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隨筆善待我們學生
大學畢業時,我被分配到一個偏遠小鎮做教師。那里的條件極其落后,教師們的業余生活就是打撲克牌。失意、抱怨、詛咒占據了我全部的生活,反過來它們又變成粗礪的繩索,抵押著我,捆綁著我。
在教師節前夕,學校舉辦“真情頌園丁”活動,孩子們以稚嫩的筆書寫著對教師的感恩、贊美之情,作品張貼在教室外一面簡易的黑板上。
一天,幾個孩子站在黑板前,紛紛贊美位于黑板正中間的幾篇作品。確實,它們書寫工整,語言華美,還配上了小小的插圖,色彩艷麗,難怪會吸引眾人的目光。
猛一抬頭,我看見班里那個內向的女孩,正瑟縮著,獨自站在一棵老槐樹后面,似乎要低到塵埃里去,那樣子分明是在躲避別人的目光。我停住腳步,四下逡巡,終于在黑板右下角找到了她的作品。紙是從作業本上撕下來的,白紙黑字,無一點裝飾。文章寫的都是老師關心她的小事,詞藻并不華麗,但感情真摯。
我轉身對那幾個孩子說:“老師建議你們讀讀這篇作品,寫的都是真實的人和事,表達的感情真誠,發自內心。這不正是書上提倡的‘我手寫我心’嗎?好作文永遠是蘊含著真情實感之作。”
孩子們被吸引了過來,認真地讀著,不時發出幾聲贊嘆。這時,那個女孩從槐樹后閃了出來,腰身挺直了許多,似乎已抖落了一身塵埃,目光清澈如水。
第二天,我注意到她容光煥發、神采奕奕,好像從頭到肢換了個人似的。她昂著頭,目光緊緊追隨著老師,就像香蕉執著地追隨著太陽。她上課發言特別踴躍,思維也非常敏捷。下課鈴響了,她仍意猶未盡,興致勃勃。
后來,她好像是一株沖破巨石破土而出的嫩芽,又像是沉睡多時突然被春風喚醒的小樹,貪婪而又不知疲倦地汲取知識的營養。老師們都驚詫于她的變化,只有我明白,丑陋的毛毛蟲正拼命積蓄力量,終有一天她會破繭成蝶。
一天,我收到她用作業紙寫的短信:“老師,我一直是自卑的丑小鴨,從來都是。直到那天,我才發現,原本自己也能變成美麗的白天鵝。我相信,只要努力,沒有什么能阻擋我前進的步伐。敬愛的老師,我是,您一定也是。”
瞬間,我的心里卷起萬丈狂瀾。“我是,您一定也是”,這句話反復在我耳邊轟響,一遍又一遍。原本我只是出于一點小小的善意,不忍看她太過落寞,沒有想到她竟給了我更大的回報。
石破天驚一般,我驟然發現了這份平凡工作的神圣。于是,我振作了起來,不再抱怨,不再蹉跎,徹底告別了打撲克牌的日子,稍有空閑就靜下來讀書。
一年后,她以全縣中考第一名的成績,被市一中錄取,我也考上了研究生。看著同學和老師投來艷羨的目光,她笑了,眼里噙著淚花。我也笑了,同樣淚光晶瑩。
善,永遠是生命中最珍貴的甘霖,潤澤了別人,也澆灌了自己;愛,永遠是心靈中最圣潔的光輝,照耀了別人,也升華了自己。
篇2:小學語文老師板書作用隨筆讓學生感受教師板書美
現在有一種傾向,好像要體現課堂教學的完整性、完美性及可觀賞性,通常要各種電教手段一起上,似乎沒必要再在黑板上板書。我以為,黑板不僅僅是為幫助學生記憶服務的,它更應該為幫助學生思考服務。教師適時地把有關內容板書出來,不僅有助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還能把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這是電教手段所不能達到的。美觀的板書能讓學生得到情感的陶冶、審美的享受。教師的板書要文字精練,搶眼美觀。教師可以用色彩鮮明的文字、簡筆畫、圖表等形式清晰地勾勒要表達的內容。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不同的色彩及格式反應是不同的。美觀的板書可以增強學生的注意力,強化課堂效果,同時也會對學生的書寫產生影響。學生跟一個教師學習時間長了,他的學生寫的字很像自己的老師的字。這說明了學生都有“向師性”。另外,良好的板書還可以激發學生審美情趣和創造意識。例如,筆者在上課時,一般把重點內容用紅色粉筆圈上,用黃色粉筆圈上學生易錯的地方,用藍色的粉筆寫出知識拓展及延伸的地方。這樣的板書就像一幅多彩的圖畫,傳達著知識和美感。
篇3:小學老師教研隨筆語文教師不妨也聽聽數學課
語文教學教了十幾年了,中學小學的都教過了,這個教法那個理念的也用到實踐教學中了,偶爾也了解一下數學的課程,甚至也輔導過女兒的數學作業,但是從來就沒有認真地聽過數學課,總感覺自己教的語文,可能聽不懂,甚至去聽過幾次課,數學老師還說你語文老師來湊什么熱鬧啊,因此真正的完整的聽數學課還真不多,甚至為零。這兩天正趕上區小學數學優質課大賽,就在辦公室樓上報告廳,再者3節課都借用我班的學生,自己的語文課也占用了,索性就聽了兩天數學課,聽了5,6年級的六節課,說實話聽第一節課,我滿場地觀看詢問,確認聽課的30多人,還真只有我一個在教的語文老師。聽了兩天的數學課,猛然間有了一種醒悟。作為語文教師最大的收獲就是:語文老師不妨也聽聽數學課。
