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成為一名有策略小學教師

成為一名有策略小學教師

2024-08-01 閱讀 4816

談談如何成為一名有策略的小學教師

海口市第26小學黃月桂

文章摘要: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不僅要教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在于點燃,激勵和喚醒。教師要備好課,教好書,組織好課堂教學,使課堂高效化,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對學生充滿:“愛”。教師要提高自身綜合素養,做一個有追求的、有策略的教師。

參考文獻【做有策略的教師】

常言道,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天底下最為光榮的一份事業之一。教育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門藝術。一位優秀的教師,必定要有一定的教育策略。那如何成為一名有策略的小學教師呢?

一.組織好課堂教學,使課堂高效化。

良好的課堂秩序是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組織課堂教學一般包括三個方面:組織自己的講授;組織自己的課堂行為;組織學生的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這幾個反面都做得好,那么這堂課可以說是高效的。教師課堂教學組織能力的高低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那么教師如何提升課堂教學能力,使課堂高效化?

1.備好課,教好書。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充分備好課,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堂課。把握好教學重難點,過多繁雜的知識點只會讓學生難以接受,一堂短暫的課堂通常只能解決一兩個大問題。教師對自己的課程及教材要有深刻的理解和深入的研究。為使每節課都成為有效、高效的課,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而且還要提前預設出學生的反映。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主體性,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互動模式的多樣性,激發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營造輕松、民主、快樂的學習氣氛。教師還要對時間進行合理的安排,細心觀察學生的學習接受情況,并隨時對課堂教學進行調整。

2.組織好課堂秩序。

管理好課堂秩序是教學活動正常進行的基本保證。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缺乏一定的自制力,一些學生難免會在課堂上分心、走神、看其他書籍、說話、搞小動作等等。如果教師的課堂管理能力欠缺,那么這堂課就不會高效化。這時老師就要想辦法來調控課堂秩序,不能任由著學生們的性子,要對不聽講的學生進行提醒及教育,也要充分調動那些不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學生,教師要對自己的課堂進行維護,讓課堂教學有序的進行。

3.組織好教學語言。

在課堂教學中,語言是教師的教學“法寶”。師生之間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同時還伴隨著心與心的接觸,情感的交流。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所使用的教學語言一定要充滿感情色彩。只有這樣才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引起他們內心世界的共鳴,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教師的語言表達是對學生們進行教育信息的傳遞。教師語言修養的高低將直接影響最終的教育效果和教學質量。有時甚至會產生“一言以興人”或“一言以喪人”的作用。所以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富有感染力的語言總是能夠給學生們帶來精神上的愉悅和極大的享受。教師美麗的語言就如那春日的陽光,令人感到暖暖的;如清涼甘泉,沁人心脾;如春夜喜雨,潤物細無聲;如春風佛面,使人心曠神怡;如優美樂曲,扣人心弦,使人如癡如醉;如同那風景如畫的旅游勝地,令人不舍得離去。

參考文獻,海口市,工程師,知識點,文章

篇2:農村小學教師師德現狀及加強師德培養策略

淺談農村小學教師師德現狀及加強師德培養的策略

[摘要]教育部長周濟曾經指出:“百年大計,教育是根本:教育發展,教師是關鍵;教師素質,師德最重要。”師德是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發展的關鍵。隨著科學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當前形勢給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標,尤其是農村教育。未來也給教師提出新的要求,特別是農村教師。本文針對當前農村小學教師師德存在的種種問題,對教師師德缺失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進農村小學教師師德建設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師德建設;原因;策略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農村教育的發展,小學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是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本性,其首要任務是促進兒童生命中認知和情感的和諧發展,使生命中的知與情相互作用、相互提升。因此,加強農村小學教師師德建設,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加強新農村建設的先導性措施。20**年3月,國務院批準了教育部《20**

篇3:信息技術環境下農村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分析及策略思考

信息技術環境下農村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分析及策略思考

【內容摘要】教師專業發展已成為教育教學的熱點、難點問題之一,尤其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到來,如何在信息技術環境中更好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應是領導者必須思考的問題。本文從農村教師可持續發展的意義,當前信息化促進教師可持續發展的有利條件,農村學校通過信息化促進教師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策略及信息化促進農村教師可持續發展的趨勢進行了闡述。針對教育信息化給教師專業發展提出的挑戰與機遇,提出信息技術環境中教師專業發展的有關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專業化發展策略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已應用于教育的每一個領域。它作為一種先進的科學技術,必然要對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提出新的要求:教師要把信息技術熟練地運用于課堂教學之中;要把信息技術更加有效地與教學研究結合起來;還要憑借信息技術進行交流與合作。毋庸置疑信息技術在推動我國教育現代化的同時,實現了教師教育觀念和手段的變革,更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人們已經普遍認識到了教育改革的關鍵要素是教師。任何教育改革和教學活動的核心之一是教師,是教師的積極參與和富有活力的創造。葉瀾教授曾指出:沒有教師的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創造精神。同樣,如果沒有教師的專業發展就不可能有學生的自主發展。

作為一線的領導,我們深刻認識到農村小學教師可持續成長的必要性,也認識到信息化對于農村小學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性,根據現實的條件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廣大教師除了每周二十多節的課外還兼任學校各種事務,如何開展校本研究,促進教師的成長呢?

一、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狀況分析

在信息技術條件下,教育手段的改變,教育環境的改變,教師角色的轉變給教師專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信息技術條件下教育環境的變化

1、教育設施的變化

過去多數教師靠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有三機一幕的學校極少。現在根據教育部的統計,到**年我國有3萬所中小學建立了校園網,比2000年統計地3000所翻了近10倍,全國教育信息化投入達到了上千億元,城鎮學校基本實現了“校校通”。為學校創造了良好的信息技術環境,從而使教師的教育環境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2、教育資源的變化

過去,學生的信息資源主要來自于書本,屬于單媒體、非數字的固化資源。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教育信息資源實現了數字化、多媒化、網絡化。特別是信息資源支持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改變了教與學的方式,更加展示出信息資源應用于教學的廣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