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構造地震勘探技術思考
煤礦構造地震勘探技術思考
1三維地震野外施工方法
1.1試驗工作施工前先進行低速帶調查,并進行各種參數試驗,具體
參數如下:a)基巖出露區用風鉆鉆進成孔,孔深3m,藥量選為1kg~
1.5kg;b)薄黃土覆蓋區風鉆成孔,孔深至基巖面下1m~2m,藥量選為
1kg~1.5kg;c)厚黃土覆蓋區機械鉆(機械鉆到達不了的地方用洛陽鏟)成孔,孔深至基巖面,藥量選為2kg~3kg;d)本區干擾波主要有
面波、聲波和一些隨機干擾,采取埋悶井和壓土袋,壓制干擾較為明顯。
1.2觀測系統的確定
1.2.1覆蓋次數選擇覆蓋次數選擇取決于與信噪比相關的因數:隨機
噪聲強弱、壓制多次波、保證速度分析精度和表層靜校正量求取質量1。本區地震勘探的覆蓋次數選為4×5=20次。
1.2.2最大炮檢距Xmax選擇最大炮檢距選擇要考慮的因素包括:大入射角入射時對反射系數穩定性的影響、動校拉伸畸變對信號頻率的影響、速度分析精度要求等。為防止大入射角入射時反射系數不穩定的
影響,最大炮檢距應近似等于主要目標深度,即:Xmax≈目標深度。
本次勘探的最大主要目的層5#煤層的深度約450m,最大炮檢距應在
360m~500m附近較為合理,這同時也避免了因動校正引起的拉伸畸變、接口曲率變化引起的反射點彌散現象。
1.2.3鑲邊寬度鑲邊寬度選擇主要考慮:目的層埋深及勘探邊界巖沿X、Y方向的最大傾角。本區地層總體走向南北,傾向西,傾角一般為3°~10°。5#煤層在西部埋藏深度約480m,垂直西邊界最大傾角10°左右,其鑲邊寬度應為84m,本次鑲邊寬度為95m。
1.2.4檢波器及組合選用依據完成地質任務所需主頻及頻帶,由檢波
器頻率特征分析,選用自然頻率為60Hz的數字檢波器可以兼顧。考慮
本區地形復雜等特點,擬采用3串組合檢波器同坑、無組內距的檢波
器組合方式。
1.2.5觀測系統觀測系統參數見表1。
1.3本區施工技術難點及針對性措施a)因為本區表、淺層地震地質條
件極為復雜―――黃土覆蓋層較厚及基巖風化巖出露,為獲得較好單
炮記錄、完成地質任務,必須改善激發條件。根據在鄰區的三維地震
勘探施工經驗,采用不同成孔工具,包括:機械鉆、洛陽鏟、風鉆等。在區東南部黃土較厚地區,井深達到30m。在炮井下藥后埋井悶井,使震源藥柱與炮井孔壁最佳耦合,對于<5m的炮井還在上面加壓沙袋,
壓制面波及聲波干擾。針對本區刮風對記錄有較大影響,采用了挖坑
埋實和去掉檢波點周圍附近雜物的方法,保證檢波器附近沒有干擾源;
b)本區施工過程中另一個不利因素是村莊等建筑物。測區內有多個村莊,村莊部位采用三維觀測系統變觀軟件進行變觀,具體方法為采用
大排列接收,增加炮點。檢波器盡可能沿設計位置翻墻越戶鋪設,遇
到房屋可偏移布置,但要通知施工員。對村內及周邊所有炮點、檢波
點進行復測;c)三維測區內有多條電力線通過,主要分布在西邊界處,西部邊界附近有北同蒲鐵路線,車流量較大,其方向與三維測線垂直。多種干擾同時影響地震采集工作,對地震單炮記錄有一定影響。針對
此情況,在該部位采取了以下應對措施:(a)增強放炮時的背景噪音監控;(b)增加接收道數,提升該部分疊加次數,保證疊加剖面質量;d)
針對本區地表高差變化大,地表地震地質條件復雜等實際情況所設計
的10線8炮觀測系統,具有共面元道集內炮檢距分布均勻,反射方位
角分布均勻等特點。既可保證同時接收淺、中、深各個目的層信息,
又能提升速度分析精度;同時,均勻分布的較廣反射方位角可真實顯
示三維地震反射波的射線特點,提升成像精度;e)本次施工采用60Hz
高靈敏度檢波器,盡量提升高頻反射信號。檢波器挖坑埋置,清除周
邊雜草,以減少外界高頻干擾。
2地震資料處理和解釋方法
