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吉林省長白山保護開發區池北區第一小學張繼榮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指出:“語文是一門思想性很強的學科。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那么如何把愛國主義情感落實到語文教學中呢?
一、運用情境教學,誘發愛國之情。
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是“愛”,這種愛應該是強烈而深沉的。而人的感情又是和認識緊密聯系的,是在認識過程中發生的。因此,運用情境教學,把學生帶入根據教材創設的情境,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地感知教材,從而激發情感,這是符合教學規律的。
1、創設情境的方法很多,以“假想旅行”帶入情境。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時,我是這樣做的:“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她有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一望無際的良田沃野,星羅棋布的島嶼湖泊……你游覽過或了解我國有哪些美景嗎?”學生回憶介紹后,我接著說:“尤其是我國南方有以山青水秀的風景而聞名于世的,那就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然后請去過桂林的同學談觀后感。之后,教師接著說:“現在,讓老師作導游帶你們去游覽桂林山水吧。”采用假想旅行的方法,可以將孩子帶入情境,使學生在濃厚的興趣和美好的情緒中,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
2、利用直觀教具再現情境。我國歷史悠久,由于小學生年齡小,見識少,想象力差。因此,有許多情境是學生不能直接感受到的。所以借助視頻錄像、幻燈、圖畫等直觀教具再現情境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教學《桂林山水》這課時,我先指導學生觀察插圖,接著在講解中根據文字描述以勾勒畫出板書,充分突擊桂林山水的特點,展現出一幅美麗的圖畫;在理解課文內容后再顯示收集的視頻錄像,讓桂林山水的美景逼真地呈現于學生眼前,由于圖象是活動的,引人入情入景,同是畫面,但一次比一次形象,既增加了課文的表現能力,又能使學生深深感受到祖國山河秀麗多姿,從而產生熾熱的愛國之情。
3、以語言描述來強化情境。教學中,教師繪聲繪色的描述、朗讀,對學生的感知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的朗讀應該是滿腔熱情的。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更應該以教師對祖國強烈的愛的火種,去點燃學生心靈中愛祖國的火花。如:在朗讀時,指點學生用雄壯、渾厚的重音朗讀大海的水“波瀾壯闊”,感染到浩渺無邊的大海有著動的、喧鬧的動態美;再用輕柔的聲音讀西湖的水“水平如鏡”,感染到那種無聲無息的恬靜的美。另外,文中的排比名是重點朗讀部分,我特別運用了師生接力讀法,師讀:漓江的水(山),生讀:真……。這樣透過包含感情的“真”字,領會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贊美和熱愛之情。
二、利用語言文字,培養愛國之情。
小語教材中的愛國主義典型人物形象和愛國主義具體事件,都是通過語言文字來表現的。因此,向學生進行愛國***教育,必須抓好語言文字的教學。
教學中要從具體教材的語言實際出發,根據教材特點考慮教學方法,將設疑、點撥、比較、講解等多種方法結合運用,讓學生通過理解重點的字、詞、句、段來領會中心思想,從中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三、運用情理相融,陶冶愛國之情。
愛國***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情感上,因為孩子們的情感并非永恒的,它會隨著認識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必須做到情理結合。把以情動人和以理服人結合起來,使學生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升華。只有這樣,學生的情感才能持續和深化下去,具備一定的自覺性。
如教《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在總結全文時,可用課題作主語,讓學生把句子補充完整:“賣火柴的小孩子。”由于學生在講讀課文時獲得了形象,就為完成這個練習項目作了鋪墊,于是組成了多種內容不同的句子。……接著,可以進一步提示:因為是“凍死”,所以文中多處寫了“冷”。你能找出課文中帶有“冷”字的詞句嗎?于是,學生興致很高,邊默讀邊用筆勾畫許多的情景。然后啟發學生用“冷”字組成詞句,說說賣火柴的小女孩所處的環境怎樣。學生從自然界“寒冷的天氣”講到“冷酷的資本主義社會”等。這樣促使學生由情向理過渡,認識天氣是寒冷的,而更寒冷的是黑暗的資本主義社會,所以賣火柴的小女孩才會被凍死。再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剝削制度的罪惡本質。從而進一步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更加熱愛祖國,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要從愛國主義教育入手,為兒童初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并在兒童掌握語文工具的同時,切實進行愛國***教育。
篇2: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方案
“知榮辱、樹新風”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的
為落實教育局有關通知要求,深入學習貫徹*關于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論述精神和中宣部、中央文明辦《關于組織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的通知》精神,通過活動的開展,引導小學生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把“八榮八恥”轉化為校園群體意識和自覺行動
