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一日活動中幼兒自主能力培養創新
總結:一日活動中幼兒自主能力培養的創新
圍繞開學至今園內幼兒自主能力培養的一些思考,我認為孩子們這個過過程中能發展一下一些內容:
1、常規的培養
2、幼兒創新思維的培養
3、時間上的合理分配
4、活動中消極等待的減少必要性
同樣針對這幾點內容我們班也在不斷地調整中??????
轉變:培養“小老師”意識和能力
案例:總是有家長告訴我們:孩子在家如何模仿老師的口氣,如何教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唱歌,如何給家
長講故事,家長走神時還要求他們認真聽。孩子在家當起老師來簡直是有模有樣,故事講的繪聲繪色。
既然孩子這么喜歡當小老師,我們就設計了一系列的小老師活動。
1、運用“小老師”管理幼兒的一日常規。
一個班級的常規好壞,直接關系到幼兒的成長和教師組織一日活動的質量。如果常規沒有建立好,幼兒無
法形成良好的習慣,教師也因此在組織各環節活動中要分散精力去維持秩序而影響活動的質量。
每當孩子在廁所洗手是,總是不自覺的喜歡和同伴講話,不知不覺也養成了習慣,于是在每天的值日生中
又會有一個“小老師”,專門在廁所門口觀察小朋友,看到他們講話、不關水龍頭、不拉起袖口時,都會
去提醒一下他們,有了同班的督促,效果明顯好了不少。
2、運用“小老師”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
這個年齡段的幼兒其實已經愿意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給同伴們講故事,唱歌有時可能就是缺少機會和鍛
煉。我們在談話活動中總會邀請一兩個小朋友上來表演,內容自定,大家很踴躍的參加。但是由于很多小
朋友的膽子比較小,聲音很小,于是我們就給她帶上“小老師”的稱號,感覺馬上就不一樣了,一個個都
想像真的老師,表演得特別好。
3、運用“小老師”提高動手能力。
這學期,每周一,每組確定一名組長。每天他們需要給組員分發碗、勺、盤等。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進行
數物對應,手口一致的數數;培養孩子的任務意識;培養孩子為他人服務的精神。
不僅如此,這個學期我們還把晨間勞動進行了分工:柜子分工到人,每天孩子進班洗手、插好游戲牌后,
孩子就自己到包干的區域進行勞動。每天都能看到孩子們積極動起來的場面,覺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
是很驕傲的!
篇2:教科研論文:游戲在幼兒一日活動中的有效運用
科研論文:游戲在幼兒一日活動中的有效運用
摘要:幼兒天性好動,游戲是他們的主要活動,在游戲中他們不僅收獲快樂,也能積累經驗、發展智力,因此游戲對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要重視游戲對幼兒的價值,將游戲貫穿于幼兒園一日活動的組織中,如音樂、閱讀、體育等教學活動,過渡環節活動以及一日生活中的其他活動,讓幼兒在游戲的帶動下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保持積極放松的情緒。
關鍵詞:游戲幼兒園一日活動
一、游戲的重要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指南》中提到“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游戲是幼兒學習和發展的主要載體,游戲是幼兒教育的主要途徑。幼兒天性愛玩愛鬧,視游戲為生命,一日活動也都以游戲為主。在游戲中不僅鍛煉了肢體動作的精準性,也讓身體變得靈活、強健;在游戲中不僅獲得了玩耍的樂趣,也在集體交往、合作中促進了其自身的社會性發展;游戲中不僅積累了人生經驗,也在創造性的游戲中豐富了想象力和探索能力。游戲是令人愉悅的、促人發展的,是遵循幼兒身心發展、滿足幼兒身心需要的,因此新時期的幼兒園都十分重視開展各種室內外的游戲活動,將游戲貫穿于一日活動之中,讓幼兒跟著游戲“動”起來,并在情緒高漲中學會知識、積累經驗、體驗快樂、收獲成長。
二、游戲在一日活動中的應用