2.1資料處理在本次數據處理中,結合勘探區地質任務和勘探區淺、
深層地震地質條件,在試處理基礎上,選擇了適合本區特點的處理模
塊及處理參數,針對性地制定處理流程,做好每一個處理環節的質量
監控,確保了處理成果的質量和效果。主要流程包括:靜校正處理、
真振幅恢復和壓制干擾波的處理、速度分析、剩余靜校正處理及三維
保幅疊加、疊后處理、偏移等。
2.2資料解釋a)搜集整理工區內鉆井資料、測井資料、生產和測試資
料等,分析區內地質構造規律,對所有資料歸類、統計并建檔,以備
隨時調取使用;建立解釋工作數據庫,加載所有必要資料;b)利用三
維可視化(旋轉、光照、透視)技術及動態演示功能,了解工區構造
特征及地層接觸關系等背景;c)快速提取反射波屬性,對工區構造特征,特別是斷層展布規律作進一步認識;d)收集工區的井曲線及以往
地震資料,認識、分析并借鑒以往所標定的各主要目的層波組特征,
并應用于工區標定;e)資料解釋時,任意向時間剖面和水平切片、層
拉平切片及各種屬性分析相結合,先用大網格進行層位閉合及大構造
解釋,之后逐步加密作詳細解釋。同時運用三維可視化、水平時間切片、屬性解釋等技術進行綜合解釋研究,最終形成精細解釋方案2;f)根據解釋成果,進行各種圖件的制作。
3勘探結果及驗證情況
經過野外數據采集及室內資料處理、解釋,全區共揭露斷層16條、
陷落柱1個。該公司在勘探區范圍內進行地面鉆探,對區內個別大斷
層進行了驗證,在生產過程中所揭露斷層對勘探確定斷層進行進一步
驗證。如在2#煤首采工作面掘進中,遇見了地震所圈定的斷層4條,
位置在允許偏移范圍內。但落差小于5m的斷層在回采過程中有時沒有,該處僅有巖性變化,且落差判斷不準確。
4結語
三維地震勘探對大于5m的斷層及主采煤層賦存情況探測起到很好效果,根據地震勘探成果對原礦井采區設計進行了優化修改,確保了煤
礦投產后順利施工。高分辨率三維地震勘探對于綜采礦井是很有必要推廣的一項探查手段。
煤礦構造地震勘探技術思考
篇2:煤礦構造地震勘探技術思考
煤礦構造地震勘探技術思考
1三維地震野外施工方法
1.1試驗工作施工前先進行低速帶調查,并進行各種參數試驗,具體
參數如下:a)基巖出露區用風鉆鉆進成孔,孔深3m,藥量選為1kg~
1.5kg;b)薄黃土覆蓋區風鉆成孔,孔深至基巖面下1m~2m,藥量選為
1kg~1.5kg;c)厚黃土覆蓋區機械鉆(機械鉆到達不了的地方用洛陽鏟)成孔,孔深至基巖面,藥量選為2kg~3kg;d)本區干擾波主要有
面波、聲波和一些隨機干擾,采取埋悶井和壓土袋,壓制干擾較為明顯。
1.2觀測系統的確定
1.2.1覆蓋次數選擇覆蓋次數選擇取決于與信噪比相關的因數:隨機
噪聲強弱、壓制多次波、保證速度分析精度和表層靜校正量求取質量1。本區地震勘探的覆蓋次數選為4×5=20次。
1.2.2最大炮檢距Xmax選擇最大炮檢距選擇要考慮的因素包括:大入射角入射時對反射系數穩定性的影響、動校拉伸畸變對信號頻率的影響、速度分析精度要求等。為防止大入射角入射時反射系數不穩定的
影響,最大炮檢距應近似等于主要目標深度,即:Xmax≈目標深度。
本次勘探的最大主要目的層5#煤層的深度約450m,最大炮檢距應在
360m~500m附近較為合理,這同時也避免了因動校正引起的拉伸畸變、接口曲率變化引起的反射點彌散現象。
1.2.3鑲邊寬度鑲邊寬度選擇主要考慮:目的層埋深及勘探邊界巖沿X、Y方向的最大傾角。本區地層總體走向南北,傾向西,傾角一般為3°~10°。5#煤層在西部埋藏深度約480m,垂直西邊界最大傾角10°左右,其鑲邊寬度應為84m,本次鑲邊寬度為95m。
1.2.4檢波器及組合選用依據完成地質任務所需主頻及頻帶,由檢波
器頻率特征分析,選用自然頻率為60Hz的數字檢波器可以兼顧。考慮
本區地形復雜等特點,擬采用3串組合檢波器同坑、無組內距的檢波
