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家長經常打罵孩子有哪些壞處

家長經常打罵孩子有哪些壞處

2024-08-01 閱讀 6872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家長經常打罵孩子有哪些壞處

芳芳今年4歲了,膽大好動,比較調皮。芳芳媽喜歡安靜,性子急躁,說話嗓門大,多次教育芳芳要乖巧聽話,不要吵鬧,但芳芳天性活潑,一時難以改正。當芳芳不能遵從媽媽的旨意辦事時,媽媽就會采取打罵的方式(比如罵孩子真討厭、死了我還清凈些,拍孩子腦袋,打孩子屁股等)來教育芳芳,力圖迫使芳芳就范,以維護自己的家長權威。芳芳爸疼愛女兒,看到女兒挨打受罵,心里很不是滋味兒,于是與芳芳媽論理。這樣,為了爭奪?對孩子的教育權以維護自己在家庭中的主導地位,芳芳的父母經常爭論不休。

3-6歲是教育孩子的大好時機,不少父母都高度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問題。但是,不少年輕的父母由于缺乏必要的、可行的教育方法,往往喜歡對孩子動武動粗,以為這樣簡捷有效。殊不知,簡單粗暴的教養方式有百害而無一利。那么,媽媽經常打罵孩子有哪些壞處呢?

一、讓幼兒學會反模仿

孩子小,喜歡模仿家長的行為。如果家長打罵小孩,小孩就會學會打罵人,變得沒有禮貌。

二、導致親子關系緊張

家長罵小孩,說話難聽,小孩就不會喜歡家長,親子關系不和諧。3-6歲的小孩正處于叛逆期,家長罵小孩,小孩聽著難受,就會越加反感,越喜歡與家長對著干。

三、使孩子喪失自尊心

家長打罵小孩,打罵得次數多了,小孩習以為常,成為老油條,臉不紅心不跳,喪失自尊心,破罐子破摔,采取無所謂的態度,不會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顯示家長無能為力

孩子是自己親生的,是多少年才修的親子緣啊,難道真地必須詛咒、打罵孩子才行嗎?這樣也不能解決問題啊。要多積口德,多行善事。其實,打罵孩子是家長教育無能的表現,適得其反降低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五、影響家庭關系和諧

媽媽打罵孩子,爺爺奶奶與爸爸聽見了心里不舒服,感覺媽媽對孩子不親,不喜愛孩子,對家庭沒有責任感,沒有教養,缺乏相夫教子的素養與能力,必然會降低在家庭中的地位,嚴重者會引發教育論戰,因教育方法不統一影響家庭和睦。

現在年輕的爸爸媽媽白天工作壓力大,晚上還要忙家務活,身心疲憊,心情不舒暢,特別是有些年輕的爸爸媽媽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就采取對孩子發脾氣、打罵孩子的辦法來解決。建議爸爸與媽媽進行好好地溝通,找到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共同教育好孩子,不僅有利于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而且有利于家庭美滿溫馨和諧。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篇2:教師讀書筆記:《教育智慧從哪里來》讀書筆記

王老師寄語:

我只是探索:遇到問題可以怎樣去思考,才有解決的希望。我不兜售教育秘方,我在學習教育智慧。

我做案例點評,大概有以下幾條原則:

1.橫向,不就事論事,在教育的大背景下研究教學,在社會文化的大背景下研究教育。

2.縱向,追蹤學生和教師今日想法、做法的根源,個人成長史的根源和歷史根源。我特別重視家庭影響,特別重視指導家庭教育,因為學生的問題,幾乎都來自家庭。

3.對教師的案例陳述采取分析態度,不盲目跟著教師的思路跑,保持研究者的主體性和獨立視角。教師陳述的事實,往往是經過他的眼睛和頭腦篩選過的,甚至問題的提法都可能包含著既定的教育理念,點評者如果不能跳出這些圈子,很難看清廬山真面目。

4.側重梳理思路。任何教育行為都有某種理論假設在前,不管教育者本人是否意識到了這一點。我特別注意找到教師教育行為的理論假設,對它加以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從根子上解決轉變教育觀念的問題。

