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農村小學寫作教學中運用
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農村小學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摘要:語文難教,而作文尤其難教。這種想法恐怕是所有語文教師的共識了。語文難學,而尤其是作文難寫。這種想法恐怕是所有學生的心聲。目前,在農村小學,學生普遍怕上作文課,怕寫作文,作文往往寫得亂七八糟,有的甚至采取抄襲的方式應付了事。這種狀況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改善,將會影響學生的成長,影響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深化改革。然而可喜的是“20**年國家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項目落戶我校。這一現象也就迎刃而解了這種困惑,“多媒體”在作文課中的妙用,可以大大提高語文課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農村學生寫作能力
我們農牧區小學生和城市小學生相比在能力和知識結構等方面存著一定的差距,在寫作水平上的差距尤為突出。其問題存在于:寫作的訓練起步晚;語言表達能力差;忽視說話寫話能力的培養;在寫作教學過程中,缺乏很多教學手段;寫作教學的量度也把握不了,訓練次數少,學習資料短缺。然而可喜的是“20**年國家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項目落戶我校極大地改善了這一現象。在寫作教學課堂中,充分發揮多媒體形象逼真,生動活潑的優勢,去突破寫作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優化教學流程,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寫作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妙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心理學表明: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而寫作是一種語言表達活動,需要來自外部和內部的刺激,而濃厚的興趣正是寫作的一種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動力的源泉。針對目前農村小學寫作的情況來看,小學生呈現一種趨勢,產生共同的畏難情緒,認為是一種苦“差事”,產生一種談“文”色變的壓抑心理,使之消沉,對寫作失去興趣。這樣嚴重地影響了寫作教學應有的效果。由于小學生感情豐富,善于想象,易受感染。根據這一特點,我們應一致傳統的寫作教法,在教學中有意識地結合指導內容創設情境,誘發學生情感。在訓練項目“觀察仔細,注意細節”上,利用隊會的機會帶領同學們去郊外游玩。在游玩中,聽錄音,欣賞配有音樂的解說詞,觀察山水,領略田野風光;幫助學生擬寫作題,即興寫作,進行合理的想象。把握“火候”讓學生進入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和急于表達欲望的境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興趣濃厚的氣氛中進行學寫作。
二、妙用多媒體,身臨其境,激發學生真情實感。
在作文教學中大膽引進多媒體、合理運用多媒體手段,則會有效克服學生講假話,無病呻吟的作文缺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要求學生寫作《感動》的作文,以往學生總是寫一些雞毛蒜皮的家常小事,寫的最多的就是下雨家長送傘,生病了送醫院.......,多媒體進教室后,妙用網絡資源,巧用多媒體,我們找到了一個突破。我收齊了汶川地震的求援圖片,西南干旱的一些資料,冰災洪災一些救援場景,以及一些幫助的數據,配上音樂,組織學生觀看,學生看的淚流滿面,不僅思想上感觸很大,而且也更明白了愛心的力量。走出了感動的以往束縛,激發了學生真情實感,學生動手寫作也就感覺不困難。
三、妙用多媒體再現情境,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篇2: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運用
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安陸市辛榨中心小學董莉
[摘要]: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輔助作文教學,能把圖像、聲音、文字等教學材料融合,實現教學的優化整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發展,對提高作文教學質量,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
[關鍵詞]:想寫愛寫培養觀察能力開闊視野。
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以來一直努力探索以一條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作文途徑。在這方面,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作文課堂教學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運用“多媒體”有助于指導學生輕松、愉快地寫好作文。
一、多媒體作文激發了學生“愛寫”的興趣。
