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減災應急預案和救援體系
為保護學校廣大師生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按照上級個部門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應急救援預案和救援體系。
一、學校基本情況
1、我校位于尉郭鄉尉郭村,現有學校通道1個。
2、我校現有班級16個,教職工45人,學生500人。
3、學校防火的重點部位為師生宿舍、食堂、教學樓、微機房、圖書室、儀器室、多媒體室等。各室基本都配備了消防滅火器,教學樓內疏散標志醒目,樓道通暢。
二、應急救援體系
建立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
組長:田銀恒
副組長:呂建科李保銀郭淑萍張金虎
成員:各班班主任
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救援行動組、疏散引導組、安全防護組、醫療救護組、事故調查組組成。
(1)、辦公室
主任:呂建科
成員:吳杰謝建波韓輝
(2)、救援行動組
組長:張金虎成員:樊武學張金虎韓輝張滿意
(3)、疏散引導組
組長:李寶銀成員:語文組
(4)、安全防護組
組長:張金虎成員:門衛后勤人員
(5)醫療救護組
組長:郭淑萍成[本文來自m.ok3w.net]員:數學組
(6)、事故調查組組長:呂建科
二、各小組主要職責
(一)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
1、遇到重大火災安全事故,立即上報并報警(119),及時組織、指揮各方面力量,開展應急處置工作,控制事故的損失和擴大;
2、組織召開處置安全事故工作會議,確定救援方案;
3、檢查督促有關部門做好搶險救災、事故調查、后勤保障、信息上報、善后處理以及恢復生活、教學秩序的工作;
4、檢查督促各部門責任人做好各項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和應急準備工作。
(二)辦公室的主要職責
1、及時了解事故情況,向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報告,并及時傳達領導小組的決策;
2、及時與上級主管部門取得聯系,爭取上級領導的指導和支援;
3、協調各應急部門之間的關系;
4、向上級部門報告安全事故及應急處理的信息。
(三)救援行動組的主要職責
1、救援行動組接到學校安全事故報警后,應立即趕到現場開展實施救援行動;
2、組織指揮有關部門開展人員救護、疏散和學校財產的保護,把損失減小到最低程度;
3、指揮水電工等有關人員提供必要的供電供水,確保應急燈、消防設施等正常使用。
(四)疏散引導組的主要職責
1、疏散引導組接到學校安全事故報警后,應立即趕到現場,并安排人員及時引導疏散教職工、學生前往安全地帶;
2、維護好救援秩序,制止無關人員進入救援現場。
(五)安全防護組的主要職責
1、安全防護組接到學校安全事故報警后,應立即趕到現場協助醫護人員搶救、運送傷員;
2、認真清點、看護疏散物資,并做好記錄。
(六)醫療救護組主要職責
1、對傷輕者進行現場處置;
2、組織運送重傷員到附近醫療單位救治;
3、指導學生開展自救。
(七)事故調查組的主要職責
對事故的直接責任人和部門責任人,根據事故的性質,依據國家有關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進行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三、緊急救援原則
若學校發生輕微級以上事故,如教學樓、實驗室、圖書室發生火災,在及時補救,及時處理,及時報警的同時,即啟動應急預案。
四、應急救援疏散崗位和路線
1、當災情發生,實施緊急疏散時,疏散指揮部全體人員必須迅速到位,指揮師生疏散到操場。
①組長直接負責人員疏散的組織指揮工作。
②領導小組其它成員負責校園秩序的維護管理。
③總務處主任負責醫療、后勤保障的組織協調。
④學校門衛負責校門或其它通道秩序的組織協調;各年級班主任負責教學樓樓道秩序的組織協調。
⑤少先隊大隊部應集中學生清點人數。
⑥各班班主任負責本班學生疏散秩序管理
⑦其它教職工協助進行學生疏散秩序管理
⑧學校門衛負責校門的疏通工作。
每學期學校根據聘任崗位人員安排情況,將上述崗位人員安排落實到人。
2.實施緊急疏散時,要做到有序疏散,原則上按先樓上到樓下,先內到外,距火場(火源)先近后遠的秩序進行疏散。
五、崗位要求
1.各級人員必須加強安全責任意識,一旦發生火災,立即趕赴火災現場。
2.各崗位人員必須堅守崗位,認真履行職責,服從指揮。必須堅守到確認學生已全部疏散完畢才可按要求轉移到下一崗位。
3.未經允許不到崗位或擅自離崗,按學校和上級相關規定處理。
六、應急救援保障
1.后勤保障,事故發生時,后勤保障人員應根據情況,組織提供疏散所需的各種物資,保證疏散任務完成。
2.醫療保障:事故發生時,若已有傷員,及時處置,并根據情況,報告急救中心。(電話:120)
3.通訊保障:事故發生時,所有辦公室電話一律開啟,所有人員手機一律開啟,保證通訊指揮暢通。
七、未盡事宜,據現場情況而定。
篇2:防火減災應急預案和救援體系
為保護學校廣大師生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按照上級個部門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應急救援預案和救援體系。
一、學校基本情況
1、我校位于尉郭鄉尉郭村,現有學校通道1個。
2、我校現有班級16個,教職工45人,學生500人。
3、學校防火的重點部位為師生宿舍、食堂、教學樓、微機房、圖書室、儀器室、多媒體室等。各室基本都配備了消防滅火器,教學樓內疏散標志醒目,樓道通暢。
