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裝管理崗位職責
供應商管理SQE(電鍍、涂裝)天津津榮天宇精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津榮天宇精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津榮天宇,津榮天宇崗位職責:
1、執行供應商審核,參與項目前期的項目采購件供應商開發;
2、供應商認證合格后,幫助供應商完成項目APQP文件;
3、產品的及時跟蹤,幫助供應商解決開發中發現的問題點;
4、量產品受入檢查是發現的問題點的統計分析,推動供應商改善;
5、評估供應商潛在的質量風險,確保QCD滿足要求;
6、與采購、品質統計每月供應商的績效表現,對于進入TOP5的供應商重點推進改進;
任職要求:
1、機械專業、電鍍專業本科以上學歷;
2、至少3年的質量控制系統給的工作經驗;
3、熟悉APQP、MSA、FMEA、SPC等五大工具;
4、有電鍍、涂裝的將工作經驗
篇2:船舶及海工建造涂裝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1目的
為加強船舶及海工(以下統稱船舶)建造涂裝作業的安全管理,防止發生火災、爆炸和中毒事故,確保人員的健康安全以及財產安全,根據法律法規要求,借鑒國內多家船廠船舶涂裝作業安全管理規定,特制定本規定。
2適用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企業船舶建造一般涂裝作業安全管理。船舶建造特涂作業按照《特種涂裝作業安全環境管理規定》執行。
各企業要在本規定的指導原則下,進一步細化本企業的相關要求。
3引用標準
GB12942-2006《涂裝作業安全規程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技術要求》
GB7691-2003《涂裝作業安全規程安全管理通則》
GB6514-2008《涂裝作業安全規程涂漆工藝安全及其通風凈化》
GBZ1-20**《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
4名詞解釋
4.1涂裝作業
是指在船舶建造過程中油漆噴涂、油漆輥涂、化學除銹、化學清洗、裝修、裝潢、粘合等含有易燃易爆物質的作業,包括特殊涂裝作業。
船舶涂裝作業主要分為:分段涂裝作業、搭載以后的船舶涂裝作業。
4.2受限空間
受限空間是指工廠的各種設備內部(爐、罐、倉、管道、煙道等)和工廠的隧道、下水道、溝、坑、井、池、涵洞、閥門間、污水處理設施等封閉、半封閉的設施及場所(船艙、地下隱蔽工程、密閉容器、長期不用的設施或通風不暢的場所等)。總之,一切通風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氣體積聚和缺氧的設備、設施和場所都叫受限空間(作業受到限制的空間)。
船舶建造密閉艙室涂裝作業包括:涂裝房、部分分段、船舶搭載后的艙室涂裝作業。
5船舶涂裝作業安全管理要求
5.1總體安全管理要求
5.1.1?船舶涂裝作業的基本原則
分段制作階段應盡量將油漆做完整,減少搭載后密閉艙室涂裝作業量,降低安全風險。
5.1.2?施工單位資質
企業從事涂裝作業施工隊資質應滿足中遠船務關于涂裝作業資質審核要求。
5.1.3?施工人員要求
a.從事涂裝作業人員按照特種作業人員進行管理,需經過培訓、考核和持證上崗。
b.作業中發現事故隱患,要盡快排除,并及時報告。待整改后,方可作業。
c.配備符合要求的防護用具,并按要求穿戴,包括頭部、眼睛、皮膚及呼吸系統的防護用具。
5.1.4?施工審批及申報要求
a.涂裝房內/外密閉艙室分段、噴砂房內分段以及搭載后的涂裝作業應進行審批,各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審批流程,確保作業安全可控。
b.船舶建造搭載后的涂裝作業必須在單船VSCC會議上進行申報,做好其它施工項目的安排和協調,避免不相容作業同時進行。
5.1.5?施工設備及材料要求
a.高壓噴涂機(噴漆泵)四個安全裝置,槍保險、調壓閥、泄壓閥、接地裝置應確保完好。
b.各類油漆、溶劑應嚴格控制領用及使用,不得早領、多領、大量堆放在作業場所。堆放場所周圍應使用警示帶拉設警戒區。
c.油漆及溶劑等危險化學品上下船應實行登記制度,上船油漆及溶劑數量(桶數)應和下船數量相符。
