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勇于對孩子道謙

勇于對孩子道謙

2024-08-01 閱讀 1930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勇于對孩子道謙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表達。”看到這一點,不禁使我想起了幾個月前發生的一件事。

那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象往常一樣,我給孩子們分完了牛奶,對舉著小碗還想要牛奶的小朋友說:“分完了,你們放好杯子去小便吧。”話音剛落,只見任君浩小朋友擠到我面前,著急地說:“老師,我還沒喝到呢。”

“怎么回事,你怎么這么慢的,大家都喝完了,你怎么會沒喝到呢?”我不分青紅皂白地數落了一番。腦海中立刻浮現出他平時做事拖拉的情景:別人擺好了椅子,他卻抱著椅子跟人聊天;別人小便完了,他卻剛剛走進間……

“我剛才……”他嘟噥了一聲。我也沒聽清楚說啥,就果斷地說:“對不起,沒有了,明天動作快一點吧。”心里卻想:哼,看你今天怎么著,誰讓你這么拖拉的,讓你嘗嘗拖拉的“滋味”吧!我一邊想著一邊把水桶拿走了。任君浩呢,也撅著嘴轉身走了。

當我回來的時候,一邊催促小朋友解小便,一邊巡視四周。無意中我發現了任君浩,只見他木然地坐在椅子上,手里仍拿著小碗,兩行眼淚卻掛在了他的臉上。

“這孩子――可真倔!”我想:“看看你能倔到什么時候。”平時,任君浩就是這種脾氣,有時做錯了事,老師批評他,他自認為有道理的,就會反復地跟你解釋,是個比較較真的孩子。想到這一點,我想:今天沒道理較真了,就讓你一人好好想想吧!

這時,其他小朋友已陸陸續續做好了事情。坐在任君浩旁邊的馬源津發現了他手里仍拿著小碗,就說:“去放下吧!”他一動不動,馬源津推他,催他:“快去!”他順勢扭了扭身子,一聲不吭。一些細心地女孩子發現了他的眼淚,問他:“怎么啦?”“你怎么哭了?為什么呀?”他理都不理人家。馬源津忍不住了,跑過來對我說:“老師,任君浩哭了,還不放下碗呢!”

“謝謝你,老師知道了。”我嘴里說著,心里卻動了側隱之心。其實,在平時,任君浩就是做事拖拉,還算不上是調皮搗蛋的孩子。我猜想會不會是剛才分碗時他粗心,忘了拿,最后才去拿,所以沒分到牛奶呢!孩子嘛,難免犯點小錯誤;再想想自己吧,剛才也太急燥了,根本沒聽孩子的解釋。再說也沒必要和孩子搞得這么僵,孩子在集體生活中,應該讓他(她)感到溫暖,使他(她)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賴感。感覺讓他獨自思考的時間也差不多了,該是我介入的時候了,問問他怎么一回事,聽聽他是怎么說的。

想到這里,我走過去,蹲在他旁邊,擦去他臉上的眼淚,輕聲對他說:“君浩,別哭了,告訴老師,今天,你怎么會沒喝到牛奶的?”他看看我,委屈地說:“剛才,我去分碗了。”“我沒聽明白,你把話講清楚點吧。”我不解地問。“就是我和邢國斌去端碗嘛!”“你和邢國斌?”我疑惑啦。“是你叫我們抬的嘛!”他著急地答道。

噢,該死的記性!聽他這么一說,我才知道原來另有隱情,也終于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平時,每次分牛奶,我都要請兩個小朋友抬著盆幫忙分碗。剛才我請任君浩和邢國斌幫忙,當我把牛奶分到第3組時,他們倆分好了碗,邢國斌是第4組的,拿了碗后,自然分到了牛奶。而任君浩呢,是第1組的,他拿了碗后,一直坐在位子上等,沒擠到我面前來,所以就沒分到了。可我呢,轉眼間卻忘了請他分碗這件事,還不由分說地責怪了他。那一刻,我心里難過極了,真象打翻了五味瓶,我一個勁地責怪自己,怎么會那么糊涂,那么健忘,勤快的孩子幫我的忙,可粗心的我……唉……愛較真的孩子不吭聲了,真難以想象孩子心里有多大的委屈呀!

