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市熱網改造工程指導預案

市熱網改造工程指導預案

2024-07-31 閱讀 9694

廣泛宣傳熱網改造工程的重要意義,四)組織宣傳。各供熱企業、產權人、業主委員會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明確供用熱雙方權利、義務,引導城鎮居民轉變供熱觀念,樹立正確的供熱”商品意識。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爭取各單位和熱用戶對熱網改造工程的理解和支持,動員各供熱企業、產權人、廣大熱用戶積極參與到熱網改造工程中來。供熱企業要充分認識*年熱網改造工作的緊迫性和必要性,積極籌措資金,倒排工期,加快工程進度,確保按時開栓供熱。

積極穩妥推進我市熱網改造工作的順利進行,為貫徹落實省暖房子辦公室《關于征求<省“暖房子”工程專項規劃編制指導意見>意見的函》吉暖辦函〔*〕4號)精神。確保完成國家和省下達的熱網改造工作目標,根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市鄉村地下管線管理方法>通知》蛟政辦發〔*〕14號)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熱網現狀

其中熱電廠管網由市陽光供熱有限公司經營,市區各熱源單位的管網現由多家供熱企業經營管理。五中、一中區域鍋爐房也由陽光供熱有限公司經營,新區鑫泰鍋爐房由市鑫泰供熱有限公司經營,其他分散采暖小鍋爐房分別由產權單位經營管理。截止*年,一次網81.54公里,二次網75.48公里,地溝管網114.59公里。

(一)老城區。

老城區管網依照熱源可劃分為:熱電廠管網、五中鍋爐房管網、分散小鍋爐房管網。

一條自熱電廠首站沿鐵路東側向北,1.熱電廠管網分為三條主干線。過后進入新區,沿世紀大道至濱河路供熱主干線,全長約4.8公里,管徑為dn500dn400供熱方式為間接供熱;另一條為自熱電廠沿鐵西街、華東路、工人街、大街、紅星大道、紅星路至末端用戶,全長約2公里,管徑為dn900dn700dn600dn500dn400dn300供熱方式為直接供熱;第三條主干線自熱電廠沿大街、游園路、河北街、建設路至末端用戶,全長約3.2公里,管徑為dn900dn800dn600dn500dn400dn300供熱方式為直接供熱。

相互補充、相互切換,2.陽光供熱有限公司五中鍋爐房管網與熱電廠末端管網相連。供熱方式為直接供熱。

供熱方式為直接供熱。3.分散小鍋爐房管網相互獨立。

(二)區。

區管網依照熱源可劃分為:一中鍋爐房管網、分散小鍋爐房管網。

同時供,1.陽光供熱有限公司一中鍋爐房管網與熱電廠末端管網相連。總供熱面積為18萬平方米,供熱方式為直接供熱。

供熱方式為直接供熱。2.分散小鍋爐房管網相互獨立。

(三)新區。

主干線自鑫泰鍋爐房沿濱河路向南至末端用戶,新區管網主要為鑫泰鍋爐房管網。全長約1.2公里,管徑為dn500dn250dn200供熱方式為直接供熱。

二、熱網改造原則、規范、內容、資金投入

(一)改造原則。

提高各管網之間的互補能力。調整熱電廠原有管網的供熱半徑及供熱區域;解決備用熱源問題;解決供熱系統水力失調問題;逐年取消分散采暖小鍋爐房;增加各管網之間的連通線。

(二)改造規范。

主干線盡可能通過熱負荷中心;熱網敷設力求方便施工,熱網力求線路短直、通達。工程量少,滿足平安運行的前提下,注意節約用地,科學降低施工本錢;熱網一般應沿道路敷設,設于道路路面以外,盡量少穿越鐵路、公路及其他管線、管溝等,適當注意整齊美觀;主干線管網應相互聯通,增加管網的互備能力,提高供熱的可靠性;合理確定各熱源管網的供熱半徑。

(三)改造內容。

對15年以上的管網、舊樓房地溝管網進行全面改造;對撤并的小鍋爐房進行并網改造;對設計不合理管網進行改造;對經常出現故障的管網和管網末梢進行改造;對集中供熱和利民供熱站管網進行全面改造。