《指南》指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我們嘗試以游戲的形式貫穿始終,讓幼兒通過游戲活動“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而幼兒因此對幼兒園一日活動的興趣與參與度都令人滿意。
(一)教學活動中
1、音樂活動:創設游戲情境打造活力教學
幼兒在音樂活動中,運用感性經驗,通過情境演示化抽象為具體,使幼兒的情感與音樂內涵相結合,幼兒因此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和體悟,在此基礎上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歌唱活動“小羊”,活動一開始,教師先出示羊媽媽和小羊的卡通圖片,為幼兒創設了相關情境,幼兒們一下子就被小羊可愛的形象以及小羊和媽媽親昵的動作吸引了。然后播放音樂,讓孩子們仔細邊聽音樂中的歌詞邊觀察圖片。聽完音樂后,教師邊念歌詞邊進行相對應的肢體動作,模仿小羊咩咩叫的樣子,幼兒們在教師的引導下也開始架著羊角做吃草的動作。之后教師就讓兩個活潑點的幼兒一個扮演小羊一個扮演小羊媽媽跟著歌詞內容進行自主角色扮演游戲。幼兒們都被他們的表演吸引了,對歌詞的印象也加深了,在此基礎上教師和幼兒一起演唱這首歌曲,直到結束活動。
教師通過創設貼近主題的游戲情境,激發幼兒自主感受,自主體會,讓幼兒與情境、同伴、教師之間產生良性的游戲和情感交流,在此基礎上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讓幼兒在音樂課堂中活動起來。
2、閱讀活動:表演繪本游戲提高幼兒興趣
在繪本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嘗試將繪本內容改編成戲劇,讓幼兒以表演的形式來表達、再現繪本中的情節。在表演或觀看表演的游戲體驗中,幼兒必然對繪本內容加深了理解,降低了閱讀和理解的難度,閱讀起來自然輕松有趣。
在繪本《誰咬了我的大餅》閱讀之前,我準備好道具大餅和動物頭飾,在活動開始前,我給幼兒們開了個頭:小豬做了一張好大的餅,還沒來得及吃一口就累得睡著了,等他一覺醒來后發現大餅被咬了一口,是誰咬的呢?之后,幼兒們戴上帽子開始了表演:“小豬”逐一問:“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鳥”、“兔子”、“大灰狼”都用夸張、有趣的動作在大餅上咬了一口,而其他觀看的幼兒也對各種動物的表演印象深刻。表演完之后,我問大家:“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不同的動物牙齒都長得一樣嘛,他們咬過的牙印又是怎么樣的呢?帶著疑問開始了尋求答案的閱讀之旅,認真觀察圖片,從而了解了不同動物的嘴巴和牙齒的區別。
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已經有了一定的體驗和感性認識,之后教師的提問讓他們的閱讀有了明顯的目的性,因此利用表演游戲,先演后讀既提高了幼兒的閱讀興趣,又提升了閱讀的效果。
3、體育活動:增加游戲情節創新運動內容
在體育活動時,活動的內容容易一成不變,那么再有趣的游戲也會讓人覺得枯燥、無趣。教師要敢于打破常規,勇于創新,積極探索有利于提高幼兒體育興趣和實踐能力的游戲活動,這將保持幼兒對體育的新鮮感。
“追躲”是戶外體育活動中經常開展的進行身體鍛煉,促進身心發展的重要活動之一,但這種活動簡單單調,不易引起或長時間保持幼兒游戲熱情。對此,我想到了增加游戲情節,讓幼兒邊游戲邊進行體育鍛煉。我先給幼兒們創設了這樣一個游戲情節:“小兔子”要去森林里采蘑菇,可是去采蘑菇的路上有個隧道,里面住著只“大灰狼”,“大灰狼”會隨時醒來抓“小白兔”,只有跑的比“大灰狼”快才能達到安全地帶采到蘑菇。在這樣的情境中,幼兒們都興致勃勃的參與到游戲中,并認真有序的穿越“隧道”,“大灰狼”醒來就開始逃跑,逃到了安全地才開開心心去“采蘑菇”了。
新的游戲情節給幼兒新鮮感,參與的欲望和積極性大增。因此,教師在幼兒園戶外體育的組織中,應該注重創設寬松有趣的游戲環節,讓幼兒與游戲、同伴、教師之間產生良性的情感交流,在此基礎上充分調動幼兒體育活動的主動性。
(二)過渡環節:組織手指游戲避免消極等待
