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結:請把游戲權還給孩子

小結:請把游戲權還給孩子

2024-08-01 閱讀 3077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小結:請把游戲權還給孩子

最近兩年,隨著各地幼兒園對“自主性游戲”的高度重視,“自主性游戲”這一課

程研究項目被推到了幼教改革的風頭浪尖。最近這幾天,我正巧有機會觀摩了本區域內

幾所公辦幼兒園,特別留意了這幾所幼兒園的“自主性游戲”,從中發現了一些“不得

不說、不能不說”的共性問題。

幼兒園游戲,有別于“幼兒的游戲”

幼兒園的游戲,幾乎都是由幼兒教師自行設計的。教師精心布置游戲空間,精巧制

作游戲玩具并設計出相應的游戲玩法和游戲規則,甚至會做成“圖文公約”布置在該游

戲區角內,便于全班幼兒按照一定的游戲規則入區玩耍。在幼兒玩游戲的過程中,教師

會重點觀察、認真評價幼兒的“游戲任務”是否順利完成,而很少關注孩子們在游戲過

程中的“快樂的源頭、煩惱的原因”,這樣的“自主性游戲”在本質上具備明顯的“學

習任務”,卻喪失了“自主性游戲”的游戲本質和內在價值,無法真正萌發幼兒“自主

自發、自覺自愿”地玩游戲的興趣。

幼兒園游戲,呈現“虛假的繁榮”

當我走進每一所承擔“區域游戲”展示任務的幼兒園,每個班級或每個班級區角內

,我看到所有參與玩游戲的孩子們,都有明確的游戲任務意識,甚至在某一個小班,我

竟然看到38個孩子分散在5個大區域(內有16個小區域)這樣的空間內玩游戲,這么多的

游戲區域和游戲項目,2-3個孩子分別在進行不同的游戲內容,他們之間沒有相互學習、

借鑒模仿和自由交流的機會。表面上看似每一個孩子都在“材料豐富、內容有趣、多種

玩法”的游戲區角內進行游戲,但是,從孩子們的呆板表情中可以看出來,這些游戲內

容并不是孩子們真正想玩的游戲,而是教師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組織他們玩的,

在教師的示意下進行“表演”性質的玩游戲,希望能夠獲得觀摩教師的“肯定、夸贊”

。但是在這一群3-4歲的孩子們臉上,我們很難看到開心、舒心、開懷的笑容,或許,這

樣的“自主性游戲”活動內容和具體玩法,他們已經玩過N次了,這些游戲材料、游戲內

容和游戲任務對于這個班級的孩子們來說,已經失去了應有的“好玩、有趣、新奇”的

特點,于是,孩子們臉上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老師非讓我們玩游戲”這樣的尷尬表情

。

幼兒園游戲,教師成了“最忙碌的人”

幼兒教師是一群最為忙碌的人,雖然幼教主管部門一再強調幼兒教師需要觀察、留

意幼兒的具體游戲行為和游戲表現,在此基礎上才能進行價值判斷,因勢利導地以“支

持者、合作者”的角色身份融入游戲,進行適時、適切的游戲指導和游戲管理。但是,

我們在觀摩過程中發現,只要幼兒教師的眼睛里看到某些幼兒“不在玩、不會玩”,她

們馬上會忍不住跑過去熱情地引導:“你在玩什么呀?你可以這么玩!”其實,教師不

妨靜下心來,安安靜靜、踏踏實實地觀察孩子們的游戲活動,反而能夠捕捉到孩子們和

游戲材料之間是否發生著“有效互動”這樣的教育契機,因勢利導地獲悉這樣的信息:

某些游戲材料對孩子們來說,結構性太強,不具備挑戰性,孩子們不愛玩;某些游戲任

務對孩子們來說,或許太難了,需要教師降低要求,孩子們才能夠獲得成功體驗。我相

信,一個連5分鐘時間都不能夠靜下心來進行觀察的教師,她們班的孩子很難做到“安靜

、持續、深入”地玩游戲。幼兒園“自主性游戲”活動過程中,如果幼兒教師一不小心

成為了那個“最忙碌的人”,那么,這樣的幼兒教師,反而會成為孩子們玩游戲的“強

干擾因素”,使得孩子們無法安靜、自主、自由、快樂地玩游戲,說不定,孩子們反而

會辜負了這些教師的“良苦用心”!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篇2:小結:手指游戲益處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小結:手指游戲的益處

我很喜歡帶孩子玩兒手指游戲,十只手指變來變去可以變出很多有趣的游戲,孩子喜歡,我也在不斷地收集各種有趣的游戲,有時我還根據孩子的興趣自己在創編一些。手指游戲給孩子帶來了興趣,也讓我的一日活動充滿了生機。

手指游戲既可以鍛煉幼兒的手指靈活性,又可以使幼兒很快的安靜下來。手指游戲即好記又朗朗上口,幼兒很容易接受。手指游戲的益處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對幼兒來說,手指的活動,是大腦的體操。活動的是手,得到鍛煉的是大腦。手的動作與人腦的發育有著極為密切和重要關系,對語言/數概念/視覺/聽覺/觸覺等的發展也有極大的益處。

