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老師生活隨記清明節假期隨感
今年清明節放假頭一天,當國人大多數都在景區開心旅游或是正在匆匆忙忙趕往景區的路上的時候,我卻百無聊賴,在家整理前些年校本課程孩子們寫的兒童詩。
其實,我完全是一時覺得有這個必要,就斷斷續續地做了起來。老婆對我的做法表示了不理解,女兒倒是表示了喜歡,算是一種支持吧!當我在電腦前忙碌時,她還有模有樣地讀著,不時地發出贊嘆“真不錯”。我鼓勵她說:“其實,你也可以寫出這樣的詩,甚至可以比她們更好。”女兒睜著大眼睛看著我,好像在說:“真的嗎?”我微笑著點了點頭,并隨口說:“有空我可以教你寫詩的。”女兒高興地蹦了起來。其實,女兒讀詩很有自己的見地,想象力也不錯,對美的事物自然也是滿是喜歡。
下午的時候,我想一個人出去走走,就輕輕地帶上門,出去了。由于老婆說過想看看昌鼎的房,我就打算到北區看看,不過我這次是想徒步走走看。我三點左右出門,下午六點半原路返回。從麗水華庭門前經過后屯化工廠門前,向東經過新二中墻后公路,再順著中華北路一直向前走到軒轅湖,最后圍著湖走了一圈,覺得這一片環境不錯,發展前景很好。
回到家,我給女兒說了軒轅湖的美麗,女兒嚷著說也要去,我說:“可以,不過我們可以嘗試步行。”女兒爽快地答應了。第二天下午,我就陪著女兒步行又去軒轅湖轉了一圈。盡管有些累,但女兒非常高興。第三天,老婆提議爬山。我就又陪著她們母女倆去始祖山溜了一圈。雖然有些累,但大家玩得比較開心,這就夠了。
清明節三天假期,我真正的走了三天,現在想想都有些不可思議。但我覺得還好。平時多走走,既鍛煉了身體,又看了風景,何樂而不為呢!這姑且認為是自我的一種超越吧!
篇2:小學老師教育隨感期盼心中完美教室
心得我有一個樸素的理想:讓每一個生命都在教室里開花,讓每一個孩子能在清晨醒來時,對即將開始的一天充滿期待和向往;讓每一個孩子結束一天的學習回家時,能對教室充滿留戀和不舍。一間完美的教室應該是怎樣的呢?雷夫說:“一間教室帶給孩子什么?取決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著什么。”一間完美教室應該是怎樣的呢?我是不是可以簡單地理解為能夠讓孩子產生依戀心理的教室就是一間完美的教室呢?
空洞的說理總是那么蒼白,在我們的文學作品中,有一間非常完美的教室,那就是魏巍筆下的蔡蕓芝先生的教室,她愛她的孩子們,她帶她的孩子們跳舞、表演,帶他們去她的朋友家玩、帶他們走進自然,教他們讀詩,幫他們排除內心的痛苦。她的孩子們是那樣的依戀她以至于放假的時候都想回到學校,在這樣的教室里學習,和你的學生學同樣的知識,她的學生會是幸福的。
我也期盼有一間完美的教室,大家一起學習,一起游戲。這樣完美的教室沒有浮躁,有的是心平氣和;沒有硝煙,有的是和風細雨;沒有分裂,有的是團結向上。我愛我的學生,發自心里的愛他們。看著他們的喜怒哀樂,也隨之跟著喜怒哀樂,我們其樂融融,盡情享受黎明的晴空與黃昏的彩霞。我們一起閱讀一起交流,沒有了師生的隔閡,有的是心與心的碰撞。
教師應把自己當做孩子去思考問題,那么在孩子遇到困難或錯事時,你則學會嫣然一笑!其實快樂就是讓自己擁有一顆同理心!
看著孩子的笑臉,品著孩子心中的喜悅,我也很開心,這不能成為最完美的教室,但是是最可愛的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