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識字方法讓學生快樂地識字
優化識字方法讓學生快樂地識字
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一打開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歸類識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教師要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識字能力。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對低年級識字教學進行了探索。
一、低年級識字教學要堅持的四個原則。
(一)、“識寫分開,多認少寫”的原則。《課標》充分考慮到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設定目標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是多識字、少寫字,實行“識寫分開”,提出“認識”和“學會”兩種要求。這樣做的好處:一是既可以減輕學生負擔,又可以防止“識”“寫”相互掣肘,而導致認不快,又寫不好。二是“多識”有利于學生盡可能早的進入漢字閱讀階段,對發展兒童的情感和思維,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有重要意義。
(二)、“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原則。識字教學要讓學生達到《課標》確定的基本要求,一是量的方面,要認識漢字1800個,會寫其中的1000個。二是質的方面,學生基本上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用兩種方法查字典等。同時,教師要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勵他們用課本上學到的方法在課內外主動地識字,對這方面表現好的學生要加以鼓勵。
(三)、“快樂識字,主動識字”的原則。漢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系統,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從而影響識字效率。如果我們能針對學生好玩好動,好信心、榮譽感強的心理特點,努力創設情境,多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就會讓學生體會到識字的快樂,從而產生主動識字的愿望。
(四)、“承認差異,因材施教”的原則。我們應當承認,學生之間是存在著一些差異的。如孩子先天智力發育存在著差異,再如由于家庭條件不同,學生學前教育方面也存在著差異等等。我們要清醒地看到這種差異,做到心中有數,因材施教,這樣,我們的識字教學效率才會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二、在教學中提高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效率的策略。
(一)、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探索識字教學方法
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材,識字部分共有四種形式:第一種是與漢語拼音穿插安排的“認一認”;第二種是“詞串識字”;第三種是“轉轉盤識字”;第四種是“看圖會意識字”.在教學中,我結合課本插圖,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識字情境,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讓學生把握規律,多識字,快識字。
1、看圖拼音識字
蘇教版語文課本具有“圖文并茂”的特點,每一個與漢語拼音穿插安排的“認一認”,都是圖畫、拼音和漢字相對應。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兒童將圖畫和身邊的事物以及漢字聯系起來,利用他們已有的識字經驗,激起他們想學字的愿望;然后讓他們借助拼音自讀生字;最后采用多種形式的誦讀,鞏固識字效果。這樣做既能使學生牢固掌握所識的字,又能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2、采用多種途徑,讓學生“樂”學。
愛因斯坦說過:“對于一切來說,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課程標準》也把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列入教學的第一目標。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因此,一堂課中如何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我通常的做法是:
篇2:幼兒識字創新教學初探
幼兒識字創新教學初探
劉春陽八五二農場幼兒園
[摘要]幼兒識字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教給幼兒自能識字的方法,幼兒能找出漢字特殊規律,歸類學習。培養孩子聯想字形、借助插圖、自學與互學的能力,引導他們在生活實踐、自我體驗中識字,并從激發興趣、授以方法及系列訓練等各個方面入手,來探討幼兒的識字技能培養方法,使識字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實,每個孩子的內心深處,都渴望自己成為一個發現者、成功者。他們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去認識事物,得到肯定的孩子獲得了心靈上的滿足,在滿足中體驗成功帶來的歡樂,之后他們會用更積極的方式去探索、去創造。我想只要應用創新的教法,配合以妥當的教學,孩子們識字技能的提高是不成問題的。
【關鍵詞】:幼兒識字興趣實踐
【正文】
幼兒的識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語文學習的角度講,它首先要為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從促進大腦發育的角度看,由于識字活動必須通過視覺、聽覺、動手等多條渠道獲取外界信息,從而形成對大腦的綜合刺激。強化大腦各區的神經聯系和貫通。識字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孩子從運用口頭語言過度到書面語言的橋梁。所以,識字教學質量關系到每個孩子的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幼兒的識字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課堂上教會孩子識字方法,讓孩子會學。
教師教是為了不教,這就要求我們教給孩子識記的方法。我常用的方法如下:
形象記憶法。在識字教學中,通過簡筆畫、動作、語言等,創設情景,使漢字與事物形象地聯系起來,能有效地提高識字效率。如教“哭”字時,孩子比較容易寫漏一點,老師可以出示一幅小妹妹哭的圖畫,再讓孩子用簡筆畫畫出她哭的樣子,老師指出“哭”上兩個口表示眼睛,一點是哭的眼淚。這樣,孩子寫“哭”字時,就會想到這滴眼淚,就不會漏寫這一點了。在教學“輕”的時候,孩子就意外的自己找到了識字的技巧
篇3: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
淺談小學語文低年級的識字教學
臨高一小謝麗紅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階段學生的識字量為3000字,其中要會寫2500個漢字。而低年級要求學生認識1600~1800個漢字,其中會寫800~1000個漢字。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多識字、少寫字,而且把識字集中在低年級教學。可見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同時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難點。”本人認為,識字過程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識字和用字相結合的方法,開展識字教學。
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一打開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歸類識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教師要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識字能力。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對低年級識字教學進行了探索。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把識字作為小學低年級教學中的重點,那就得在識字上下工夫。可單純的識字、寫字又顯得枯燥無味。而對于當今社會,獨生子女居多,且家庭條件相對較好,孩子可以說是家里的“小皇帝”,嬌慣成性,在一、二年級就讓他們從事與游戲、積木、唱歌、跳舞等大相徑庭的識字活動,對孩子們來說,簡直有種“逼上梁山”的感覺。這給小學低年級教師出了道難題,識字量之大,教學時間之少。如何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呢?新編《小學語文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文這門學科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因而在教學中,作為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多關愛學生,多為學生創造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覺得學習是一項有趣的事情,主動去學、樂于去學。我想,要達到這一步,就得從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上去考慮。
2.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
3.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在游戲中學習,在玩中思考,玩中創新。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