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經典案例給了我們什么
教育經典案例給了我們什么
青流
聽來一個故事,一位老師看了陶行知的四顆糖的故事很感動,覺得這可是一個好的教育方法。還正湊巧,他班里的小陳同學打人了。這位老師心想,露一手的時候到了。那天,他的辦公室的抽屜里還正有同事結婚沒有吃完的糖。他就如法炮制地把現代版的“四顆糖的故事”扮演了一遍,小陳同學還真的被感動了!同學走出辦公室后,這位老師想,教育經典就是經典!不過他很想知道小陳同學到班級里會怎樣?于是就默默地跟著他,結果一切都出人意料。小陳同學到教室后得意忘形,他說:你們看呀!老師給我糖了,還褒揚我了呢?接著他就拿出一個糖剝開放到自身的嘴中,卻又立即吐出來,嚷道:“這是什么糖?這么軟!誰稀罕這些糖?”隨手就把剩下的幾顆糖全扔了!教室里哄堂大笑。只留下這位老師楞在教室后面說不出話。
想起馬卡連柯,恐怕不會忘記他在《教育詩》中的過格表示。同學札陀羅夫就是不聽話,在他的面前表示的桀驁不訓。馬卡連柯走上前去,左一個耳光,又一個耳光,札陀羅夫沒有意料到,嚇得連連道歉。口口聲聲要求原諒!從此以后,札陀羅夫把馬卡連柯視為英雄。
又想起寫〈〈傅雷家書〉〉的傅雷,雖然在這本家書中傅雷是位愛子心切的父親形象,但是仍然能感受到他心懷內疚。他為自身過去的對兒子的粗暴而懺悔!傅聰是成材了,成為著名的音樂家。但是童年的家庭教育在他心靈中留下什么樣的創傷也是不得而知的事。
假如我們因為陶行知、馬卡連柯、傅雷所用的方法是勝利的,就視為法寶,照搬硬套,我想一定事與愿違。
時代在變、同學在變、觀念在變,教育再也不是想當然的事了!范梅南說:“各種成套的事實、價值、方法和哲學可以在有計劃地有準備的方式下指導我們的行動,但是在任何具體情況下,它們卻不能告訴我們怎樣行動。”我們從教育經典案例那里獲得的應該是思想,而非具體的方法,更不能去依葫蘆畫瓢,那將會是個諷刺!齊白石說:“學我者生,像我者死”。說的也正是這個道理。
我們更應該學會在具體的教育情景中獲得教育的感知力。我們需要教育機智和教育智慧。而智慧和機智是在教育的實踐中對生活的反思得來的。我們需要對獨特同學的觀察、聆聽,運用多種視角獲得對這個同學的開放性的教育理解。在教育行動的過程中,不時體驗和反思我們的教育行動是不是對這個同學是最合適的。對于充溢張力和矛盾的教育現象時固定的教育經典案例中的方法并不是萬能鑰匙,培養同學,調和教育矛盾的還應該是老師的教育機智。
篇2:小學教育工作優秀案例:熟悉風景
本人認為,老師偶爾對孩子善意地“設套”,也不乏一種教育的智慧。這不,昨天下午,幾乎全班同學都上了我的當。
放學時,李子萱眼巴巴地望著我:“老師,今天我實在沒什么事寫,能不能把今晚的日記免了?”我一聽就樂了,知道孩子是在為自己的懶惰找理由,但看孩子那表情,我想不妨將計就計,于是大聲向同學們宣布:“今晚日記有話就寫,無話則免!”接下來,教室里一片沸騰,孩子們歡呼雀躍!
踏著回辦公室的匆匆步伐,我心里默默地想:“每個孩子都是有上進心的,既然硬性的作業孩子們不喜歡,即便完成了估計也是收效甚微,不如放他們一馬。不過明天我一定要好好獎勵主動寫日記的孩子!”
果不其然,今天早上,日記沒有像往常那樣整整齊齊擺放在我的辦公桌上。到教室后,我帶著淡定,帶著“蘋果笑臉”獎章,來到學生面前,“有沒有哪個同學昨天主動寫日記的,過來老師獎勵一下!”