*年計劃改造管網長度:

二次網8.3公里,1.改造集中供熱和區域鍋爐一次網11.8公里。地溝管網59.3公里。

二次網1.7公里,2.改造小鍋爐房一次網3.2公里。地溝管網20.7公里。

3.資金投入。

*年管網改造計劃投入資金:一次網3450萬元;二次網800萬元;地溝管網5200萬元。

三、熱網改造工程

保證城區正常供熱需求,為滿足熱負荷逐年增加的需要。需新建、擴建局部規劃熱源及相應配套管網,根據熱負荷位置,敷設相應支線、戶線及建設配套換熱站。解決集中供熱管網系統前后端冷熱不均、高層高低區水力失調現象,管網前端分支處、高層供熱分支處設置流量控制裝置,以保證流量合理分配,供熱企業結合實際情況裝置溫度彌補器。各熱源主干線之間敷設聯網管線,并裝置連通閥門,設置閥門井作為事故狀態備用管線,增加熱網運行平安性。

(一)自鐵中鍋爐房引出主干線與原有熱電廠dn500主干線相連。同時與熱電廠管網相連,作為老城區備用熱源。此局部管線為:dn700主干線長度350米/單程;dn500主干線長度1400米/單程。

(二)自鐵中鍋爐房沿規劃路敷設dn700主干線至八家子地區。

(三)對富航供熱站、城區供熱站、濱河供熱站、長安供熱站、郵政供熱站、建安供熱站等6個采暖小鍋爐房進行撤并改造。富航供熱站和城區供熱站管網并入鐵中鍋爐房;濱河供熱站、長安供熱站、郵政供熱站和建安供熱站管網并入陽光供熱有限公司。撤并管網由市燃氣熱力設計研究院進行燃氣熱平衡計算后進行設計改造。

(四)新區新增熱負荷由鑫泰鍋爐房承當。自鍋爐房引出一條主干線,沿南京路、紅葉大街、廣州路、深圳街至北京路。此局部管線為dn700主干線,總長度*米/單程。

(五)樓外樓至聚寶隆超市擴徑至dn400聚寶隆超市至新天地門前擴徑至dn300井前12米擴徑至dn250

(六)紅星路至民康7#擴徑至dn300民康7#至末端群房擴徑至dn250

(七)從春萍藥店前主線上新引dn150管單供黑馬住宅;鐵宅工人街段對露天鋪設的管道按原有管徑進行更換。

完全解決“跑、冒、滴、漏”問題;對利民供熱站所轄的天合小區、秋林小區、民政新村主管線進行管網改造,八)對實驗供熱站所轄地溝管網進行全部更新改造。管徑為dn700dn600dn500dn400dn300

四、資金來源

以市場化運作方式為主,熱網改造資金投入較大。采取多種籌集方式,逐步建立由市政府、供熱企業、產權單位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穩定的投資機制。主要籌集方式有:

(一)積極申請國家和省專項資金。不得擠占和挪用。

(二)市政府從市財政中列支一部分資金。

(三)各供熱企業和產權單位承擔管網改造局部資金。

(四)吸引社會資金投資。

五、保證措施

(一)組織保證。成立市熱網改造工程領導小組。成員由建設、發改、財政、國土、環保、公安(消防)城管、衛生、供電等部門及街道主要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市住建局,負責我市熱網改造工程計劃、綜合協調、組織推進和監督檢查審定規劃、規劃指導及相關審批工作;市財政部門負責市政府應投入資金的籌措工作;其他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相關審批、服務工作確保資金按計劃落實到位;各街道辦事處負責組織做好與居民業主的溝通、協調工作。

(二)統一思想。熱網改造工程。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各相關單位、各立項單位、開發建設單位、產權人、業主委員會、供熱企業、廣大熱用戶要充分認識實施熱網改造的重要意義,從我市大局出發,樹立“一盤棋”思想,切實提高思想認識,把此項工作納入日程,擺上重要位置,形成全市上下關心、支持熱網改造工程的良好氛圍。