器組合方式。
1.2.5觀測系統觀測系統參數見表1。
1.3本區施工技術難點及針對性措施a)因為本區表、淺層地震地質條
件極為復雜―――黃土覆蓋層較厚及基巖風化巖出露,為獲得較好單
炮記錄、完成地質任務,必須改善激發條件。根據在鄰區的三維地震
勘探施工經驗,采用不同成孔工具,包括:機械鉆、洛陽鏟、風鉆等。在區東南部黃土較厚地區,井深達到30m。在炮井下藥后埋井悶井,使震源藥柱與炮井孔壁最佳耦合,對于<5m的炮井還在上面加壓沙袋,
壓制面波及聲波干擾。針對本區刮風對記錄有較大影響,采用了挖坑
埋實和去掉檢波點周圍附近雜物的方法,保證檢波器附近沒有干擾源;
b)本區施工過程中另一個不利因素是村莊等建筑物。測區內有多個村莊,村莊部位采用三維觀測系統變觀軟件進行變觀,具體方法為采用
大排列接收,增加炮點。檢波器盡可能沿設計位置翻墻越戶鋪設,遇
到房屋可偏移布置,但要通知施工員。對村內及周邊所有炮點、檢波
點進行復測;c)三維測區內有多條電力線通過,主要分布在西邊界處,西部邊界附近有北同蒲鐵路線,車流量較大,其方向與三維測線垂直。多種干擾同時影響地震采集工作,對地震單炮記錄有一定影響。針對
此情況,在該部位采取了以下應對措施:(a)增強放炮時的背景噪音監控;(b)增加接收道數,提升該部分疊加次數,保證疊加剖面質量;d)
針對本區地表高差變化大,地表地震地質條件復雜等實際情況所設計
的10線8炮觀測系統,具有共面元道集內炮檢距分布均勻,反射方位
角分布均勻等特點。既可保證同時接收淺、中、深各個目的層信息,
又能提升速度分析精度;同時,均勻分布的較廣反射方位角可真實顯
示三維地震反射波的射線特點,提升成像精度;e)本次施工采用60Hz
高靈敏度檢波器,盡量提升高頻反射信號。檢波器挖坑埋置,清除周
邊雜草,以減少外界高頻干擾。
2地震資料處理和解釋方法
2.1資料處理在本次數據處理中,結合勘探區地質任務和勘探區淺、
深層地震地質條件,在試處理基礎上,選擇了適合本區特點的處理模
塊及處理參數,針對性地制定處理流程,做好每一個處理環節的質量
監控,確保了處理成果的質量和效果。主要流程包括:靜校正處理、
真振幅恢復和壓制干擾波的處理、速度分析、剩余靜校正處理及三維
保幅疊加、疊后處理、偏移等。
2.2資料解釋a)搜集整理工區內鉆井資料、測井資料、生產和測試資
料等,分析區內地質構造規律,對所有資料歸類、統計并建檔,以備
隨時調取使用;建立解釋工作數據庫,加載所有必要資料;b)利用三
維可視化(旋轉、光照、透視)技術及動態演示功能,了解工區構造
特征及地層接觸關系等背景;c)快速提取反射波屬性,對工區構造特征,特別是斷層展布規律作進一步認識;d)收集工區的井曲線及以往
地震資料,認識、分析并借鑒以往所標定的各主要目的層波組特征,
并應用于工區標定;e)資料解釋時,任意向時間剖面和水平切片、層
拉平切片及各種屬性分析相結合,先用大網格進行層位閉合及大構造
解釋,之后逐步加密作詳細解釋。同時運用三維可視化、水平時間切片、屬性解釋等技術進行綜合解釋研究,最終形成精細解釋方案2;f)根據解釋成果,進行各種圖件的制作。
3勘探結果及驗證情況
經過野外數據采集及室內資料處理、解釋,全區共揭露斷層16條、
陷落柱1個。該公司在勘探區范圍內進行地面鉆探,對區內個別大斷
層進行了驗證,在生產過程中所揭露斷層對勘探確定斷層進行進一步
驗證。如在2#煤首采工作面掘進中,遇見了地震所圈定的斷層4條,
位置在允許偏移范圍內。但落差小于5m的斷層在回采過程中有時沒有,該處僅有巖性變化,且落差判斷不準確。
4結語
三維地震勘探對大于5m的斷層及主采煤層賦存情況探測起到很好效果,根據地震勘探成果對原礦井采區設計進行了優化修改,確保了煤
礦投產后順利施工。高分辨率三維地震勘探對于綜采礦井是很有必要推廣的一項探查手段。