d.涂裝作業產生的工業垃圾(抹布、包扎材料、塑料薄膜、膠帶、砂皮紙片等)以及剩余材料必須及時清理、回收和妥善處理,不得隨意亂放、亂倒。
5.2分段涂裝安全管理要求
5.2.1?涂裝房內分段涂裝作業安全管理要求
各企業可根據GB12942-2006《涂裝作業安全規程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技術要求》,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制定要求進行管理和控制。但必須滿足以下要求:
a.涂裝房內分段涂裝作業應按密閉艙室涂裝作業進行管理,涂裝房內的通風、照明及其它電氣設備、噴漆設備應達到整體防爆,能夠滿足噴漆作業施工安全要求。
b.涂裝房內進行密閉艙室分段噴涂作業時,除保持涂裝房正常通風外,還必須設置防爆風機對分段內的密閉艙室進行有效通風。分段內油漆未固化、未經測爆合格,禁止進行后續施工。
c.涂裝房內進行噴漆作業時,涂裝房內及附近15米區域內禁止進行熱工作業。
d.涂裝房及噴砂房的日常安全管理由工區/車間指派專人負責,工區/車間或區域安全員負責監督管理。
5.2.2?外場分段涂裝作業安全管理要求
各企業可根據GB12942-2006《涂裝作業安全規程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技術要求》,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制定要求進行管理和控制。但必須滿足以下要求:
5.2.2.1?整體要求
a.外場分段涂裝作業應指定區域進行集中管理。原則上分段裝焊區域內禁止進行分段涂裝作業,特殊情況需要作業時,必須經造船工程部和安監部審批,滿足施工安全后方可進行。
b.帶有線形的分段外板和內部存有人孔或減輕孔的分段進行噴漆作業時,必須要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防止施工人員發生墜落。
c.外場涂裝作業日常安全管理由工區/車間指派專人負責,區域安全員負責監督。
5.2.2.2?密閉艙室分段涂裝作業安全要求
a.按照審批要求,逐項落實和確認安全措施滿足施工要求后,方可進行施工。
b.施工過程中的做好安全監管工作。施工結束后,密閉艙室應保持繼續通風,直至艙室內油漆干燥并經測爆合格。未經測爆合格,禁止進行后續施工。
c.分段涂裝過程中或未測爆合格前,周圍進行熱工作業時,必須進行熱工作業審批,確保施工安全后,方可進行作業。熱工作業過程中應指派專人進行監護。
5.2.2.3?非密閉艙室分段涂裝作業由施工工區/車間負責做好施工的管理和控制。
5.3搭載后的船舶涂裝作業安全要求
5.3.1?非密閉艙室油漆噴涂作業安全要求
a.噴漆作業前需要進行審批,符合施工安全要求后方可進行作業。
b.噴漆過程中需要熱工作業時需進行審批,符合施工安全要求后方可進行作業。
c.氣壓低的情況下,應重點控制深度較深的敞口(貨)艙內的大面積噴漆作業。
5.3.2?密閉艙室油漆噴涂作業安全要求
船舶建造密閉艙室油漆噴涂作業的安全控制應參照《中遠船務船舶涂裝作業安全管理規定》(2005版)的要求執行,主要安全要求明確如下:
5.3.2.1?作業前的安全要求
①?安全策劃與通風安全要求
a.根據生產實際情況進行危害辨識和評價,并對密閉艙室油漆噴涂作業進行專項安全策劃。
b.根據艙室特點制訂通風方案,通風換氣次數應至少滿足5次/h,艙內不得有通風死角。
c.對于只有一個出入口的密閉艙室,應至少增設一個通風工藝孔。無法開具工藝孔時,應盡可能采用人工輥涂作業方式。
②作業人員安全要求
a.作業人員應具備資質,經過安全交底,其防護用具佩戴符合作業要求,隨身攜帶的火種已清除。
b.密閉艙室內油漆噴涂作業時,應執行雙人監護制度。
c.密閉艙室油漆噴涂作業視艙容大小,合理安排噴槍數和人數。一般情況下不得超過五人,特殊情況下不得超過九人。
d.嚴禁穿化纖衣服和帶鐵釘鞋等進入涂裝作業區域。
e.嚴禁攜帶打火機、火柴、黑色金屬器具、對講機、手機、非防爆的照明設施等可能引起火花的物品進入涂裝作業施工區域。
③?設備設施安全要求
涂裝作業防火區域內的照明、通風機及所有電氣設施、噴漆設備應達到整體防爆、防靜電要求,艙室內所有非防爆電氣設備必須撤出艙外。
a.按照通風工藝要求配置相應數量的防爆風機,并固定牢靠;風機的通風量應符合要求。涂裝作業過程中應安排專人負責風機的維護和管理。
b.艙室內有適宜的照明,照度不小于150勒克司。照明燈應固定良好,不得擅自移動。涂裝作業專用照明及其它防爆電氣設備的電源線不得有接頭。
