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育隨筆:樹林里動物之團隊精神

教育隨筆:樹林里動物之團隊精神

2024-08-01 閱讀 7703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教育隨筆:樹林里的動物之團隊精神

最近總是有一些小朋友來跟我告狀說:某某某小朋友推我了,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針對這些情況,我在“幼兒園教育活動資源包”里選擇了“樹林里的動物”,培養(yǎng)幼兒的團體合作精神。

本次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嘗試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并向同伴介紹自己的辦法。有團隊精神,能利用團隊的力量幫助小動物解決困難。

活動開始時,我以講故事“樹林里的動物”,引出小羊、小熊、小猴、啄木鳥和小鹿遇到的問題,讓幼兒仔細聆聽,然后讓幼兒自由選擇自己想幫助的動物。根據(jù)動物的數(shù)量,我們分成了5組。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我請5組小朋友離開座位進行討論,給了他們2分鐘時間。很快他們每個小組圍城一團積極的進行討論,當(dāng)然秩序有點混亂,甚至有的小朋友還不是很明白自己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于是我又給每組小朋友重復(fù)了各個動物遇到的問題。討論完畢后,我讓幼兒回到各自的座位,開始請每個小組上臺回答。

第一組:成員是蔡斯韋、譚錦軒、吳程誠,他們要解決的問題是:小羊的羽毛球被掛在樹上了,你們用什么辦法把他取出來?蔡斯韋說:用我的玩具飛機把羽毛球弄下來;譚錦軒說:用一根長長的木棍把它弄下來;吳程誠說:搬一個梯子爬到樹上把它弄下來。

第二組:成員是孫心怡、楊戴鋮、龔裕博,他們要解決的問題:小熊的褲子給劃破了,你要怎么幫它?孫心怡說:我給它買一條新的褲子;戴鋮說:拿針把褲子縫起來;龔裕博說:用雙面膠把褲子粘起來。于是我問小朋友,雙面膠能粘的住褲子么?小朋友回答:不行,會把屁股粘住的。

第三組:成員是程鈺婷、唐夢、黃小涵,他們要解決的問題是:小猴子不小心把球滾進了樹洞里,你要怎樣幫助它?程鈺婷說:我爬進樹洞里把球撿出來。黃小涵說:拿一根棒子把它挑出來。唐夢說:用手把它拿出來。

第四組:成員是曾雨婷、姚嘉龍、王岱卿,他們的問題是:啄木鳥喝不到樹樁里的水,你們有什么辦法幫助它?姚嘉龍說:把磚頭放到木樁里提升水位它就能喝到了;王岱卿說:姚嘉龍說的不對,要放石頭進木樁里抬升水位;曾雨婷說:我把瓶子拿起來端給啄木鳥喝。

第五組:成員是:孫嘉翔、孟繁蕓、龔子妍,他們要解決的問題是:小鹿的釘子全撒在地上,你能用什么辦法把釘子撿起來?孫嘉翔說:我用盒子把釘子撿起來;孟繁蕓說:我們用盒子把釘子撿起來;龔妍說:把釘子撿起來放到盒子里。

在小朋友上臺回答問題時,我都要求他們說出本組的組名,每組小朋友都能做的很好。但活動的情況是只有一組小朋友讓我覺得達到了最終目標,其他四組的三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各抒己見,甚至王岱卿小組還因為搶著先回答問題而差點吵起來。只有第五組小朋友他們在討論環(huán)節(jié)做的很好,集體想了一個辦法,我不能說他們的答案是否標準,但是他們至少體現(xiàn)了團隊精神,發(fā)揮了集體的力量,于是我給這組小朋友進行了表揚和獎勵并說明了原因:他們很有團隊合作的精神,能互幫互助。

本次活動也讓我有所反思,我們所做的分組討論活動太少,因此幼兒并不是很清楚團隊合作的意義。加上年齡太小,不能體會到“團結(jié)就是力量”這個詞,很多時候我們僅僅停留在說而沒有用實際的東西的東西讓幼兒去體會,去感受。這次活動提醒了我,要多做一些分組討論的活動,并且規(guī)范分組討論的規(guī)則,讓幼兒明白團隊精神,學(xué)會團結(jié)友愛。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篇2:教育隨筆:樹林里動物之團隊精神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教育隨筆:樹林里的動物之團隊精神

最近總是有一些小朋友來跟我告狀說:某某某小朋友推我了,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針對這些情況,我在“幼兒園教育活動資源包”里選擇了“樹林里的動物”,培養(yǎng)幼兒的團體合作精神。

本次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嘗試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并向同伴介紹自己的辦法。有團隊精神,能利用團隊的力量幫助小動物解決困難。