(三)協調配合。市住建局要嚴把熱網改造工程的規劃、設計和施工質量關。配合工程建設,協調解決有關問題。廣大用熱戶、開發建設單位、各相關單位應積極配合熱網改造工程,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擾、阻礙熱網改造工程的進行,為工程實施發明有利條件。各供熱企業、產權單位及個人要積極籌措熱網改造資金,確保工程資金需要。財政、紀檢、監察、審計等部門要切實加強資金使用的監督和管理,發揮資金最大使用效益。

篇2:舊城改造工程應急救援預案范本

舊城改造工程應急救援預案

為了有效預防和控制本工程在施工中的事故和緊急情況,能夠作出應急準備與反應,迅速有序地做好搶險救災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產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工程應急救援預案。

一、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織機構及職權

1、按規定成立應急救援組織,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由公司安全生科科長z任應急救援小組組長,項目經理z應急救援小組副組長,組員為企業安檢員z、項目部技術負責人z、項目部安全員z、項目部機修電工負責人z、各施工班組長z、z、z、z、z等。

2、發生事故后,應急小組成員應立即向副組長z匯報,由z向應急救援小組組長楊應春匯報,由組長楊應春向公司領導報告。

3、組長與副組長職責與權利:

組長是應急領導小組最高指揮者,統一領導指揮小組成員各司其職,控制事故的擴大和蔓延;組織指揮搶險人員、設備、器材、物料等迅速有序進入現場,控制和穩定事態危險性的擴大,把事故損失盡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組長具有指揮權、調度權、緊急情況處置權。

副組長配合組長工作,組長不在時,行使組長的權力,分工負責組長交給的工作職責,指揮組員開展工作,在特殊緊急情況下,可行使處置權。

4、組員職責與權利

組員在組長、副組長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積極參與搶險救災救援工作,按提前準備做好應急措施,控制事故的擴大蔓延,組織搶險救災,各部門做好各自的本職工作,緊急情況下,有獨立開展工作的權利。

二、應急準備

1、各部門按《環境因素識別與評價程序》和《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與風險控制程序》確定重大環境因素和重要危險源,并根據其潛在的事故隱患或緊急情況制定應急準備。

2、項目開工時,項目部制定應急準備,技術組匯總于環境安全計劃中。

3、從以下方面制定應急準備與響應方案:傷亡事故、環境事故、特殊氣候情況的應急準備與響應;火災、爆炸、大型活動的應急準備與響應;有毒有害物質、油品使用時泄漏的應急準備與響應;貯存有毒有害物質、油品應急準備與響應;設備運行的應急準備與響應。

4、應急準備

(1)制定人員疏散線路,作業場所應有安全疏散標識,施工現場要設立安全標志,貼緊急電話;

(2)現場配置相應的應急救援物資,設立工地醫務室,配備擔架、防毒面具等,應急場所工作人員應進行崗位知識教育;

(3)強化安全檢查管理,搞好隱患整改,對查出的隱患,要立即整改,在隱患沒有消除前,必須采取可靠的防護措施;

(4)如有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險情,必須立即停止作業;

(5)對違反操作規程和安全規定的,應急領導小組有權制止作業;

(6)嚴格按照東莞華科電子有限公司四期廠房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及各專項安全施工方案的要求進行作業;

(7)作業人員必須經身體檢查合格,并經安全培訓后方可作業。所有作業人員必須事先辦理人身意外傷害險;

三、應急響應

1、緊急情況發生時,應急領導小組應迅速作出反應,及時將信息傳遞到各有關部門及有關人員,按預先制定的應急準備作出響應。

2、應急領導小組各司其職,首先控制事故擴大蔓延,引導人員疏散,組織搶救工作,保護現場。

3、如事故嚴重,應立即向地方消防、醫院、公安等部門尋求援助。事故報告應準確,事故的地點、發生的時間、事故的簡要情況、聯系電話、聯系人等均應講清以爭取時間。

4、在應急響應過程中應做到統一指揮,后勤部門要做好物質的保障工作,做好傷亡人員及其家屬的安撫工作。

5、事故發生后,應急領導小組應組織有關人員組成事故調查組,對事故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針對原因制訂出防范措施。

