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多媒體技術來使幼兒園教育更加趣味化
運用多媒體技術來使幼兒園教育更加趣味化
甘肅省臨澤縣第一幼兒園師曉英
摘要: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以及課程整合的不斷研究、實踐和深入,作為現代科技革命的基礎和核心,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也悄然走進了幼兒園的課堂,它能使靜止的東西動態化,復雜的東西簡單化;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學習的過程生活化。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使孩子快樂自主的學習。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對教師專業成長及教育教學管理等也發揮著極大的作用。
關鍵字:多媒體,幼兒園,教學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隨著科學技術的革命,新生事物層出不窮。而由于大眾傳播媒介技術的現代化、信息的迅速,使孩子們的見聞更廣了,懂得的事情更多了。我覺得,要使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內容和方法富有時代氣息,以適應孩子發展的需要,有必要在幼兒園開展各項教育活動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知識,以拓寬幼兒的視野,豐富幼兒的知識,開發幼兒的潛能。我認為適時、適量地運用多媒體教學對活躍課堂氛圍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還可以幫助突破教學難點,提高教學的靈活性。因此,我覺得運用多媒體教學來優化教育活動勢在必行。
一、多媒體教學的運用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
看電視是一項幼兒喜愛的活動,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上課前或活動中,老師只要說一聲:“下面要請小朋友看電視了!”活動室里就會很快安靜下來,小朋友也會很自然地瞪大眼睛,挺直身體坐好,等待老師把電視打開。多媒體教學就相當于播放電視片。在幼兒時期,幼兒的無意注意和無意識記都占優勢,電視畫面鮮明生動、活動多變、刺激強烈,很容易引起幼兒的注意和被識記。心理研究表明:如果能將識記任務和幼兒感興趣的活動聯系在一起,那么識記的積極性和有意性會明顯提高,識記效果也更好。而且鏡頭中推、拉、特寫、定格、慢進等等手段的運用可使原來細微的、看不清的或被幼兒忽略的地方,變得清晰、醒目,便于幼兒觀察和記憶。幼兒期的思維主要借助于具體形象來進行的,而不是以概念判斷推理來進行。抽象單調的說教幼兒不僅不易理解,而且容易疲勞,最終影響教育效果。而多媒體教學能將較為抽象的道理或要求,借助畫面表達出來,非常具體。例如:在對幼兒進行熱愛“國旗”的教育中,“尊敬國旗”對幼兒來說比較抽象,難于理解。光憑我們老師用嘴巴講解于事無補。于是我們就選用了《升國旗》的電視教學片,讓幼兒通過畫面來具體感知畫面的內容。讓他們通過觀看鏡頭,從而知道畫面上的人是怎么做的?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做?使幼兒很快理解到小朋友也應該象他們一樣尊敬國旗。又如:在繪畫《戲水》教學活動中,我們設計了這樣一個可視、可動的活動畫面:當畫面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人的游泳姿態,以及沙灘的美麗景色時,孩子們的情緒高漲。馬上聯想到自己在夏天去游泳時的場面。在直觀圖片的影響下,幼兒看了以后興趣倍增,他們好象覺得親身來到了沙灘上一樣。實際操作時,他們迅速地、創造性地畫出了各種戲水圖。真是栩栩如生,充滿童趣。
二、形象生動的課件感染力強,能激起幼兒強烈的興趣,擴大幼兒的認識范圍。
篇2:電教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運用
電教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的運用
熊全林閻河鎮中心小學
內容提要:幼兒期是一個人語言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另一方面,語言作為一種思維工具和交往工具,始終伴隨著幼兒的生活、游戲和認知等過程,語言交流是幼兒獲得信息的重要途徑。因此,加強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是幼兒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而多媒體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工具,具有其他工具無法替代的優越性。