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信心培養策略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兒童自信心培養策略淺談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誰擁有了自信誰就成功了一半。”可見,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一個人對自身力量的認識和充分估計,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也是一個人克服困難、自強不惜、取得成功的動力。生活中,每個人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面對困難迎接挑戰時,自信往往是獲得成功的重要條件。因此,從小對幼兒進行自信心的培養尤為重要。《綱要》中明確指出:“要為每一位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我們怎樣讓孩子擁有自信?我們怎樣才能培養出自信的孩子呢?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多鼓勵孩子,讓幼兒樹立自信。
鼓勵是培養幼兒的自信心的法寶。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接受鼓勵而產生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成長內容.沒有自信心的幼兒會很輕易地放棄任何努力,認為自己是無用的,缺乏對自己能力的自信,不能積極主動參與各項活動.因此,老師在組織活動時,在言語和行為上處處照顧到每一個幼兒,多用鼓勵、肯定的語言與幼兒交流,為幼兒創設賞識的環境,樹立幼兒的自信心。
孩子的自我評價能力很低,孩子對自己的評價最初是建立在別人對他的反應上,他總是通過別人的眼光來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如果老師對孩子訓斥多,粗暴,態度冷淡,孩子就情緒低沉,對周圍的事物缺乏主動性和自信心,形成逆反心理,這對幼兒今后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相反,教師采取多鼓勵的方法,用微笑、贊許的話來鼓勵孩子,傾聽他們的心聲,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多給他們想象的空間,允許他們自由的聯想、自由的談論,讓他們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當他們的想法得到肯定時,孩子的自信心也會不知不覺的形成,萌生欣慰、幸福的體驗,對自己充滿自信。當孩子手工做不好時,我們應該對他說:“沒有關系,你能做好,跟老師慢慢再做一次吧!"而不要責怪他:“你怎么老是這樣,這么笨’’。這樣消極、否定的評價會使孩子產生自卑、己不如人的感覺,懷疑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很笨、很差,從而失掉了自尊心和自信心,產生厭學情緒。我們的孩子都是自尊和好勝的,對他們應多贊揚鼓勵,對他們說:“你真棒,你真行”、“你能做好”、“你能行”。當他們的努力得到肯定時,他們就會有信心越做越好。
二、多尋找孩子的閃光點,讓幼兒充滿自信。
作為幼兒教師要學習用一雙慧眼去發現孩子們身上閃光的東西,去努力認真地調動孩子們的潛能,要用欣賞的態度、鼓勵的話語讓孩子們感到“我能行”。由于每個幼兒所處的環境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等導致他們各方面的發展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有的孩子聰明好動,有的文靜內向;有的語言能力強,有的動手能力強等等,面對這些幼兒,如果不去發現他們各自的優點和長處,掌握第一手有關他們的材料,教育就很難做到針對性了,因此,我們應該用我們教師特有的慧眼及時發現亮點,這樣就會讓孩子得到一種自我滿足及自尊感和成功感,從而使其充滿自信。
記得我班有一個小男孩叫琛琛,非常調皮,不分時候總是做一些動作引起別人的注意,集中活動啥都不參與,可以說專愛搞破壞了,說理他不聽,批評就更不用說了,真的是拿他沒辦法。問他,總說:我不會。記得有一次戶外活動時小朋友玩得可開心了,可我卻總覺得少了點什么,原來他不在場了,哪去了呢?去活動室了,做啥呢?我的心不禁緊張了起來:該不會有啥事吧?事情出乎我意料之外:他竟然把小朋友因熱而脫下的衣服搬回活動室,理由是――怕小朋友的衣服丟了。我象發現了寶貝似的:原來他也有閃光點啊。于是我趕緊召集全班幼兒進行隨機談話:你們脫的衣服怎么跑到活動室里來了?他做得對嗎?及時表揚了他,鼓勵他常常做好事,當大家的好朋友。這比什么辦法都管用,使他明白了原來老師和小朋友并不討厭他,而且還很喜歡他。同時還體驗到了為集體做好事受到表揚的快樂。孩子的內心在閃光點的照耀下、在老師的鼓勵中得到了平衡與滿足。從這以后琛琛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自信心也就增強了。
三、多創造自我展示機會,讓幼兒體驗成功獲取自信。
幼兒是在實踐活動中逐步建立自信心的。因此,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積極開展活動,使每個幼兒都有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從中體驗成功,獲取自信。
