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校本教研引領教師成長教師專業發展策略探析
立足校本教研引領教師成長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探析
鷹潭市第八小學翁國偉
校本教研和教師專業發展是“水乳交融”的。校本教研靠教師推進,教師專業成長也離不開校本教研的扎實開展。開展校本行動研究,就要構建教師專業發展平臺,為教師專業成長服務,關注教師的情感需求和實踐體驗,以課例反思為載體,以行動研究為基本模式,把日常教學工作問題化,使教師在校本教研中實踐自我,提升自我,成就自我。
一、我們的認識-----校本教研要引領教師專業發展
1、教研組是校本教研的最基本單位,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沃土。校本教研只有真實地發生并且扎根在教研組,才能有效地開展。平實的、常態化的“校本教研”才是最有效的。校本教研作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手段,要以教研組為單位搭建平臺,促成教師的專業成長。
2、教師個人發展離不開同伴互助。教師在不斷地對自己課堂教學的研究中,引發了思考,促進了自我學習,自我反思。開展“校本教研”的實踐與研究,就是促進教師之間交流與對話、溝通與互助、協調與合作,分享經驗,彼此支持,共同成長。
二、我們的探索-----校本教研怎樣引領教師專業成長
校本教研作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策略和必由途徑,必須貼近實際,服務教學,服務教師,實踐中我們突出兩個“參與”,引領教師專業成長。
1、強化教研組建設,引導教師成為優秀團隊建設極參與者。
我們發揮教研組的整體優勢,努力實現學校發展和教師成長之間和諧統一,以教學為中心、以課堂教學為重點,以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為立足點,以活動為載體,搭建各種教研平臺與教師專業化訓練的舞臺,形成各自的教研文化。
**年下半年,我校如火如荼地舉行了以教研組為單位的備課、上課、說課系列競賽活動。活動歷時兩個月,教師400余人次參與教研組活動全過程,不論是虛心好學的青年教師,還是經驗豐富的中老年教師都能積極參與集體備課,主動聽課,中肯評課,工作量之大,參與面之廣,積極性之高,取得效果之佳,令人欣慰。
**年5月21日,我校成功舉辦了鷹潭市校本教研示范基地建設小學第八個開放日活動。之前,學校舉行教師案例設計大賽,各學科教師以省運會為背景和材料,結合學科課程特色,設計體現教師風格的教學案例。學校評選出優秀案例,成立課例研究小組共同研討,先后組織說課、試教、評課80余次,700余人次全程參與。經歷了提出創意→學科設計→交叉說課→磨合調整→實踐驗證→分析問題→研究對策的探索過程。各學科課例組發揮集體智慧,依據課程特點整合資源,設計教學案例,編寫課時或單元教材,通過“研究
篇2:活用校本教研提高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活用校本教研提高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摘要】:隨著網絡技術在教育教學以及生活中的普及和使用,通過信息技術,利用網絡環境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是一種新型的教研模式,創新網絡環境下的校本教研形式,營造和諧、民主、互動的教研氛圍,提高網絡環境下的校本教研實效性,更好地服務教學、指導教學,從而提高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校本教研網絡環境創新形式營造氛圍提高實效
準確把握教育均衡發展的內涵,自覺確立均衡發展教育理念,進而探討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基本對策,是新世紀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要求。探索建立一種有效的校本教研平臺,從而培養一支具有創新精神的、教育教學能力強、專業化水準高,均衡發展的優秀師資隊伍,一直是我校為之努力的目標。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促進了課堂教學內容以及教研模式的深刻變革,隨著網絡技術在教育教學以及生活中的普及和使用,對于如何使教研工作跟上信息時代的步伐,促進傳統教研模式的根本變革,利用網絡環境進行校本教研方法及成效的探索,有助于學校在實施新課程中隨時掌握新課程改革的動態、及時校正研究方向,從而推進新課程的健康發展。
一、創新校本教研形式
傳統的學校教研活動,因為受學科、內容、時間等條件限制,很難做到全員參與,即便參與,活動的議程固定,發言人數有限,往往由專家或領導主講,其他教師參與討論。這樣的形式很容易造成人云亦云的虛假教研,因為大家不好意思明確提出反對意見,有的礙于面子不好意思當面指出別人的缺點、考慮不成熟不愿意發表看法等。被動聽眾多,效率較低。通過網上教研,可以不受這些因素制約,經過縝密思考的書面語言可以更加準確地表達自己的看法,表達方式也會委婉多了,真正實現交流對象的角色平等(因為在網絡上,發言人可以是真名,也可以是化名),交流機會的充分均衡,實現無障礙的參與與探討。這種新型的教研形式,彌補了原有教研模式的不足。
1、備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