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深入幼兒教育盲區(qū):情感教育

深入幼兒教育盲區(qū):情感教育

2024-08-01 閱讀 7671

如何深入幼兒教育的盲區(qū)――情感教育

內(nèi)容摘要:如今為了應對中國現(xiàn)有的應試教育政策,家長和學校也隨流將教育孩子的重點,甚至全部放在了書本知識教育之上。只要孩子在學習上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那么他的教育就是成功的,而孩子們也是毫無疑問的佼佼者。然而他們卻忽視了對于一個孩子,他所需要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東西――情感。結(jié)合我的教育經(jīng)驗和親身經(jīng)歷,我想對此談談我對這個現(xiàn)象的看法。

關(guān)鍵詞:幼兒,情感,教育,行為。

跟著中國目前高考應試要求的腳步,多數(shù)家長都希望將孩子盡早送入幼兒園等學前教育機關(guān),讓專業(yè)從事幼兒教育的人員代之教育自己的孩子。而此時,孩子們接受到的基本上是書本知識教育,單一的讀書寫字,情感教育就顯得沒那么重要了,因為這不會在以后的升學上為孩子添彩。

就例來說,我們國家為什么會出現(xiàn)“我爸是李剛”,“官二代”,“富二代”……一系列荒唐的形容詞?這很值得我們思考。作為父母,這些官、富們肯定會想盡一切辦法通過自己的關(guān)系讓他們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可在這么優(yōu)越的教育條件下,這些孩子們最終卻被世人唾棄,這就很能說明我們教育側(cè)重點的平衡把握有問題。究深一點,就一個原因:這些“二代”們往往在他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就被冠以尊貴的身份,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是主角。因此,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在一片溫暖之中順利地生根發(fā)芽,這樣一來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何解決這類問題或避免其出現(xiàn),這其實很簡單,但又很難。最重要的因素出現(xiàn)在孩子的家庭中,而孩子的父母、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又是重中之重。

說問題簡單,是因為孩子都很天真,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理――趨長心理。確切地說,那就是孩子總是認為大人做的事都是正確的,長輩的行為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是以一個怎樣的姿態(tài)進入這個萬千世界的。所以家長只需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努力營造一個待人有禮,處事有方的環(huán)境,讓孩子在一個有良好道德氛圍的環(huán)境中成長。近朱者赤,白紙般純潔的孩子在熏陶下學會修身立人,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另一方面,我們學前教育機關(guān)也可以適當?shù)靥岣吆⒆拥娜雽W年齡,讓其在家庭中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或者在學習的課程中增加情感教育這項內(nèi)容,不單一地以文化成績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優(yōu)劣。畢竟孩子年齡還小,身心尚未成熟,接受過多的知識也不會收到很好的效果;而相反,如若動用此時孩子極強的好奇心實施情感教育,讓他們?nèi)グl(fā)現(xiàn)這些具有趣味性和感染力的事物,事半功倍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問題就這么簡單,那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問題最棘手的就是人們的固有觀念,“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時尚唯有讀書高”……這些舊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如果讓家長們就此放下,而去接受一個實用性未知的情感教育區(qū),的確很難。因為家長們害怕這一放手,導致的將是孩子的終生受損,這我完全可以接受。但是根據(jù)我這些年來的學前教育經(jīng)驗來看,孩子在學前階段最重要的還是情感教育,如果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不良的作風,抑或是形成不好的想法,那以后再多的高級教育也只能是漏桶里的清水,于事無補。

所以,要想孩子從小就擁有一個良好的情感世界,讓學前教育不再空泛無源,我們至少應該做到:一、平衡知識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關(guān)系;二、用行為代替言語,創(chuàng)造良好的道德氛圍;三、做好家長那邊的思想工作,讓家長們接受這種新思想。

篇2: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竹溪縣匯灣鄉(xiāng)中心學校張強

摘要: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語文教學的魅力在于情感教育,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在教學中運用情感教育,打開學生情感的心門,讓語文課堂煥發(fā)出活力。

關(guān)鍵詞:情感教育;語文教學;情境導入;鏈接生活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zhì),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由此可以看出,語文教師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語文教學中必須重視情感體驗和情感挖掘,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的利用情感教育。

一、激情導入,引領(lǐng)學生進入情境。

《語文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里明確指出:“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新課導入是教學過程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好的導入語能使學生激發(fā)出極其強烈的學習欲望。

