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運動懂自護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
教育隨筆:運動懂自護
目前,家長、教師在運動中對幼兒過度保護,導致幼兒本能的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悄然減退或缺失,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運動中幼兒時常受到傷害,自護教育迫在眉睫。幼兒年齡小,各方面的能力弱,具備很強的自護能力不太可能,也不現實。我園對幼兒運動環節研究的核心價值定位為“懂”,具體來說有三方面的含義:了解生活中基本的安全常識;遇到問題及事件,能夠首先想到自身的安全,并能顧及同伴的安全;遇到危險能及時做出反應,進行初步的自救和自護。我們的研究旨在從幼兒成長需求出發,尋求自護教育的最佳途徑,讓幼兒在擁有認知的同時沉淀安全意識,逐步提高能力,形成習慣,受用一生。
如何來實現呢?我們深入挖掘運動環節的課程資源,經過不斷實踐探索,總結出五種操作性強又科學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一、童謠滲透法:
運用包含自護方法的童謠,激發幼兒興趣,引導他們在說說做做中掌握技能,并在反復練習中形成習慣
這是一種特別適合托小班幼兒自護教育的方法。比較單一的活動,可自編一首童謠達成目標。如《過水坑》,教師在真實的情景中帶幼兒邊說邊做:“小水坑,地上躺,寶寶來了,不要慌。繞開走,鞋不臟,寶寶,真棒!”小小童謠幫助幼兒輕松自然地積累了“繞著走”的基本方法。
綜合性的活動,可自編幾首童謠,不同的兒歌不同的功能,最終達成自護目標。如《上下樓》的童謠有三首,包含基礎方法的童謠:“扶好小扶手,看好臺階走,腳尖對臺階,一個跟著一個走。”強調重點自護動作的童謠:“扶、扶、扶墻壁,扶著墻壁上樓梯。抓、抓、抓欄桿,抓著欄桿下樓梯。”鼓勵膽小能力弱幼兒的童謠:“高高的樓梯我不怕,我會自己來上下。手扶欄桿慢慢下,老師夸我好娃娃。”通過說做一體的反復練習,幼兒安全自護的技能不斷得到豐富,自護意識逐步形成。
二、實戰演習法:
在安全環境下進行的自護意識和具體行動的演練,幫助幼兒強化意識,積累經驗,當意外來臨時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
幼兒活動時,我們最擔心的就是他們摔倒、跌傷、碰撞,所以總是想盡辦法不讓他們摔倒。事實上我們不可能保證幼兒不摔倒,我們能做的是引導他們學會緊急時刻如何保護自己,實戰演習法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1.引導思考。跑跳的時候我為什么會摔倒、摔傷?別人摔倒了為什么沒有受傷?引導幼兒發現問題,尋找原因,確定方法。
2.嘗試練習。通過一次次地試、一遍遍地練,逐步掌握自護的基本方法。如摔倒的時候可以手扶地、胳膊撐地、快速抓住或扶住旁邊的物體、縮身縮頭滾幾下;發生碰撞的時候可以左右躲閃、向后躲閃、蹲下避開、跳起避開等,用這樣的方法躲避危險,防止受傷。
3.把握要點。在幼兒進行實戰演習的時候,一定戛把握好以下五點:(1)要有教師的指導和保護;(2)環境要安全,練習的場地要寬敞、柔軟;(3)運動本身要安全,如范圍、程度是不是孩子承受能力之內的,內容與年齡是否吻合等;(4)關注個體差異,杜絕“一刀切,齊步走”;(5)采取游戲形式,增強演習的趣味性。
有句話說得好:“習慣是自動了的條件反射。”通過這些實戰演習,很好地幫助幼兒找回了丟失的本能,自護意識和能力不斷提高。
三、安全試誤法:
創設有一定“危險”因素的環境,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和感受,獲得更多的有益經驗及自護能力
幼兒好玩好動、好奇、好模仿,面對他們的各種“冒險”行為,要疏不要堵,能嘗試的盡量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如在雪地里體會身體失去平衡跌倒的感覺;摸一摸裝熱水的瓶子,體會熱、燙的感覺;用小牙簽、小木條輕輕扎一下手指、手背,體會刺痛的感覺等。這樣一來,當遇到確實有危險不可以嘗試的事情時,他們也會比較容易接受,不再去以身試“法”。使用這種方法必須在有保護的情形下進行,而且一定是能嘗試又不會給幼兒帶來任何傷害的活動;同時活動能夠立竿見影,讓幼兒馬上吸取經驗。對幼兒來說,自己“受傷”的體驗、痛苦的記憶,印象是最深刻盼。由此他們可以獲得一種“謹慎”,這種“謹慎”能夠幫助幼兒理解自護的實際意義,并通過情景類推增強自護能力。
四、后果呈現法:
把某些事件和問題可能發生的后果,直觀形象地呈現出來,讓幼兒看得見、摸得著,感知它們的危害性,從而約束自己的行為,避免危險發生
有些危險可以用體驗來讓幼兒體會,不能體驗又必須知道的,可以用后果呈現的方法來進行教育引導。具體體現為“四看”:
1.看見危險。通過觀看電視臺播出的《危機現場》、動漫安全教育片、摔傷的錄像、圖片等,讓幼兒知道身邊存在許多危險。
2.看見痛苦。帶幼兒看望“骨傷科醫院”的病人,讓他們感知病人的痛苦。
3.看見隱患。對危險事件和問題進行后果預測。如戶外活動的時候,常常看到孩子們三三兩兩地手拉著手一起追逐跑,及時引導他們討論、預測可能產生的后果:手拉手做游戲,對面來了人躲不開,撞到一起很危險;手拉著手一起跑,前面有大樹躲閃不及,撞到樹上很危險;手拉手一起跑,一個小朋友摔倒,大家都會摔在一起很危險……通過預測,幫助幼兒直觀地感知事件背后的隱患。
4.看見后果。設置一些情境達到教育的目的,比如拿一個西瓜從高處拋下,西瓜摔壞了,讓幼兒感知從高處掉下來的后果很嚴重。
由此,可能發生的事件和問題就成了直觀、形象、生動地看得見、摸得著的危險,這些切身感受、直觀印象。會讓孩子們預測、判斷、回避危險的意識逐漸建立并積累。
五、經驗遷移法:
在擁有大量自護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幼兒運用多種形式,通過判斷選擇、是非確認,把成功經驗進行正向遷移,逐步建立起自護意識,并在這種良好意識的作甩下,將意識轉化為自護能力
這是最高水平的一種方法,適合中大班進行。到了中大班,幼兒運動自護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容易因貪玩而顧及不上,所以這個階段就要順應幼兒發展的需要,引導他們把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整合、遷移、自我運用。具體包括兩方面:
1.認知方面的遷移。通過快速搶答、小棋手等判斷選擇對錯類游戲,使他們在認知方面進一步明辨正確與不正確的行為。
2.技能方面的遷移。運用舉一反三、規則建立、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引導他們把一種技能帶到完成另一種技能或任務的過程中去,并在不斷提醒、調整的過程中,促使他們不斷提高自護能力,形成自護習慣。
“千般愛護,莫過自護”,幼兒自護能力的提高,讓他們自己撐起了安全運動的保護傘,在危險、意外來臨的時候,孩子們個個都是富有能力的人,而不是束手無策的人,生命之花在運動中綻放得更加燦爛。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
篇2:小學教育隨筆經典誦讀推進有效措施
帶領學生讀經典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10年前我就利用預備十分鐘的時間帶領學生讀《唐詩100古詩》,讀《日有所誦》讀《宋詞一百首》……長期的誦讀,學生積累了大量的古詩、宋詞、現代詩歌,學生的寫作說平蹭蹭地提升。在學生日常的習作中有寫現代詩的,寫五言絕句的,寫七年絕句的,甚至還有填詞的呢。每當看到學生精彩的創作我都倍感欣慰,我覺得帶領學生堅持誦讀的路子走對了。
**年開始,我校的經典誦讀成為一門課程,走向正規。我們以《十二歲以前的語文》作為我們誦讀的內容。每天早上的20分鐘時間固定為誦讀時間,雷打不動,每學期結束后要對誦讀內容進行家長考核、小組考核、老師考核以及校級考核,根據考核情況,給出相應的等級。去年我們班級的測評成績還不錯,今年的成績應該更好。
在經典誦讀的推進過程中我到底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促進學生誦讀經典呢?現在我就盤點一下。
一、端正經典誦讀的思想。1.讓學生明白經典誦讀的好處,結合我已經教過的學生身上發生的具體事例讓學生端正思想,主動自覺地進行誦讀。比如;我告訴她們一個學期的誦讀結束后,學生會自己創作詩歌了,會填詞了,成為一名小詩人了。我把學生自己填的詞,創作的詩歌讀給她們聽。2.我還告訴她們我們聽的很多流行歌曲中經典的歌詞也是來源于古詩詞中的。不信,可以找找看。3.經典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讀了經典能夠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正確處事、正直做人。當學生明白道理的時候,就會主動去誦讀,主動誦讀了就會事半功倍。
二、老師領讀,幫助學生讀準字音,建立自信。教學實踐中會發現,很多時候,當學生不愿意讀的時候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真的累了,不想讀,還有一種是有不認識的字,不會讀。第二種情況居多一些。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每一篇要求誦讀的篇目我都領著學生一字一字地讀一遍,幫助學生學會斷句、糾正字音。我的領讀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把一篇要誦讀的內容朗讀出來,學生的自信不言而喻。越讀越會讀,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因此,幫助學生正字音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通句子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順全文很重要。