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過渡環節需要部分或者全體幼兒等待,如幼兒來學上學離園回家的時間不一,用餐進度不一,這些時間段的管理較為松散,幼兒自身狀態也較為放松,常規觀念比較淡,稍不注意就出現失控現象,既增加了管理難度,又容易形成安全隱患。此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簡單易操作,娛樂性強又相對安靜,活動量小,使幼兒動靜結合的手指游戲,以迅速吸引幼兒們的注意力,放松心情,穩定情緒以避免出現消極等待。
手指游戲種類豐富、取材方便,而且一般不受時間、場地、人數等條件的限制,具有濃厚的趣味性和很大的靈活性。如“手指變變變”、“數數”、“手影游戲”等手指游戲。手影游戲是一種獨特又簡便的藝術形式,不要復雜的設備,只要在燭光、燈光,或是在陽光下用手做一些簡單的形狀,投影在背景上就會出現非常形象有趣的畫面,通過手勢的變化,創造出種種事物的形象。
在過渡環節開展的小游戲必須所需材料簡單、人數靈活、場地自由,幼兒無需過多的準備,隨時都可以在過渡的點滴時間內自由玩耍。最為重要的是,這些游戲要符合幼兒的興趣,易于操作,以吸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并鍛煉幼兒手部小肌肉動作,還可以讓幼兒獲得愉悅的心情和體驗,安撫幼兒煩躁、激動的情緒,把他們的狀態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
(三)隨機開展:巧設多元游戲實現無形教育
幼兒園的其他時間,如進餐環節、餐后集體散步時間也可以根據時機和需要隨機開展多元化的游戲,利用各色游戲將行為習慣、文化知識滲透其中,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在排隊吃飯時間,我就讓幼兒們玩起了音樂游戲《吃飯歌》:“小寶寶吃飯了,小手快點洗洗好,細細嚼慢慢咽,一粒一粒不浪費!”通過游戲,教育他們要養成餐前洗手講究衛生,吃飯要細嚼慢咽不慌不忙的好習慣,并讓他們樹立珍惜糧食不浪費的美好品德。吃完飯后,可以播放《漱口、擦嘴歌》,讓他們一邊欣賞音樂,一邊跟著節拍游戲,在游戲中潛移默化了要養成良好的餐后習慣,及時漱口擦嘴,保持口腔衛生,保護牙齒健康的教育思想。
在小班,每到孩子們進餐時,教室里經常是一片狼籍,不是這里菜碗翻了,湯碗倒了,就是那里兩手一弓等著老師喂。于是,我們馬上開展了“寶寶自己吃”“小碗扶扶牢”的游戲活動,在看圖講述中,教師將教學活動中的兒歌《羞羞羞》進行了改編:“小鴨自己吃飯飯,棒棒棒。小貓自己吃飯飯,棒棒棒。小猴自己吃飯飯,棒棒棒。寶寶要媽媽(老師)喂,羞羞羞。”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情況有針對性的自編兒歌,例如:“小飯碗,扶扶牢;不掉飯,不掉菜;一口一口吃飯飯。”結合這些兒歌游戲,在孩子們進餐中,教師還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激勵孩子們自己吃,不挑食。如:“你的牙齒真厲害!”“寶寶真像一只小老虎!”等語言刺激,一段時間后,孩子們的吃飯問題有了很大的進步,不僅菜打翻、掉飯粒的現象少了,而且挑食的現象也很少,孩子們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可見,將簡單有趣的游戲可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隨機開展,有助于幼兒建立規則意識,規范自己的行為,形成自理能力和習慣。
三、結語
游戲作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它對教師在幼兒中組織有效教學,規范行為,養成習慣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輔助作用,同時對幼兒自身的身體和智力發展也有促進作用,因此對游戲在幼兒一日活動中合理運用的實踐研究具有現實意義,更需要深入研究,以便教師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合理安排游戲,充分體現游戲的意義和價值,讓幼兒在游戲中收獲快樂,體驗成長。
參考文獻:
1、楊哲《論游戲化教學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有效實施》[J].神州旬刊,**.2.
2、戴飛《以游戲形式優化小班幼兒的一日活動》[J].科普童話·新課堂: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