孩子們左右張望,結果只有三名同學朝我走來,竟還有點不好意思的臉紅。待我在全班同學面前肯定了他們,又給他們一個“蘋果笑臉”做獎勵時,那喜滋滋地表情一下子便洋溢出來了,個個像得了金牌一樣,頓時昂首挺胸起來。而其他的孩子,特別是上進心強的,個個大喊后悔。
我忍住笑,離開教室的時候,心里不禁又有了主意:下午的小作文就寫“家庭作業”。我想,這前前后后孩子們的內心一定有很多感觸和想法,我要像姜太公釣魚一樣,把孩子們對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釣”出來。即便只是愿者“上鉤”,我也會拭目以待。
孩子不愿做家庭作業是我們身邊熟悉的“風景”,老師若用點小智慧,站在孩子的角度巧妙地引導、轉化,說不定能更好地轉變他們對家庭作業錯誤的認識,從而引領他們懷著一個更加陽光和健康的心態大步向前。
篇3: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教學應用案例
“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教學應用案例
【摘要】:農村教學點的音樂課教學由于條件限制,缺乏必備的教學設備和專業的師資力量,致使農村教學點的音樂課教學形同虛設,嚴重影響了學生全面發展。“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就是國家為全國的農村教學點配備數字教育資源接收和播放設備,配送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要求農村教學點應用數字教育資源開展課堂教學,利用信息技術幫助農村偏遠教學點開齊開好國家規定課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更好地滿足農村邊遠地區兒童接受優質教育的需要。在這個項目的推動下,農村教學點的孩子將享受到了更多的音樂熏陶,音樂課教學將上一個新臺階。
【關鍵詞】: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應用案例
“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旨在為全國農村義務教育教學點配備數字教育資源接收和播放設備,配送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要求教學點應用數字教育資源開展課堂教學,利用信息技術幫助農村偏遠地區開齊開好國家規定課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更好地滿足農村邊遠地區兒童接受優質教育的需要。“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的啟動實施這一項目的啟動實施,將徹底改變全國六萬多個教學點邊遠校信息閉塞,教學手段落后,國家規定課程開不齊,教育教學設施落后短缺的局面,可大大的提高全民族受教育的水平,真正做到優質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公平使用。
由于我校地處偏遠的農村點校,信息閉塞,教學資源數字信息化只是一個夢想,再加上師資力量嚴重不足,老教師比較多,每位老師要承擔好幾門學科的教學,教師專業化配備較差,缺乏專職的藝體學科教師,致使我校教學點的藝體學科教學難以很好的開展,孩子們很難像城里的孩子那樣從小接受優質的藝術熏陶。本人沒進過專業的音樂教學培訓,對音樂知之甚少。國家安裝了“教學點數字資源全覆蓋”這個項目后,我這個音樂門外漢就可以利用這個項目的數字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了。
《詠鵝》是人教版小學一年級音樂下冊教材中的一首歌曲,這是一首根據唐朝詩人駱賓王的著名詩篇創作的歌曲,描述了鵝在湖面上自由游弋的神態。歌曲為五聲宮調式,旋律流暢,為規整的四句式結構。.通過學習這首歌曲,讓學生體會音樂中鵝的悠閑自在的音樂形象,體會中國古詩詞的韻味,熱愛中國文化。學生能用輕松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歌曲,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意識和想象力。
這首歌曲調簡單、清新、優美,瑯瑯上口,讓學生在聽覺、視覺的欣賞中加以朗誦、吟唱,使之感受到《詠鵝》這首歌中那特有的華夏情韻、栩栩如畫的美境、天真活潑的童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以及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力和想象力。
一、導入歌曲
1、出示美麗的鵝圖畫。
師:圖上畫的是什么動物,你們見過嗎?說一說你看到它的樣子吧。同學看了圖你們還會想起哪一首古詩來呢?誰能來告訴老師?
2、齊背誦古詩《詠鵝》。《詠鵝》是唐代著名詩人駱賓王七歲時的作品。全詩共四句,描寫鵝的外形特征以及游水時輕盈的姿態,表達了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
3、出示歌譜,播放詠鵝背景音樂。
二、歌曲學習
1、播放音樂視頻,學生聽歌曲,談感受。
2、再聽:注意歌詞與古詩是完全一樣的嗎?
3、師生共同分析歌曲的演唱順序
4、教師簡單地講解歌曲中出現的四分休止符和反復記號,讓學生了解它們在歌曲中的作用。
5、學生隨音樂分段學唱:
(1)學唱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