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紀委書記《永遠在路上》觀看體會

紀委書記《永遠在路上》觀看體會

2024-08-01 閱讀 1684

近日,按照上級安排,我收看了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八集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節目還原了40多個典型案例,*、周本順、李春城等10多個因嚴重違紀違法而落馬的省部級以上官員在鏡頭前現身說法,思想滑坡的懺悔更發人深省。我認為:《永遠在路上》專題片既是對此前反腐成績的總結,也是對未來反腐態度的宣誓--反腐斗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反腐敗永遠在路上!

**年,***在新年賀詞中明確指出:我們要繼續全面推進從嚴治黨,毫不動搖轉變作風,高舉反腐的利劍,扎牢制度的籠子,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里,腐敗分子發現一個就要查處一個,有腐必懲,有貪必肅。這份不同尋常的新年賀詞,強有力地傳遞了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重要信號。

通過黨的**大以來發生的一切,人們認識到,正風、反腐,“老虎”、“蒼蠅”一起打,絕不是一句空話。*、白恩培、李春城等人,丟失了理想信念,降低了精神追求,放松了對所謂的一些商人朋友的警惕,突破了做人的底線,最后落到了觸摸法律紅線的結局,是咎由自取,歸根到底錯在自身。落馬官員的懺悔、反思、醒悟,都是以血淋淋的教訓給每一名黨員干部上了一堂生動的警示教育課,是對我們黨員干部敲響的警鐘。

作為鄉級紀律檢查監督部門,怎樣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呢?我認為:

一是要加強責任意識教育。當前,在落實主體責任上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些領導干部的責任意識不強、觀念滯后。要把主體責任意識教育作為各級干部教育培訓、黨員培訓和基層黨組織書記輪訓的重要內容,作為黨員領導干部特別是黨委書記的必修課,作為黨委班子學習的重要內容,切實增強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主體責任意識,自覺擔當起抓好黨員教育管理、管黨治黨這個首要責任。

二是要強化“一把手”責任擔當。落實好主體責任,關鍵是強化“一把手”的責任擔當。主體責任包含領導班子的集體責任、黨委書記的第一責任、班子成員的“一崗雙責”。只有堅持書記抓、抓書記,使“一把手”真正把責任擔起來,把從嚴治黨第一責任人責任履行好,才能一級帶一級,班子和班子成員履行責任才能真正盡心、盡情、盡力,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把黨風廉政建設真正擺上突出位置,與經濟建設、改革發展穩定工作同步考慮、同步部署、同步實施、同步檢查的要求才能實現,班子履行好集體責任、班子成員履行好“一崗雙責”才不會落空。

三是要抓住重點,落實監督責任。必須找準著力點和突破口,以重點責任的落實帶動全面責任的落實。一要把紀律立起來、嚴起來。把紀律挺在法律前面,結合“三嚴三實”和“兩學一做”主題教育活動,加強紀律執行,嚴查違紀行為,用紀律的尺子管住大多數。二要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繼續以最嚴格的標準、最嚴厲的舉措糾正“四風”,維護群眾利益,防止“四風”反彈。三要繼續加大查處違紀違法問題力度。堅持零容忍懲治腐敗的態度不變、力度不減,堅決遏制腐敗蔓延勢頭。四要強化對權力的制約監督。扎緊扎牢規范權力運行的籠子,加大對違反制度規定查處力度,著力消除制度執行的“彈性空間”和“死角地帶”。

四是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建立健全責任分解機制和傳導機制。科學劃分領導班子、黨委書記和班子成員等責任主體之間的責任界限,明確下級黨組織主體責任及履責的相關要求,確保工作有人抓、問題有人管、責任有人擔。建立上下有機互動的責任傳導機制,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完善相關制度,通過約談、聽取匯報、個別指導、工作檢查等方式,將壓力層層傳導下去,把責任壓緊壓實。

五是強化問責、嚴肅責任追究。一些領導干部之所以對主體責任不上心,責任難以落實下去,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責任追究不到位。要突出問責,讓落實責任不力追責問責成為新常態,誰沒有落實好主體責任,誰就要受到追究,誰就要受到處理。要堅持“一案雙查”,既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又倒查追究相關領導的責任,主要負責人不管是現職還是已經調離或者升遷,都要倒查追究責任,通過問責一個,達到警醒一片的效果。

不正之風是產生腐敗的溫床,許多人都是由開始時細節方面放松了要求,導致最后發生方向性的錯誤。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對鄉、村干部的教育力度,多宣傳政策、多敲警鐘,讓每名黨員干部時刻對黨紀國法存有敬畏之心,才能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保持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系,才能不忘初心,不變初心!

(鹽津縣興隆鄉紀委書記李婭)

篇2:《走在行知路上創造精彩人生》學習體會

《走在行知路上,創造精彩人生》學習體會

作為一名教師,當我還是師范生時,我就和同學們懷著敬仰的心情拜謁了曲阜的孔府,參拜了萬世之師“孔夫子”;從教二十年,我還沒有機會去南京曉莊瞻仰近代教育大家“陶行知先生”。這次師德培訓行之小學校長作的報告《走在行知路上》使我近距離接觸到陶先生。先生的“生活教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陶行知理論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生活即教育”“創造的教育”“小孩子有不可思議的力量”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獨特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陶行知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解決問題,實際生活是我們的指南針,向我們提供無窮的問題,要求不斷的解決。什么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們就教什么。“社會即教育”,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要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大自然里,使它們任意飛翔。把學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這樣的學校才是學校,這樣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張遠離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脫離實踐的知識是虛的,不實用的。教育是從生活中來的,“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壞生活就是壞教育;是認真的生活就是認真的教育,是馬虎的生活就是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這些話聽起來很簡單,可就是這些簡單的話語卻揭示了教育的真諦。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我們的數學教學,不正是這樣嗎?讓課堂回歸生活,讓濃郁的生活氣息充滿課堂,密切學生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有意義的活動,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與人類社會密切聯系,體會知識的價值,增進學生學習的信心,并會用學習到的知識美化生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些無不體現了陶行之先生的教育思想。

“生活中的數學,數學來自于生活”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數學的美,體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無所不在。課堂教學只有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才能讓學生感到確實是“學有價值的知識”。讓我們廣大教師深入學習領會先生的教育精髓,走在行之路上,創造我們人生的精彩!

體會,學習,人生

篇3:小學數學師徒結對師傅心得體會教學路上我們共同成長

最近我聽了青年教師張璐璐老師的兩節數學課,作為師傅的我,時刻關注徒弟的成長,也會積極地聽課指導,同時這也是我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好機會?,F把自己的聽課感受總結如下:

張老師這節課安排了復習,新授、練習幾個環節。張老師已經掌握了課堂的基本環節。但在課堂細節上不夠完善:第一:語言的完整性和簡潔性。學生在經歷學習和活動經驗的后得出的結論,老師要對學生的語言進行簡練的歸納概括和總結,讓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更加清楚和明了。第二:老師的提問要有啟發性,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使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去,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第三:在新知識產生的過程中,要多給孩子充分思考,交流的時間,老師不要為了追求結果而代替學生回答。這樣下去孩子在課堂上就不說不做、不想、孩子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

總之,老師在課堂上整體的把握和自然的體態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只要在備課和上課上多下些功夫,一定會有更大的進步空間。作為師傅的我也會積極幫助她,使我們在教學上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