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中學歷史學科閱讀方法

中學歷史學科閱讀方法

2024-07-31 閱讀 8598

淺談中學歷史學科的閱讀方法

21世紀的今天,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學校教育正進行著深入和全面的改革,力圖從根本上改變“應試教育”弊病,使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展。歷史學科可以根據自己學科的特點和教學任務開展素質教育,這就需要改變以往教學中學生的歷史學習中死記硬背、僵化的模式,而著力提高學生分析歷史、理解歷史、掌握歷史的認識能力。而要使學生通過學習歷史,提高認識歷史的素質,歷史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與發展是一個值得認真研究的問題。

一、閱讀理解能力在中學歷史中的地位

中學歷史學科的能力包括很多方面。如有歷史思維能力、歷史創造想象能力等,其中就有歷史閱讀理解能力,它在歷史學習中的重要性是很明顯的,可以說是其他學習能力的基礎。

現代社會,信息量劇增,而信息的接收渠道和方式又主要是通過閱讀活動,因為“信息是語言的”。或說得比較明確些,信息是可以用言語表達的。而人類文明時代只作為文化信息,往往要依賴語言文字的形式來進行積累傳播、延續,故一個人要想了解和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學會閱讀是十分重要的,在現在大力提高“終生學習”“終生教育”的時代。要不被競爭激烈的社會淘汰,首要的和基本的條件就是要學會閱讀。

閱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說是對語言文字的接受及反饋,這也是一種智力活動,而且是所有智力活動的前提條件,與閱讀能力直接相關。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獲得和掌握,可以使其思維和認知能力得到發展,原因在于強有力的言語表達能力使他可能初步形成具有抽象性、概括性、正確性的觀念,并積累和傳遞它們。從這樣的意義上說,閱讀理解能力是學習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

歷史是已經過去了的發生過的事實,歷史學科的學習過程,是一種對歷史的認識過程。由于客觀的歷史事實本身已經過去,無法重演只有通過記載歷史的各種材料,其存在的形式大部分是以語言文字的方式出現(當然也有以實物、圖像、音像等其他形式存在的)。這就說明有關歷史的信息基本上是以言語形式承載的,在歷史教學中語言是獲得知識的主要工具、歷史學習往往就是在這種言語的接受和交流中進行的,教師的語言,教課書,各種歷史文獻等都是學生獲得歷史知識的渠道。

二、閱讀理解能力現狀

我國的中學歷史教學大綱中,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提出了具體的目的和要求,而且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與學習發展,作了層次上的劃分。以往的中學歷史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往往被忽視,一些教師可能會認為閱讀能力主要是語文的教學任務,因而在教學的指導思想上沒有充分重視對學生歷史閱讀能力的培養,從而影響到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開發,導致學生在處理史料類題目是素手無策。良好的閱讀方法是提高效率的捷徑。

三、閱讀方法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所說的“閱讀要達到真正理解的地步,是要經過練習的……這是一種技能,凡是技能,惟有在實踐中才能練就。”六步閱讀是比較好的一種閱讀方法

(1)掃讀:以盡可能的速度通讀全書,不是一般的默讀默念,而是用眼睛掃,要逐步訓練使眼睛象攝像機一樣,具有一眼讀一行,讀一段的敏捷性,這一步的目的是概括,理清全書的頭緒。

(2)回憶:掩卷而思,盡量按全書的線索作閃電式的加工,這一方面是為了強化讀中的腦活動,使信息的痕跡得以深刻,另一方面是為了在把握全書的基礎上找到關鍵的信息,這些關鍵的信息,在歷史教材中可以是背景,原因、過程、后果、意義、經驗教訓等,關鍵信息掌握了,就可以濃縮全書的內容,提煉全書的精髓。

(3)發問:古人說:“讀書須教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問題能將獲得的知識和信息進行全方面的組合,找出自己在消化理解全書過程中的思維結,使一個個思維結集中起來,明朗化,這樣使全書的脈絡更清楚,從而激發強烈的閱讀欲望。

(4)研讀:在要求解決問題的時候,對書中有關的部分,或看書中精彩的部分,重新讀,這種讀重在思考,故應慢慢讀,仔細體味,可以朗讀,輕聲讀、默讀,讀讀停停,都無不可,研讀的作用是篩選,即在判斷中取舍,而不是單純的接受。

