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一模不一樣》教學反思
美術《一模不一樣》教學反思
什么是特異呢?特異就是在形狀重復或者雷同的畫面中出現不一樣的形象。其實在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特異的存在,寧靜夜空中的一抹彎月,平靜湖面上魚兒的躍動,草地上的花朵等等。特異在美術設計中有著很重要的位置,它能夠打破沉悶的規律,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從而吸引人們的注意力
學生對構成比較陌生,本節課初步接觸到平面構成的有關知識,關于重復和特異構成的現象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已有初步的感知,如衣服花邊的裝飾的重復與萬綠叢中一點紅的特異,學生校服的統一著裝與領隊服裝的區別等。雖有感知但缺乏理論的認識和分析,本節課通過大量、豐富的圖片欣賞結合教師講解分析,讓學生不僅全面、深刻的理解重復個特異構成的意義與美感,進而體會美術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活動一中特異構成的知識相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知識性太強,為了避免學生感覺難度大、枯燥,本課教學設計了較多互動環節,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并且將學習的知識點融入到觀察和游戲環節中,引導學生自己總結規律。
一、對比導入,認識重復
在導入時我選擇了兩張有代表性的圖片。一張色彩豐富,另一張色彩統一。這就給學生提供了兩種不同的美感。美感是多層次、多角度的,并且各人的感受是不相同的。然后出示一張花朵圖案圖,由實物花朵向圖案轉化。從而了解重復概念,是外形、色彩完全一致。
二、學習方法,探究規律
導出對折重疊剪的手法。通過對比,了解選擇的基本形要外形簡潔。然后教師示范剪出重復形。為了讓學生能排列出更豐富的畫面,設計了互動的拼擺環節,自主探究排列規律。
三、發現特異,啟發聯想
在重復的圖形中選擇一個不斷的進行圖形變換,發現特異。通過聯想小游戲,開拓思維。學生能通過觀察自主的總結出特異的各自類型。
此外,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和理解特異構成的特點和形式美感,教學資料中還出示了多個生活中特異現象的圖片,并引導學生自己回憶生活中、自然界中的特異現象。
四、自主表現,嘗試體驗。
提出活動要求后,我再次強調制作步驟,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五、評析與拓展
每一位小設計師都有他自己獨特的想法,并呈現出了不同的特異基本型,我盡量去發現每位孩子作品中的特異之美,并鼓勵他們大膽地創意和表現。最后,我帶領孩子們了解特異在攝影、建筑設計、平面設計、繪畫作品中的運用,以拓寬他們的眼界和思維,希望他們在趣味活動中,將專業的知識點具象化,并學會用不一樣的眼光去發現身邊的美。
這節課通過多次的試教和與同組老師研討,達到了預想的教學目標。教學環節層層遞進,逐步深入,將重復與特異的概念和關聯清晰的呈現在學生眼前。雖然作業中還出現了構圖問題和創作思維的局限,但也不乏給人驚喜的好的創作。由此發現,美術創作中思維的欠缺是影響作業效果的源頭。美術課上要加強學生思維的開拓,少一點重復技法的學習。對于美術來說,創造性的思維比熟練的技法更重要,這是我上這課后的一點感受。
篇2:小學美術教學反思
美術教學反思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樣的教學才是真正適合低學生發展的呢?怎樣上好低年級美術課呢?在思考的同時,我一次次試圖在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美術更為講究的是情感的投入與心靈的交流,否則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但情感教育是一種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教育,那又如何才能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接受到這種情感教育呢?
我覺得運用賞識教育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哲學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實踐使我懂得,教師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贊美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手勢……往往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教師對學生小小的成功,點滴的優點給予贊美,可以強化其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滿足其成就感,進而激發學習動力,培養自信心,促進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有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一個奮發向上的班集體氛圍。我在孩子作業本的背面都會寫幾句激勵性的評語,比如:“你真棒!”“進步了!”“小畫家”等。學生畫的更認真了,還會經常和別人比“誰的星星多”。教師的贊美越多,學生就越顯得活潑可愛,學習的勁頭就越足。教師的贊美就像是一種無形的催化劑,能增強低年級學生的自尊、自信、自強,更是實現以人為本的有效途徑之一。
孩子們稚嫩的心靈需要老師用心地呵護。通過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我體會到作為一名科任教師,要增進師生之間的互相理解、支持和配合,建立友誼,產生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學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這一切目標的實現,必須以愛為基礎。或許在這方面對一年級的學生我表現地更加小心細致。結果一年級的學生更喜歡上我的美術課,每當我走進教室,孩子們便會興奮地歡呼“耶”!在孩子們那活潑又充滿稚氣的話語中我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和快樂!他們的反應讓我了解他們在學習中也能體驗快樂。讓學生在自主、自愿、自由的學習環境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課程標準是新的,兒童是新的,在教學中肯定會有更多的新問題新現象新思路值得我們去思考。
篇3:美術組基礎素描教學方法的反思
美術組基礎素描教學方法的反思
從事高中特長生的基礎素描教學工作已有許多年,多年來,我遵循傳統的素描教學方法,按部就班地對學生進行訓練,這種傳統的教學手段完整嚴密、系統科學,在這一點上,無疑是讓人信服的。然而,人類的文化是在不斷地演變和發展的,在今天多元化的藝術形式中,基礎素描教學體系已滿足不了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需要了。
數年來,素描基礎教學中,我們一直關心的中心課題是如何通過研究造型的基本規律來達到對客觀形體的真實再現,使得學生的思維方式與表現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束縛,盡管在形體表現真實性方面或者在某些細節處理上積累了許多經驗,然而那種把對客觀形體的認識和表現的簡單化、概念化,甚至按套路去進行操作的方式,卻導致了畫面平庸、呆板、令人乏味的弊病,畫面缺少神似特征與藝術靈感。所以,素描基礎教學的含義,也并非是達到解決形體表現中所要求的比例、結構、透視、明暗之準確為最終目的,更不應該滿足于客觀形體的單純模仿,而應該在對客觀形體特征感知的同時,伴隨著豐富的聯想以及諸多潛在心理因素來實現素描造型中諸種因素的要求,以此改變以往習慣了的觀察方式,最終逾越形體酷似單純模仿的圈子。
但是,傳統素描并非過時,其價值目前為止是誰也否定不了的,只是我們應該在基礎教學階段給學生補上“素質課”,我們應該繼承傳統素描教學中合理因素,例如通過觀察客觀對象培養空間意識,學習造型規律,提高繪畫技巧,以及由潛入深、由簡到繁的科學系統的訓練程序,同時,應加入我們今天對造型的新理解,新認識,例如濃縮、提煉造型有關知識,重新組合訓練課題,遵循繪畫自身規律,強調基本功與藝術創作的一致性,加強對繪畫語言的認識及掌握,尋求新的表現形式等等。在基礎訓練階段有意識地加強諸如結構意識、組合意識、抽象意識、新空間意識、符號意識和設計意識等方面的訓練,有助于讓學生拓寬視野,最大可能地調動學習積極性,在掌握基本技能和思維方法的同時,充分發現和運用自己的創造潛能,為今后在藝術上的進一步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我們要走出傳統素描教學的某些誤區,改變觀念,以適應今天美術教學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