充分利用多種途徑使幼兒體驗成功,獲取自信。有的孩子畫畫的好、有的孩子歌唱得好、有的孩子舞跳得好、有的孩子動手能力較強,所以我經常給孩子們創造展示自我的機會,利用餐前餐后及課余時間組織一些賽歌會、小畫家、故事大王、小巧手等小能手賽,從而促進幼兒肯定自我,增強其自信心。對于一些自信心較弱的孩子,我則給與更多地關注,為他們創造條件獲得成功,逐漸形成較強的自信心。如:我班有一個叫軒軒的男孩子,雖然做事非常有序,但是有些膽小自卑。在“小小值日生”活動中,我想幫他戰勝膽怯,于是把每天的課前準備工作交給他做。可當我將這個想法告訴軒軒時,他很吃驚的看著我,以為聽錯了,我又說了一遍:“軒軒,以后幫老師擺放學具好嗎?”他猶豫了一下,小聲地說:“怎么擺呢?我不會。”“你一定會的。”我說:“你和欣欣一起擺,你們一定會做好的。”就這樣軒軒在一次次的展示自我的機會中肯定了自我、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現在的軒軒,再也不是昔日那個怯懦的“小可憐”了。可見,成功是培養幼兒自信的一把鑰匙。
鼓勵支持孩子,幫助孩子獲得不同的成功,體驗不同的快樂,獲取共同的自信還應注意到幼兒能力的特點,對不同層次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不同要求的起點上。如在“氣象角”活動中,針對幼兒的個體差異,我沒有作統一的要求,而是把活動內容分為三塊,一塊講解天氣預報,一塊畫天氣預報,另一塊剪貼天氣預報云圖,同時提供了適合每項內容活動的活動材料,并分層次指導幼兒,滿足了不同能力幼兒的需要,保證了每位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發展,體現了成功的樂趣,獲得了自信,從而能夠傾注全部熱情和聰明才智,爭取新的成功。
“不怕做不好,只怕想不到”,自信心的教育是一項復雜而長期的工作,只要我們擁有這種精神,從實實在在的小事做起,從幼兒細微的表現人手,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才能讓幼兒自信地去面對自己未來的一切,真正成為自信、自強的新一代。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自主游戲對幼兒自信心培養研究
自主游戲對幼兒自信心培養的研究
俄體中心校兒園教師:李兆紅
摘要:自主游戲是幼兒在一定的游戲環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的,自由選擇、自由開展、自發交流的積極主動過程。這一過程也是幼兒興趣需要得到滿足,個性自由表露,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的過程。
關鍵詞:幼兒自主游戲;自信心;培養策略
一、自主游戲中對幼兒自信心培養的意義
在近年來的幼兒教育改革中,幼教工作者也十分重視教育觀、幼兒觀的轉變,提高了對自主游戲的認識。從中可以認識到,促進幼兒自信心的發展,除了教師預設好的游戲活動,幼兒自主的游戲也應得到充分的重視,幼兒自主游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自主游戲可以滿足幼兒自我表現、自我肯定的需要。幼兒在自主游戲中可以獲得影響與控制環境的能力,建立起對自己的信心。當幼兒完成了包含在自主游戲活動中的一定課題與任務時,幼兒會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
在自主性游戲過程中幼兒有充分的選擇和活動的自由,同時,又與幼兒的生活經驗是緊密聯系著的。因而在自主性游戲中較適合對退縮性行為的幼兒進行個別指導,矯正幼兒的退縮性行為,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由此可見,自主游戲和自信心培養關系的分析,提出創設良好環境,促進幼兒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和發揮自身潛力,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二、自主游戲中對幼兒自信心培養存在的問題
自主游戲是幼兒帶著興趣、自主地、積極地作用于環境,動腦動身,創造和展開活動的整個動態。在自主游戲中,幼兒體味成功感、挫折感、嘗試解決沖突、滿足情感交流、積累各種體驗、獲得身心和諧發展的基礎能力。幼兒的個性應得到廣泛的發展,這包括促進其想象力、主動性與自主性的發展。自主游戲給幼兒以機會,選擇游戲方式與游戲伙伴,并決定游戲進程。這種游戲形式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幼兒期是自我意識和個性開始形成的重要時期,可塑性大,也是培養幼兒在自主性游戲過程中幼兒有充分的選擇和活動的自由,同時,家長的教育方式與幼兒的生活經驗是緊密聯系著的。
但在一定程度上由于缺少游戲理念向游戲實踐轉化的操作技術,使教師在自主游戲理念向自主游戲實踐的滲透轉換中表現出相當的不適應。通過剖析幼兒自主游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教師如何指導幼兒自主游戲提出一些建議,為提高廣大教師對自主游戲的指導技能等方面提供參考。
目前在現實中自主游戲存在著片面的認識和指導,忽視幼兒的自主自發生成游戲,強調教師的設計;忽視幼兒自由的表現,強調游戲的統一表現;忽視游戲過程,強調游戲結果。教師在幼兒自發游戲中,對指導尺度的把握有困惑。如:當教師看見扮演媽媽的幼兒燒飯不像樣時,就會主動地示范,再讓該幼兒照著做一遍。這是教師對游戲進程進行的不恰當干擾,從根本上剝奪了幼兒自主自由游戲的權利。要改變現實存在的弊端,關鍵要正確認識幼兒的自主游戲、自主游戲活動中教師的角色定位、自主游戲的指導策略、自主游戲的指導原則。
篇3:初中數學學習中情感與自信心培養
初中數學學習中情感與自信心的培養
王國禮**年1月30日