二、活動前期工作
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讀書活動領導小組,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做到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有關處室領導和班主任直接抓,確保活動的順利開展。
三、主要活動
1、4月舉辦讀書教育活動小學生講故事比賽(具體安排另行通知);
2、6月組織參加全國組委會舉辦的網上知識競賽。
四、活動要求
1、各班要高度重視,把廣泛開展“知榮辱、樹新風”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作為今年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和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務,擺上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認真部署、精心組織、扎實開展。
2、學生結合個人體會,按讀本的要求寫一篇作文,并通過老師講評和同學間的交流,進一步深化讀書教育活動的成果
3、各班隊要不定期通過開展主題座談會、辯論會、討論會等多種形式,通過主題班隊會、黑板報、宣傳欄、網站專欄、社會調查實踐等多種途徑,引導廣大學生結合自己學習生活實際談自己真實的感受和體會,學校總體上要利用國旗下的進話及晨會教育、校園廣播等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使社會主義榮辱觀成為廣大小學生生的道德實踐,使廣大青少年學生開闊視野,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學會如何做人、如何成才的本領,使之更加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在自覺參與活動中感受真情,領悟崇高,體驗光榮。
具體要求
⒈尊敬國旗,會唱國歌;
⒉遵守規則,禮讓他人;
⒊善待環境,擔負責任;
⒋衣著整潔,講究衛生;
⒌節約水電,珍惜糧食;
⒍言行一致,知錯就改;
⒎待人和善,舉止文明;
⒏惜時守時,善于計劃;
⒐主動學習,溫故知新;
⒑按時作業,認真書寫;
⒒敢于質疑,勇于探究;
⒓勤于實踐,學會合作;
⒔熱愛閱讀,常寫日記;
⒕善用媒體,興趣廣泛;
⒖注意安全,珍愛生命;
⒗堅持鍛煉,喜愛運動;
⒘樂于動手,喜歡勞動;
⒙及時致謝,懂得感恩;
⒚同情弱者,富有愛心;
⒛學會欣賞,向往美好。
篇3:愛國主義歌曲大賽活動方案
為歌頌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抒發全校師生們的愛國情懷,立志報國的巨大熱情。為構建和諧校園,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向經典致敬、為英雄歌唱,用歌聲放飛繽紛的夢想,用歌聲唱響心中的激蕩。發揮和展示學生的演唱水平,加強同學們的愛國主義熱情,弘揚民族精神,使同學們懂得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從而更加刻苦學習,為紅領巾添光增彩,我校決定從即日起開展“紅歌曲頌中國”愛國主義教育歌曲大合唱活動。結合我校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活動名稱:“紅歌曲頌中國”愛國主義歌曲比賽。
二、活動主題:祖國在我心中
三、活動時間:*年10月7日――*年11月1日
四、活動步驟:
1、從*年10月7日起,以班級為單位,由音樂教師組織班級選取推薦的愛國主義歌曲,同時學校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在校園廣播系統和“校園之聲”廣播站播放愛國主義歌曲,通過人人唱愛國主義歌曲、班班唱愛國主義歌曲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有國主義教育,使學生人人會唱愛國主義歌曲,掀起演唱愛國主義歌曲的潮。
2、11月1日舉行“紅歌曲頌中國”比賽,各班級推薦唱的好的同學進行比賽,演唱歌曲限唱兩首(其中一首必須在推薦的歌曲中選唱)。
3、表彰獎勵:學校分別設立歌曲演唱等級獎和演唱活動優秀組織獎。
五、相關要求:
1、提高認識,高度重視
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華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推動社會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也是今天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眾志成城,戰勝一切困難的不竭力量源泉。各班要充分認識這次活動的意義,高度重視此項工作,組織發動全體學生積極投入到活動中,以飽滿的政治熱情謳歌時代、贊美祖國,唱響時代的最強音。
2、人人參與,廣泛開展
本次活動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以合唱活動為載體,通過“班班有歌聲,人人頌祖國”的活動形式,發動全體學生參與,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各班從即日起,開展以合唱為主要形式的學生歌詠活動,具體各班的組織有班主任負責,可與音樂教師聯系歌曲的選取和歌曲的排練等。使學生人人會唱愛國主義歌曲,掀起演唱愛國主義歌曲的高潮。
六、比賽要求:
1、演唱內容:每個班級選十個人進行演唱。自選曲目內容應健康向上,以圍繞慶祝建國六十周年或歌頌黨、歌頌祖國為主題。
2、演唱形式:獨唱。
3、演唱者表情自然、大方、著裝要統一、整潔、美觀。
4、各班可根據歌曲內容自行設計動作和準備道具。
七、評分標準
1、演唱者聲音響亮、清晰、和諧。(30分)
2、演唱的感情要到位:能夠較好地表現出歌曲思想感情。(20分)
3、能夠準確地把握音準節奏、咬字準確、吐字清晰。(20)
4、演出服裝得體大方,能充分展現當代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30分)
七、獎勵辦法:
按年級評選:一、二、三等獎若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