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八十周年心得體會
【紅軍長征八十周年心得體會】
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話,突破時代和國界,在世界上廣為傳揚。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一部史無前例、雄偉壯麗的史詩。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紅軍長征讀書心得。盡管,紅軍長征已經過去了七十年,但它的豐功偉績,驚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冊,萬古流芳,長征精神萬歲!
人民是革命的母親。紅軍一切為了群眾,又很好地依靠了群眾。在長征中,紅軍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對人民群眾的財產秋毫無犯。在經過少數民族地區時,紅軍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與少數民族群眾坦誠相見、交朋友。劉伯承同志與彝族首領小葉丹面對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結為兄弟的故事,成為紅軍長征中的千古佳話。
由于紅軍所到之處,真心誠意為群眾辦事,打土豪分田地,幫助窮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廣大群眾把紅軍視為自己的子弟兵,是窮人的隊伍,把紅軍稱為菩薩兵"。紅九軍團經過云南東川一帶,由于得到當地干人兒的幫助,因而順利攻下了東川縣城。紅軍長征讀書心得。
紅軍打開糧倉,把糧食發放給窮苦群眾,并且根據群眾的要求,公審處決了*x縣長和一個大土豪,城內外群眾對此拍手稱快。在東川縣城,紅軍得到群眾的大力支援,籌款達6萬余元,干人兒踴躍參加紅軍,不到一天半的時間,便擴大了800多個紅軍戰士。
紅軍在長征途中遇到的許多難以想到的困難,都是依靠地方群眾的幫助解決的。紅軍強渡大渡河時,不僅要冒著對岸敵人的炮火,還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險灘。要強渡過河,必須找到熟練的船工。經過做工作,十幾名船工來了。戰斗打響了,老鄉們冒著槍林彈雨,一槳連一槳地拼命劃著。
船到河中向下滑出幾十米,撞在大礁石上,在面臨船毀人亡的危急關頭,四名船工跳進滾滾的急流里,用背頂著船,船上的船工盡力用竹篙撐著,經過驚心動魄的搏斗,終于脫離了險境,把紅軍勇士們送到對岸。在紅軍面臨茫茫草地的時候,當地一位六十多歲的藏族通司不畏艱險,帶領紅軍在水草地行軍四天四夜,終于開辟了一條可以讓紅軍大部隊通過的生命線。
長征中軍民魚水情,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篇章。1935年11月19日,紅二、六軍團攻占湖南錫礦山。工人群眾個個興高采烈,不僅夾道歡迎,而且還燃放鞭炮,自發地在門口點上小油燈給部隊照路。時值初冬天氣,紅軍的衣著單薄,群眾紛紛把好房子騰給紅軍,把厚實的被子讓給紅軍,并主動為紅軍做飯、燒水。
我們的紅軍戰士也爭著為群眾做事,真是軍民一家人啊!一天晚上,一連一排30多名紅軍戰士夜里睡覺煤氣中毒,周圍群眾聞訊后,很快弄來了新鮮蘿卜和淘米水,把鮮蘿卜磨碎后和淘米水一起煮沸,然后一口一口地喂給中毒的戰士們吃,由于搶救及時,中毒的戰士全部蘇醒過來了。紅17師在一次作戰后,有47名傷員打算寄放到六寨。在經過新寨時,苗族首領揚以沙老人帶領全寨男女老少,趕到路邊,硬是把傷員們[搶"到他們寨子里去治療休養。
傷員們到新寨后,全寨三十幾戶人家爭著讓出自己的床鋪安置傷員。婦女們為傷員端屎端尿,男人們扛上火槍站崗放哨。在遇到民團搜查時,苗族群眾就把傷員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后來,有幾位傷員因傷勢惡化,光榮犧牲,苗寨用最隆重的儀式進行安葬,并特意為烈士們修建了[紅軍墳",成為長征中軍民魚水情的歷史見證。
篇2:電影《長征》觀看心得體會
電影《長征》觀看心得體會
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話,突破時代和國界,在世界上廣為傳揚。同時,它又像一塊取之不盡的藝術寶藏,吸引著中外的新聞記者、戰史專家和藝術家。毫不夸張地說,僅就國產影視作品而言,幾乎長征的每一個局部事件都做了不同的反映。因此,當人們聽說中央電視臺又斥巨資拍攝一部大型電視連續劇《長征》的時候,都發出這樣的提問:"為什么又要拍《長征》?"
對此,《長征》一劇的編劇王朝柱回答說:第一,至今沒有一部全方位反映長征的史詩問世,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第二,長征不但是戰爭史上的奇跡,而且還是20世紀中華民族靈魂最壯美的寫照--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中華民族是無敵的:它走過了萬水千山,也戰勝了人體自身的權限;它打垮了數倍于己的敵人,也解剖了各種各樣的美的丑的靈魂......這就是長征精神。一句話,大型電視連續劇《長征》不僅要全方位地反映長征,更重要的是要高昂長征精神,化做時代的號角,催人奮進!
《長征》的文學劇本雖然得.到了有關領導、專家很高的評價:是一部洋溢著長征精神的革命史詩;但是有些領導和專家又不無擔心地認為:若想把長征這一歷史壯舉拍攝成一部具有藝術震撼力的史詩,必須像當年紅軍那樣真的重走萬水千山,戰勝人體的自身極限。言外之意:我們有這樣一支電視隊伍嗎?