學校教育的首要職能是促進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學科內容,更要培養學生對于學科的良好的情感、態度與自信心,以提高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或終身學習的能力。新的數學課程的構建要求我們必須跳出只關注學科內容體系和結構的束縛,真正把人的發展放在首位,促進學生的自主、全面和可持續發展。所以,數學教師應該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態度、積極的情感和持久的自信心,以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數學的態度、情感與自信心是由學生對數學所采取的立場、看法,并引起的對數學的喜愛、憎惡的心理狀態。只有良好的數學態度與積極的數學情感才能引起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由此可見,這三者形成一個以態度為核心,情感為紐帶,自信心為動力的有機整體,缺一不可。
下面就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和發展學生良好的數學態度、情感與自信心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以快樂感染學生,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的快樂逐漸減少,焦慮驟增。在教學方面,這種現象尤其明顯。但無論從教師自身來看,還是對教育的要求來看,學生的成長都需要教師經常保持愉快、開朗、樂觀的情感態度。一個情緒不穩定的教師容易影響其學生的情緒,而一個情緒穩定的教師也會使其學生趨于穩定。馬卡連柯說過:“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教師不會成為一個好教師。”一個人的消極情緒若不能及時得到控制,很容易波及他人而造成惡性循環。例如,一位教師因早上失起床較遲,怕上班遲到,心里很急,趕忙騎上電車,中途不慎被圖釘扎破輪胎,心情很壞,只能推著車來到學校,又碰見校領導在值班室,說了他兩句,他更是憋著一肚子的火。到辦公室取了教學用具趕忙去上課,開始提問某個學生,該生一時回答不上來,他正憋著火沒處撒氣,此時過去就是一巴掌,打得那位學生淚水直流,接著又提問了好幾位學生,只要回答吱吱晤晤,他過去都會收拾一番。結果在這一節課上,雖然教室里鴉雀無聲,但主動發言的人少了,教師讓全班學生一起回答問題時,竟然沒有一人出聲。這位教師的做法不僅使學生的情緒壓抑,主動性不能發揮,而且也損害了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使學生從此對這位教師產生了畏懼感,師生交流受到了嚴重的阻礙。快樂教師實施快樂教學,能使學生情緒舒暢,心理穩定,能讓學生在快樂中主動積極地接受教育。
二、鼓勵學生參與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夠使學生對數學產生好奇心,愿意接近數學,了解數學,談論數學,探究數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例如,以生活為背景,以知識為載體,巧設新課引入情景;列舉一些解決現實問題的例子,培養學生樂于了解數學,應用數學的態度;列舉一些開放性的題目,激發學生探究心理,從而產生積極的數學情感;鼓勵學生參與合作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體驗數學的發現過程,使其產生對數學的喜愛,建立學習數學的良好態度;聯系數學史,讓學生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對人類發展的作用,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合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讓學生感受數學的時代氛圍,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動手、動腦、探索,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也使學生認為數學也在與時俱進,隨時代的發展,與新型科技相匹配,從而形成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態度。
三、轉變教師角色,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要“轉變教師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由此,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課程內容,這必然促使每一位教師改進教學方法,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而改進教學方法的首要條件就是要轉變教師角色,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學中多指導學生想一想,引導學生猜一猜,與學生合作共同做一做。教師的這種新型關系的提出,就是要教師放下架子,走到學生中間去,從根本上改變以往教師權威者的形象,與學生一起合作、交流,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去自主探索和實踐。只有教師放下架子,給學生一個平等交流合作的空間,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才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總而言之,教師不能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對學習數學的態度,情感與自信心,以致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