異常氣味,如煤油味,汽油味,松節油或焦油味,表明風流上方存在(C).
A、瓦斯突出
B、頂板冒落
C、煤炭自燃
10.采區回風巷、采掘工作面回風巷風流中二氧化碳濃度超過(B)時,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A.0.75%
B.1.0%C、1.5%
11.電動機或其開關安設地點附近20m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C)時,必須停止工作,切斷電源,撤出人員,進行處理。
A.0.5%
B.1.0%
12.煤塵爆炸的下限濃度是(A)。
A.45mg/m3B。45g/m3C。2000mg/m3
15.過濾式自救器可作為井下發生瓦斯爆炸、煤塵爆炸和(A)事故時,災區人員逃生的工具。
A.礦井火災B煤與瓦斯突出C瓦斯噴出
24.在有煤塵爆炸危險的煤層中,掘進工作面爆破前后,附近(B)的巷道內必須灑水降塵。
A.10米B.20米C.100米
25.瓦斯爆炸的引火溫度為(A)℃。
A、650―750
B、>800
C、>1000
26.采掘工作面電動機附近(A)米范圍內,瓦斯濃度達到1.5%時,必須停止運轉、切斷電源、撤出人員、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A、20
B、10
C、15
27.皮帶機頭的防滅火用砂的體積不得少于(B)立方。
A.0.1
B.0.2
C.0.3
28.礦井火災的三要素是指(A)。
A、可燃物、引火源、充足的氧氣;
B、引火源、爆炸物、氮氣;
C、汽油、火源和空氣。
32.礦井相對瓦斯涌出量是指礦井(B)。
A.在正常生產情況下月平均產煤一噸的瓦斯涌出量。
B.在單位時內涌出瓦斯的立方米數。
C.連續涌出的瓦斯量。
33.低瓦斯礦井中,相對瓦斯涌出量大于(A)m3/t的個別區域(采煤工作面或采區)應作為高瓦斯區,按高瓦斯礦井管理。
A.10B.5C.15
36.厚度為1.3-3.5米的煤層稱(B)。
A、薄煤層
B、中厚煤層
C、厚煤層
37.皮帶機頭至少應配備(B)個滅火器。
A.1
B.2
C.3
38.上盤相對下降,下盤相對上升的斷層叫(A)。
3頁
篇2:煤礦生產中不安全行為原因控制措施
煤礦的絕大多數事故是由環境因素和人的行為因素造成的,即物和環境的不安全狀態和人的不安全行為所致。人的不安全行為不僅可直接造成事故,而且會導致物和環境的不安全狀態,形成事故隱患。
1.煤礦生產中不安全行為的類型及產生原因
1.1不安全行為的類型
安全行為學中,將人的不安全行為分為有意識的不安全行為和無意識的不安全行為。根據煤礦產生的不安全行為的具體體現,可將其分為三種類型:故意行為、隨意行為和無意行為。
故意行為即明知故犯,當事人在進行某種作業時,明知道怎樣做才符合規定,但出于某種個人目的卻不按規定去做。如在井下高瓦斯區帶電檢修電氣設備,明知道此種做法是嚴重違章行為,并有造成瓦斯爆炸的危險,但圖省事或其他原因,而有意采取錯誤行為。
隨意行為是按自己的意思行事,當事人不考慮具體條件和對錯就自行其是。如忽視警示標志或警示信號;乘坐罐籠或人車時搶上搶下;工作累了隨便躺臥,熱了摘掉礦帽,脫去防護服等。
無意行為是當事人對自己的行為過錯沒有意識到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行為的對錯,有的事后可察覺到,有的一直沒察覺。如操作機電設備按錯按鈕;絞車司機聽錯信號;新工人對煤礦井下不熟悉而產生的某些錯誤行為等。
1.2不安全行為的產生原因
不安全行為的產生原因較為復雜,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有個體內在因素、如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知識和技能因素等;有外在客觀因素,如環境因素、管理因素等。根據煤礦從業人員在生產中的行為表現,其不安全行為的產生主要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知識與技能缺陷。知識不足容易產生無意行為,技能不熟練容易造成工作上的偏差和操作上的失誤。在煤礦從業人員中農民工占很大比例,他們文化水平較低、接受能力差,對煤礦安全生產知識掌握不足、技能熟練程度差、生產實踐經驗缺乏,因而促成不安全行為多發。