《長征》劇組全體藝術家驕傲地回答說:"有!只要我們以長征精神拍攝《長征》,不僅能爬雪山、過草地,創造電視人的奇跡,而且還能把大型電視劇《長征》拍攝成一部具有藝術感染力的絕唱!"歷經一年多的藝術實踐,他們不僅交了一份最完美的答卷,而且還從藝術詮釋《長征》中對歷史的長征獲得了各自不同的人生感悟。請看:
唐國強自從拍完電影《長征》之后,長征情結就根植在他的心底最深處。為此,他作為大型電視劇《長征》的導演之一,花了兩年多的時間研究長征史實,還主動向編劇貢獻自己的藝術才智。他在拍攝過程中不僅和其他導演合作駕馭全局,而且還把自己的各種藝術構想傳達給周恩來的扮演者劉勁、朱德的扮演者王伍福,并轉化成他們各具特色的精湛表演。他作為*的扮演者清醒地知道:必須在這部《長征》中,重塑一個既不同于自己創造的開國領袖*,又有別于自己在電影《長征》中的*。唯有如此,才能得到上億觀眾的認同。可以想見,他將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更令人感動的是,為了真實地再現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艱苦,他和《長征》劇組的藝術家們在海拔3000米至4800米--當年紅軍走過的雪域高原上一住就是50多個日日夜夜,三次登上海拔近5000米的雪山拍戲;他為了征服已經結冰的草地,冒著傾盆大雨挽著戰友的臂膀,高唱《國際歌》......觀看拍攝的化妝大師王希鐘感動地滴下串串熱淚,動情地講了這樣一句話:"我想起了當年參加長征的紅軍,革命真是來之不易啊!"
或許唐國強和《長征》劇組的藝術家們真的體驗到了什么是長征精神,他們一致認為:拍攝長征是對自己靈魂的一次凈化。戲后他們都在讓名、讓利,全戲就要殺青的前夕,唐國強當著中央電視臺副臺長胡恩同志的面說:"作為導演,我認為扮演周恩來的劉勁十分用功,進步最大,我希望在未來申報各種評獎的時候,最佳男主角不要提我,提劉勁。"為此,唐國強和金韜、劉勁吵了起來。事后,胡恩同志很是感慨地說道:"我很受感動!時下像這樣的劇組實在是太少了,我們應該宣傳這些用長征精神拍《長征》的藝術家。"
《長征》拍得很大氣,很成功,具有史詩品格。它不僅是國產影視作品中第一部全景式、全方位反映紅軍長征全過程、展現中華民族革命精神的電視力作,更重要的是它藝術地再現了長征精神。《長征》再現的長征精神,會激勵廣大干部和青年不畏艱險、不怕挫折、奮力拼搏,去實現黨在新世紀的偉大戰略目標。長征精神,過去是、現在是、今后仍將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要永遠繼承發揚!
我們要代代高呼:長征精神萬歲!
電影長征心得體會
電影長征觀后感
篇3:工廠觀看《長征》心得體會
革命歷史巨片《長征》觀后感
四月份,在廠黨委的精心組織下,我們認真觀看了革命歷史題材巨片《長征》。通過觀看,使我們受到了一次良好的理想和信念教育,無不為被英勇不屈的長征精神所震撼和折服,進一步堅定了信心,鼓舞了斗志,為更加緊密的團結在廠黨委周圍,認清形勢、理清思路、居危思進,圓滿實現戰略擴展轉折年各項工作任務和三年內跨入煙草行業全國名強企業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革命歷史題材巨片《長征》真實再現了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偉大壯舉。由于“左”傾錯誤的進一步發展,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中央根據地的失陷,中央紅軍主力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長征初期,中央領導權的旁落及左傾教條主義領導人退卻中的逃跑主義錯誤,使黨和紅軍遭受到重大損失,紅軍由長征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直到遵義會議確立了*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后,紅軍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靈活變換作戰方向,穿插于敵人重兵之間,四渡赤水,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實現了戰略大轉移,取得了長征的勝利。遵義會議是長征的里程碑,確立了*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機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長征中紅軍表現出來的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革命必勝的信念、艱苦奮斗的精神和一往無前、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勇往直前。
回顧歷史,展望未來,我們既不能忘記青煙瀕臨破產的陣痛,更應加倍珍惜青煙今天來之不易的輝煌。97年以前,我廠由于“李德”式領導人的不切合實際的運作,導致了我廠管理雜亂無章、職工思想混亂、企業經濟效益連續滑坡、企業臨近破產的邊緣,現在想來仍心有余悸。97年以后,在以蔚嚴春同志為核心的廠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廠干部職工同心同德,發奮圖強,遵循“46字方針為主線,12334為模式”的總體思路,堅定信心、珍惜機遇、自我加壓、與時俱進、突破創新,戰勝了一個一個艱難困苦,各項工作全面推進,在日益殘酷的市場形勢下突圍而出,乘勢而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令人矚目的、令同行驚奇的驕人戰績,這與紅軍長征的壯舉是何等的相似啊。
看紅軍長征,想企業長征。廠黨委在奪取了戰略擴展基礎年和關鍵年的全面勝利的基礎上,綜觀全局、審時度勢,針對目前形勢的特點以及影響到企業超常規跨躍發展的各種制約因素,提出了“居危思進”、創全國名強的更高要求。我們堅信,在廠黨委的正確領導下,一定會實現既定目標,奪取“企業長征”的偉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