二、應急救援體系
建立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
組長:田銀恒
副組長:呂建科李保銀郭淑萍張金虎
成員:各班班主任
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救援行動組、疏散引導組、安全防護組、醫療救護組、事故調查組組成。
(1)、辦公室
主任:呂建科
成員:吳杰謝建波韓輝
(2)、救援行動組
組長:張金虎成員:樊武學張金虎韓輝張滿意
(3)、疏散引導組
組長:李寶銀成員:語文組
(4)、安全防護組
組長:張金虎成員:門衛后勤人員
(5)醫療救護組
組長:郭淑萍成[本文來自m.ok3w.net]員:數學組
(6)、事故調查組組長:呂建科
二、各小組主要職責
(一)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
1、遇到重大火災安全事故,立即上報并報警(119),及時組織、指揮各方面力量,開展應急處置工作,控制事故的損失和擴大;
2、組織召開處置安全事故工作會議,確定救援方案;
3、檢查督促有關部門做好搶險救災、事故調查、后勤保障、信息上報、善后處理以及恢復生活、教學秩序的工作;
4、檢查督促各部門責任人做好各項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和應急準備工作。
(二)辦公室的主要職責
1、及時了解事故情況,向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報告,并及時傳達領導小組的決策;
2、及時與上級主管部門取得聯系,爭取上級領導的指導和支援;
3、協調各應急部門之間的關系;
4、向上級部門報告安全事故及應急處理的信息。
(三)救援行動組的主要職責
1、救援行動組接到學校安全事故報警后,應立即趕到現場開展實施救援行動;
2、組織指揮有關部門開展人員救護、疏散和學校財產的保護,把損失減小到最低程度;
3、指揮水電工等有關人員提供必要的供電供水,確保應急燈、消防設施等正常使用。
(四)疏散引導組的主要職責
1、疏散引導組接到學校安全事故報警后,應立即趕到現場,并安排人員及時引導疏散教職工、學生前往安全地帶;
2、維護好救援秩序,制止無關人員進入救援現場。
(五)安全防護組的主要職責
1、安全防護組接到學校安全事故報警后,應立即趕到現場協助醫護人員搶救、運送傷員;
2、認真清點、看護疏散物資,并做好記錄。
(六)醫療救護組主要職責
1、對傷輕者進行現場處置;
2、組織運送重傷員到附近醫療單位救治;
3、指導學生開展自救。
(七)事故調查組的主要職責
對事故的直接責任人和部門責任人,根據事故的性質,依據國家有關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進行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三、緊急救援原則
若學校發生輕微級以上事故,如教學樓、實驗室、圖書室發生火災,在及時補救,及時處理,及時報警的同時,即啟動應急預案。
四、應急救援疏散崗位和路線
1、當災情發生,實施緊急疏散時,疏散指揮部全體人員必須迅速到位,指揮師生疏散到操場。
①組長直接負責人員疏散的組織指揮工作。
②領導小組其它成員負責校園秩序的維護管理。
③總務處主任負責醫療、后勤保障的組織協調。
④學校門衛負責校門或其它通道秩序的組織協調;各年級班主任負責教學樓樓道秩序的組織協調。
⑤少先隊大隊部應集中學生清點人數。
⑥各班班主任負責本班學生疏散秩序管理
⑦其它教職工協助進行學生疏散秩序管理
⑧學校門衛負責校門的疏通工作。
每學期學校根據聘任崗位人員安排情況,將上述崗位人員安排落實到人。
2.實施緊急疏散時,要做到有序疏散,原則上按先樓上到樓下,先內到外,距火場(火源)先近后遠的秩序進行疏散。
五、崗位要求
1.各級人員必須加強安全責任意識,一旦發生火災,立即趕赴火災現場。
2.各崗位人員必須堅守崗位,認真履行職責,服從指揮。必須堅守到確認學生已全部疏散完畢才可按要求轉移到下一崗位。
3.未經允許不到崗位或擅自離崗,按學校和上級相關規定處理。
六、應急救援保障
1.后勤保障,事故發生時,后勤保障人員應根據情況,組織提供疏散所需的各種物資,保證疏散任務完成。
2.醫療保障:事故發生時,若已有傷員,及時處置,并根據情況,報告急救中心。(電話:120)
3.通訊保障:事故發生時,所有辦公室電話一律開啟,所有人員手機一律開啟,保證通訊指揮暢通。
七、未盡事宜,據現場情況而定。
篇3:工作人員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應急處理預案
工作人員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應急處理預案
本規定中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是指:醫務人員在工作中,意外通過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損皮膚或或胃腸道外途徑(針刺、人咬傷、擦傷和割傷等途徑穿透皮膚或粘膜屏障)接觸HBV、HCV、HIV、梅毒等血源性病原體的狀態。
醫院工作人員發生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后,應立即按下述程序處理:
一、局部處理
1. 肥皂液和流動清水清洗污染局部皮膚。
2. 污染黏膜時,應用大量生理鹽水反復對黏膜進行沖洗;
3. 如有傷口時,輕輕由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傷口,避免擠壓傷口局部,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 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沖洗傷口。