煤礦構造地震勘探技術思考
篇3:煤礦火工品管理制度
煤礦火工品管理制度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加強我礦的安全基礎工作,更好落實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制,突出抓好我礦的火工品管理,徹底預防火工品引發的各類事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爆炸物品的管理條例》和《煤礦安全規程》,結合我礦火工品管理的實際情況,特制定工品各項管理制度。
一、爆破材料儲存運輸領退制度
1、炸藥、雷管必須存放在儲存室內,同庫儲存兩種以上炮藥時,必須符合炸藥制造廠暫行規程規定,雷管與炸藥不得在同庫儲存,并設專人管理。
2、對庫存炸藥、雷管,庫管人員要經常檢查清點,做到日清、旬結,保證賬、卡、物相符,保衛科每月檢查清點一次。
3、地面運送火工品必須有使用單位按規定辦理證件,方可領運,并符合《規程》規定。
4、在運送途中,不準隨意停留,到現場后,分別入置安全地點,不準隨意亂放。
5、運送到工作地點后,開箱使用前必須有安全員、班長、放炮員在現場親自清點數量,并做好記錄,方可使用,安全員簽字為準。
6、當放炮工作結束后,安全員要對當班使用的火工品數量進行核實清點,確認無誤后方可進行簽字。
7、電雷管必須由爆破工親自運送,炸藥應由爆破工或在爆破工監護下由具體人員運送。
8、攜帶爆炸材料上下井時,人車內攜帶爆炸材料的人員不得超過2人/次,其它人員不得同車上下。
9、爆破工作必須由專職爆破工擔任,并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制”及“三人連鎖放炮制”。
10、本班剩余的炸藥、雷管應在當班全部退交炸藥庫嚴禁個人私自存放。
15、電雷管全電阻檢查記錄和電爆網路全電阻檢查記錄
二、電雷管編號制度
為切實加強火工品的管理,防止發生意外或丟失,制定電雷管編號制度。
一、領取雷管時,庫管員用專用手持機刷卡發放并認真填寫雷管編碼信息登記表。
1、雷管編號按廠家出廠的流水號為準。
2、填寫雷管使用編碼登記單,橫欄“個位”0―9是指盒內雷管流水號的個位,縱欄“十位”0―9是指盒內雷管流水號的十位,中間交叉空格用于填寫相應編碼雷管領用人的姓名。
3、按要求規范填寫企業代號;按雷管合格證提供的生產日期填寫生產日期;按雷管的箱號、盒號條形碼后三位數填寫箱號、盒號。
4、填寫領用人和發放人姓名時必須由本人填寫不能代簽,并將領取日期、數量、實際用量填寫清楚。
二、填寫記錄時必須字跡工整清楚,不得涂改,是否符合要求由主管主任審核。本記錄一式二份,一份井口留底,保留5年以上備查,一份在右上角帖盒號標簽報于公安部門備案。
三、發放時,火工品庫管員必須按井口雷管領用計劃單和有關規定按編號順序發放,不得丟三落四。
四、交班時,交班人必須向接班人交清本班雷管的發放情況,交不清時,接班人可以拒絕接班并報告井主管部門。
五、由于庫管員失職造成雷管流失,由庫管員全面負責,發生問題追究其法律責任。
六、電雷管必須由庫管人員先用電雷管檢測儀逐個進行電阻測試,并將腳線扭結短路,合格后編號,只有經過編號的雷管才容許發放。
七、使用爆破工的聯號對雷管進行編號,由藥庫發放員登記造冊保存備查。
八、嚴禁不同爆破工使用同一聯號和串號使用雷管。
九、爆破工領取的爆破材料,不得遺失,不得亂扔亂放;不得轉借他人,不得私自銷毀、扔棄和挪作他用。
十、發現爆破材料丟失、被盜,爆破工應立即報告班組長和值班領導或向主管部門及公安機關報告。
三、爆炸材料丟失處理辦法
