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音樂與詩歌繪畫藝術意境生成比較

音樂與詩歌繪畫藝術意境生成比較

2024-07-31 閱讀 6537

音樂與詩歌,繪畫藝術意境生成的比較

宗白華認為,詩歌、繪畫意境是“情”與“景”的結晶,藝術意境的創造,是使客觀景物作為主觀情感的象征。藝術家以心靈映射萬象,代山川立言,他所表現的主觀的生命情調與客觀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滲,山水成了詩人畫家抒發情思的媒介,在詩歌繪畫的藝術意境中,情和景交融互滲,因而發掘出最深的情,一層比一層更深的情,同時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層比一層更晶瑩的景;景中全是情,情與象而為景,因而出現了一個獨特的宇宙,嶄新的意境,因此,宗白華把詩歌、繪畫藝術意境的生成概括為三個境界層深的結構。一、直觀感相的特寫;二、活躍生命的傳達;三、最高意境的啟示。由此可見,詩歌和繪畫在藝術意境主要由“情”與“景”兩個基本要素之間的辯證互動不斷融合升華的生成過程,景與情構成詩歌和繪畫藝術意境生成中不缺的重要因素。

那么,音樂藝術意境的生成是否也像詩歌繪畫藝術意境的生成一樣是由景至情、由情至景不斷地創深生成的過程呢?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因為,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它不同于詩歌,詩歌以語言為材料,詩人通過詩歌語言,可描繪生活場景,抒發內心情感狀態,使欣賞者通過詩歌語言感受到蘊含在詩歌中情景交融的意境和各種包含著強烈思想情感的審美意象;音樂也不同繪畫,繪畫以線條、色彩、明暗、透視、構圖等造型語言,能在二維空間中創造出直接可感的,具有一定形、體積、質感和空間感的三維立體的藝術形象。這種藝術形象既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又包含畫家對現象生活的審美感受和評價,使欣賞者從視覺直觀中獲得審美享受。而音樂藝術不具備詩歌語言的語義性,也不具備繪畫語言的具象性,寫“景”不是音樂藝術的本質特征。音樂藝術的本質特征在于抒情性。作曲家是通過有組織的音響運動形式表達自己的審美感情,間接反映產生這些感情的生活。音樂形式同人類的情感生活在動態邏輯結構上是同構的。正如朗格所認為的,音樂本身就是最高級生命的反應,它與我們的感覺,和情感生活所具有動態形式是同構的形式,是一種包含著張力和張力的消除,平衡和非平衡以及節奏活動的結構模式,它是一部不穩定的然而又是連續不斷的統一體現,而它所標示生命活動本身也恰恰是這樣一合張力,平衡和節奏自然過程。所以音樂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音樂的意義直指人的心靈,它不需經過語義和具象的中介而直達我們的心靈。

由此可見,音樂藝術意境的生成并不具有像詩歌、繪畫的由景至情、由情至景的不斷創深融合升華的生成過程,可否這樣認為,音樂藝術意境的生成與詩歌繪畫藝術意境的生成的不同之處在于它越過第一層的直觀感相的填寫,直接從第二層的活躍生命的傳達進入最高意境的啟示。這也可能是音樂藝術比詩歌、繪畫藝術更能直撼人的心靈深處的緣故吧

篇2:小學音樂室管理制度

1、音樂室由上音樂課教師負責管理。

2、管理人員要認真做好添置設備登記,音樂器材應規范擺放整齊。

3、注意室內清潔,不準帶東西到室內吃,不準亂丟紙屑、雜物,不準在座臺、墻壁上亂刻亂畫。

4、上課、排練節目,學生要有秩序進入室內,按規定的地方、就坐,室內保持安靜,不準隨意喧嘩、走動、打鬧。

5、愛護音樂器材,沒有取得管理人員允許,不準隨意動用樂器,如違者造成損失,照價賠償。

6、音樂器材借出和非管理人員使用,必須經學校主管領導同意方可出或開門使用,如借出、使用損壞或遺失,照價賠償。

7、每次活動完,要檢查器材擺放,關好窗鎖好門。如造成損失,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篇3:小學音樂室管理制度

一、音樂室由上音樂課教師負責管理。

二、管理人員要認真做好添置設備登記,音樂器材應規范擺放整齊。

三、注意室內整潔,不準帶東西到室內吃,不準亂丟紙屑、雜物,不準在座臺、墻壁上亂刻亂畫。

四、上課、排練節目,學生要有秩序進入室內,按規定的地方就坐,室內保持安靜,不準隨意喧嘩、打鬧、走動。

五、愛護音樂器材,沒有取得管理人員允許,不準隨意動用樂器,如違者造成損失,照價賠償。

六、音樂器材借出或非管理人員使用,必須經學校主管領導同意方可借出或使用,如借出、使用損壞或遺失,照價賠償。

七、每次活動完,要檢查器材擺放,關好門窗。如造成損失,追究相關人員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