4.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應當用消毒劑,如用70%酒精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并包扎傷口。
二、報告程序
1.在局部處理完成后,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并填寫職業接觸登記表備案。
2.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對接觸者進行風險評估、調查,內容包括:接觸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途徑、接觸后局部處理情況、職業接觸級別、病毒載量水平等評估感染風險、接觸者預防接種、免疫情況、對同時接觸多種血源性病原體的情況進行分析;必要時征得源患者同意后進行經血傳播疾病病原檢測 。
3.發生HIV接觸后,由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向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報告(西安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科:85521006 85525625 節假日:衛曉麗 13060422155)。
三、根據接觸病原體的種類采取相應的預防處置措施。
(一)乙型肝炎病毒(HB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原抗體情況,了解既往免疫狀態。
2.無保護性抗體者,應在24小時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接種乙肝疫苗。
3.有保護性抗體者或為乙肝病毒感染者,無需處理。
4.在最后一劑疫苗接種1個月~2個月之后進行病毒抗體追蹤檢測。
(二)丙型肝炎病毒(HC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無接觸后預防措施。
3.接觸6周后檢測病毒RNA;6個月之后進行丙型肝炎抗體追蹤檢測。
(三)艾滋病病毒(HI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由疾控部門組織專家對接觸者進行評估,需要時由疾控部門向接觸者發放阻斷劑;追蹤檢測可在疾控部門或本院檢驗科進行。
3.接觸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個月時對艾滋病病毒抗體進行檢測。
(四)梅毒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預防性應用長效青霉素。
3.接觸后3個月檢測梅毒抗體。
(五)若發生其它血源性傳播疾病職業接觸,由傳染科、防保科、醫院感染管理科共同制定預防處理方案。根據疾病的平均潛伏期進行追蹤檢測。
四、群體性職業接觸處理報告、處理
1.報告程序:當醫院感染管理科接到3名以上工作人員在從事針對同一源患者的醫療活動而發生的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事件,立即進行核實、調查,確定為群體性職業接觸事件者向院領導匯報。
2.風險評估: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對接觸者進行風險評估、調查,內容包括:接觸人數、接觸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途徑、接觸后局部處理情況、接觸者預防接種、免疫情況、對同時接觸多種血源性病原體的情況進行分析。
3.預防處置措施:
①對于HBV、HCV、梅毒等血源性病原體的群體性接觸事件,由醫院感染管理科依據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暴露級別、接觸者免疫狀況等因素指導接觸者進行相應的檢測、預防用藥、免疫接種,并進行隨訪、監測。
②對于HIV群體性接觸事件,盡快向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報告;由疾控部門組織專家對接觸者進行評估,需要時由疾控部門向暴露者發放阻斷劑;追蹤檢測可在疾控部門或本院檢驗科進行。
五、預防處置費用及補償政策:
(一)本院正式職工及合同制人員發生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各項檢測、預防用藥、免疫接種費用均由醫院承擔。進修、實習、試工人員在醫院工作期間發生職業接觸,其檢測費用由醫院承擔,但預防用藥及免疫接種費用由個人自付。
(二)發生職業接觸的醫務人員在隨訪期內確診已感染了血源性疾病,參考損傷時執行醫務人員職業防護規定程度,醫院給予適當的補償:
1.按照規定防護發生意外傷害的感染者,按照工傷申報程序進行申報鑒定,在鑒定結果未確定前,醫院承擔醫保費用中的全部自付部分,鑒定結果出來后按結果規定對待。
2.由于他人的違規操作造成當事人受傷而致感染的,違規者應承擔一定比例的費用及責任。
六、總結、分析:
每年對發生的職業接觸個案進行匯總,確定多發科室、多發人群、多發地點及危險因素;對群體接觸事件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找出醫務人員自身防護不足之處,進行相關知識培訓、補充防護用品等,將接觸機率降至最低。
本預案與國家或上級部門法規有不符之處,按照國家或上級發布的法規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