1、為切實搞好我礦的火工品管理,杜絕爆破材料丟失、外流、私藏、亂扔、偷盜等違法違紀現象的發生,堅決遏制礦山火工品引發的各類事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爆炸物品的管理條例》和《煤礦安全規程》,特制定本制度。
2、必須持本人放炮員合格證到藥庫領藥,沒證藥庫發放員不準發藥、管。如發現藥庫發放員給無證人員火藥,堅決予以開除。
3、各用火藥單位要迅速配齊炸藥箱和雷管箱,并在爆炸材料箱上寫明單位、編號。沒有爆炸材料箱及字跡不清的,藥庫發放員一律不準發藥、管,否則將追究藥庫發放員的責任。
4、炸藥箱、雷管箱要加鎖,無鎖或有鎖打不開者,藥庫發放員不準發給火藥,否則將追究藥庫發放員的責任。
5、炸藥箱、雷管當班使用完畢,要當班交回藥庫保管。若使用完炸藥、雷管當班不交回藥庫,并私藏,發現一個開除一個。
6、當班使用后剩余的藥、管要當班交回藥庫并辦理好清退手續。凡是把炸藥、雷管私自帶回宿舍或存放在更衣箱內,發現一個開除一個。
7、井下發現亂藏炸藥、雷管的,罰當班責任放炮員、班長嚴重“三違”登記;對查出的偷盜炸藥、雷管人員依法移交公安機關嚴肅處理。
四、爆炸材料銷毀制度
1、經檢驗確認變質、失效及不符合技術條件要求或不符合國家標準的爆破材料應分類建帳立卡、單獨存放,銷毀變質、失效的爆破材料,帳目要清楚,手續要齊全,并記錄備案。
2、根據《煤礦爆破材料管理質量標準化及考核評級辦法》的有關規定,變質、失效的炸藥100公斤,雷管500枚時,應及時向公安機關申請銷毀。
3、申請銷毀報告應寫明銷毀品種、數量、銷毀原因和安全措施,經轄區派出所審核,報滕州市公安局市局治安大隊審批后到指定地點進行銷毀,不經公安機關批準,嚴禁任何單位或個人私自銷毀。
4、處理地點,地面必須選擇在方圓500米無村無人的地方進行,嚴格按照批準的安全措施和程序操作。
5、銷毀工作必須由滕州公安局治安大隊現場管理,安全科、保衛科、辦公室等有關單位負責人參加。
6、銷毀地點必須在無石塊的地方挖一土坑,將雷管腳線下安排好,置于木箱內,用兩個號雷管夾引爆炸藥、將雷管腳線從木箱引出,然后把木箱封嚴,再用土把木箱埋好,用放炮線引出200米以外的上風頭地方,由放炮員用引爆器引爆。
7、引爆前要加強外圍警戒,防止過路行人、牲畜、車輛和其他可疑人員進入銷毀現場。要用漢語和哨子聯系好后,做到萬無一失,最后由負責人同意,放炮員方準引爆。
8、處理完畢后,對銷毀現場要組織人員詳細檢查,防止有殘藥殘管漏掉,發現這種情況要將全部殘藥殘管集中起來進行二次銷毀,最后檢查無誤后,方準銷毀工作結束。
五、火工品安全生產和安全管理責任制度
1、為了加強我礦火工品的安全管理,防止火工品丟失和被盜,堅決遏制因火工品出現的各種問題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本著對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高度負責的精神,特制定本制度。
2、公司成立了火工品領導小組,礦長任領導小組組長,安全副總經理和生產副總經理任領導小組副組長,各采掘工區負責人任領導小組成員。領導小組要明確責任、恪守職責、忠于職守,加強責任心,同心協力抓好火工品管理。
3、礦對爆炸材料的購買、存貯、領取、運送以及在采掘工作面的爆破使用中的安全生產和安全管理各個環節,都制定了相關責任制度,有關人員要認真履行職責。否則,如果出現問題,要對相關責任人堅決依照法律法規視情節追究其責任。
4、火藥管理員認真履行職責,嚴禁非工作人員進入庫區,放炮員交退藥、管時,應辦理清退手續。
5、需要領取炸藥和雷管時,必須有區(隊)長、技術人員審批、簽字蓋章或者主管部門簽字蓋章批準的火藥領取單到爆破材料庫領取當班的炸藥和雷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