c.噴漆作業所用工具、設備應完好。連接噴槍的液流軟管必須是導電性能良好的軟管,并保證噴槍通過軟管連接接地,及時消除油漆液流過程中所產生的靜電。
d.噴漆泵禁止進入密閉艙室,密閉艙室內禁止攪拌油漆。
e.艙室內搭設的腳手架應符合施工安全要求。腳手架板與管之間,以及腳手架管與艙壁之間可能碰撞產生火花的區域必須采取措施進行有效防護。
④?安全措施要求:
a.船舶密閉艙室涂裝作業必須在距作業艙室前后左右20米范圍內設置禁火區域,保證涂裝艙室和其相鄰艙室無熱工作業或與涂裝作業相抵觸的其它作業,懸掛明顯的禁火警戒標志并設專人進行監護。
b.船舶密閉艙室涂裝作業必須在涂裝作業施工區域及登船梯口處設置醒目的船舶涂裝作業指示板,注明涂裝作業艙室、作業人員及人數、作業負責人、作業時間。
5.3.2.2?施工作業中
a.密閉艙室涂裝作業先后順序應由內向外,由下至上。
b.施工人員必須按照崗位操作規程要求進行施工。
c.艙室內空氣含氧量在常壓情況下,應控制在19.5%-23%范圍內,有害物質濃度應符合《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20**)中要求。
d.艙室內空氣中可燃氣體濃度必須低于爆炸下限的10%,當濃度高于要求后,必須要停止作業,保持通風,滿足要求后方可繼續作業。
e.當臨時通風機械或通風面罩出現故障或遇到突然停電,噴涂作業人員必須馬上停止作業并及時撤出艙室,待查明原因并有效通風滿足作業條件后,方可繼續作業。
f.當噴槍或照明及用電設備出現故障時,嚴禁在艙室內進行檢修。
g.液流軟管金屬接頭嚴禁碰撞鋼板或與鋼板摩擦。
h.密閉艙室涂裝作業人員作業1—2個小時應輪換休息,防止中毒。
5.3.2.3?施工作業后
a.作業完畢應及時將噴槍,液流軟帶等工具拿出艙外。
b.將剩余的油漆、稀料、空油桶、廢油抹布以及涂漆設備等必須及時清理出艙(下船)。
c.涂裝作業結束后應繼續通風,未經測爆或測爆不合格,禁火區域內禁止進行熱工作業,也不得撤掉禁火警戒標志。
5.3.3?密閉艙室油漆輥涂作業安全要求
5.3.3.1?作業安全要求
a.密閉艙室油漆輥涂作業通風要求應按照密閉艙室油漆噴涂標準執行。
b.施工前的審批可參照密閉艙室油漆噴涂作業中的各項規定內容執行。
c.作業過程中,艙內的可燃氣體含量應低于爆炸下限的5%,當超過要求后,必須立即停止作業,所有施工人員撤離,待通風符合要求后方可繼續作業,同時必須適當減少作業人數,控制可燃氣體的揮發量。
d.對于艙室較小或通風效果不良,可燃氣體濃度容易達到或超過爆炸下限1%的艙室,艙室內及周圍20米范圍內禁止進行熱工作業;對于艙室較大或通風效果良好,作業過程中可燃氣體濃度始終低于爆炸下限1%的艙室,艙室內及艙室5米范圍內禁止進行熱工作業。
5.3.3.2?密閉艙室手工滾涂人員數量要求
a.當艙容小于100m3時,施工人數不得超過3人;
b.當艙容大于100m3小于500m3(含)時,施工人數不得超過6人;
c.當艙容大于500m3小于1000m3(含)時,施工人數不得超過10人;
d.當艙容大于1000m3小于2000m3(含)時,施工人數不得超過15人;
e.當艙容大于2000m3時,施工人數不得超過20人。
如有特殊情況,各企業應經過專項策劃,采取嚴密的安全保障措施;經有關部門批準后,可適當增加作業人數。
5.3.3.3?機艙內手工滾涂作業安全要求
a.進行少量(小面積),或單面(單區域),且人數低于3人的油漆滾涂作業時,作業區域應設置禁火標志。周圍需要熱工作業時,必須進行熱工作業審批,確保施工安全后方可進行熱工作業,施工過程中指派專人進行現場巡視和監護。
b.進行單面(單層平臺一側),且人數超過3人低于5人的油漆滾涂作業時,涂裝作業區域應設置禁火標志,施工區域內及上方禁止進行熱工作業。作業平臺另一側或其它平臺進行熱工作業時,必須進行熱工作業審批,確保施工安全后方可進行熱工作業,施工過程中指派專人進行現場巡視和監護。
c.進行大量(大面積),或多面(多區域),或人數超過5人的油漆滾涂作業時,機艙內禁止進行熱工作業。
5.3.4?油漆打磨(拉毛)作業安全要求
①油漆打磨(拉毛)作業通風要求
a.按照密閉艙室涂裝(手動噴漆)作業通風標準執行。
b.密閉艙室打磨(拉毛)作業應采用排風式防爆風機進行通風,以便將打磨產生的油漆粉塵排出艙外。
②作業人數數量要求
a.當艙容小于30m3時,施工人數不得超過2人;
b.當艙容大于30m3小于100m3(含)時,施工人數不得超過3人;
c.當艙容大于100m3小于300m3(含)時,施工人數不得超過5人;