6、應做好應急準備與響應的宣傳工作。

7、在每次事故或緊急情況處理完畢后,應對應急準備與響應程序進行評審和修訂。

8、傷亡事故應急響應:

緊急情況發生時,應急領導小組要立即組織搶救工作。了解情況,組織分工,控制事故擴大,組織搶救工作,保護現場。事故輕微,就地救治;如事故嚴重,請求當地公安、消防、醫院支援。

9、環境事故應急響應:

水污染事故、大氣污染事故、噪聲與振動危害事故、固體廢棄物污染事故、有毒化學品污染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等環境事故或緊急情況發生時,首先要控制事故的擴大蔓延,組織人員進行搶救工作,保護好現場。情況發生后,及時將信息傳遞給有關部門及有關人員。如事故嚴重,迅速報告當地環境管理部門,尋求解決辦法。如涉及到人身安全或傷亡,應立即組織搶救,事故嚴重時,請求當地公安、消防、醫院支援。環境事故發生后,應按國家有關規定報告給當地環境管理部門,事故嚴重應逐級上報。搶救人員時要正確穿戴個人防護用品,防止事故的擴大蔓延。

10、火災、爆炸應急響應:

事故發生時,應立即根據引起火災原因,啟動現場消防設施,應立即采取措施隔離事故現場易燃易爆品,防止火源蔓延。事故超出現場控制能力范圍,應立即撥打火警電話119。

11、有毒有害物質、油品的泄漏應急響應:

施工人員必須穿戴好個人防護用品,現場通風良好,萬一發生人員中毒,皮膚受傷等情況,應馬上送往就近醫院就診治療。工地上使用的油品(汽油和柴油)嚴禁暴曬,使用時應使用抽油器,萬一出現滴油、漏油、泄漏等現象,應立即停止使用,防止污染土壤,破壞水質。事故發生后,施工各部門應參與調查工作,并寫出分析報告,進行會審。

12、設備運行應急響應:

物料部門做好設備配備和防護用品的貯備工作。如有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險情,必須立即停止作業。遇到發生事故時,應立即切斷電源。設備經檢修后,應重新試機,確保安全操作。廢棄物應按規定處置。

篇3:舊城改造工程應急救援預案格式

為了有效預防和控制本工程在施工中的事故和緊急情況,能夠作出應急準備與反應,迅速有序地做好搶險救災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產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工程應急救援預案。

一、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織機構及職權

1、按規定成立應急救援組織,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由公司安全生科科長z任應急救援小組組長,項目經理z應急救援小組副組長,組員為企業安檢員z、項目部技術負責人z、項目部安全員z、項目部機修電工負責人z、各施工班組長z、z、z、z、z等。

2、發生事故后,應急小組成員應立即向副組長z匯報,由z向應急救援小組組長楊應春匯報,由組長楊應春向公司領導報告。

3、組長與副組長職責與權利:

組長是應急領導小組最高指揮者,統一領導指揮小組成員各司其職,控制事故的擴大和蔓延;組織指揮搶險人員、設備、器材、物料等迅速有序進入現場,控制和穩定事態危險性的擴大,把事故損失盡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組長具有指揮權、調度權、緊急情況處置權。

副組長配合組長工作,組長不在時,行使組長的權力,分工負責組長交給的工作職責,指揮組員開展工作,在特殊緊急情況下,可行使處置權。

4、組員職責與權利

組員在組長、副組長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積極參與搶險救災救援工作,按提前準備做好應急措施,控制事故的擴大蔓延,組織搶險救災,各部門做好各自的本職工作,緊急情況下,有獨立開展工作的權利。

二、應急準備

1、各部門按《環境因素識別與評價程序》和《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與風險控制程序》確定重大環境因素和重要危險源,并根據其潛在的事故隱患或緊急情況制定應急準備。