(2)生產環境影響。心理學認為,行為是人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并隨人和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因此生產環境對不安全行為的產生有直接影響。煤礦井下光線昏暗、視野窄,容易造成作業不準確,并易使人感到困倦、精神不振,而造成操作失誤;井下作業空間狹小易使操作動作變形;采掘作業場所風機及采掘機械噪聲大,嚴重的噪聲影響語言和聲音信息交流并易使人多疑易怒,從而產生不安全行為。
(3)思想和情緒因素。思想和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態度的反映,與人的行為有直接關系。有無所謂思想的人,對安全持麻木不仁的態度,視一些安全制度、規定、措施為束縛手腳的條條框框。有麻痹思想的人,明知安全重要但不重視,做事馬虎大意。持僥幸思想的人,明知道有危險,卻因怕麻煩而不采取安全措施,抱有僥幸過關的態度。情緒急躁的人,求勝心切,往往工作不仔細,易出現有章不循現象。情緒煩躁的人,工作精神不集中,自身與外界環境不能很好協調,極易產生不安全行為。
(4)利益與管理原因。煤礦企業的領導者為了片面地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安全,產生違章生產、違章指揮;工人為了多進尺、多出煤、多收入而忽視安全,產生違章作業。企業安全管理不好,規章制度不完善,作業規程不完整,監督檢查不嚴,從而助長了職工的不安全行為發生。
2.不安全行為的控制措施
2.1強化安全教育培訓
安全教育培育包括安全生產知識和安全法規教育、生產技術知識和崗位培訓等,此外從控制不安全行為出發,還要進行安全態度和安全思想教育。
通過安全生產知識和安全法規教育提高員工對安全生產的認識,增強安全意識,規范行為;通過生產技術知識和崗位培訓,提高職業技能,避免工作差錯和操作失誤;通過安全態度和安全思想教育,消除員工頭腦中對安全的錯誤傾向性,克服不安全的個性心理,端正安全態度,提高搞好安全生產的自覺性和責任心,從而避免不安全行為。
2.2加強安全管理
根據煤炭企業的特點,以控制不安全行為為目標的安全管理,宜采取激勵與強制相結合的方式。在安全管理學中激勵是指利用人的心理因素和行為規律激發人的積極性;強制是用強制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為。通過激勵引導員工的行為向安全方面發展,通過強制對員工的不安全行為進行約束。
(1)企業領導以身作則,帶頭不違章生產、不違章指揮,以“榜樣”激勵員工不違章作業。
(2)將個人的經濟利益與安全掛鉤,搞好安全則得獎金,出了事故則遭罰款,通過經濟利益激勵促使員工關注安全。
(3)開展群眾性的安全宣教工作,通過精神心理激勵,祈望安全。
(4)嚴格執行各種安全法規和規章制度,違者必究,強制約束不安全行為。
(5)加強安全監察,發現問題及時查處,強制監督不安全行為。
2.3科學地選用人員,做到人機匹配
各工作崗位和工種都有其特定的職業要求,要根據職業要求科學地選擇和配備人員,使職業適宜性人員從業,做到人機匹配。如果安排不當,易導致不安全行為產生。像普采工作面的采煤工,需要體力強的人員從業,如選用體質弱的人員從業,在其體力不支時易產生不安全行為;絞車司機要選擇視力和聽力敏捷,精神專注的人員從業,否則易出現操作失誤。
2.4改善作業環境