d.當艙容大于300m3小于500m3(含)時,施工人數不得超過8人;
e.當艙容大于500m3小于1000m3(含)時,施工人數不得超過10人;
f.當艙容大于1000m3小于3000m3(含)時,艙內施工人數不得超過15人;
g.當艙容大于3000m3小于5000m3(含)時,艙內施工人數不得超過20人;
h.當艙容大于5000m3時,艙內施工人數不得超過30人。
如有特殊情況,各企業應經過專項策劃,采取嚴密的安全保障措施;經有關部門批準后,可適當增加作業人數。
③其它安全要求
a.施工人員禁止在艙內使用打磨風管吹除身上粉塵,避免艙室內未排出粉塵形成二次揚塵。
b.油漆打磨(拉毛)作業艙室通風排氣口處禁止熱工作業火花濺入,艙室內及艙壁禁止進行熱工作業。
篇3:涂裝作業安全規程勞動安全勞動衛生管理
第一篇總則
1總則
1.1為了保證《涂裝作業安全規程》國家標準的貫徹執行,加強涂裝作業勞動安全和勞動衛生(下稱勞動安全衛生)的科學管理,保護勞動者的安全健康,保障國家財產的安全,以建立正常的生產安全秩序和充分發揮社會效益,特制訂本規程。
1.2本規程適用于涂裝作業。與涂裝作業有關的涂料及有關產品的研制、出廠,涂裝設備的設計、制造、出廠,亦應遵守本規程。
1.3涂裝作業場所的公用建筑物、電氣裝置、通風凈化設施、設備器械等,應符合國家有關的勞動安全衛生標準,相互協調配套,做到涂裝作業場所整體安全。
第二篇工業管理
2涂料及有關產品
2.1限制使用嚴重危害作業人員安全健康的下列涂料及有關產品(下稱國家限制的涂料及有關產品):
a.禁止使用含苯(包括工業苯、石油苯、重質苯,不包括甲苯、二甲苯,下同)的涂料、稀釋劑和溶劑(下稱含苯涂料、含苯稀釋劑、含苯有機溶劑)。船舶等涂漆工藝有特殊要求,必須選用含苯涂料時,應選用含苯量低的涂料和稀釋劑;
b.禁止使用含鉛白的涂料;
c.限制使用含紅丹的涂料。防銹工藝有特殊要求時,應選用含紅丹量低的涂料。
2.2使用的新型涂料,應有毒性鑒定報告。
2.3涂料及有關產品入廠時,應有完整、準確、清晰的產品包裝標志、檢驗合格證、說明書和“涂料及有關產品勞動安全衛生技術資料”(下稱勞動安全衛生技術資料),其內容應符合以下規定。
2.3.1產品包裝標志應有下列內容:
a.化學危險物品的類別、級別及危險物品的包裝標志;
b.概要的勞動安全衛生防護事項;
c.生產廠名、地址、型號、批號、出廠日期。
2.3.2產品說明書中應有下列內容:
a.主要成膜物質;
b.顏料基本成分;
c.溶劑主要成分;
d.比重、閃點、爆炸下限;
e.簡要的勞動安全衛生防護事項;
f.貯存溫度。
2.3.3向工業用戶提供的“勞動安全衛生技術資料”的內容,應參考附錄b的規定。
3工藝
3.1選擇涂裝工藝時,應遵守下列原則:
a.優先選用無毒害、低毒害和易于組織機械化、自動化的涂料及有關產品;
b.優先選用涂料、有機溶劑耗量少和易于組織機械化、自動化的涂裝工藝;
c.有利于設置局部排風;
d.盡可能組織隔離操作。
3.2研究涂裝工藝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a.同時研究工藝過程的有害、危險因素,作業環境質量指標,提出勞動安全衛生防護措施。
b.同時鑒定涂裝工藝的勞動安全衛生性能,提出勞動安全衛生評價,作出是否符合國家有關的勞動衛生標準鑒定結論。
3.3設計涂裝工藝時,應提出下列資料:
a.涂料及有關產品的耗量;
b.工藝過程有害物質的名稱、狀態、數量。
3.4編制涂裝標準時,應有下列內容:
a.工藝過程的有害、危險因素;
b.勞動安全衛生措施。
3.5限制采用嚴重危害作業人員安全健康的涂裝工藝(下稱國家限制的涂裝工藝)。
3.5.1限制使用的工藝:
a.火焰法除舊漆;
b.含游離二氧化硅70%以上的干噴砂除銹(下稱干噴砂除銹);
c.大面積使用汽油除油;
d.使用國家限制的涂料及有關產品的工藝。
3.5.2限制使用的范圍:
a.各種工藝標準;
b.新工藝;
c.交流與推廣的先進技術經驗。
3.5.3選用國家限制的涂料及有關產品、涂裝工藝時,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a.嚴禁在可燃結構廠房及易燃、易爆場所,密閉空間內用火焰法除舊漆;
b.嚴禁敞開式干噴砂除銹;
c.禁止操作者進入密閉空間內進行干噴砂除銹;
d.禁止噴涂紅丹防銹漆;
e.禁止在無有效通風作業場所,施涂含苯涂料(包括含苯稀釋劑)和使用含苯有機溶劑。
3.5.4有特殊工藝要求,無替代工藝或涂料及有關產品,必須采用國家限制的涂裝工藝,作業場所達到本規程1.3條規定的整體安全要求時,可不受本條限制。