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汪路霞老師的,《負數的認識》一課和鄭國廷老師的《數和形》一課,這里兩節課,結合生活實際,興趣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側重學生的自學和自悟理解,培養了學生的研討交流合作學習能力,拓展延伸到課外數學知識。課堂充滿了詢問的積極話語,展現了學生的思維功底,特別是語言表達能力,能將自己的數學想法和思考清楚的表達出來,而且清晰明確。我想,這不正是我們語文能力在數學課上的精彩展示嗎?
理想的數學課堂應該是:在課上的40分鐘里,學生對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極大的熱情,他們就會產生高漲的學習情緒,就會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在學習過程中就會主動參與、懂得傾聽、樂于交往、積極探索、勇于發表不同見解、思維活躍,要想達到這樣的氛圍,最重要的是老師的引導。兩位數學老師都先以游戲或者數學故事開課,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將注意力和興趣緊緊吸引到自己的課程設計上。始終引導學生去感受、去發現,例如汪老師執教的《負數的認識》,從“說反反反”的游戲入手,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緩解了學生的緊張心情,聽課的老師也被有趣的游戲所吸引,從反反反的游戲中自然引導到正和負概念理解,結合溫度計的生活用具和天氣預報的溫度讀法,讓學生理解了“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再通過讀法和寫法的學習,得出什么是負數和負數的表示方法的知識,最后結合生活實際練習,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本課所學知識。鄭老師的《數和形》開課就在熟悉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音樂聲中,開啟了數學課的旅程,很自然地帶領學生進入課題的探索;在結合數的計算,形的輔助,放手讓學生研討交流展示,課題里始終流淌著思考,詢問,探討的河流,問題和活動的開展使經驗總結自主而扎實;并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數學和語文課一樣,都要激發起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但是要想做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鍵的因素是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這兩天聽的這六節數學課都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會了傾聽、學會了評價、學會了補充、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提問,雖然有的學生顯得很膽怯甚至話不圓滿,但至少引導孩子們主動而且自覺的去做了,而不是被動地去聽老師或者別人告訴。特別是幾位老師準確的語言,準確的教學指令,還有自然親切的教態……還有等待的眼神,鼓勵的手勢等極大地保護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獲得了最佳的教學效果。
兩節數學課,學生的主體性顯露無疑,老師只是起著主導作用,他們常常把問題拋給學生發現、探究、解決,這不僅是教育的智慧,更是教者對人性的關注。他們把人放在課堂上最重要的位置上,尊重他們。雖然我很多時候都說數學好教,今天才知道那是數學教師智慧和方法的汗水凝結的教學升華,“數學清清楚楚出一條線,語文糊糊嘟嘟一大片”的老觀念也徹底煙消云散了,語文要簡單導,語文要興趣引,方法要掌握好,習慣要早養成,就像今天聽的數學課一樣,語文課一樣精彩,這也是我在今后的語文課上最應關注的。也是我今天聽數學課最大的收獲。
語文教師不妨也聽聽數學課,很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