由于煤礦井工生產的特殊性,作業環境受許多客觀因素的制約,不同于地面工廠。所以作業環境的改善,主要是使環境達到并保持作業人員能適應的狀態。各種作業空間的尺寸和機電設備的安置都要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作業地點的照明要保持合理的亮度;噪聲大的設備要采用消聲設備及相應措施;作業環境要保持整潔。總之,要使作業環境達到作業人員不能因環境而產生不良的心理和生理反應,從而避免不安全
行為的發生。
2.5做好思想和情緒的調解
企業員工因思想情緒的變化而影響正常工作的事件突出表現在:工資和福利待遇問題、工作晉級問題、與領導矛盾問題、家庭和個人生活中發生的問題等。企業的有關領導發現問題要及時調解,防止因此而引起不安全行為。員工的工資和福利待遇要公平、合理,并按時發放;員工的晉級要公正,不徇私情;員工與領導者發生矛盾,領導者要高姿態,通過互相交流和談心等方式加以化解;員工家庭和個人生活中出現問題和困難,有關領導和部門要妥善解決。
對不安全行為的控制是一個較復雜的系統工程,工作要耐心、細致、注重實效并不斷創新。控制不安全行為防止事故發生,投入極小容易見效,如工作做到位,可產生長效。
篇3:煤礦生產中不安全行為原因控制措施
煤礦的絕大多數事故是由環境因素和人的行為因素造成的,即物和環境的不安全狀態和人的不安全行為所致。人的不安全行為不僅可直接造成事故,而且會導致物和環境的不安全狀態,形成事故隱患。
一、煤礦生產中不安全行為的類型及產生原因
1、不安全行為的類型
安全行為學中,將人的不安全行為分為有意識的不安全行為和無意識的不安全行為。根據煤礦產生的不安全行為的具體體現,可將其分為三種類型:故意行為、隨意行為和無意行為。
故意行為即明知故犯,當事人在進行某種作業時,明知道怎樣做才符合規定,但出于某種個人目的卻不按規定去做。如在井下高瓦斯區帶電檢修電氣設備,明知道此種做法是嚴重違章行為,并有造成瓦斯爆炸的危險,但圖省事或其他原因,而有意采取錯誤行為。
隨意行為是按自己的意思行事,當事人不考慮具體條件和對錯就自行其是。如忽視警示標志或警示信號;乘坐罐籠或人車時搶上搶下;工作累了隨便躺臥,熱了摘掉礦帽,脫去防護服等。
無意行為是當事人對自己的行為過錯沒有意識到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行為的對錯,有的事后可察覺到,有的一直沒察覺。如操作機電設備按錯按鈕;絞車司機聽錯信號;新工人對煤礦井下不熟悉而產生的某些錯誤行為等。
2、不安全行為的產生原因
不安全行為的產生原因較為復雜,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有個體內在因素、如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知識和技能因素等;有外在客觀因素,如環境因素、管理因素等。根據煤礦從業人員在生產中的行為表現,其不安全行為的產生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知識與技能缺陷。知識不足容易產生無意行為,技能不熟練容易造成工作上的偏差和操作上的失誤。在煤礦從業人員中農民工占很大比例,他們文化水平較低、接受能力差,對煤礦安全生產知識掌握不足、技能熟練程度差、生產實踐經驗缺乏,因而促成不安全行為多發。
(2)生產環境影響。心理學認為,行為是人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并隨人和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因此生產環境對不安全行為的產生有直接影響。煤礦井下光線昏暗、視野窄,容易造成作業不準確,并易使人感到困倦、精神不振,而造成操作失誤;井下作業空間狹小易使操作動作變形;采掘作業場所風機及采掘機械噪聲大,嚴重的噪聲影響語言和聲音信息交流并易使人多疑易怒,從而產生不安全行為。