手指游戲的益處所以,我在每次活動前,或在孩子喝豆漿前做一些手指游戲,這時孩子就會很快的安靜下來,然后在進入活動,這樣有了過度的過程,在進行下一個活動時,孩子的注意力就不容易分散。還有幼兒離園之前也是一個比較亂的環節,這時可以讓孩子兩兩之間可以玩一玩手指游戲,這樣孩子即安全又不會亂跑的現象。

如:兩個幼兒可以玩兒的手指游戲《五指游戲》

一個手指點點點(兩名幼兒各伸出一個手指互相點)

兩個手指敲敲敲(兩名幼兒伸出兩只手指在對方的身上敲一敲)

三個手指捏捏捏(兩名幼兒伸出伸出三只手指互相輕捏一下)

四個手指撓撓鬧(兩名幼兒伸出伸出四只手指在身上輕撓)

五個手指拍拍拍(兩名幼兒伸出兩個手對拍)

五個兄弟爬上山(兩名幼兒伸出五指從下身做爬山狀)

幾里古嚕滾下來(在從上往下撓)

這個手指游戲既有趣又好玩,兩個孩子之間又增進了友誼,孩子在玩兒中得到了快樂,何樂而不為呢!

如:全體幼兒玩兒的手指游戲《十只手指變變變》

一只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呀,變成毛毛蟲呀,爬爬爬?。ㄉ斐鰞墒质持?,有節奏的繞來繞去,然后學毛毛蟲狀在雙腿上向前爬)

兩只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呀,變成小白兔呀,跳跳跳!(伸出食指、中指有節奏的在胸前繞來繞去,然后學小白兔跳三下)

三只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呀,變成三角龍呀,轉轉轉?。ㄉ斐鍪持?、中指無名指有節奏的在胸前繞來繞去,然后在頭的上方轉三下.)

四只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呀,變成花蝴蝶呀,飛飛飛?。ㄉ斐鍪持浮⒅兄笩o名指小指有節奏的在胸前繞來繞去,然后雙手做蝴蝶狀在胸前飛三下.)

五只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呀,變成小花貓呀,喵喵喵!(五指張開在胸前有節奏的繞來繞去,然后學小貓叫三聲.)

六只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呀,變成小山羊呀,咩咩咩!(伸出小拇指、大拇指有節奏的在胸前繞來繞去,然后雙手放在頭上學小山羊叫.)

七只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呀,變成小老鼠呀,吱吱吱?。ㄎ逯改髷n有節奏的在胸前繞來繞去,然后學小老鼠叫.)

八只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呀,變成小手槍呀,啪啪啪!(大拇指食指伸出在胸前繞來繞去,然后做開槍狀.)

九只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呀,變成小秤鉤呀,

篇3:小結:小班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在自主游戲中表現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小結:小班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在自主游戲中的表現

自主游戲是幼兒自主選擇游戲材料和活動空間,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按照自己的意

愿進行游戲的活動。以上所提到的經驗主要包括生活經驗和活動經驗。小班幼兒由于

活動能力和思維方式的限制,在開展自主游戲時更多依賴于自身的生活經驗,依賴于

對游戲材料的遷想和經驗的再現。通過一學期的觀察研究,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如

下總結:

(一)小班幼兒自主游戲的特點

一、活動形式的漸變性

開學初幼兒面臨一個全新的活動空間,對班內所設的各個區域尚不熟悉,對所提供的

游戲材料也有一種全新的感覺。所以開學初幼兒對活動區域充滿好奇心,游戲內容以

自由擺弄物品、熟悉環境材料為主。如很多孩子會在一個區域中將老師所提供的材料

一樣一樣擺弄、觀察,然后又會換個區域進行同樣的動作。

一段時間后,幼兒在老師的引導、啟發下,在對游戲材料熟悉了解之后,幼兒由對具

體游戲材料的興趣逐漸轉變到利用材料進行簡單的操作活動,如十月份媛媛小朋友在

娃娃家中活動時總愛將各種各樣的“菜點”全部放在鍋中翻炒,看她的表情真是樂在

其中。

下半學期開始,幼兒能夠有目的地選擇區域,嘗試與同伴合作進行游戲。如李楚晗、

媛媛、郁思彥等小朋友常常會結伴選擇一個娃娃家,并且在老師引導下初步體驗了分

角色合作游戲。再如表演區的小朋友能自主選擇不同的輔助材料,有的會用絲巾、頭

飾為自己打扮后跳舞,有的會選擇區域中的樂器隨音樂進行演奏,有的則拿著話筒跟

著音樂唱歌,不知不覺中他們也學會了分工合作進行游戲,體驗到了共同游戲的快樂

。

二、區域選擇的定向性

小班幼兒喜歡選擇自己熟知的物品進行操作活動,所以他們往往在一段時間內會選擇

同一區域進行活動。如媛媛、杰杰等小朋友在第一次自主游戲時選擇了娃娃家,接下

來幾乎有一個月的時間,他們始終選擇了這個區域。另外幼兒在選擇活動區域時與自

身的性格特征、活動能力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性格內向的幼兒比較喜歡生活區、手工

