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做一個孩子眼中喜歡老師?

做一個孩子眼中喜歡老師?

2024-07-31 閱讀 8404

怎樣做一個孩子眼中喜歡的老師?

1.懂尊重。尊重學生,平等對待,真誠相處,絕不出口傷人,更不把學生當成累贅和無知。

2.會微笑。一笑天地寬,笑一笑十年少,伸手不打笑臉人,會笑的人親切、和善。

3.人善良。善良的人,內心寬廣,為人誠懇,對人真實,人見人愛。

4.心真誠。真心為學生著想,不自私,不貪功。

5.說笑話。幽默人生,智慧人生,懂得調劑生活,享受人生。

6.愛表揚。好話讓人如沐春風,壞話讓人如見毒蛇。就算批評,也應注意技巧。原則是以事論事,絕不秋后算帳,懂得表揚更能激發人的積極狀態。

7.多寬容。學生畢竟年少,誰人年少不犯錯。

8.少苛責。太過嚴肅的責罵,只能讓學生害怕一時,絕不能實現長效教育,只有以情交心,才能實現以心換心,觸動心靈。

9.話簡潔。切忌變成長舌,嘮叨,念經式教育,容易惹人反感、生厭,激發學生逆反情緒,導致師生矛盾。

10.人優雅。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為人師表,學生表率。注意言行舉止,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11.不偏心。關注每位學生,呵護家家的太陽,偏心是教師的師德缺失,相信每個學生均能長成參天大樹,對待好生要有欣賞的贊美之情,對待后進生要有等待花開的耐性。

12.懂學生。懂得學生,貪玩,愛吃,好動。適時滿足學生合理的要求,或者創造條件為學生搞一些有益的活動。

13.作業少。童年不應該淹沒在作業堆里,應該教育的扎實不應出現在二十一世紀的教師工作中。作業適量即可,多做一道不見得好很多,少做一道不見得差很多。

14.成績好。保證學生對所學知識懂得、會用,能經常體驗到學習的成功,培養學生的持續興趣,應考時可以胸有成竹,別出現大片沒見過,老師忘了講的大綱規定內容。學生能擁有良好成績就行。

15.不告狀。老師的嘴巴可以多用來與學生和諧交流,別有事沒事拿起電話就告狀,別開口閉口與家長投訴:你的孩子上課又不認真。

16.換位站。換位思考,經常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問題,不要老把自己的童年苦難說得太過凄慘,而彰顯現代孩子的富足與幸福。因為現在的孩子少了重要的家庭成員,兄弟姐妹,很快連表兄表妹也沒有了,他們的苦悶、無聊有誰知道與關心?

17.成一片。有顆童心,澄明,清純,滿足,容易幸福。

18.互問候。半歲的小孩子都知道,常叫他名字與他玩的人最親,學生更知道。

19.常聯系。時空阻隔不了關心的距離,Q上發問節日問候,送一朵感謝之花,世界從此更為寬廣與美麗。

20.會感恩。人的社會,哪天不交往?得到了幫助,記得說聲“謝謝”,就算對方是學生。正因為是學生,老師對他的感謝更具份量與榜樣作用。

篇2:教研隨筆對六環節教學步驟理解

寫心得1、“六環節”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六種手段和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要靈活運用。在一節課中,不一定要把六種手段全部運用,才叫“六環節”。要把每種手段運用得充分,可以突出某一個環節,而忽略某一環節。就如同外出旅游,與其被導游領著疲于奔命地走完全部景點,不如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充分欣賞。

2、教學要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要把握“六環節”的實質,一是要強調自主學習。建構主義告訴我們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學習是學生自主地、能動地、富有創造性地建構知識的過程。看書、做題、回答問題、實驗操作、總結知識結構.......都是自己學習的形式。二是強調交流合作。建構主義強調學習是在不斷地交流、溝通、合作,即多邊互動過程中實現的。

3、語言能力的發展與思維能力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理解了不一定能夠說出來,只有說出來才能達到深刻地理解。如果一節課既無自主學習的活動,又無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這樣的課堂就是傳統的缺乏活力的課堂,就是老師滿堂灌的課堂。

篇3:小學教學管理隨筆分層小組勝于平衡小組

在大班額的情況下分組式教學勢在必行,但怎么分組是個技術活。

許多專家、教師倡議的是平衡小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智力,能力,喜好,性格,心理素質,家庭背景,性別等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采取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模式。注意合理搭配,將內向的同學與善談外向的同學組合,將成績偏差的與成績較好的學生組合,并兼顧男女比例,以保證學生能夠最大限度的互補,互相幫助,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這種分組方法比較深入人心,從理論層面上講是科學合理的。

但是,鮮有人知道它的執行難度和局限性。首先,就是各組之間的管理組織困難。老師想要長期做到公平合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得不首先培養一批有毅力、處事公義的組長幫助組織教學并及時統計各組間競爭結果的數據,這個過程要付出的管理成本實在太大了,沒有多少老師會堅持下去。試聯想在黨紀國法高壓限制下仍然層出不窮的貪官污吏事件,官員們可大都是社會精英啊,他們尚且如此不值得人民信任,何況身處社會底層的百姓的兒女們,有多少敢讓老師放心交托任務呢?第二,組內學生的積極性難以有效提升。那些學習成績處于中下層的學生,根本就不是什么學不會需要幫助的類型。他們往往智力更好、反應更機敏,就是“兩天打魚三天篩網”,惰性特別強,單調枯燥的學習任務他們能逃避就逃避。那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得有多大的本事、多大的感染力才能帶得動他們啊!第三,壞習慣強大的學生具有更強的負面影響力。在老師布置任務時,積極參與的往往是那些性格溫和習慣良好的學生,他們幾乎包攬了絕大部分的小組合作任務,其余的組員們也不全是不愿意干,而是時間利用效率極低,半天也弄不出個像樣的小小成果,太耽誤事兒了。久而久之,他們干脆就退居二線,做些與學習無關的活動。他們對學習以外的信息量倒是極其豐富,聊個八卦、傳播點同學間的小秘密那是講的眉飛色舞,不一會兒就把組內的“軍心”給動搖了。

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在將班級分成了八個平衡小組之后,很快又確定了分層小組。我根據學生成績將他們分成A,B,C三大層,每層兩個小組。每一次布置任務時,我是分三個層次要求的。每一次統計把關的結果時,我很容易就能找出來各層里那些未完成任務的名單,對他們及時進行督促或者批評。在平衡小組里那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懈怠型學生就不那么容易蒙混過關了。那些曾經想破罐破摔的學生也不得不動起來。我給他們布置的任務不多,只要他們肯干一定會完成。如果他們不懂,那就可以向自己所在的平衡小組里成績好的學生求問。注意,這可是他們自己主動求知的過程,比起被動接受輔導或幫助來說,效果絕對不一樣。這種分組教學法我已經堅持了兩年,班級成績的確在節節攀升,而且這種分組法也更有利于班級形成互幫互助的和諧氛圍。

所以,根據我們學校生源質量差異太大的學情,我堅持“分層小組”為主,“平衡小組”為輔的分組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