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草二中教育工作會議講話學習心得:確立大度學生觀
堰草二中教育工作會議講話學習心得:確立大度學生觀
近期,看了關于成局長在豐大市20**年義務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后,感觸頗深,尤其是在關于確立大度的學生觀(因材施教)方面,體會頗多。在教育中,我們每個學生的每個方面都要按統一要求平均發展。一刀切、齊步走、統一要求,這是當前現行教育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
實際上,學生是存在差異的,目前在對待學生差異上,主要有兩種傾向:一種是不敢承認學生的差異,怕承認了差異會使教師放棄一部分學生的教育;一種是夸大學生的差異,把學習好的看作是天資聰明,將來有所造就,把學習不好的看做是天生笨蛋,是朽木不可雕也。顯然,這兩種傾向都是錯誤的。如何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學生的差異呢?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已經給我們做了榜樣。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賢者七十二人。這就是孔子對他的弟子個性差異的分析,然后再根據其個性差異,實施因材施教。
我們教師應視學生的差異為正常,不能強求學生在學習上獲得同樣的成功,企圖讓所有的學生取得優異的成績是不現實的。
其次要樹立主體教育的思想。一堂好課的標準是什么?用現代教育思想來看,不僅要看教師“教”的怎樣,還要看學生“學”的怎樣,而且要從學生如何學這個基點來看教師怎樣教。
看教師表演的怎么樣,這是當前評課中存在的一個突出的問題。評課重視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學”,弊端自然有三:一是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助長教師上“假課”“花架子”課,搞脫離學生實際的教學;二是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三是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好的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供給他們充分進行學習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切實地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他們學習的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教師的指導作用的體現應該是間接的、潛在的,而不是直接的、明顯的。
另外,要樹立情感教育的思想。傳統的教學重視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思想品德方面的培養,而忽視對學生的情感的培養。致使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只看重認知過程,放棄了非智力因素在學習過程中的巨大作用。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學生的學習心理存在兩個過程,一方面是感覺--思維--知識、智慧(包括知識技能的運用)的過程;另一方面是感覺--情緒--意志、性格(包括行為)的過程。前者是一種認知過程,是智力活動;后者是情感過程,是非智力活動。兩者密不可分,缺一項地都不成其為真正合理的學習過程。
從以上的闡述中,我們可以發現,忽視學生的情感教育是造成當前學生厭學和課堂教學效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情感教育思想要求,要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師生在教學中情感交融、氣氛和諧,使教學活動成為在愉悅的氣氛下師生共同探討、再創造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教師更應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學生愛學、樂學;關注學生能否學會從學科思想的角度思考問題,使學生嘗試到成功的喜悅;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他們積極而善意的幫助,保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關注學習有潛力的學生,給予他們有針對性的指導,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我想,因材實施教學,不要成口號,或只是多“喂”一口,少“喂”一口的做法,要結合實際,切實的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因材施教給自己的學習帶來的進步。這就是我對成局長關于確立大度學生觀的一點心得體會。
篇2:堰草二中教育工作會議講話學習心得:確立四種教育觀念
堰草二中教育工作會議講話學習心得:確立四種教育觀念
我聽過這樣一句話:“沒有學不會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師”。起初我聽了這句話的時候很氣憤,我們做教師的,誰不希望自己的學生有出息,有哪個教師不希望自己的學生將來能成材,我們是在盡心盡力地教,可他們不學啊?有的時候真恨不得能代替他去學。
但是學習成局長《確立四種觀念,讓教育返璞歸真》之后,我的原有的觀點在頭腦中慢慢退去。原因很簡單,因為他不喜歡這位教師,所以他更不會去喜歡這位教師所教的課程。可是,孩子為什么不喜歡教師啊?我覺得應該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有些孩子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比如遭到諷刺,挖苦;受到不應有的干涉,或與家長、同學或教師發生矛盾等,尤其是當和教師發生矛盾時,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專注與學習。
2、有的時候是因為教師、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為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而產生了負罪感和內疚感,因此也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樣也就不能去聽教師所教的課程了。
3、有的時候是因為我們教師沒有適應人本教育,沒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觀念和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同時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則,對學生的愛心不夠,不能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4、還有的是因為教師缺乏課堂管理的技巧,沒有建立新的課堂學生行為規范,如有的教師發現學生上課不專心,明知學生因為不專心答不上來,就故意提高嗓門,將其一軍:“某某同學,請你重復一遍剛才教師講的話。”或者干脆對這些學生不管不顧,只提問那些好學生。這時候教師成了是“主角”,好學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數學生只是不起眼的“群眾演員”,很多時候是“觀眾”或“聽眾”。對自己不喜歡的教師學生又怎么能喜歡聽他講的課呢?所以他的成績也不會好。
5、還有的課堂過于死板,氣氛過于沉悶,激發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6、還有對學生的評價,評價很重要,無論是課堂評價還是學生的自評、互評都要準確。課堂上要多鼓勵,及時鼓勵,肯定評價要多于否定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要把握好,不要使學生的自評、互評變成自我夸耀、自我貶低,或互相進行攻擊、互相挑刺,評價要中肯,要切合實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所以,做一個好教師,就一定要確立好樸素的教育觀,明智的教師觀,大度的學生觀和科學的評價觀。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也就是說我們的教學應該圍繞著學生的發展而展開,所有的教學活動一定要著眼于學生、著力于學生、著重于學生的發展。即“以學定教”、“以學施教”和“以學論教”,而不應該無視學生生命個體的存在,自顧自的去講。學生的注意力不可能40分鐘都集中在教師的身上,所以我們必須要抓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把具體任務交代下去,這樣才能讓學生自覺控制注意力。當然還要多創造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活動,對課堂上問題提出的處理要機智巧妙,比如:旁敲側擊法、目光暗示法、變換聲調法、行為知道法、心照不宣法、小組長管理法等等,這些方法都值得我們教師借鑒。
以上是我學習成局長《確立四種觀念,讓教育返璞歸真》的心得體會,今后我要在學習中提高,不斷豐富完善自我。