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反思談讀書與成長
孩提時代,我們就開始讀書。那個時侯,家里窮,家中沒有藏書,父母也沒有閑錢讓我們去買書。班里誰有一本故事書,大家都會爭相討好,排著隊看書。書就像一個大寶庫強烈地吸引著我們,書里有神奇的傳說、有勇敢地探險、有睿智的老神仙、有飛檐走壁的武林高手等等。一下課,同學們都會三五成群的擠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自己看到的好書。現在想想,兒時的讀書經歷,雖天真但也幸福無比。
求學生涯很漫長,在這中間也看了一些書,但大都是一些枯燥無味的教材。閑暇時間最想看的還是一些課外讀物,但因班主任管得緊,他是不允許學生看一些與學習無關的書,所以,耳熟能詳的中外名著,都只是聽說過名字,知曉作者,卻不知內容,更不知為什么是名著。后來,步入大學,才讀了這些名著,深深地被文字的魅力所吸引,感受到生命在沸騰、在燃燒。那時的我不覺得讀書是負擔,完全是出自一種心靈的寄托和享樂。
工作后,走入學校,學校是個讀書的場所,教師是個教書的先生。所以,生活中終究離不開讀書。古語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只有讀書,教師才能擁有源頭活水,滋潤學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讀書,教師才能生成新的信息,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與傳遞;只有讀書,教師才能擁有智慧,引領學生讀書習字。但是,當下很多人不愿意讀書,總是以沒有時間為借口,坐不下來,也沉不下去,心浮氣躁地對待任何事情。只要有空,就會擺弄手機,美其名曰,在看網絡書、在看微信、在看名人微博等等,其實網絡中的書籍,大都是大眾快餐,吃的快,消化的也快。真正有營養的書,還是一些紙質的書,特別是一些大師的作品,讀他們的文字,就好似大師坐在你對面注視著你一樣,和你展開心靈對話,這是多么高尚的精神活動。所以,一個時期內,我們還是要找到一本屬于自己的書,就好像那本書也在等著我們一樣,我們要讓自己安靜下來,認真地去讀它,品它,真正做到身心凈化。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在有生之年,我們要時常提醒自己,多讀些書,多讀好書。
篇2:《幼教名師成長案例解讀》讀書筆記
《幼教名師成長案例解讀》讀書筆記
《幼教名師成長案例解讀》雖然這是一本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培訓叢書,但它一點兒也不枯燥乏味,因為書中介紹了眾多的案例,幫助我們一線教師了解了名師的成長歷程。
第一章主要介紹了“幼兒成長的四個關鍵期:自我意識形成期、個性萌芽期、未來成就鋪墊期、安全感的決定期”。這部分內容立足幼兒心理成長的幾個關鍵期,幫助我們了解了幼兒在“自我評價、自我體驗、個性特點、獲得主動感、克服內疚感、安全感”等方面的敏感期。的確,這幾個方面對幼兒今后一生的健康成長起著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需要我們更深入地學習和認識。
剛看到案例1“我不會”時,我就得到了心靈的共鳴。因為在我帶的班級中就有同周周一樣的小朋友,他叫瑋瑋。每天早晨,瑋瑋的奶奶把瑋瑋送入園,總要先說:“快叫老師啊,我們這個孩子就是這樣,不愛說話。”越說,瑋瑋越是躲在奶奶的身后不肯叫人。于是我注意觀察了一下瑋瑋和同伴交往的情況,發現瑋瑋在和同伴的交往中還是有很多語言交流的,情況并沒有像奶奶說的那么糟糕,但只要奶奶在一旁,瑋瑋就會變得默不作聲。我意識到是奶奶的評價對瑋瑋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于是及時和瑋瑋的奶奶進行了交流。我告訴奶奶瑋瑋和同伴間的交流是沒有問題的,希望她今后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出孩子不愛說話之類的評價,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一段時間后,瑋瑋看到老師不再躲在奶奶身后了,在老師主動問好后,瑋瑋也能有禮貌地向老師問好了。
自我意識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中,在個體與客觀環境尤其是與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它的發展直接關系到兒童健康個性的形成。幼兒的自我評價的最初來源是來自成人,對于自我意識形成階段的幼兒,成人的作用相當重要。所以我們教師和家長要帶著鼓勵和支持來評價幼兒,這樣才能促進幼兒積極地面對自己,接受自己,從而形成更健康的自我。
篇3:教師成長我讀書小計劃
為了促進教學實踐與理論的結合,提高自己的政治、業務水平和師德修養,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更能符合時代的要求,努力做家長滿意的,學生愛戴的人民教師,以滿足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特制訂個人讀書計劃如下:
一、我的讀書目標:
1、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導與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學創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以更加適應景小發展的需要。
2、通過讀書活動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內涵和修養,提高自己運用科學觀點看待問題的能力。
3、提高自身學習的興趣,讓自己與好書作伴,與大師對話,在讀書中成長,使自己融到我校學習型學校的建設之中。
二、我的讀書措施:
1、根據學校讀書活動方案,制定個人切實可行的讀書計劃。
2、每天要保證至少半小時的讀書時間,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真正做到靜心靜神,沉溺于書中,讀出意味、讀出情趣。
3、讀書要與思考有機結合。要能邊讀邊想,緊密聯系自己教育教學實踐,讀出自己的思考與見解,提高認識,培養自己獨特的思維與創新意識。做到在讀書過程中,認真做好讀書筆記,及時批注、摘錄優秀語段,提出質疑,積極思考,及時寫下心得體會,努力尋求讀書成效的最大化,不斷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質與綜合能力。
4、將讀書活動與當前教育和教學改革的實踐活動聯系起來,與自己日常教育和教學工作實際結合起來,在反思中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科研能力和運用理論處理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做到“讀”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5、積極和組內教師相互交流,相互啟發,共同發展,并參與網絡論壇交流。借此,提高個人人文素養,培養完善的讀書人格,使自己不斷成長,成為有知識、更有文化底蘊的教師。
6、每學期末認真撰寫一份讀書心得或經驗總結。
三、我的讀書內容和具體時間安排:
9月份:閱讀《新課程怎樣教》
10月份:閱讀《第56號教室的奇跡》
11月份:閱讀《給教師的100條建議》
12月份:閱讀《愛的教育》
1月份:閱讀《教育從愛開始》
相信通過自己不斷地學習,書中的陽光會照亮我的心靈,指引我前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