(5)理得:即對讀書過程中的大大小小的收獲進行梳理,對歷史教材可以概括某一階段的特征,對歷史讀物可以是寫心得或札記。

(6)復讀:再將全書瀏覽一遍,有些章節、特別是研讀過的章節,不妨跳過去。復讀不僅對鞏固全書的記憶和理解有其特殊的作用,而且往往會有新的發現。

四、閱讀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學會勾畫:閱讀過程實際正就是刪除冗余信息的過程,書越讀越薄的過程。因此,在讀的過程中,要找出重點,做出相應的勾畫和記載。

(二)時間管理:在一段時期內選定一個目標并規定完全成閱讀任務的時間期限。一種是每天規定讀幾頁書,不計時間,逐頁讀去堅持在預定期限內讀完。另一種將一本書按預定期限進他為若干個單元時間,每天堅持閱讀一個單元時間,讀完即為勝利。兩種方法的關鍵是盡量利用零星時間,長期堅持。

(三)情緒控制:歷史是一門高投入、低產出的學科。將強制性的閱讀變成了習慣性的閱讀。

對于不感興趣的學科,應重點培養興趣,對歷史學科而言可先從閱讀一二本與之有關的通俗有趣的歷史小說開始,通過閱讀這類書籍,逐步發現這門學科的有趣來。

五、總結

總之,教師應站在從素質教育的高度上來認識在歷史學科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無論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在課外活動中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訓練,使學生具有學會學習而且能夠終生學習的素質。

篇2:小學科學實驗室管理制度

一、實驗室是教師及學生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場所,所有教師及學生應自覺維護和遵守實驗室規則。

二、任課教師和實驗員要密切配合實驗室管理人員開展工作。

三、實驗室內所有儀器、設備、實驗用品,未經負責實驗的教師同意,一律不得隨意挪動,儀器、設備外借必須經總務處同意。

四、學生在進行實驗前應按照“實驗指導”教材充分預習和準備,實驗結束后,應按照實驗室教師的要求,規整各類實驗器物和用品。

五、實驗室內所有儀器、設備、實驗用品,不能隨意損壞或丟失,應加以愛護,以保證下次實驗的延續進行,如有損壞,丟失應酌情按價賠償。

六、實驗室是課堂教學場所,不得喧嘩、互相干擾和影響,保證實驗過程的順利進行。

七、實驗室應保證整潔、衛生,每次實驗結束后,應有值日學生負責清理和打掃。

八、實驗室應嚴格遵守安全、管理規則,實驗結束后要及時關閉水、電、門窗,并做好實驗記錄。

篇3:小學科學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

一.科學實驗室的安全工作、環境保護工作、消防工作是關系到人身和財產安全的頭等大事,要經常對教職工和學生進行安全知識的教育,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學校應定期對實驗室安全技術管理工作執行情況進行檢查。

二.科學實驗室設一名兼職安全員,具體負責安全工作。對不符合規定的操作或不利于安全的因素進行監督,有權停止有礙安全的操作。

三.科學實驗室使用制度,要張掛在明顯地方,嚴格貫徹執行。每逢重大節假日要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四.對設備,要制定嚴格的操作規程和相應的安全保護措施。

五.科學實驗室要做好通風排氣工作。有毒藥品的使用要嚴格按規定操作,如有撒落,應立刻采用科學方法處理。接觸過有毒藥品的手,應及時清洗干凈。

六.對易燃、易爆和劇毒等危險品,要按規定存放,并妥善保管。領用時必須經保管老師批準,同時要有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剩余部分要立即放回,并做好詳細記錄。

七.電器設備和電源線路必須按規定裝設,禁止超負荷用電。不準亂拉亂結電線。

八.實驗室內不得明火取暖,嚴禁抽煙。

九.配齊消防器材并能保證應急使用。實驗教師要學習和掌握實驗室傷害救護常識,能在突發事故中做好急救工作。

十.對違反操作,玩忽職守,忽視安全而造成火災、被盜、污染、中毒、人身重大損傷,精密、貴重儀器和大型設備損壞等重大事故,實驗室要保護好現場,立即向學校報告。學校有關部門要及時對事故作嚴肅處理,追究有關人員相關責任。對隱瞞不報或縮小、擴大事故真相者,應予以從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