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隨筆也說互聯網+課堂
盡管**年鄭州教育博客第二期博客沙龍漸行漸遠,“互聯網+課堂”的主題卻揮之不散,就像對當下教育現象莫名的親近感,忍不住一遍遍盤桓,傾訴心中的惦念。
“互聯網+課堂”基于網絡普及的今天,如同花開在眼前,撲面而來的新鮮,也無疑是一種機遇和挑戰。
與其說互聯網是一個云端庫資源,不如說也是一個家園。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手機等客戶端,學習、聊天在網絡的一端,“互聯網+”時代作為新元年,也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有了依賴感,常常通過各種電子產品切切地念,切切地盼,汲取和分享著自己的所思所見,交流和破解著自己的疑難,就像流行的傳言,“內事不知問度娘,外事不知問谷歌。”網絡不僅成為很多人的精神寄托站,心靈棲息園,也成為學習成長的樂園。
所以,“互聯網+課堂”也無形之中在網絡普及的地方逐步上演,作為一名教師,越來越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權威性受到挑戰,時刻都可能面臨著學生拓展性需求的責難,讓你不得不思索如何更有自己個性的一面,如何能夠更好地把握學科發展,提升自我,立足于學科教學前沿,從而虛懷若谷、兼容并蓄地應對“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盡可能地照顧到不同學生學習的層面,把教學作為一種溝通手段,通過富有使命感和責任感的評價,督促學生學會直面自己的優點和缺陷,讓每個學生做最好自己的激情被點燃,悅納生命中的每一次發現,悅納生命中的每一天。
同時,“互聯網+課堂”也將由于微課等教學資源的使用和開發,讓教師不得不時刻面臨新角色的適應和挑戰,你不僅需要尊重別人的成果和理念,還要學會刪繁就簡,有機組合符合自己所教學生的學習資源推薦,以更好地應對網絡是把雙刃劍,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協調的完美呈現,尊重學生的最近發展點,合理選取師生交流的適切點。
另外,“互聯網+課堂”,也是一種理念的挑戰,讓教學不僅從教育技術上不斷更新手段,突出學習游戲化的情趣性一面,還要注意信任和尊重學生有能力在自我尋找中超越平凡,勇于和勤于放手學生自己按照自己的興趣點探究發現,善于用愛心、耐心,真心呼喚孩子在不斷體悟中自覺改變,從心成長成為一種習慣和必然。
總之,“互聯網+課堂”,這是軟硬件發展到今天的使然,是一種生態性的嬗變,是學習方式和學習目標必須重新審視的階段,我們只有勤于探索、發現,融入時代的浪潮里面,也才能享受“妹妹,你大膽往前走”的別樣浪漫。
篇2:教研隨筆對六環節教學步驟理解
寫心得1、“六環節”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六種手段和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要靈活運用。在一節課中,不一定要把六種手段全部運用,才叫“六環節”。要把每種手段運用得充分,可以突出某一個環節,而忽略某一環節。就如同外出旅游,與其被導游領著疲于奔命地走完全部景點,不如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充分欣賞。
2、教學要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要把握“六環節”的實質,一是要強調自主學習。建構主義告訴我們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學習是學生自主地、能動地、富有創造性地建構知識的過程。看書、做題、回答問題、實驗操作、總結知識結構.......都是自己學習的形式。二是強調交流合作。建構主義強調學習是在不斷地交流、溝通、合作,即多邊互動過程中實現的。
3、語言能力的發展與思維能力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理解了不一定能夠說出來,只有說出來才能達到深刻地理解。如果一節課既無自主學習的活動,又無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這樣的課堂就是傳統的缺乏活力的課堂,就是老師滿堂灌的課堂。
篇3:小學教研工作隨筆多元評價:讓家庭作業成為孩子樂園
小學生作業的評價更多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關注他們的個體差異,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的情感與態度,通過作業有效性評價幫助小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促進學生全面、和諧、有效地發展。
在現實教學中,對小學生作業的評價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不同個體的特點采取不同的評價方法。比如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一些形象化的圖案比較感興趣。在具體的批改上,可以用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圖案來代替傳統的“√”和“×”。當學生作業全對時,教師給中低年級的學生使用學生喜歡的“小太陽”、“笑臉、”“大拇指”、五星”等符號。學生作業錯誤時,采用“哭臉、三角、小辣椒、大問號”等代表不足,訂正后再用相應的“√”、“○”等符號作出肯定。在最終肯定評價時,采用一系列配套的“大小笑臉”、“大小紅旗”作出評價。利用評語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業批改時利用評語指出作業中的不足之處,能讓學生及時加以改正。一方面及時提醒學生要細心,另一方面使其改正不好的習慣,培養好的學習態度和細心解題的習慣。對作業做得好的,要及時鼓勵,促使學生保持這樣良好的學習習慣,還不妨加上“真棒!”、“好漂亮的作業”、“好漂亮的字”等贊美語。這些激勵性的語言自然拉近了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