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師在具體實施任務型教學活動時應注意哪些方面

教師在具體實施任務型教學活動時應注意哪些方面

2024-07-31 閱讀 7838

設計具體任務型教學活動時的原則

(1)要有明確的目的。

(2)要有情景、有語境,情景和語境要真實。

(3)課堂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要盡量貼近學生生活和經驗,能在生活實際中應用;要學習對實際需要有用的知識,要訓練在實際生活中有用的技能。

(4)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要能用上他們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所使用的語言應是交際性語言,這有助于引導學生注意語言的交際意義。課堂學生技能學習活動的設計要使學技能的活動和用技能的活動有機結合,技能的訓練與語匯的復用有機結合,要賦予技能訓練以盡量真實的語境,沒有理由一定讓學生先練為學某項語法和詞語而人為編寫的脫離生活實際的“教學語言”,然后再接觸真實環境下的語言。

(5)課堂學習活動的設計要考慮到有利于提高學生使用語言的完整性、流暢性和正確性。

(6)活動要多種多樣,使不同類型的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都能有機會自主的選擇、決定學習的最有利時機,內容及學習方式。

(7)任務要有層次和梯度,每個層次和每個都要使相應的學生容易達到,以適應不同能力的學生,并滿足學生在前進各階段中的不同需要。

(8)任務完成時應該能展示出結果。

(9)要為學生提供思考問題和操作的模式,使任務有可操作性。

(10)在任務進行當中,要能為學生提供個體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能有機會處理自己在某種技能、某種知識上的不足,以便使自己完善,并得到全面發展。更重要的是要給學生提供出創造的機會。

七、對設計活動的組織形式的幾點建議活動的形式應服從于活動的內容,應采取最有利于激勵學生參與語言交流的實踐活動。經觀察、研究,根據教師們的經驗,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具有信息差的雙向交流活動最有優勢。

在小組的形式中,小組中每一個人都有一二條其他別人不知道的信息,教師設計一項任務,其中包含一個待解決的問題,該問題的解決需要全組人把所有信息綜合起來才能完成。在這種氛圍中,小組中每一個人都是不可缺少的,每個人都必須把自己所知道的信息提供給大家,同時必須認真聆聽別人提供的信息,還要闡述自己的觀點,進行討論甚至爭論,通過分析、綜合比較等一系列活動,最后做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或決定。在這些近似真實交際的活動中學生頭腦中所儲存的語言材料,如語法規則,句型結構,表達方式,都被激活并動員了起來,這為他們將來進行社會真實交際積累了經驗,作好了準備。

篇2:觀察和評價生物學教師在課堂上組織教學活動

怎樣觀察和評價生物學教師在課堂上組織的教學活動

永安學員:黃朝暉

評價一節課的好與壞,主要是看課前設置的教學目標是否能實現?其次,才是看其他項目是否達標?課程的三個方面(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要很好地分散、貫徹到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情感)中去,結合課改后的教學實踐,現就怎樣觀察和評價生物學教師在課堂上組織的教學活動談幾點個人的觀點。

一、課堂教學中的常見問題出現率:

1、沒有調整好教學和注意課堂的情況變化:

課堂觀察是教師收集學生反饋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做好教學調整的前提條件。通過教學觀察,教師要敏銳地捕捉學生行為的反饋信息,迅速做出準確的判斷,及時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調整。不但要調整自己的教學難度和教學進度,也要調整學生的情緒狀態和參與狀態,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有的教師課堂上一味只注意自己的講課內容,根本不看學生。觀察做不到,學生的各種反饋信息也就視而不見,教學調整也就無從談起,變成了一種目中無人的教學。

2、沒有有目的設置問題和調動全體同學共同參與:

課堂提問是教師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它的目的其一是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了解學情;二是引起學生思考,讓學生對學習內容做進一步探究。不管什么目的,面對的應該是全體學生,發問應該面對全體學生,回答也應該讓全體學生都聽到,聽清楚。當學生聲音小,很多學生聽不懂,聽不清時,教師要給予提醒。這樣,才能使全體學生都投入到學習中來,達到多向交流的目的。但很多時候,不少教師提問前缺乏必要的組織引導,學生精神準備不足,效果自然不好。例如:有的教師看到某位同學不注意聽講,或玩東西,或打瞌睡時,突然叫起這名學生,讓其回答問題,目的是讓其當眾難堪,把提問變成一種懲罰學生的手段。這樣不但起不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還有一種情況是學生回答問題聲音很小,很多同學聽不清,教師也不做提示,變成了教師和被提問學生的單獨對話,大多數學生茫然坐在那里不知干些什么好。這些都是因為教師組織不到位,形成全員參與不夠,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再有,教師提出問題后,不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回答后,教師不做任何評價,即使評價也是毫無針對性的“好”,“很好”之類。這類問題也應該引起注意。