(3)思想和情緒因素。思想和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態度的反映,與人的行為有直接關系。有無所謂思想的人,對安全持麻木不仁的態度,視一些安全制度、規定、措施為束縛手腳的條條框框。有麻痹思想的人,明知安全重要但不重視,做事馬虎大意。持僥幸思想的人,明知道有危險,卻因怕麻煩而不采取安全措施,抱有僥幸過關的態度。情緒急躁的人,求勝心切,往往工作不仔細,易出現有章不循現象。情緒煩躁的人,工作精神不集中,自身與外界環境不能很好協調,極易產生不安全行為。
(4)利益與管理原因。煤礦企業的領導者為了片面地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安全,產生違章生產、違章指揮;工人為了多進尺、多出煤、多收入而忽視安全,產生違章作業。企業安全管理不好,規章制度不完善,作業規程不完整,監督檢查不嚴,從而助長了職工的不安全行為發生。
二、不安全行為的控制措施
1、強化安全教育培訓
安全教育培育包括安全生產知識和安全法規教育、生產技術知識和崗位培訓等,此外從控制不安全行為出發,還要進行安全態度和安全思想教育。
通過安全生產知識和安全法規教育提高員工對安全生產的認識,增強安全意識,規范行為;通過生產技術知識和崗位培訓,提高職業技能,避免工作差錯和操作失誤;通過安全態度和安全思想教育,消除員工頭腦中對安全的錯誤傾向性,克服不安全的個性心理,端正安全態度,提高搞好安全生產的自覺性和責任心,從而避免不安全行為。
2、加強安全管理
根據煤炭企業的特點,以控制不安全行為為目標的安全管理,宜采取激勵與強制相結合的方式。在安全管理學中激勵是指利用人的心理因素和行為規律激發人的積極性;強制是用強制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為。通過激勵引導員工的行為向安全方面發展,通過強制對員工的不安全行為進行約束。
(1)企業領導以身作則,帶頭不違章生產、不違章指揮,以“榜樣”激勵員工不違章作業。
(2)將個人的經濟利益與安全掛鉤,搞好安全則得獎金,出了事故則遭罰款,通過經濟利益激勵促使員工關注安全。
(3)開展群眾性的安全宣教工作,通過精神心理激勵,祈望安全。
(4)嚴格執行各種安全法規和規章制度,違者必究,強制約束不安全行為。
(5)加強安全監察,發現問題及時查處,強制監督不安全行為。
3、科學地選用人員,做到人機匹配
各工作崗位和工種都有其特定的職業要求,要根據職業要求科學地選擇和配備人員,使職業適宜性人員從業,做到人機匹配。如果安排不當,易導致不安全行為產生。像普采工作面的采煤工,需要體力強的人員從業,如選用體質弱的人員從業,在其體力不支時易產生不安全行為;絞車司機要選擇視力和聽力敏捷,精神專注的人員從業,否則易出現操作失誤。
4、改善作業環境
由于煤礦井工生產的特殊性,作業環境受許多客觀因素的制約,不同于地面工廠。所以作業環境的改善,主要是使環境達到并保持作業人員能適應的狀態。各種作業空間的尺寸和機電設備的安置都要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作業地點的照明要保持合理的亮度;噪聲大的設備要采用消聲設備及相應措施;作業環境要保持整潔。總之,要使作業環境達到作業人員不能因環境而產生不良的心理和生理反應,從而避免不安全行為的發生。
5、做好思想和情緒的調解
企業員工因思想情緒的變化而影響正常工作的事件突出表現在:工資和福利待遇問題、工作晉級問題、與領導矛盾問題、家庭和個人生活中發生的問題等。企業的有關領導發現問題要及時調解,防止因此而引起不安全行為。員工的工資和福利待遇要公平、合理,并按時發放;員工的晉級要公正,不徇私情;員工與領導者發生矛盾,領導者要高姿態,通過互相交流和談心等方式加以化解;員工家庭和個人生活中出現問題和困難,有關領導和部門要妥善解決。
對不安全行為的控制是一個較復雜的系統工程,工作要耐心、細致、注重實效并不斷創新。控制不安全行為防止事故發生,投入極小容易見效,如工作做到位,可產生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