多媒體課件能將故事的意境、內容、語言統合在一起,并以生動有趣的畫面展現出來,極大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提高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再通過生動的動畫將抽象的文字知識形象化、興趣化,為幼兒創造了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最后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幼兒進行語言交往,使幼兒輕松地完成了學習任務。真正體現了“樂中學、動中學、玩中學”這一觀點。這樣不僅使教學過程童趣盎然,同時充分活躍幼兒的思維,激發起參與興趣及表達欲望,讓幼兒感受到語言美的魅力,又發展了他們的觀察力、表達能力。
關鍵字:多媒體語言幼兒
多媒體在語言教學活動中的運用,能充分的體現出它的獨特功能與效力。電腦中飛入、顯現、隱去等效果應用,各種聲音的點綴,使一些簡單圖片產生不同的音效,就猶如一部短短的動畫片一樣,這對于長期以來接觸傳統教學方式的幼兒來說是一種新奇。幼兒教學活動中,適時、適量、適度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幫助突破教學難點,充分活躍幼兒思維,使教學過程充滿童心、童趣,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一、運用多媒體為幼兒渲染寬松的語言情境,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綱要》指出“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原本絢麗多彩的語言活動蒙上了厚厚的灰暗色,老師執著于對詞匯、對故事的機械記憶。所以我們借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為孩子創設語言學習情境;利用現代多媒體的知識面廣、內容豐富等特點為孩子的發展思維創設空間;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創設具有具體感性的、立體信息的動態情景,直接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如:《會變顏色房子》的教學課件用電腦播放后,幼兒立刻被深深的吸引住了,隨著逼真形象的音響和富于動態的情景,幼兒情不自禁地想說樂說,很快進入到活動中。整個活動結束,幼兒還興致未盡,還強烈要求再看一遍。由此可見,幼兒活動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更重要的是,課件中動態的信息,因為更富有真實感而能喚起幼兒已有的經驗,使幼兒不只是僅僅將它單純地作為某一知識去理解,而是在積極運用已有的經驗理解和把握它的同時,產生好奇和疑問,促使幼兒積極質疑。與此同時,教師用鼠標器控制畫面,做到動、靜交替,使幼兒通過交流、表達,更充實地把握了故事內容,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二、營造動態情境,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積極性。
由于個性和環境的差異,幼兒之間的語言表達能力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有的幼兒能說會道;有的幼兒寡言少語;有的幼兒天性外向,說起話來落落大方;有的幼兒生來羞怯,看見外人不愿說話。這樣一個班級的幼兒群體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便出現了強弱兩極。如果語言活動中教師沒有豐富的語言素材,只有幾張靜態圖片等簡單教具,那么幼兒群體在語言表達方面會呈現向弱極運動的現象。因為在這樣的活動環境中,能說會道的幼兒沒有語言表達的興奮點,而能力差的幼兒又缺少語言表達的憑借物。為此,運用多媒體技術化靜為動,話虛為實,化生疏為可感,化抽象為形象。它能將靜止的、抽象的內容變成生動形象的音像結合的復合載體,將老師難以用語言解釋的詞匯、現象生動的表現出來。激起幼兒的說話欲望,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如:中班童話故事《春天的電話》教學活動中,我們根據幼兒的思維從感官向具體形象過渡的特點,先給幼兒播放一種電話鈴聲,幼兒在感到驚奇的時候,馬上又播放出春天的畫面,“叮鈴鈴”一個春天的電話驚醒了屋里冬眠的小動物,原來是小朋友們請小動物到春天的陽光下做游戲。這樣多媒體在引起了幼兒強烈的興趣的基礎上,增強了幼兒快樂的感覺,使幼兒在學習文學作品時,講述積極而自信,加速了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和對文學作品語言的消化。同時,幼兒欣賞和感受文學作品的能力,也得到了明顯提高。
篇3:現代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閱讀教學中應用