活動開始時,我以講故事“樹林里的動物”,引出小羊、小熊、小猴、啄木鳥和小鹿遇到的問題,讓幼兒仔細聆聽,然后讓幼兒自由選擇自己想幫助的動物。根據(jù)動物的數(shù)量,我們分成了5組。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我請5組小朋友離開座位進行討論,給了他們2分鐘時間。很快他們每個小組圍城一團積極的進行討論,當(dāng)然秩序有點混亂,甚至有的小朋友還不是很明白自己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于是我又給每組小朋友重復(fù)了各個動物遇到的問題。討論完畢后,我讓幼兒回到各自的座位,開始請每個小組上臺回答。

第一組:成員是蔡斯韋、譚錦軒、吳程誠,他們要解決的問題是:小羊的羽毛球被掛在樹上了,你們用什么辦法把他取出來?蔡斯韋說:用我的玩具飛機把羽毛球弄下來;譚錦軒說:用一根長長的木棍把它弄下來;吳程誠說:搬一個梯子爬到樹上把它弄下來。

第二組:成員是孫心怡、楊戴鋮、龔裕博,他們要解決的問題:小熊的褲子給劃破了,你要怎么幫它?孫心怡說:我給它買一條新的褲子;戴鋮說:拿針把褲子縫起來;龔裕博說:用雙面膠把褲子粘起來。于是我問小朋友,雙面膠能粘的住褲子么?小朋友回答:不行,會把屁股粘住的。

第三組:成員是程鈺婷、唐夢、黃小涵,他們要解決的問題是:小猴子不小心把球滾進了樹洞里,你要怎樣幫助它?程鈺婷說:我爬進樹洞里把球撿出來。黃小涵說:拿一根棒子把它挑出來。唐夢說:用手把它拿出來。

第四組:成員是曾雨婷、姚嘉龍、王岱卿,他們的問題是:啄木鳥喝不到樹樁里的水,你們有什么辦法幫助它?姚嘉龍說:把磚頭放到木樁里提升水位它就能喝到了;王岱卿說:姚嘉龍說的不對,要放石頭進木樁里抬升水位;曾雨婷說:我把瓶子拿起來端給啄木鳥喝。

第五組:成員是:孫嘉翔、孟繁蕓、龔子妍,他們要解決的問題是:小鹿的釘子全撒在地上,你能用什么辦法把釘子撿起來?孫嘉翔說:我用盒子把釘子撿起來;孟繁蕓說:我們用盒子把釘子撿起來;龔妍說:把釘子撿起來放到盒子里。

在小朋友上臺回答問題時,我都要求他們說出本組的組名,每組小朋友都能做的很好。但活動的情況是只有一組小朋友讓我覺得達到了最終目標,其他四組的三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各抒己見,甚至王岱卿小組還因為搶著先回答問題而差點吵起來。只有第五組小朋友他們在討論環(huán)節(jié)做的很好,集體想了一個辦法,我不能說他們的答案是否標準,但是他們至少體現(xiàn)了團隊精神,發(fā)揮了集體的力量,于是我給這組小朋友進行了表揚和獎勵并說明了原因:他們很有團隊合作的精神,能互幫互助。

本次活動也讓我有所反思,我們所做的分組討論活動太少,因此幼兒并不是很清楚團隊合作的意義。加上年齡太小,不能體會到“團結(jié)就是力量”這個詞,很多時候我們僅僅停留在說而沒有用實際的東西的東西讓幼兒去體會,去感受。這次活動提醒了我,要多做一些分組討論的活動,并且規(guī)范分組討論的規(guī)則,讓幼兒明白團隊精神,學(xué)會團結(jié)友愛。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篇3:教育隨筆:在競爭中培養(yǎng)孩子團隊精神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教育隨筆-在競爭中培養(yǎng)孩子的團隊精神

新時代需要新的人才,人是社會動物,必須在群體中體現(xiàn)自身價值,而且只有將個體的力量聯(lián)合起來才能實現(xiàn)工作目標,也才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個體的潛能,這就需要人們常說的“團結(jié)”,也就是“團隊精神”。

要在競爭中培養(yǎng)孩子的團隊精神,首先要鞏固他們的心中的集體觀念,盡量讓孩子參與班級管理,讓他們在老師的指導(dǎo)與幫助下做真正的當(dāng)家之主。

其次,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滲透求同存異的思想。競爭并不是攀比,更不是抬高自己,讓集體更具向心力和凝聚力,讓集體中的成員自覺、有效率的合作解決問題,達到目的,這正是團隊精神的實質(zhì)所在。

第三,競爭教育和團隊精神又可以結(jié)合和相互促進,形成一個積極循環(huán)。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