4設備
4.1涂裝設備的設計、制造與出廠,應符合gb6514-86《涂裝作業安全規程涂漆工藝安全》、gb6516-86《涂裝作業安全規程涂漆工藝通風凈化》、gb7692-87《涂裝作業安全規程涂漆前處理工藝安全》、gb7693-87《涂裝作業安全規程涂漆前處理工藝通風凈化》中有關工藝設備的標準,并應遵守以下規定。
4.1.1噴漆室(柜)、靜電噴漆(粉)設備、烘干設備和凈化設備,應按照由持證書的專業設計院或省級以上主管部門批準的單位的設計圖紙和技術要求制造。
4.1.2涂裝設備出廠,應有下列的產品標志和技術文件:
a.產品銘牌(型號、主要參數、制造廠名、制造時間);
b.使用說明書(包括安全說明);
c.檢驗合格證。
4.2噴漆室(柜)是勞動安全專用設備,產品的設計、制造、出廠,除應遵守本規程4.1條的規定外,還應遵守下列規定:
a.商品制造單位,應有國家勞動安全質量監督檢驗機構審查同意發給的制造許可證;
b.產品出廠,應有國家勞動安全質量監督檢驗機構參加鑒定的技術文件。
4.3壓力容器的設計、制造、使用、管理應遵守國家有關的法規和標準。
5工程建設
5.1涂裝工程項目勞動安全衛生審查,應遵守以下規定。
5.1.1審查前,應具備下列技術文件:
a.區域圖;
b.廠區總平面布置圖;
c.工藝布置圖與設備明細表;
d.建筑平面圖;
e.安全與工業衛生的設計(其具體內容見5.1.2);
f.工藝復雜的大型涂裝工程項目的勞動安全衛生防護設施設計方案技術經濟論證。
5.1.2“安全與工業衛生設計”應闡明下列內容:
a.工藝過程的危險、有害因素,有害物質的名稱、狀態、數量;
b.改善勞動條件的工藝措施;
c.保證具有良好的勞動安全衛生作業環境的總圖、建筑措施,涂漆區、電氣防爆區、火災危險區的說明;
d.勞動安全衛生防護設施的設計依據;
e.生產衛生用室、生活用室、婦幼衛生用室的說明;
f.勞動安全衛生設計的預期效果;
g.選用國家限制的涂料及有關產品、涂裝工藝的特殊工藝原因;
h.改建、擴建工程項目利用原有廠房、設備的勞動安全衛生防護分析說明。
5.1.3審查批準的設計項目,應達到下列標準:
a.工藝設計符合本規程第3章的規定;
b.作業場所設計,符合本規程1.3條規定;
c.勞動安全衛生設計基礎資料齊全、準確,達到本規程5.1.1款的規定;
d.勞動安全衛生防護設施的設計,符合國家有關的標準,技術可靠。
5.2涂裝工程項目竣工驗收時的勞動安全衛生驗收,應遵守以下規定。
5.2.1竣工驗收應達到下列標準:
a.涂裝、輸送、通風、凈化、電氣設備和安全、消防裝置的出廠產品銘牌或標記、使用說明書、檢驗合格證齊全完整。
b.通風凈化系統,防爆電氣系統和建筑防火、防爆設施,已按設計要求建完,經聯動負荷試車測定與調整,按本規程9.7條的規定進行檢測后,能滿足涂裝作業場所整體安全要求;
c.主要工藝設備的安全、聯鎖、消防、信號裝置,隨同主機負荷試車,達到設計要求;
d.生產衛生用室按設計要求建成。
5.2.2驗收結論應包括下列內容:
a.涂裝作業場所有害物質濃度及有害物理因素,是否符合國家標準的規定;
b.經聯動負荷試車,勞動安全衛生防護設施是否達到設計要求,技術是否可靠;
c.經全面檢測鑒定,涂裝作業場所是否達到本規程1.3條規定的整體安全的要求;
d.經綜合分析,涂裝工程項目是否全面符合國家有關的標準,是否可以保證涂裝作業的勞動安全衛生要求。
5.3涂裝工程項目生產準備工作的勞動安全衛生應達到下列標準:
a.生產人員已掌握安全生產技術和熟悉工藝;
b.涂裝作業人員,已經涂裝專業勞動安全衛生培訓;
c.建立了涂裝作業勞動安全衛生規程。
5.4涂裝工程項目投產使用,應有國家勞動安全監察機構頒發的許可證。
6技術改造與設備更新
6.1涂裝工程技術改造與設備更新項目的設計、竣工驗收和交付使用,應符合gb6514--6515-86的要求,并應遵守下列原則:
a.提高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時,應同時提高勞動安全衛生技術水平;
b.改造廠房、工藝、設備等時,應同時改造相關的勞動安全衛生防護設施。
6.2編制與審批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固定資產投資計劃時,確定的涂裝工程項目,應包括勞動安全衛生防護設施和其投資計劃。
6.3具有初步設計(或擴大初步設計)的涂裝工程技術改造項目,應遵守本規程第5章的規定。
6.4涂裝工程的小型技術改造項目(規模較小,內容簡單,下稱小型項目),應遵守以下規定。
6.4.1技術改造方案(或設計方案)應包括下列內容:
