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復習課怎么上才有效?

復習課怎么上才有效?

2024-07-31 閱讀 8427

復習課很容易上成是單純的知識回憶課,課堂上只是把學生過去所學知識再回憶一遍,或者干脆以練代講,讓學生在題海中摸爬滾打,將復習課變成了知識訓練課。這種方法雖然不能說是完全無效的,但是教學效率肯定不會很高,而且不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復習課教學的基本原則應是“溫故知新、提高能力”。“溫故”是復習課的首要任務,但溫故絕不是將所學內容重講一遍,這樣做不但費時費力,而且時間也不允許,溫故重在查缺補漏,凡是學生自學能夠掌握的知識不再補,補的是哪些學生容易遺忘和易于出錯的知識。其次是知新,其含義有二:一是將舊知識進行歸納、概括,納入新的知識框架,構建新的知識網絡,因為系統的知識比分散的知識更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二是在此基礎上將知識升華為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提煉解決問題新方法,這需要教師高度的歸納概括能力和豐富的經驗積累。

做到了“溫故知新”,只是完成了復習課一半的教學任務,“提高能力”才是復習課的落腳點和歸宿。能力的提高需要適當的訓練,但不是以練代講,讓學生不厭其煩地重復做題,而是聯系社會生活,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訓練題,讓學生運用上階段掌握的知識和方法,獨立解決類似的問題,以舉一反三,完成知識和能力的遷移。因此,訓練題的選擇既要有典型性,又要體現思維的深度的廣度,量不在大,而在精。學生做題后,教師要及時反饋,回扣所學方法,進行進一步的總結的歸納,使方法進一步套路化。

復習課的基本環節如下:

一、導入課題,引領目標

復習課的課題導入,語言要簡練,最好由一句話導入。復習課的目標定位要突出對新授課知識的彌補、充實、完善和深化,突出整體構建、方法遷移和綜合應用,突出思維的拓展與科學方法的形成。要立足雙基,突出發展,通過整體構建和綜合應用落實思路和方法的培養;既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又要避免脫離學情的“一步到位”。引領目標要突出復習的必要性,讓學生明確要深化、完善的重點及要求,要探究的思路與方法。復習課的目標定位要考慮到新授課還沒有到位的目標。

二、自主梳理,構建體系

獲得的知識如果沒有完整的結構把它聯在一起,那是一種多半會遺忘的東西;一連串不連貫的知識在記憶中僅有短得可憐的壽命。所以復習課要高度重視調動學生主動梳理,科學構建,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能夠實現條理化、系統化、結構化。梳理要在歸納的基礎上進行,突出知識所描述(或反映)的物理屬性,不要搞成了對知識內容的復述再現;整合要根據概念、規律和方法之間的相互聯系,突出知識間的邏輯關系和結構層次,不要搞成了知識點的羅列再現。梳理和整合最好讓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創設平臺,讓學生展示交流,互動完善。在梳理(不是復述)、歸納(不是羅列)、感悟(不是問答)的過程中實現知識和方法的溫故知新。

三、深化完善,典例導練

實現知識在“溫故”基礎上的“知新”,在綜合應用基礎上的“思路和方法提煉”是復習課的關鍵環節。“知新”的意義包括深化、完善、提高,即物理內涵的透徹理解

篇2:高中政治復習有效方法

淺談高中政治復習的有效方法

高三的一輪復習剛開始的時候,由于復習的知識點少,學生相對的容易記憶和掌握,故學生愿意學習,自信心也很強。但經過幾個月的復習之后,我發現很多學生都有一種困惑:學得越多,忘得越快;學得越多,知識與知識點越容易混淆。這種狀況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糾正,將會使一部分學生在迷茫中選擇放棄。針對這一情況,我想給大家談談高中政治的有效復習方法:

條框式復習方法

我們在記憶知識點的時候有必要對煩瑣的知識系統化、簡便化。因此,我們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復習之后,就應該抽時間對那些零散、零亂的知識加以概括和總結。這樣以條框式復習法來搭建知識框架,對學過的知識能做到一目了然。下面我就以《經濟學常識》為例來談談,框架結構如下:

第一部分:基本理論

第一課:商品理論和價值規律

第二課: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所有制、分配制度、市場經濟)

第二部分:具體知識

生產環節

第三課:企業和經營者(經濟效益、公司制)

第四課:產業和勞動者(農業、工業、第三產業的地位、作用及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社會保障制度)

分配環節

第五課:社會總產值、國民收入、財政、稅收

第六課:掌握幾種投資方式、銀行的業務、央行的作用

交換、消費環節

第七課:市場交易原則、消費者的權益和正確的消費觀

對外關系

第八課:對外貿易的內容、形式、方式和原則以及外匯、匯率

從這一框架結構中,學生就能很容易的掌握《經濟學》的基本內容。但為了能進一步了解知識點,做好選擇題,我認為還要嘗試第二種方法:

細化知識點復習法

經過這段時間的復習與考試后,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在做難度大一些客觀題的時候,總是會在一、兩個選項上舉棋不定。究其原因是什么呢?其實就是對所復習的知識點沒有做細化處理,僅是囫圇吞棗,知其一不知其二。那么我們應怎樣將知識更細化一些呢?我以高三《政治常識》中的中央國家機關為例做一說明:

首先,我們要掌握中央國家機構有六個,但其類型只有五類;

其次,我們還應分別掌握每一個機關在國家機構體系中的地位、職權,并找出各機關之間的關系。避免張冠李戴或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象發生。

如:在復習時既要知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還要明確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

1、其他國家機關由它產生并對它負責。(對這一點,學生會理解錯:他們往往會認為

篇3:教師學習心得《復習課教學有效性研究與實踐》培訓心得體會

三月六日上午,孫紅保主任蒞臨我校,在我校文體中心給大家進行培訓,主題為復習課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與實踐。

要想上好復習課,首先要明確什么是復習課,復習課與新授課有什么區別,孫主任用一幅畫軸來幫助我們理解新授課與復習課的區別,新授課是先點后面,在探究、歸納中建構概念,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是一幅正在打開的畫。復習課是先面后點,在應用、演繹中深化概念,先見森林,后見樹木,是一幅已經打開的畫。

復習課有整合、深化的功能,要想上好復習課,要有一定的教學策略,注意以下幾點:

一、目標設置要有階段性和針對性

最低目標就是要讓學生理解、掌握老師本課講過的內容,核心目標是對概念、原理、規律、方法及學科體系的深層理解和應用。明確課標、考綱、歷年中考試題的功能。剖析本專題在教材、知識結構中的地位、主要涵蓋的考點及能力要求、明確新老課程的差別、及其在歷年考試的題型、題量、分值、命題特點及趨勢、及本班學生的主要薄弱環節。

二、教學方法要科學有效

從“就題論題”(孤立)→“窺一斑而現全豹”(網狀關聯)

從“老生常談”(燙剩飯)→“換一個角度看問題”(靈活性,豐富、提升認識角度與水平)

從“知識、方法體系的堆積”(識記能力)→“讓學生參與知識、方法體系的建構”(建構問題解決模型,認識思路)

從“邊講邊練”→“邊講小練,講后再練”(結構/體系化)

從“小組討論”→“獨立思考+典型交流”(環境逐漸封閉)

從“小組間任務異質”→“小組間任務同質”(人人發展)

三、評價的功能要清晰

教師科學提問,暴露問題,促進自我反思,關愛、信任學生,幫助學生發現自身薄弱環節、有利于學生樹立自信心、為每一位學生量身定做問題解決方案,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