2、項目開工時,項目部制定應急準備,技術組匯總于環境安全計劃中。

3、從以下方面制定應急準備與響應方案:傷亡事故、環境事故、特殊氣候情況的應急準備與響應;火災、爆炸、大型活動的應急準備與響應;有毒有害物質、油品使用時泄漏的應急準備與響應;貯存有毒有害物質、油品應急準備與響應;設備運行的應急準備與響應。

4、應急準備

(1)制定人員疏散線路,作業場所應有安全疏散標識,施工現場要設立安全標志,貼緊急電話;

(2)現場配置相應的應急救援物資,設立工地醫務室,配備擔架、防毒面具等,應急場所工作人員應進行崗位知識教育;

(3)強化安全檢查管理,搞好隱患整改,對查出的隱患,要立即整改,在隱患沒有消除前,必須采取可靠的防護措施;

(4)如有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險情,必須立即停止作業;

(5)對違反操作規程和安全規定的,應急領導小組有權制止作業;

(6)嚴格按照東莞華科電子有限公司四期廠房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及各專項安全施工方案的要求進行作業;

(7)作業人員必須經身體檢查合格,并經安全培訓后方可作業。所有作業人員必須事先辦理人身意外傷害險;

三、應急響應

1、緊急情況發生時,應急領導小組應迅速作出反應,及時將信息傳遞到各有關部門及有關人員,按預先制定的應急準備作出響應。

2、應急領導小組各司其職,首先控制事故擴大蔓延,引導人員疏散,組織搶救工作,保護現場。

3、如事故嚴重,應立即向地方消防、醫院、公安等部門尋求援助。事故報告應準確,事故的地點、發生的時間、事故的簡要情況、聯系電話、聯系人等均應講清以爭取時間。

4、在應急響應過程中應做到統一指揮,后勤部門要做好物質的保障工作,做好傷亡人員及其家屬的安撫工作。

5、事故發生后,應急領導小組應組織有關人員組成事故調查組,對事故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針對原因制訂出防范措施。

6、應做好應急準備與響應的宣傳工作。

7、在每次事故或緊急情況處理完畢后,應對應急準備與響應程序進行評審和修訂。

8、傷亡事故應急響應:

緊急情況發生時,應急領導小組要立即組織搶救工作。了解情況,組織分工,控制事故擴大,組織搶救工作,保護現場。事故輕微,就地救治;如事故嚴重,請求當地公安、消防、醫院支援。

9、環境事故應急響應:

水污染事故、大氣污染事故、噪聲與振動危害事故、固體廢棄物污染事故、有毒化學品污染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等環境事故或緊急情況發生時,首先要控制事故的擴大蔓延,組織人員進行搶救工作,保護好現場。情況發生后,及時將信息傳遞給有關部門及有關人員。如事故嚴重,迅速報告當地環境管理部門,尋求解決辦法。如涉及到人身安全或傷亡,應立即組織搶救,事故嚴重時,請求當地公安、消防、醫院支援。環境事故發生后,應按國家有關規定報告給當地環境管理部門,事故嚴重應逐級上報。搶救人員時要正確穿戴個人防護用品,防止事故的擴大蔓延。

10、火災、爆炸應急響應:

事故發生時,應立即根據引起火災原因,啟動現場消防設施,應立即采取措施隔離事故現場易燃易爆品,防止火源蔓延。事故超出現場控制能力范圍,應立即撥打火警電話119。

11、有毒有害物質、油品的泄漏應急響應:

施工人員必須穿戴好個人防護用品,現場通風良好,萬一發生人員中毒,皮膚受傷等情況,應馬上送往就近醫院就診治療。工地上使用的油品(汽油和柴油)嚴禁暴曬,使用時應使用抽油器,萬一出現滴油、漏油、泄漏等現象,應立即停止使用,防止污染土壤,破壞水質。事故發生后,施工各部門應參與調查工作,并寫出分析報告,進行會審。

12、設備運行應急響應:

物料部門做好設備配備和防護用品的貯備工作。如有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險情,必須立即停止作業。遇到發生事故時,應立即切斷電源。設備經檢修后,應重新試機,確保安全操作。廢棄物應按規定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