5.先問“為什么”,假設多種可能性。沒弄清前不問“怎么辦”。遇事假設多種原因,這是教師的基本功。必須反復練習。

6.要出招。梳理思路之后,提點可操作的具體建議,否則不解渴。

7.隨時調整自己的想法。研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只有段落,沒有終結。

用智慧啟迪智慧用心靈感化心靈

篇3:講座整理筆記:教育

一.概念解釋:

1.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是指一個國家各級各類的學校系統,具體規定著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及彼此之間的關系。

2.談話教育法:又稱問答法,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的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概括已有的知識經驗,積極思考,從而使學生得出結論獲得新知識和技能的方法。

3.課程標準:是指根據課程計劃制定的有關學科教學的目標、水準、結構與教學要求的綱領性文件。

4.教師專業發展:是指教師內在專業結構不斷更新、演進與豐富,成為成熟專業人員的過程。

5.《白鹿洞書院揭示》:朱熹制定的《白鹿洞書院揭示》是中國書院發展史上的一個綱領性的學規,書院學規的一個范本,標志著宋代書院開始走向制度化。概括了儒家道德修養的基本原則,體現了古代封建教育的主要精神,不僅是南宋時期書院的學則,而且對元明清三代書院有著指導作用,還為一般官學所采用,影響一直延續到近代。

6.六藝是指的孔子提出來的幾種技藝.分射,御,禮,樂,書,數六個部分.

7.騎士教育:就是世俗奴隸主子弟所受的教育,它同時也是一種培養為世俗封建主服務的、保護封建制度的武夫的教育。

二.簡答題

1.簡述教師勞動的特點?

答:(1)勞動任務的綜合性。首先教師需要同時完成培養學生多方面發展的任務上。其次在每一學科的教師都有責任和義務關注和指導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第三,教師要善于協調來自家庭、社會等方面的教育影響,以指導學生良好發展。

(2)勞動對象的復雜性。首先表現在其具有較強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其次在教育過程中學生主體意識的參與客觀上影響并改變著教師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3)勞動手段的主體性。首先教師的勞動手段一方面是由人類智慧結晶的教材來充任,另一方面是由教師自身的學識、能力、人格來施行。其次教師必須理解消化教材才能有效的傳遞人類文化的精華。再則其示范作用也充分體現了教師勞動的主體性。

(4)勞動過程的創造性。教師要有極強的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才能有效的完成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任務完善學生個體,幫助學生實現內化,形成新的認知結構都需要教師靈活的運用其智力水平。

(5)教師勞動的長效性。首先從人的整體發展來看,人才的成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次就學生某一具體、局部的發展來看,也往往要經過一個長期的過程。

2.簡述全面發展教育各組成部分的關系?

答:在我國的教育方針中,全面發展教育包含了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的教育,都是學校教育所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共同完成全面培養人才的任務。

一、各育都是一種相對獨立的因素

五育各具不同的作用、地位,擔負著不同任務,德育是靈魂,體育是基礎,智育、美育、勞動教育是重要內容。它們都有是學校教育的有面組成部分,因此不能互相替代,互相等同,它們是缺一不可的。

二、五育互相聯系,共同構成完整的學校教育體系

(一)五育必須統一在一個人身上,它們之間具有一種不可分的結構上的聯系,人的全面發展應該是五方面整體性的協調發展;(二)各育互相滲透,互相包含,在教育實踐中不能截然分開;(三)各育互相制約,互相促進,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會影響人的長遠發展。所以我們在學校教育中必須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觀。

3.簡述觀察學習的理論并評論?

答:觀察學習又稱無嘗試學習或替代性學習。是指通過對學習對象的行為、動作以及它們所引起的結果觀察,獲取信息,而后經過學習主體的大腦進行加工、辨析、內化,再將習得的行為在自己的動作、行為、觀念中反映出來的一種學習方法。

4.隋唐時產生的科舉制度的積極意義是什么?

答:一.起了抑制門閥的作用.

二.擴大了官吏來源.

三.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

四.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政局的穩定

5.舉例說明洋務學堂的類型

答:方言學堂,即外國語學堂,主要培養翻譯人員

技術學堂,1867年李鴻章在上海開設的機器學堂

軍事學堂,1893年,李鴻章在天津創辦軍醫學堂,這是中國人自設西洋醫學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