a.同時提高勞動安全衛生水平所采取的工藝等主要技術措施;
b.同時進行技術改造的勞動安全衛生防護設施;
c.對整體安全影響的分析說明。
6.4.2技術改造方案(或設計方案)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經國家安全衛生監督部門審查同意后,方準進行施工。
a.選用國家限制的涂裝工藝;
b.工藝過程增加新的危險、有害因素,或加劇原有的危險、有害因素。
c.降低涂裝作業場所的整體安全水平。
6.4.3竣工驗收應達到下列標準:
a.設備檢驗資料及檢測資料齊全;
b.勞動安全衛生防護設施同時建成;
c.帶生產負荷試車,達到原設計的勞動安全衛生要求。
6.4.4交付使用前,應將包括勞動安全衛生驗收結論的竣工驗收報告書報送國家安全衛生監督部門備審。
7技術引進和設備、涂料及有關產品進口
7.1技術引進和設備進口項目(下稱引進項目),應遵守以下的勞動安全衛生規定。
7.1.1引進項目應符合下列要求:
a.禁止引進國家限制的涂裝工藝技術和裝備;
b.勞動安全衛生水平,不得低于gb6514--6515-86的規定。
7.1.2編制項目建議書時,應考慮勞動安全衛生要求,必要時進行勞動安全衛生分析。
7.1.3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時,應收集與引進技術有關的國內外勞動安全衛生標準情報技術資料,進行研究和對比分析,提出下列的勞動安全衛生標準化審查意見,并做出優選結論。
a.使用的有害物質和可能產生的危險、有害因素;
b.對危險、有害因素的控制,是否能夠達到國際標準或轉讓廠、商所在國家的國家標準;
c.是否符合我國現行的勞動安全衛生標準。
7.1.4與外商簽訂的合同,應明確規定必須達到的勞動安全衛生標準,對方應提供的勞動安全衛生技術資料。
7.1.5分交國內制造和同外商合作制造的設備和勞動安全衛生設施,應符合gb6514--6515-86的規定。
7.2凡屬基本建設的引進項目,應遵守本規程第5章的規定。
7.3禁止進口國家限制的涂裝設備和涂料及有關產品。特殊情況下,持有國家勞動安全質量監督檢驗機構許可證的,可進口限額的國家限制的涂料及有關產品。
第三篇企業管理
8生產技術
8.1安排生產計劃時,在涂工件的有機溶劑揮發量,不得超過審定的最高允許值。
8.2產品有涂漆要求時,應編制符合gb6514--6515-86的規定,并應遵守以下規定。
8.2.1編制工藝文件時,應遵守本規程第3章的有關規定,并應有下列的勞動安全衛生內容:
a.工藝過程的危險、有害因素,有害物質的名稱、數量和最高允許濃度;
b.勞動安全衛生防護要求;
c.故障情況下的應急措施;
d.安全技術操作要求。
8.2.2審查工藝文件時,應有下列的勞動安全衛生審查結論:
a.涂裝作業場所的勞動安全衛生防護設施,是否能夠滿足涂裝工藝的勞動安全衛生要求;
b.涂裝工藝是否符合國家有關的勞動安全衛生標準。
8.3涂裝作業場所的設備,應建檔管理、計劃檢修、指定專人維護,并應遵守以下規定。
8.3.1噴漆室(柜)、通風凈化設備和電氣裝置,應每年至少進行一次通風系統效能技術鑒定、電氣安全技術鑒定,并將鑒定結果記入檔案。
8.3.2噴漆(粉)設備和具有通風凈化設施的設備,應定期檢查和清理。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及時進行檢修和調整。
a.涂裝作業場所的有害物質濃度超過國家標準規定;
b.連接件松動;
c.通風機外形、葉輪變形;
d.機械設備的安全裝置失靈。
8.4涂裝作業必須在劃定的專門區域內進行。特大型件臨時原地進行涂裝作業,亦應劃出專門區域。涂裝作業場所應遵守以下規定。
8.4.1應按照gb6514--6515-86的有關規定,劃出涂漆區、火災危險區、電氣防爆區、審定涂裝作業場所有機溶劑最高允許揮發量。
8.4.2應按照gb2894-82《安全標志》的規定,設置安全標志。
8.4.3應制定動火條件。在火災危險區進行熱工作業,必須經過批準。
8.4.4應及時清理廢物、廢料、漆垢。
8.5密閉空間從事含有有機溶劑的作業前,負責生產技術的人員應檢查下列項目:
a.測爆、測氧和測定有害物質濃度的記錄;
b.通風狀況;
c.涂裝作業場所附近的熱工作業狀況;
d.電氣、照明設施;
e.個人護具及救護設施;
f.監護措施。
9勞動安全衛生
9.1應根據gb6514--6515-86的規定,組織制訂包括下列內容的涂裝作業勞動安全衛生規程。
a.工藝的勞動安全衛生管理;
b.設備的操作與維護;
c.安全技術操作;