區、科學區;而性格外向的孩子則更多地選擇娃娃家、玩具城、表演區等。

三、游戲內容的易變性

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為無意注意占優勢,這一點在自主游戲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孩子

在游戲過程中,很容易受同伴或新異游戲材料的影響而改變原本的游戲內容。如安佳

熙小朋友在游戲過程中本來在娃娃家中活動,后來看見了老師為渲染表演區氣氛而打

開電腦播放下載的音樂時,他被屏幕上所顯示的變化的旋渦圖象所吸引,便背著“家

”中的小包,不由自主地走到屏幕前觀賞起來;接著他又注意到了“小舞臺”上又唱

又跳的“小演員們”,煞有表情地欣賞起來;隨后又放下手中的包拿起“小舞臺”中

的飾品為自己打扮起來,參與了表演。又如妍妍小朋友在一次自主游戲中可以參與三

到四個區域的活動,原因主要是因為其他孩子的活動內容不斷地吸引著她的注意力。

(二)游戲區域的創設

針對以上特點,我們在創設活動區域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設置貼近幼兒經驗的游戲區域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最熟知的生活經驗來源于家庭,所以我們在創設活動區域時“娃

娃家”和“玩具城”成了重點考慮的對象,將生活操作區、美工區、益智區等內容作

為漸進的補充。平行游戲是該年齡段幼兒活動的基本特征,我們在設置區域時必須根

據本班幼兒的實際人數及個區域中所能容納的人數來確定開設的具體數量,同時在創

設區域與提供材料時必須注意循序漸進。如在開學初我們設立了四個娃娃家、兩個玩

具城,喜歡平行游戲的孩子們在各區域中選擇著自己感興趣的材料,從中獲得愉悅和

滿足。漸漸地,一些孩子們的注意力逐漸向其他區域擴散,“娃娃家”中的人數較以

往有所減少,活動能力也有所提高,我們就針對班中部分幼兒聽見音樂喜歡載歌載舞

的情況,將其中一個區域改建為表演區,并提供了相應的輔助材料。再過一段時間,

我們又針對孩子的具體特點及培養目標,開設了較為安靜的美工區、益智區等,讓漸

漸長大的孩子們有更為寬泛的選擇空間。

二、提供幼兒熟知的游戲材料

首先,我們在各區域中提供材料時,應充分考慮幼兒對材料的感知程度,盡量以幼兒

熟悉、易于操作的材料為主,這樣有利于幼兒在活動中運用。以往我們常常購買一些

微型的塑料用具,供幼兒在“娃娃家”中使用。但實踐告訴我們:孩子更喜歡日常生

活中常見的真實用品。如“娃娃家”中我們收集了真實的鍋鏟、盤碗,制作了與真實

食品大小相似的“菜點”,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總是樂此不疲一次又一次在鍋中翻炒,

不會因鍋碗大小等因素的局限,而影響游戲情趣。

其次,隨著孩子經驗積累、活動能力的不斷增長,我們可將自主游戲作為教學活動的

延伸,提供相應的操作材料,引導幼兒在自主游戲時加以練習,并將勞動成果運用于

游戲活動中。如有一天我們的教學活動是制作“胡蘿卜”,為了進一步讓幼兒享受自

己制作后成功的快樂,在接下來的自主游戲中,我們引導其將作品運用于“娃娃家”

中。此時,孩子們萌發了繼續運用剛才的經驗進行制作的興趣和愿望,從而幼兒的操

作技能得到了進一步的鍛煉,游戲樂趣也隨之增長,且在不知不覺中積累了游戲經驗

――可通過自己動手制作來豐富游戲材料。

三、創設利于游戲的活動空間

小班幼兒由于活動能力的限制和游戲經驗的缺乏,自主游戲的區域往往主要由老師預

先設置。那么我們在創設游戲區域時應充分考慮到活動空間是否有利于幼兒游戲。如

一個“娃娃家”中是否能夠容納三到四名幼兒的寬松游戲;玩具城中是否便于幼兒選

擇不同玩具進行活動;手工區中是否便于幼兒的進出及操作材料的取放;表演區中是

否對周圍區域有所干擾等等。我們作為創設者應將這一系列問題考慮在先,從而保證

幼兒游戲活動的正常開展。

四、逐步確立游戲的基本規則

小班幼兒剛剛接觸自主游戲,是培養規則意識的良好時機。所以我們在開學初就將“

愛護游戲材料,有序取放”、“不影響同伴的游戲”等作為首要規則加以培養,并以

積極的方式進行強化。漸漸地我們將要求遞進為“按類擺放活動材料,用完及時放回

原處”、有問題與同伴友好商量”等;學期末,我們又要求幼兒“初步嘗試將廢舊材

料運用到游戲中”、“嘗試與同伴分工合作進行游戲”……

我們班的每一次自主游戲都在孩子們的歡呼聲中開始,在相互分享的快樂聲中結束。

孩子的游戲能力在一次次的“重復”活動中不斷提高。讓我們關注幼兒生活經驗、創

設適宜的活動空間、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并逐步養成幼兒良好的游戲常規,來促進

幼兒的全面健康的發展。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