現代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隨著幼兒素質教育的深化和幼兒園課程改革步伐的加快,早期閱讀越來越受到幼教工作者和家長的重視。分享閱讀作為早期閱讀的一種重要載體已悄然走進藏羌幼兒園,成為幼兒的早期閱讀教材。但是,在早期閱讀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由于藏羌少數民族地區的特殊性,致使幼兒語言接受環節和語言生成方面落后,導致出現閱讀方面的困難,從而直接影響幼兒的閱讀興趣。本文試論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與《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引領下,以多媒體技術為載體,探究如何挖掘分享閱讀的多層教學價值,以激發藏羌地區幼兒的閱讀興趣,豐富幼兒閱讀經驗,提高幼兒閱讀能力。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藏羌地區;分享閱讀教學;閱讀興趣;閱讀能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可見,早期閱讀是幼兒全面發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早期閱讀對幼兒的語言、思維能力的發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而藏羌地區的幼兒由于受生活環境的局限,導致藏羌地區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低下。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悄然走進了藏羌幼兒園,參與到了藏羌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特別是在藏羌幼兒園的分享閱讀教學中顯示出了無與倫比的巨大優勢,成為藏羌幼兒園教師教學的得力助手。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分享閱讀教學,能使分享閱讀畫面更栩栩如生,從而使分享閱讀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同時促進了教師在分享閱讀教學過程中“教”的趣味性,提高了幼兒“學”的積極性,從而激發藏羌地區幼兒的閱讀興趣,誘發幼兒的閱讀動機。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3-6歲的幼兒來說,引導他們喜歡閱讀,在閱讀中感受快樂,體驗閱讀給他們帶來的樂趣是引領他們走進閱讀殿堂的第一扇門。而多媒體技術通過對圖、文、聲、像的處理,以動畫的形式直觀而生動地展示分享閱讀的教學內容,將靜態知識動態化,抽象知識形象化,枯燥知識趣味化,從而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情景,喚起幼兒的有意注意,誘發幼兒的情感共鳴,使得幼兒非常樂意而又主動地參與到分享閱讀活動中來,為幼兒語言的表達奠定了基礎。兒歌學習對于幼兒來說,往往比較枯燥,但在上分享閱讀《小雨沙沙》這首兒歌時,教師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后,將靜態的、平面的畫面變成動態、生動形象的情景,同時背景音樂輕輕地響起,小雨沙沙地從天空中飄落下來,春天的大門徐徐打開,一朵朵美麗的迎春花盛開了,小草變綠了,柳樹發芽了,人們忙著播種……在這種詩情畫意的教學情境中,幼兒的注意力集中,興趣濃厚,積極主動地把所聽、所看到的春天表達出來。幼兒通過交流、表達,更充實地把握了分享閱讀的內容,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幼兒閱讀的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構建想象空間,發展幼兒的表達能力
多媒體技術教學為幼兒創設了特定的聲樂境界或聲像氛圍,讓幼兒在流暢、輕松的聲像環境中自由地理解和遐想,對語言進行再創造。分享閱讀《上床睡覺》這個故事很受幼兒喜歡,它主要講小蛇、獅子、斑馬、河馬、大象這些動物上一張吊床去睡覺,直到吊床掉下來,最后動物們都住院了。這個分享閱讀著重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想象力和表述能力。為了讓幼兒從視覺的角度很直觀地了解到動物一個比一個龐大,體會它們之間的個體差異,教師通過聲像結合的課件為幼兒構建一個無限想象的空間。如:讓幼兒閉上小眼睛,利用多媒體創設的聲樂境界,幼兒突然聽到“砰”的一聲巨響,然后情不自禁地睜大好奇的眼睛,教師馬上展現動物全都摔下來的動態圖片。緊接著教師提問:動物們的表情怎樣?它們都在哪里?動物們為什么會摔下來?立刻引起了幼兒濃厚的興趣,孩子們爭先恐后地為這些動物找原因,有的幼兒認為是因為大象太重了;有的幼兒認為把吊床的繩子不夠牢實,改用兩根繩子就不會摔下來了;有的幼兒認為拴吊床的椰子樹太小了……他們的思維異常活躍,想出了成人意想不到的各種原因,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創新思維,提升了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