d.防火防爆管理;
e.檢測管理;
f.涂裝作業場所與個人的衛生管理。
9.2涂裝作業人員應經涂裝專業勞動安全衛生培訓(下稱專業培訓),并應符合以下規定。
9.2.1涂裝工藝技術人員的專業培訓,應包括下列內容:
a.工藝過程的危險、有害因素,作業環境質量指標,有害因素對人體的影響;
b.勞動安全衛生防護措施,改善作業環境的途徑和措施;
c.國家的有關法規和標準。
9.2.2涂裝工藝技術負責人應對涂裝管理與操作人員(包括干部、外包工,下同),進行專業培訓,指導安全技術操作。專業培訓應包括下列內容:
a.涂裝作業勞動安全衛生規程;
b.工藝過程的危險、有害因素,勞動安全防護措施,故障情況下的應急措施;
c.所使用的有害物質,對人體(包括對婦女嬰兒)的危害,個人防護知識,中毒急救措施;
d.所使用的化學危險物品,火災爆炸危險特性,防止火災的措施,滅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e.個人防護用品的性能及其使用方法。
9.3涂裝作業場所發生的工傷(包括急性中毒)、火災(包括火警)、爆炸、設備事故,必須按有關規定進行調查、分析、統計和報告,查清組織管理和技術原因,擬定與實施防止發生重復事故的措施。
9.4對涂裝作業人員應按以下規定進行健康管理。
9.4.1新參加涂裝作業的人員,應進行就業前健康檢查。
9.4.2涂裝作業人員,應每年進行一次職業健康檢查。
9.4.3觀察對象(可疑職業病患者),應按國家有關規定定期復查。
9.4.4發現職業病患者,應按國家有關規定及時報告。
9.5對涂裝作業應按以下規定,進行監測管理。
9.5.1應按照附錄a的規定,進行定期勞動衛生檢測。
9.5.2應按照下列規定,進行勞動安全檢測。
a.密閉空間作業時,應測氧;密閉空間從事含有有機溶劑作業時,應按國家有關的規定測爆;
b.發生急性中毒時,應及時對可能造成中毒的毒物進行分析與測定。
9.5.3應對下列情況進行勞動衛生檢測和通風系統效能測定。
a.新建、改建、擴建及技術改造的涂裝工程項目竣工驗收;
b.采用新的或代用的涂料及有關產品、涂裝工藝;
c.調整通風系統。
9.5.4檢測資料應記入檢測檔案和定期分析,研究采取改進措施,并向涂裝作業人員宣布。
9.6應給涂裝作業人員發放專用清洗劑,禁止用含苯有機溶劑洗手。
9.7應根據涂裝作業場所不同的有害因素,發給涂裝作業人員適用、有效的防護用品,并應符合以下規定。
9.7.1應給密閉空間的涂裝作業人員,發放符合下列規定的個人呼吸防護器。
a.直接向操作者供給新鮮空氣;
b.可以隔離有害物質。
9.7.2個人呼吸器應由單位集中保管,定期檢查,保證性能有效。
10勞動人事
10.1不準安排下列的人員從事涂裝作業:
a.未經專業勞動安全衛生培訓的人員;
b.有職業禁忌癥者;
c.職業病患者。
10.2分配婦女(不包括涂裝工藝技術人員、生產指揮人員)從事涂裝作業,應遵守以下規定。
10.2.1禁止婦女從事密閉空間和國家限制的涂裝工藝的涂裝作業。
10.2.2禁止懷孕期、哺乳期的婦女,從事含鉛涂料及含苯涂料(包括含苯稀釋劑)、含苯溶劑的涂裝作業。
10.2.3末婚和已婚尚未生育的育齡期婦女,不宜從事含鉛涂料及含苯涂料(包括含苯稀釋劑)、含苯溶劑的涂裝作業。
10.3禁止未成年人從事下列的涂裝作業:
a.密閉空間作業;
b.含有機溶劑的作業;
c.含鉛涂料的噴涂作業;
d.粉塵作業。
10.4禁止外包國家限制的涂裝工藝的涂裝作業。在企事業生產區域內,委托加工單位從事涂裝作業時,應遵守以下規定。
10.4.1加工單位提供勞務,使用企事業單位設備時,企事業單位應將勞務人員納入本單位的涂裝作業勞動安全衛生管理。
10.4.2加工單位提供勞務,使用自己設備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a.加工單位應按本規程的規定,進行涂裝作業的勞動安全衛生管理,并應遵守企事業單位有關的勞動安全衛生規程;
b.企事業單位應向加工單位提供符合本規程規定的涂裝作業場所及其危險、有害因素等勞動安全衛生技術資料,并進行勞動安全衛生的技術指導和檢測。
附錄a
勞動衛生檢測的基本要求
(補充件)
a.1檢測的有害物質,應包括下列項目:
a.苯、甲苯、二甲苯和涂料及有關產品中或所使用的主要有機溶劑;
b.鉛(煙、塵)、鉻(塵);
c.氧化鋅(煙霧);
d.甲苯二異氰酸酯;
e.粉塵;
f.其他嚴重危害作業人員的有害物質(例如:有機錫化合物)。
a.2定期檢測的時間,應遵守下列規定:
a.有毒物質、有害物理因素每半年至少檢測一次;
b.粉塵按有關規定檢測。