3、沒有明確教學目標和理清教學進度:

課堂上,很多時候教師要給學生布置一些學習任務,比如讓學生看書、復習、做練習等等,每一項學習活動教師都應該對學生提出明確而具體的要求,然后教師根據要求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監控并隨時給予指導。比如我們讓學生做課堂練習,教師布置完練習的題目之后,還應該就完成的時間,可否討論,可否查書,是寫出完整的過程還是只寫出結果等問題提出要求,然后教師給予監控。但是我們在課堂上看到是,教師只布置練習的題目,而很多時候不提任何要求。由于要求不明確,學生就會出現各種情況,很快做完的,悠然自得,四處張望;不會做的急躁不安,頻繁翻書;個別同學干脆交頭接耳,左顧右盼。遇到這些情況,教師應該監控到位,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分別給予必要的指導這樣效率才會高。放棄管理和指導,教師的作用也就沒有了。

4、沒有管理好課堂和充分利用時間:

教育心理學認為:“注意是感知、記憶和思考等一切心智活動的開端,一絲不茍地讀書,專心致志地聽講,聚精會神地思考,這些心智活動自始至終都依靠注意來組織。沒有注意,學習就無法進行。”我們課堂教學中有兩段時間是學生注意力最差、精神最容易渙散的時間:一個是上課開始后幾分鐘,一個是下課之前的幾分鐘。如果老師不注意做好教學組織工作,就很容易把時間浪費掉。上課開始幾分鐘,學生情緒不穩定,注意力不集中,教師應該做的是組織全班同學安靜下來,為學習做好精神上物質上的準備,把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教室前面。而很多教師卻不注意做好組織工作,一走上講臺就急于講課,這時教室亂糟糟的學生還沒有安靜下來,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還有教師講完課后,離下課還有幾分鐘,這段時間學生也容易精神渙散,教師應該給學生安排具體的學習任務,讓學生有事可干,最好是教師帶領學生復習鞏固本節所學的內容,趁熱打鐵強化記憶,或做些鞏固性練習。但是很多老師卻不注意這段時間的利用。課講完了,教師認為已完成教學任務。不給學生提出具體的學習任務和要求,只是讓學生隨便自主安排看書或做書后練習,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使本節課的學情反饋不能及時傳遞。

活動,教師,生物學,教學

篇3:談教育教學活動與教師態勢語

談教育教學活動與教師態勢語

摘要:

課堂教學中,手勢是教師不可少的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它是教師表情達意的一種重要方式,有助于描摹事物復雜的狀貌,表達潛在情感,有助于有聲語言的陳述、說明和強調,有助于組織課堂秩序,調節課堂氣氛,有助于增強教學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得體的手勢構成教師多彩的主體形象,有經驗的教師,總是以文明大方、運用自如的手勢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情緒,引起學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幾乎所有的教師都形成有個人固定的手勢。教師的手勢通常都是伴隨相關的內容進行的,比如講到精彩片段時,提問時等等。

關鍵詞:

言傳身教手勢語表情語

參考文獻:

《教師口才基礎》

教育是“立國之本”,是“萬善之源”,是啟蒙大眾、興旺國家的崇高事業。教育活動是一個成就人、發展人的大系統,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其中,學校教育處于中心位置。教師則是在學校里專門從事向受教育者傳授文化科學知識、進行思想品德教導工作的人。“言傳身教”是教師教育勞動的主要手段,因此,教育活動中的問題主要是教師語言行為的問題。教師態勢語是教師使用教師口語教書育人的重要輔助手段,是教師身教的重要表現形式,發揮著無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和示范作用。

一、態勢語在教育教學中的溝通作用和鼓勵作用

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是教育勞動的必要條件。溝通的方式很多,但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莫過于教師態勢語的使用了。一個微笑,一道目光,一個手勢,往往比言語更能起到表達情感,融合心靈,掃除疑慮的作用,更能喚起學生對成長的向往,對學習的勇氣,對發展的信心。因此,教師要特別注意用態勢語來實現與學生的心里溝通。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和幼兒園的班主任,即使再忙,也要做到每一天都同每一位小朋友進行至少一次的拉拉手、摸摸頭、拍拍肩之類的態勢語交流。對于渴望受到老師重視和關愛的學生來說,這無疑是最好的待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