運用聲象媒體,創設良好的習作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下寫作,能激發學生“愛寫”的興趣。學生突破習作時“無話不說”,“無事可寫”的難點,掌握寫作技巧,是高級的智力勞動。要讓學生在心理上不緊張,不畏難,靠大談作文意義,重要性之類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須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運用直觀,形象,新穎的感染力,可視性強的多媒體調動學生觀察,思維,聯想等智力因素,已及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參與習作為樂事。如:完成“范文引路”環節后對學生說:“為了明年的桔子成熟有更多的人來品嘗桔子,我們到桔園觀賞觀賞,看看桔子有哪些地方惹人喜愛,然后寫信向外地的親朋好友介紹,好嗎?”接著顯示電腦,隨這歡快的樂曲聲,屏幕上呈現出一片桔子成熟的豐收景象。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個個目不轉睛地望向懸掛在樹上的桔子,滿筐的桔子,剝了皮的桔子,如臨其境,如聞其香,如嘗其味,情不自禁地小聲議論起來。一個學生說:“桔子成熟時,當你走進桔子園,就能看到一個個桔子沉甸甸地掛在樹枝上,一陣風吹來,樹枝搖呀搖,好像在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來品嘗佳果呢!”學生說完,再次顯示電腦,選擇“桔子”“一個個桔子”“桔肉”等定格鏡頭,要求學生有順序地抓住特點觀察,描述。學生個個都會仔細看,認真想,大膽說。這樣,按學生習作的心理特點,適當運用多媒體中形,聲,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讓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交替使用,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注意力集中,能很快抓住“事物”的特點,“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又能學會“從整體到部分”,“由外到內”的觀察方法,使學生“有話會說”,達到提高單位時間
篇3:運用多媒體互動教學讓學生由學會轉變為會學
運用多媒體“互動教學”,讓學生由“學會”轉變為“會學”
摘要:教學方式是當代教學理論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的調查表明目前的教與學的方式,以被動接受式為主要特征,課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和以課本為中心”的情況,學生在課堂上很少有發表看法與意見的機會。本文以自身多年一線教育的經驗,將情境學習理論與最近發展區理論作為理論依據,將多媒體教育技術融合與課堂教學創設生動活潑的互動教學,形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等新型互動學習方式,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從而由“學會”轉變為“會學”。
關鍵詞:多媒體;互動教學;有效性;合理性;最優化
多媒體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是與傳統意義下的數學教育有著本質區別的發展新階段。強調實踐、操作和探究行為,注重對數學思想方法的領悟,重視合作交流與情感體驗的新型教學結構將在多媒體教育環境中得到實現。如今,多媒體手段也在發生質的變化,由投影→白板→ipad,長期的一線教學工作,讓筆者有了一個深刻的體會:無論運用哪一種多媒體手段,都要為課堂服務,尤其要為學生服務。將情境學習理論與最近發展區理論作為理論依據,將多媒體技術融合與課堂教學,創設生動活潑的互動教學,形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等新型互動學習方式,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所謂互動教學,是通過互動程序為學生提供學習活動的支架,使學生能夠進行比較復雜的學習活動,并投入到高級的思維和問題解決活動中去,突破了傳統教學中一些很難講懂講透或操作上的難點,不僅對傳統的教學內容實現了本質的拓展和超越,同時也豐富了數學課堂的教學內容。對于小學生而言,互動教學更大程度上是利用多媒體創設有趣的情景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每個學生的動手、動口、動眼、動腦,提高教學效果。
一、利用多媒體,在生動的情境中構建互動學習環境
數學教學,應十分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維能力。用恰當的媒介,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來再現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將新知識與舊知識合乎邏輯地聯系起來,呈現學習數學知識的思維過程。這樣有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掌握,變難為易,發展思維能力。如教學一年級的“同樣多”一課,在課上通過“認識同樣多”“找同樣多”和“變同樣多”三個層次進行教學。在認識同樣多時,利用游戲課件演示:一年級一班和二班舉行拔河比賽,但老師的哨聲一直不肯吹響,請同學們觀察出了什么問題?學生會發現一班16人參加,二班15人參加,不能開始比賽,教師問其原因,學生回答:“兩班參加的人數同樣多時,比賽才公平。”簡短的語言,卻極有力地說明學生已初步認識了同樣多的概念,并能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接著由學生自己討論問題,一班下去1人或二班增加1人,兩班的人數同樣多,可以參加比賽。學生的點子越出越多,思維也活躍起來。本節課進行到第二層次難度較大,通過動手操作和計算機演示學生已初步掌握在不同樣多的兩種事物中找出同樣多的部分。于是我設計了“比水果”的游戲,請學生找出“同樣多”。這一練習要求學生找出個數同樣多的,也可找出同樣多的部分,打破了兩兩對比的形式,給學生的思維敞開了一扇寬廣的大門。當學生看到電腦屏幕上那鮮艷誘人的圖畫時,更是興奮,開始積極地討論。學生們有的找出橘子和蘋果都是3個,所以同樣多;有的找出5個桃子中3個這部分和橘子的個數同樣多;最可喜的是學生把四種水果放在一起比較,得出3個橘子、3個水果、4個香蕉和5個桃子里3個這一部分是同樣多的!孩子們活躍的思維肯定了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
在學生每次發現同樣多時,教師都通過動畫閃爍加以強調,有利于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表象。幾次將水果分解、一一對應排列,重新組合,學生們不但拓展了思路,而且發現了兩個規律:即同樣多是以少的標準找;從多的里面找出同樣多的部分。而這兩點正是本節課要使學生理解的重難點。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提高,由此外化的語言在發展,駛上了一條認識和發展的高速公路。這一切,多媒體課件閃動,感觀沖擊和靈感提示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