(一)利用情感導入可以觸發(fā)學生的情感。

我在教學《人琴俱亡》時這樣導入的:“說到親情,我們總說它血濃于水,而且常用緊密相連的身體器官為喻,如:十指連心,手足情深等等。朱自清的《背影》讓我們體會到了那濃濃的父子深情,《甜甜的泥土》讓我們感受到了那深深地母子之情,是啊,親情是割不斷的血肉之情。雖然我們也曾聽聞曹植悲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更多的是見證了兄弟之間那深厚的手足之情,一如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人琴俱亡》。”極具深情的導入語一下子抓住了學生們的內(nèi)心,連平時最調(diào)皮的學生臉上都寫滿了要進一步學習新課的渴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的肌體中歡騰跳躍的時候,知識才會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我想如此的濃厚的情感氛圍是沒有人可以不為之動情的。

(二)小故事導入引發(fā)學生思考,輕啟情感按鈕。

學生對于語文課的感情,對于教材中文章的情感并非平白無故就生發(fā)出來的。老師的引導起了關(guān)鍵性的作用,尤其是議論文之類的文章較為枯燥,但是小小的故事卻可以變被動為主動。如我在教學《多一些寬容》時這樣導入:“彌勒佛,那招牌式的笑容加上藏也藏不住的大肚子,人稱‘大肚佛’,話說他的大肚子能容天下難容之事。而在中國歷史上還有位高高在上的‘老佛爺’

篇3: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情感教育

淺談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情感教育

海南省臨高縣波蓮中心學校

王志靠

情感教育的理論,是60年代以來,在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中崛起和發(fā)展起來的,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產(chǎn)生的體驗。情感教育的含義一般認為是指由師生之間真誠的、積極的情感交流而產(chǎn)生的和諧的合作教學氣氛,以建立最佳的教學情感。

一、情感教育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即是知識信息的傳輸反饋過程,也是師生精神情感融洽的過程,教學系統(tǒng)是知識和情感兩個子系統(tǒng)交織在一起組成的,教學既不能只傳授知識而無視情感,也不能脫離知識空談情感,兩者應是水乳相融、緊密相聯(lián)。心理學的情感理論研究指出:人的情感具有啟動、定向、維持、強化等功能,并具有兩極性、彌散性、感染性、遷移性;在學習中,學習者凡有積極愉快的情感,干什么都勁大,效率高;凡有消極的不愉快的情感,干什么都沒勁,效率低。我曾做一個實驗,在情緒好的情況下,學生課堂提問的人數(shù)是情緒差的情況下的4倍,發(fā)言人數(shù)是情緒差的3倍,經(jīng)檢測對比,前者鞏固率為90%,而后者僅為62%。縱觀現(xiàn)在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一些學校還沿襲著“控制型”教育模式,帶有相當程度的家長式權(quán)威色彩的教育模式,教學只強調(diào)理而忽視情,殊不知有理無情的教育常使學生望而生畏,難以收到情理之中的效果。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情感教育也是素質(zhì)教育的一部分,那種認為情感只是為智力服務的手段是不妥的,是不利于學生心理素質(zhì)健康發(fā)展的。因此,重視情感教育不僅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而且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素質(zhì)。

二、情感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認識

在多年課堂教學實踐中,我進行了一些探索,今擇其主要方面介紹如下:

1.增加教師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

融洽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的建立是進行情感教育的前提,它具有多種效應:一是寬松,師生有一種寬松感、安全感,因而能夠無憂無慮、無拘無束地愉快地生活和學習,從而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其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造性;二是移性,教師愛學生,學生也愛教師;三是信任,指的是人際交往的意愿,喜好有趨向性,即喜歡聽誰的,不喜歡聽誰的,師生關(guān)系好,教師輸出的各種信息就會在學生頭腦里暢通無阻地出現(xiàn)一種“意接受”的心理優(yōu)勢,從而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四是期待,教師對每一個學生充滿信任和期待,就會使學生得到一種潛在的鼓舞和力量;五是感染,師生關(guān)系好,教師的模范言行、治學精神,都會給學生以好的感染。

實踐證明,學生喜歡熱情和藹、尊重學生、耐心指導、誨人不倦的教師。如**-20**學年度波蓮中心學校的五(3)班是五年級一個非重點班,該班大部分學生數(shù)學基礎(chǔ)差,對學習數(shù)學有一定的困難。但課堂上教師認真講解,授課語言富有感染力,提問時,對學生回答的問題耐心細致,并加以點撥引導,肯定正確補充不足,討論問題平等待人,以理服人,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課后與學生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相互溝通、增進友誼,傾注關(guān)懷與愛護,使學生感到可敬可親可信,感到教師不僅是自己的良師,也是生活中的摯友,因而授課很有吸引力,此班在學校的抽查考試中,“三率一分”均名列年級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