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認為應該評價低年級學生識字能力?
您認為應該如何評價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能力?
發布者:謝建興
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起始階段,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階段。有的教師在教學中,把正確默寫生字新詞作為檢測評價識字教學的最終目標,因而出現了為識字而識字的現象。《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評價識字要考察學生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掌握漢字基本意義的情況,以及在具體語言環境中運用漢字的能力,關注學生日常識字的興趣。那么,該如何科學地評價學生的識字能力呢?
一、對學生自主識字和積累進行評價,激活識字渠道的廣泛性
語文,學習的是我們的母語,它無所不及,無處不在。識字教學不能僅限于課堂,我們還應關注到它廣泛的途徑:它可以來源于課本,鼓勵學生在按要求學習之余,通讀教材,前后知識對照,促進新舊知識的聯系;它也可以來源于課外書。多讀課外書,對學生而言,無疑像是施入豐富的營養肥。低年級時,讀注音版本,達到一定的識字量以后,就可以在字典的幫助下或聯系上下文獨立閱讀,這又可以增加學生的識字量;它還可以來源于生活。生活是語文的內容,但人們往往忽視這最生動最直觀的識字教本。
為激發學生自主識字和進行有關的積累,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鼓勵學生廣開識字之門,同時在活動中評價學生自主積累的能力。
1、在游戲中大顯身手。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學習心理,通過游戲測評學生識字的積累能力,能更加激發學生識字的自覺能動性。在“慧眼識字”的游戲中,學生們為大家推薦的字都是自己平時積累記錄的,評選出的“慧眼英雄”們個個都是識字的有心人。“對號入座”,生活用品,常見事物與它們的名稱對對號。另外,我還充分發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作用,把文章輸入電腦,對全拼輸入中出現的侯選字、詞,請學生“指點迷津”。
2、與家長共同關注身邊的漢字。廣告標語,商店招牌,食品包裝,父母親友的姓名,這些有利的條件都將有助于學生形成識字的敏感和濃厚的興趣。和家人一起,做個識字有心人,在精妙的漢字*同感受中華民族豐厚文化底蘊。最后請家長寫封回執把識字經歷反饋給我。這份特殊的家庭作業,既是對學生自主識字的檢測,調動了學生的社會實踐性,又加入家長評價的內容,為親子活動拓展了思路。
3、講一講自己的識字故事或經歷。“在廣泛識字的過程中,你曾遇到哪些困難?自己是如何解決的呢?或者,你最感興趣的字最難忘的經歷是什么?”先在學習小組內交流,再推薦出本組精彩的識字故事,面向全班匯報。有的同學講的是自己遇到不認識的字,在父母的幫助下,和字典交了朋友,從此不再擔心漢字中的“陌生人”;有的同學則繪聲繪色地描述自己剛開始識字量少,到處讀錯字鬧了笑話;有個孩子甚至還為一個字音和家長發生爭執,因而召開了一次“家庭討論會”。故事的精彩,經歷的曲折,更加激起學生識字的興趣。
二、對學生析字能力進行評價鼓勵識字方法的多樣性
經常能在語文課堂聽到這樣的齊讀:“佩,是左右結構的字,左邊單立人,右邊……”學法規律的指導固然重要,但如果它已成為一道死命題,那又怎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呢?所以,我在授以學生一定的析字方法之后,鼓勵他們選擇自己最喜歡最得力最習慣的方法記住字形,是書空和分析結構,是找熟字交新友,還是動作表演,使學生有了自由發揮的廣闊空間。教師作為組織者,該如何引導和調控這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呢?