a.3檢測時機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
a.連續性均衡生產的,可選在作業時的任何時間;
b.非均衡生產的,應選在作業飽滿的時間。
a.4檢測的方法,應遵守下列規定:
a.有毒物質和粉塵,應按tj36-79《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的規定執行;
b.噪聲應按有關的規定執行。
附錄b
“涂料及有關產品勞動安全衛生技術資料”的基本內容
(參考件)
b.1涂料及有關產品的勞動安全衛生技術資料,一般包括下列內容:
a.比重、閃點、燃點、爆炸下限;
b.涂料及有關產品中的主要有機溶劑名稱及其在涂料及有關產品中所含重量組分(分為1--5%、>5--10%、>10--15%、>15--20%、>20%五類,下同);
c.顏料、填料中的有害物質名稱及其在涂料及有關產品中所含重量組分:
d.有害的固化劑名稱;
e.船用底漆熱加工與打磨作業時,產生有害煙霧、粉塵的有害物質名稱及其在涂料及有關產品中所含重量組分;
f.有害物質在車間空氣中的最高容許濃度;
g.固化時間;
h.揮發性。
b.2涂料及有關產品的勞動安全衛生說明,一般包括下列內容:
a.前處理、涂漆、干燥固化、熱加工與打磨作業時,勞動安全衛生的主要要求與措施的建議;
b.中毒后現場搶救措施的建議;
c.消防措施的建議;
d.個人防護(呼吸道、皮膚、眼等)用具的建議。
附錄c
涂裝作業的危險、有害因素
(參考件)
c.1危險因素
c.1.1火災
火災發生必須具備氧氣、可燃物質、著火源三個條件。
c.1.1.1可燃物質
a.有機溶劑在存放、清洗、稀釋、加熱、涂覆、干燥固化及排風時揮發、蒸發的易燃易爆蒸氣;
b.污染有機溶劑涂料的廢布、紗頭、棉球、防護服等及漆垢、漆塵;
c.涂料中的固體組分、粉末涂料、輕金屬粉。
c.1.1.2著火源
a.明火(火焰、火星、灼熱):涂裝作業場所內部或外部帶入的煙火、焊接火花、烘干設備及燈具破裂時的明火,加熱的鋼板,照明燈具灼熱表面,設備、工件、管道、散熱器、電器等表面的過高溫度等;
b.摩擦沖擊:工件、鋼鐵工具、容器相互碰撞或與地坪撞擊,鋼鐵導管與容器破裂,機械軸承發熱,風機葉輪與外殼或脫落零件相互碰撞,帶釘鞋與鞋底夾有外露金屬件與地坪撞擊等;
c.電器火花:電路開啟與切斷、短路、過載,行燈破裂,線路電位差引起的熔融金屬,保險絲熔斷,外露的灼熱絲等;
d.靜電放電:靜電噴漆槍與工件間距離過近,有機溶劑設備、容器、管道靜電積累或容器、管道破裂,傾倒有機溶劑等;
e.雷電;
f.化學能:自燃(如亞麻籽油、漆垢、沾污涂料的纖維堆積蓄熱),物質混合劇烈放熱反應(如聚酯漆與引發劑),加熱涂料時添加有機溶劑,鋁熱受潮產生氫氣放熱自燃等;
g.日光聚集。
c.1.1.3增加燃燒危險性的因素
a.密閉空間富氧狀態;
b.火災時繼續通風;
c.盛裝涂料的壓力容器、管道破裂與容器傾復后液體的流淌和擴散;
d.比空氣重的有機溶劑蒸氣積聚的地方(如地溝等);
e.室內氣溫高。
c.1.2爆炸
密閉空間及通風不良處所,易燃氣體及粉塵積聚達到爆炸極限,遇到著火源瞬間燃燒爆炸。
c.1.3電泳、靜電噴涂和電熱干燥設備所致觸電。
c.1.4密閉空間缺氧窒息。
c.1.5酸、堿濺落灼傷、燙傷。
c.2有害因素
c.2.1生產性粉塵
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可造成塵肺等呼吸道疾病等。
a.矽塵:噴砂作業;
b.氧化鐵塵:噴丸、拋丸及機械、手工干式打磨、磨光等作業;
c.有機粉塵:噴涂粉末涂料及打膩子、磨光、除舊漆等作業。
c.2.2生產性有毒物質
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膚侵入人體。有的可刺激粘膜(上呼吸道),有的引起過敏反應或皮炎,有的造成急、慢性中毒,有的可以或可能致癌、致畸、致突變等。
a.有機溶劑:涂漆及有機溶劑除油等作業;
b.漆霧:噴涂作業;
c.含有毒物質的粉塵(鉛、鉻等):噴涂及打磨等作業;
d.其他有毒粉塵、煙霧:打磨、熱加工作業;
e.酸、堿蒸氣:使用酸、堿的前處理作業。
c.2.3有害物理因素
a.噪聲、振動:通風機及噴、拋丸機、空壓機和電機等設備運轉;噴砂、機械打磨等作業;
b.高溫、輻射熱:烘干作業;
c.有害輻射線、微波:光固化、紅外線干燥、靜電噴涂等作業及涂料中的熒光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