其實,在許多時候,老師對孩子的態度是很重要的,應該幫助孩子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讓孩子感到從容、舒適;老師的言行舉止也應該得體適當,充分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孩子的心理承受力。我慚愧極了,連忙抱起他,滿懷內疚地對他說:“君浩,對不起,老師錯怪你了,老師給你重新分牛奶,好嗎?”聽我這么一說,他黯然的雙眼頓時明亮了,他看著我,裂著嘴,使勁地點了點頭,臉上也由陰轉晴,就像窗外那明媚的陽光。

一句“對不起,老師錯怪你了。”吹散了孩子心中的“烏云”,化解了孩子心中的疙瘩。在慚愧內疚的同時,讓我少了一些遺憾,多了一份感悟。是啊!在和孩子的交往中,凡事要多問幾個怎么啦?怎么回事?為什么?要改變我們成人的思維定勢,千萬不要自以為是地認定一些事情,多刨刨根,問問底,了解事情的真相;在和孩子的交流中,多一份真誠,多一份細心,多一份耐心,仔細傾聽孩子的說法,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積極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真正地做到尊重孩子、熱愛孩子,做孩子真正的“大朋友”。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篇2:幼兒園教師教學隨筆教學小故事

幼兒園教師教學隨筆教學小故事

我覺得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不僅要把自己的禮儀做好,更主要的是讓我們的孩子也要學會做文明人。自己從每天入園開始就要求孩子問候要積極,并告訴我們為什么要這樣做,讓孩子要養成良好的見面問好的習慣。在園我所要求孩子只要是別人給你東西就要說謝謝,在園里孩子做的很好,只是在家到底做得怎么樣我也不知道,直到有一天和一位家長聊天在制定,我們的孩子把這些好習慣帶回家了。原來是有一次星期天孩子在家吃飯,媽媽給這位孩子盛好了飯,孩子主動和媽媽說了聲謝謝,當時這位媽媽就特別感動。作為一名孩子的母親對孩子的付出總是不要求回報的,可是孩子的一聲謝謝是真的觸到了媽媽心底的那根弦,讓媽媽激動的不行。在我們平常生活中,我們班小孩總會在不小心碰到別人后及時的說聲對不起,在別人幫助自己時說聲謝謝。當我看到自己所帶的孩子能自己和善的解決一些小事時,心理特別高興。尤其是當我和家長聊天時會經常聽到家長這樣說;“我家的孩子經常幫我整理東西,說是老師說的自己的東西要整理好,不要影響別人.還有的說:有時我不小心把垃圾弄掉在地板上孩子也會及時的告訴我垃圾掉了。當我躺倒家長的這些話時自己別提多高興了。自己也因為能成為這一群孩子的老師而感到高興

教師,幼兒園,小故事,教學

篇3:讓口令變得生動起來幼兒老師教學隨筆

讓“口令”變得生動起來幼兒老師教學隨筆

海南師范大學大學附屬幼兒園許春燕

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集合排隊是每天都要開展的活動。在常規的集合排隊環節中,教師往往以指令性、常規性的口令集中幼兒,如果仔細分析,可以發現這個環節同樣可以創設出富有情趣的語言環境來。

可以將集合時的常規口令變為“多彩的信息信號”。單一的一句“排隊啦”、“集合”、“男孩子站這邊、女孩子站那邊”的口令,帶給幼兒的只是照口令去做,如果教師可以經常用一些生動形象的信號來代替單調的口令,就會不一樣了,如結合幼兒們喜歡的卡通人物說:“聰明的喜洋洋來集合”、“神氣的動感超人來集合”等;或者結合各種動物來說:“神氣的小馬來排隊”、“可愛的小白兔來集合”等。通過這些多樣的信息,可以讓幼兒通過詞匯的替代來豐富形容詞和名詞,也可以很好的吸引幼兒又快又好地整隊,信號可以由老師發,也可以讓幼兒來發。

在整隊后,變單向指令為“雙向互動”。一般集合整隊后,教師會對幼兒提出具體要求,老師可以將要求通過一些有趣的對話與幼兒互相應答代替單向的指令。通過短小語句的應對,提高了幼兒自覺遵守規則,養成好習慣的能動性,又給予幼兒語言表達的機會。例如:“我們來做小螞蟻,排起隊來真整齊”、“我們來做小花貓,走起路來靜悄悄”、“下樓扶欄桿,上樓靠墻壁”。

充分利用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化零為整,共同創設富有情趣性的語言壞境,既提高了幼兒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積極性,避免了消極的等待,又使幼兒的語言學習融入幼兒生活的每時每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