我充分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人手一份自己選擇什么識字方法學習生字的表格,填寫之后,小組內交流,選出本組“一字之師”,再在全班推廣,評選出班級的“金點子”。有組織的活動,激發出許多靈感。在學習“們”時,一位同學走到門邊,倚在門旁,只是輕輕的一個動作,卻激活了學生的想象力,讓靜止的字跳入腦海。一位父母開飯店的學生給大家報了道菜名:魚咬羊,打一字。同學們苦思冥想,最后她的點拔下,悟出是個“鮮”字時,滿堂大笑。有的小組還發揮了集體的智慧,在同組成員“找呀找呀找朋友……”的歌聲中,戴有“土”“讠”“成”頭飾的同學上場,原來他們要用歌舞表演展示“城”和“誠”字。在這樣的識字情境中,學生富有創造的熱情,字形在輕松快樂中根植于記憶而且也體現了學生團體意識和協作能力。
三、對學生識字效果進行評價檢測漢字掌握的正確率
必要的檢測對學生漢字的掌握起著推動作用。我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對學生進行檢測:
1、金耳朵。要求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寫出老師報的字,詞或句,對聽寫正確工整的同學授以“金耳朵”稱號。“金耳朵”的同學要介紹自己的經驗,并代替老師報聽寫。
2、找字卡。充分利用學生自制的字卡,開展各種形式的游戲活動,看拼音貼卡,看圖找卡,我來說你來翻等,花樣眾多。我還發動學生把字卡游戲“格式化”,推向課間,幾個同學聚在一起“打字卡”,文明休息。
3、奪紅旗。山頂上紅旗飄飄,誰先到達山頂拿下紅旗,誰就是今天的冠軍。但登山的路途中,必須讀出迎面遇到的字,再組詞。每到緊張關頭,教室里個個小臉憋得通紅,心中忍不住為本組代表捏把汗。
四、對學生識字遷移能力進行評價了解識字用字的效率
教育心理學指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遷移與應用。調查了解學生在學習漢字后如何應用,并在應用中繼續積累,對其識字實踐性的評價,是識字評價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我根據平時在班級開展的一些游戲,推出了綜合性實踐性更強的“考題”:
1、成立錯別字診所。枯燥的罰抄,并不能根治錯別字,我用各種游戲和活動激發學生識字辨字的積極性,做正面引導,同時我還指導學生分小組成立錯別字診所,把自己和他人常用錯的字歸納起來,成為提醒教育自己的反面教材。
2、收集整理同學們自編的字謎。對這些原始的,較為粗糙的文字進行加工和潤色,再起上個新穎的書名,配以精心設計的封面,驕傲地注明編者姓名,一種成就感在學生心間油然而生。
3、組建推普小組。通過考察,我們了解到本地區的方言發音一直干擾著學生的識字學習,同時因為居民普遍文化層次不高,用錯字別字現象層出不窮。推普小組正好是號召學生以自己的家庭居住地為陣地,糾正方言,消滅錯別字和不規范的字。這項社會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對學生識字應用能力是個嚴峻的考驗。很多同學深入小區,走上街頭,為商店指出其使用錯誤或不規范的字。他們活躍的身影,無疑是對保護漢字的純潔性,凈化漢語的最有力的號召和宣傳。
4、在學期末對自己一年來“慧眼識字”的情況寫份小結,談談感受,同時寫寫下一年的構想,讓學生由低年級簡單識字向高年級運用漢字,借助工具書識字一步步進軍。
綜上所述,激活,鼓勵,檢測,交流,這是我在識字評價領域中探索的思路。長期的教學實踐表明,運用科學的評價方式,極大的調動了學生主體自覺識字的積極性,同時也為教師準確了解學生識字能力,有效地調控教育方式,提供了一較為客觀的尺度。我相信,拋開枯燥乏味的識字模式,以科學的識字評價為依據,學生在識字道路中邁出的每一步將更加扎實有力,為進入閱讀的階段作充分的準備。
篇2: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
淺談小學語文低年級的識字教學
臨高一小謝麗紅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階段學生的識字量為3000字,其中要會寫2500個漢字。而低年級要求學生認識1600~1800個漢字,其中會寫800~1000個漢字。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多識字、少寫字,而且把識字集中在低年級教學。可見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同時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難點。”本人認為,識字過程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識字和用字相結合的方法,開展識字教學。
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一打開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歸類識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教師要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識字能力。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對低年級識字教學進行了探索。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把識字作為小學低年級教學中的重點,那就得在識字上下工夫。可單純的識字、寫字又顯得枯燥無味。而對于當今社會,獨生子女居多,且家庭條件相對較好,孩子可以說是家里的“小皇帝”,嬌慣成性,在一、二年級就讓他們從事與游戲、積木、唱歌、跳舞等大相徑庭的識字活動,對孩子們來說,簡直有種“逼上梁山”的感覺。這給小學低年級教師出了道難題,識字量之大,教學時間之少。如何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呢?新編《小學語文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文這門學科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因而在教學中,作為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多關愛學生,多為學生創造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覺得學習是一項有趣的事情,主動去學、樂于去學。我想,要達到這一步,就得從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上去考慮。
2.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
3.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在游戲中學習,在玩中思考,玩中創新。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篇3: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心得體會
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心得體會
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一打開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歸類識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教師要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識字能力。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對低年級識字教學進行了探索。
1.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
2.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3.利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
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來觀看一個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組象形字,這組字采用由實物圖到象形字,再到現代漢字簡化字,逐漸演變的動畫形式出現,富有動感的,生動有趣的畫面一定會使學生產生神秘感,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識字教學,簡化了思維過程,減輕了記憶的強度,促進了思維的正遷移,有利于培養良好的認知策略,激起學生去探索這蘊含無窮奧秘和樂趣的漢字世界的欲望。
總之,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想象,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發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