三、充分利用晨讀時間,嚴格要求,保證誦讀質量。每天早上的晨讀時間誦讀經典是雷打不動的。沒有固定的領誦人,誰來的早,誰愿意領,就可以到講臺上帶領同學們讀。這樣的一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學生領讀的積極性。領讀的同學有權利讓不認真讀書的同學站起來或者站到前面,也可以記名字。除此之外,紀律委員也要保證晨讀的紀律。再加上老師的巡視,晨讀的質量就有保證了。
四、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的熱情。要想激發學生主動誦讀經典的熱情,除了端正的思想之外,還必須有老師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在晨讀巡視中,對于誦讀賣力的同學給予及時肯定,對于表現一直很優秀的同學,讓其在班級中成為榜樣。對于領讀很用心,能夠經常領讀的同學進行大力贊揚。賞識的力量總是無窮,大力的表揚讓這些優秀的同學從班級中脫穎而出,成為班級同學爭相學習的榜樣。班級中這樣的優秀人多了,班級的誦讀水平想不高都難。
五、理解意思,巧背經典。死記硬背是一種背誦的方法,但這種方法耗時耗力還不出功。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背誦的速度,我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我會選擇一篇要要求背誦的內容,會專門抽出時間領著學生背誦,讓學生從中發現技巧。讀一句原文,讀一句解釋,讀完后再對整篇文章進行分析,往往在我的指導下,學生會很快背出要求背誦的內容。這樣的方法多加訓練,學生自然而然就自覺掌握了。掌握了方法,背誦起來就如虎添翼了。
六、尋求家長、對子、組長的幫助,提高經典誦讀的質量。老師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在經典誦讀的過程中需要家長、學習對子以及組長的共同監督才行。要求會背的篇目,家長先檢查,然后是學習對子互查,接著是組長細查,最后接受學校最后的考核。對于在檢查過程中優秀的家長、負責任的學習對子和組長也要不遺余力地大加表揚,提高其監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七、經典誦讀篇目責任到人,提高其責任意識。所有要求誦讀的篇目都在學生主動自覺要求下分給每一位同學。每一位同學都有領誦的篇目,負責領誦的篇目必須熟練背誦。這樣一來,班級集體經典背誦的時候不需要再有領誦,點到誰,誰領誦,如果不想點的話,隨意叫一個人來領,后面該誰領了,就會主動站起來領。省心極了。我是省心了,學生的責任感也來了,他不僅要清楚知道自己領誦的是哪一篇,還要知道自己的上面一篇是什么,不然接不上是要挨批評的。
總之,在經典誦讀推進過程中,因為以上措施的實施,使我們的誦讀質量有保證。在今后的實踐中,針對在誦讀中出現的問題還會發現更多更好的方法,我且行且總結。
篇3:一年級老師教育隨筆表揚要大聲批評要小聲
踏著上課的鈴聲來到了一二班,出乎意料的是一二班原來調皮搗蛋,跟老師頂嘴的“煩人蟲”今天很乖的坐到了那里,“煩人蟲”家是本地的,家里也就這么一個獨生子,家人特慣他,有時老師批評教育還會遭到家人的不滿,所以這學生在學校是囂張跋扈,在課堂上也是自由放肆,可是今天咋了,進到班里竟看到他乖乖的坐在那,是不舒服?沒管恁多開始上課,這孩子咋了,平時從不回答問題的他在我提問問題時竟然舉手回答了,“好張同學你來回答”“恩回答的真好,請坐”誰知我這么一夸,他表現更積極了,于是我就當著全班同學大聲表揚說“張同學今天表現很好,老師已經看到了他的進步,大家以后都要向他學習。”整節課上,他都筆直的坐在那里,認真聽老師講課,這讓我不由得暗暗竊喜,這個“煩人蟲”終于不煩人了。
忘了之前聽誰的講座,他說表揚孩子要大聲讓別的同學都聽到,批評學生則要小聲只要學生自己聽到。我想一二班的這個同學之前那么煩人或許是因為老師每節課都在大聲批評他或是忽視他,所以他破罐子破摔反正老師不重視我,又或許想通過上課搗亂引起老師的關注。可是老師一次的表揚讓他感覺到老師還是關注他的,他自己在老師心目中還是有地位的,所以愈加好好表現,這樣看來表揚和批評學生還是要講究技巧的,或許因為你的一次表揚就拯救了一個孩子,又或許因為你的批評而毀了孩子。教育過程中會遇到種種問題,教師也不是萬能的,可能會一時不知道怎樣處理問題學生,但是只要用心,都能做好。就像周慧玲老師所說的心用在哪,哪就好。
表揚要大聲,批評要小聲,我學會了。心往哪用,勁往哪使,講究方法技巧,那就會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